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自古四川出高人,巴蜀真人朱智涵小傳

老陽按:四川,在老陽心中一直是一個神秘的地方,峨眉山,青城山都是自古以來的名山大川,佛道無數,神仙一流人物也有很多。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位四川的武術家。

朱智涵字永才,山東泰安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生。光緒十一年家鄉大旱,全家11口,僅朱一人倖存,孤苦無依,到處流浪乞食,後在山東滕縣千山頭玄武觀門前飢餓昏倒,被道士朱教玉收養為徒。入道後奉師至篤,得師傳拳術武功。

自古四川出高人,巴蜀真人朱智涵小傳

當時,山東“義和團”運動如火如荼,師徒激於愛國熱情,參加“義和團”的“坎字團”,從事反帝愛國活動。光緒二十五年(1899)十二月,袁世凱、戴毓賢署理山東巡撫,瘋狂鎮壓“義和團”,一時腥風血雨,玄武觀已難於容身,遂偕師沿運河南下,遍訪名師,在福建,羅浮山道長傳以九勢二十七氣“金鐘罩”氣功。光緒三十年(1904),師病逝,遵囑入川。住合川黃葉觀數年後,到峨嵋山、青羊宮,廣交武林人士,遍訪名師高手,探微於武當、少林、峨嵋等諸家武功,並與青城九俠杜自民、柴俊民等)切磋武藝,往來甚密。三十三年(1907).慕中江“無敵手”吳春盛名,自青羊宮趨中江大鎮,拜師吳春,刻苦鑽研吳所傳拳術,盡得要旨。宣統元年(1909)住興隆場城隍廟,結交來往武林高手。

自古四川出高人,巴蜀真人朱智涵小傳

當時,全國聞名的大俠“金彈子”李四爺前來拜訪吳春,途經興隆,朱摯意叩教,李感其誠,遂授以“鳳凰石”絕技。宣統三年(1911)朱赴開縣拜會“南宮派”首領李青雲,後又叩見馳名皖鄂的華陰道人以及熊克武的鏢客馬某,相互切磋武技,研討藥方,功夫愈益精進。朱的武功,以身法招式自然、迅速、詭毒為特色,“麒麟步”變幻多端,“封閉掌”滴水不漏,“近蓋章”神鬼莫測,每使來人未戰先怯,其巴、拿、翻、鑽、逼、捺、託、撒等法,每多以柔克剛,借力還力,置人於敗著,演練工夫,吞身如鶴縮,吐手如蛇奔,輕捷似猿猴,每使對手摺服。

朱所授門徒遍及省內外,其著名高徒有海燈法師、張宗安(現在蘭州)、戴自海(德陽)、周子常、劉子千、嚴永達等人,均各有所長。他常對門徒說:“武海無涯,其深無底,要寬以待人,嚴於律己,切不可與人爭強鬥狠,須知貪打必捱打。”“技不輕傳,藝不輕玩,海深無底,天外有天,寸有所長,尺有所短,與人搶手(散打),禮讓為先。”他屢遇高手較藝,總是禮讓三分,處處以和為貴,不得已才擺樁接招。朱贊成中華武術強國、強身、強種的社會功用,強調中華武術立足自衛。他在中江傳授的拳械和功法,計有40餘種(包括套路和種類)。

自古四川出高人,巴蜀真人朱智涵小傳

朱性剛直,喜濟人。在抗日戰爭時期,外省有一賣藥人到大鎮,朱見其功夫不淺,但不通方言,場子打不開,便毅然解劍“幫場”,又贈“大力丸”一袋,助其行旅。門徒劉某,家境清貧,曾多次資助。1958年後,常給龍臺敬老院捐資解困。1973年,又將1000元積蓄捐贈龍臺醫院。是年8月,無疾而終,享年百歲。

後記:大家去過四川玩嗎?歡迎大家討論討論你對四川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