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輕鬆讀史之大唐(75):作戰會議一邊倒,主帥定下決心:難也要打!

輕鬆讀史之大唐(75):作戰會議一邊倒,主帥定下決心:難也要打!

虎 牢 關

第一篇 創始團隊:最初的神明(75)

李世民和王世充在洛陽城下血拼,挑這個點來揀便宜,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竇建德忽視了一個問題:洛陽是大型中心城市,這種城市外圍都有數層防禦。往往你一層層打下來,還沒見著城牆呢,就只剩半條命了。

竇建德這邊有難處,李世民那裡也不容易。

當初面對北上的宇文化及,李密採取的辦法是戰場隔離:一頭與洛陽講和,一頭親率主力東進攔截。李世民也想隔離,可他不能跟王世充講和啊!所以,他必然面臨腹背受敵的險境。

部隊攻城傷亡慘重,他下令:“洛陽未破,師必不還,敢言班師者斬!”這才算把陣腳穩住。現在竇建德帶著十萬人馬從背後殺過來了,底下人什麼心情可想而知。

敵情發生重大變化,李世民召開作戰會議研究。不出所料,會上大家紛紛要求避其鋒芒(‘皆請避其鋒’)。

有兩個人提出不同意見。一個是前面給李世勣出主意的郭孝恪。他說:“王世充差不多了,只等束手就擒。竇建德這時候來,不是老天送上門的禮物嗎?現在趕緊佔據天險武牢,伺機而動,一定能消滅他!”(‘世充窮蹙,垂將面縛,建德遠來助之,此天意欲兩亡之也。宜據武牢之險以拒之,伺間而動,破之必矣!’)

另一個是秘書處長薜收,說:“王世充兵力還有,現在只不過缺糧。我們給他圍住,他堅持不了多久。現在竇建德率軍而來,若讓他們接上頭,又給洛陽補充糧食,那這仗就沒完沒了了。現在最好的辦法是分兵。洛陽這頭圍而不打,大王親率精銳趕赴成皋,以逸待勞,一定能打敗竇建德。竇建德敗了,王世充自然垮臺。不出二十天功夫,就能一舉抓獲二人!”

武牢、成皋,就是大名鼎鼎的虎牢關,位於現在河南滎陽。那個地方在汜(sì)水和黃河的交會處,是洛陽東邊百來公里處一個重要關口,當初劉邦項羽也曾在這一帶對峙。

輕鬆讀史之大唐(75):作戰會議一邊倒,主帥定下決心:難也要打!

虎 牢 村

反對意見比較簡單,基本上就四個字:腹背受敵。這個是兵家大忌,地球人都知道。

蕭瑀、屈突通、封德彝皆曰:“吾兵疲老,世充憑守堅城,未易猝拔。建德席勝而來,鋒銳氣盛,吾腹背受敵,非完策也。不若退守新安,以承其敝。”

誰有道理呢?都有道理。

屈突通、封德彝,都不是一般人。一個能打,一個能算。楊素做宰相,別人都看不上。就見了封德彝很是親近,每每拍著自己的座位,說:“小封,這位置早晚是你的!”(每撫其床曰:‘封郎終當據此。’)這傢伙鬼到什麼程度呢?連李世民都摸不到他的底,一直拿他當心腹。到他死後才知道,這傢伙曾暗地裡壞自己大事。

其實某種程度,撤的理由還更充分些。原因就在‘非完策也’四字——你風險太高。王世充的‘垮’和竇建德的‘破’,都存在太多不確定因素。所以領導不好當就在這裡: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底聽誰的?

看看李世民怎麼決策的。

李世民說了挺長一段話。除了同意前面郭孝恪、薜收的意見,主要講了兩點。一個是敵方心理判斷。高明的統帥,總是重視敵我心態變化的,王世充就是個典型。李世民更是這方面高手。

他說:王世充這頭,遭我重大打擊,又快絕糧,叫作‘上下離心,不煩力攻,可以坐克。’竇建德那邊,剛滅掉孟海公,他的情況是領導得意、部隊疲勞,叫作‘將驕卒惰。

分析完敵情,他又作了個戰役基本構想:現在我們派兵據守武牢。竇建德如果自以為了不起,戰術上敢冒進,那很容易被我找到破綻。他如果持重觀望,最多個把月功夫,王世充自行崩潰。到時候我軍氣勢倍增,一舉兩克。現在我決心已下,打!——‘吾計決矣!

以李世民之聰明,他肯定知道大多數人是反對兩面作戰的。開會之前,必定有所考慮和安排。薜收是秘書,秘書和首長一體。所以薜收的發言其實就是李世民的意見,李世民的講話,也必定聽取了薜收意見(本來秘書就是寫領導講話的)。倒是郭孝恪有點奇怪,他一個起義投誠人員,在如此重大的問題上,說話又大又滿。敢當眾這樣拍胸脯,搞不好也是李世民的安排。

所以,等於是李世民一個人在和大家唱反調。那麼,李世民的這個決策究竟怎麼樣呢?

從實際戰況看,應該說是神算。

李世民要打的這一仗,並不新鮮。正是解放軍打得最多、也最好的一種仗,叫作‘圍點打援’。圍點打援兩個比較難的技術問題,一是兵力分配,二是打援地點。

這次作戰會議上,這兩個問題都得到了明確。會後,唐軍的部署是:‘中分麾下,世民將驍勇三千五百人東趣武牢。

打援地點:武牢;兵力分配:五五開,精銳力量集中打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