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夕陽憶童年 古稀老翁朱雲泉“重系紅領巾”

夕陽憶童年 古稀老翁朱雲泉“重系紅領巾”

本報訊(記者 李正秀)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70週歲的白髮老翁朱雲泉以關工委家庭教育指導團團長的身份,去莒縣招賢鎮中心校與少先隊員們共同歡度兒童節,重系紅領巾,夕陽憶童年 ,勉勵少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朱雲泉老人的童年是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非常艱苦的條件下度過的,有幾分苦澀,更有難忘的歡樂。艱苦童年的磨礪讓他提前品嚐了人生百味,極早體驗到世情冷暖。童年的生活成了他生命的土壤和終生的財富。

“記得我童年時的玩具就是同齡夥伴們一起挖土和泥搓泥錢、捏泥哨、自己用泥做黃鼠狼攆雞,或者用空火柴盒做汽車,有時自己用皮筋和兩股岔的樹枝做彈弓,在村頭捉鳥捕蜻蜓、在河邊挖泉扒沙,坐在谷堆旁聽大人一遍又一遍地講那些祖輩留傳的神話故事。最高級的文化生活就是盼著縣裡每半年能到村裡來放一場電影了,放電影那天,兒童們顧不上吃晚飯就抱著板橙去佔座位,在本村看完一場還不過癮,第二天晩上再去鄰村觀看,有時為了看一場電影來回要步行十多里路。”朱雲泉回憶起兒時的生活時滿臉的幸福。

他告訴記者,他兒時最歡樂的是夏天,夏天他可以到溝沿的草叢裡撲螞蚱,在樹行子裡粘知了,揹著大人到河裡去游泳摸魚,晚飯後在沙灘或河堤上納涼,躺在蓑衣上望星空、看流雲;聽大人講那些引人入勝的往事和傳聞。

到了冬天就到河塘裡去滑冰,打陀螺。不過他最盼的還是過年,不僅可以添加新衣服,更主要的是可以趕年集、放鞭炮、吃糖果,挨家拜年、吃餃子。現在回想起兒時的歡樂再也找不到了。

朱雲泉從五歲就和媽媽到河灘的泉子裡去抬水,六歲開始推磨,七歲開始割草、放驢,八九歲就開始跟隨大人下地打坷垃、除草,幹一些力所能及農活。

1958年大躍進時,朱雲泉還不足十歲,就和同學們一起多次徒步20餘里到莒縣蘭家官莊砸鐵石、送石子,參加大鍊鋼鐵運動。朱雲泉說:“1962年農曆六月十二的一場洪水,把我家的房子全部衝到,全家在草棚裡住了半年。家中沒有吃的,我就和媽媽一起到地處浮來山北側姥姥家的村裡復收地瓜,度過荒年。”

朱雲泉六歲上學,讀二年級時就被吸收為少先隊員,媽媽賣了雞蛋,用1角5分錢給他買了條紅領巾。每個星期五的下午,都要過隊日活動。有時候到大街上去打掃衛生,有時候為烈軍屬和孤寡老人送水乾家務,還有時候去植樹造林。記得有一年我在房前屋後種了好多向日葵和蓖麻籽,被表彰為全省種植能手,由團省委頒發了表彰證書。由於我從小就學習認真,熱愛勞動,因而在少先隊組織裡經常得到輔導員的表揚。後來我的職務從小隊長、中隊長一直升到大隊長,胳膊上戴著三道白槓的臂章。如今我每當我路過學校時,就十分懷念自己的童年”朱雲泉回憶說。

童年是精彩的、童年是純真的、童年是歡樂的。童年是人生的出發點,成年後時時處處都銘刻著童年的烙印。追憶童年,留戀往事,如雲似煙。在兩鬢染霜的夕陽中,朱雲泉希望當今的少年小朋友們務必要珍惜今天的學習環境和富裕充足的生活條件;要勤儉節約,自覺地接受艱苦與挫折教育,擔當和奮鬥必須從少年做起養成。中華復興的中國夢,要靠幾代人的努力來完成。要想報效國家,擔當重任,必須從兒時做起。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肩負著復興中華的歷史使命要傳承紅色基因,樹立遠大理想,牢記時代使命,書寫人生華章。為了滿足這位古稀老人的美好願望,今年“六一“這天,莒縣關工委領導特意帶領朱雲泉老人到招賢鎮中心小學和小朋友們一起戴上紅領巾,圓了他再過“兒童節”的少年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