04.26 渠道多了,广告加了,流量增了,可是营销为什么却变得越来越难?

一、互联网时代,渠道越来越多,可是营销却变得越来越难,问题出在哪里?


根据CNNIC相关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992万人,半年增长率为2.7%。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较2016年底提升1.1个百分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成为促进我国消费升级、经济社会转型、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已经是互联网大国,互联网红利时代各种宣传的渠道铺天盖地而来,可是营销却变得越来越难,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整理了相关的答案大多是这样的:

渠道多了,广告加了,流量增了,可是营销为什么却变得越来越难?

(1)用户注意力分散,越来越难以吸引注意力

(2)媒介渠道效果越来越差

(3)流量越来越贵

(4)花钱也无法获得好的推广效果了

(5)代言人也没有过去那么管用了

在“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最新的互联网趋势报告中,她表示,一些国家有1/3的人在使用广告屏蔽功能,而且不久之后,广告就会无法触及多达6亿的月活跃用户(MAU):

渠道多了,广告加了,流量增了,可是营销为什么却变得越来越难?

这是2017年版的“劣质点击定律”。当时,邮件营销的点击率就已经出现下降:

渠道多了,广告加了,流量增了,可是营销为什么却变得越来越难?

而传统横幅广告的点击率也越来越接近于零:

渠道多了,广告加了,流量增了,可是营销为什么却变得越来越难?

这些趋势令人不安,这说明某些渠道的用户参与度越来越低,而我们还没有发现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渠道来替代它们。这些答案在我的意料之内,因为只要是做过营销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

就拿营销的一个环节——【广告】来说,我经常做这样的一个比喻:

如果把广告比作催眠曲(本质上都是在影响目标用户),那么过去的广告类似于在封闭的房间里给用户唱催眠曲”——通过大规模广告轰炸,强迫对方接受概念,效果很好。

而现在用户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媒体越来越多,也导致现在的广告,是在“时速100公里的摩托车上给用户放催眠曲”——用户仍然能听见,但已经没有那么容易被强制洗脑。

所以,影响用户的成本也就水涨船高。

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觉,除了广告以外,还有公关、分销渠道、促销等几乎所有营销环节——影响用户越来越难了,营销成本越来越高了。

于是,这就成了很多人的核心论点:注意力分散,营销成本上升,导致营销变难。

二、营销到底是什么,你真的懂吗?营销=需求管理+用户心智管理+客户关系管理

曾有人向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请教:哪一个词语可以精准地定义营销?大师给出的答案是:

Demand Management——需求管理,营销就是识别未满足的用户需求,估计需求量大小,从而确定细分人群和目标市场,并进入之。接下来就是4P战术组合,生产怎样的产品(product)、设定怎样的价格(price)、选择适当的渠道(place)、并进行推广(promotion)。

营销是帮助企业管理市场和用户需求,为企业确定谁是我的目标消费者?他们有何种需求待满足?

但需求管理,是发生在销售之前。先理解市场和需求,然后再生产、再销售。可是,在销售发生以后,营销还得接着做。这是因为:

其一,用户对你的看法、评价、口碑非常重要,这会影响其他潜在用户的购买决策,所以要对用户的心智进行管理,即Usermind Management——用户心智管理

包括对用户的认知管理和体验管理。

其二,企业做的不是一锤子买卖,回头客对企业非常重要,是企业的核心资产,所以要维护市场、维持与现有客户之间的关系,保持客户忠诚度,即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客户关系管理

这样,我们得到了一个公式:营销=需求管理+用户心智管理+客户关系管理。

三个管理分别对应售前、售中、售后。品牌资产管理为心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产品(品牌)在用户心目中的知名度、认知度、美誉度、联想度等。

三、只有真正的理解了营销,才能做好营销。

营销的本质目标是改变消费行为,是“劝人离婚的艺术”,本来跟别人过的,现在要让她跟你过,本来买别人的,现在要让他买你的。所有的营销努力都是在让你倡导的消费行为“值得做”和“容易做”,一切有效的营销行为都是围绕这两个维度展开。

说人话,营销可以归类为两种类型“攫取型营销”“创造型营销”

“攫取型”营销战略的核心是想办法更多地争取存量资源。类似于买到更好的广告位、提高营销预算、谈出更好的渠道价格、找更顶级的代言人、延长工作时间、购买更多流量等。

而“创造型”营销战略的核心则是通过切换资源的利用方式,来创造新价值,类似于为你的活动找到更易引起共鸣的主题、探索并研究用户真正的需求、切换产品的定位和策略等。

互联网时代,渠道越来越多营销却变得越来越难,不仅仅是用户注意力越来越分散,流量越来越贵而是越来越多的营销型人才习惯了去攫取而不是去创造。不去花费更大精力思考如何为论坛找到有感召力的口号,不去寻找能打动众多参会营销人的独特切入点,也不去创造与众不同的参会需求(这是价值创造型工作)。

过去资源流动很慢的时候,只要你在红利期快速抢占滩头和占有资源,就可以形成大量的优势。然后后面单纯靠这些已经积累的优势去做“价值攫取”,就已经活的很好了。

渠道多了,广告加了,流量增了,可是营销为什么却变得越来越难?

比如因为80年代积累的资本优势,让你可以在90年代拥有更充分的资金(而别人没有),从而让你可以在央视打广告(而别人不行),自然可以一路领先。

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各种平台的出现,不得不承认的一个变化就是——任何既往成功所能带来的意义越来越小。比如在资源流动不高的时候,你单纯通过“价值攫取”行为,说服一个非常优质的人才加入你的公司,自然就可以持续为你创造额外的价值。

而一旦到了信息时代,资源流动速度变快,这个优质人才很快发现在其他公司可以发挥更大价值,你就会丧失这个摇钱树人才——也就是说,单纯的“价值攫取”(说服人才加入)已经失效,你不得不进行“价值创造”(比如你的商业模式能让这个同样的人才发挥更大的价值)。

几乎整个商业社会都在经历这样的变化,让单纯通过“价值攫取”,就能过好日子的行为一去不复返了。你想依靠过去品牌的成功建立信任,来秒杀后来的不知名品牌,也越来越难。

四、营销=创造差异化价值+用户管理(DM、UM、CRM)

渠道多了,广告加了,流量增了,可是营销为什么却变得越来越难?

对于消费者来说,市场竞争太激烈,难免陷入选择困难症,所以要用一种用简单的办法来理解品牌。

其一:买任何一件商品,该品类内只选择记住有限的几个品牌(不超过7个)

其二:每个品牌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进行定义。

比如要买豪华汽车,宝马代表驾驶乐趣、奔驰代表豪华、奥迪代表科技、沃尔沃代表安全、凯迪拉克代表风范、雷克萨斯代表设计和匠心

比如要买洗发水:海飞丝是去屑、飘柔是柔顺、潘婷是营养、沙宣是造型修复……

这就叫定位。

所以定位其实是对用户心智的一种管理,属于用户认知管理。

最后,用大佬的一句话概括吧:搞清楚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用户,还有,我们是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