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蔣勳:圓滿,生命的最好狀態

蔣勳:圓滿,生命的最好狀態

作者┃蔣勳


蔣勳:圓滿,生命的最好狀態

信仰可以是哲學,可以是道德的實踐力量,也可以是美的完成,它跟很多東西有關,如果把信仰孤立出來,它就很危險。

只有一種信仰很可怕,臂如只有政治信仰,只有財富信仰,只有權力信仰,甚至只有單一的美的信仰,都是不健康的,它應該要平衡的,我不知道能不能說是一種“自然信仰”,就是對於各種現象都能有比較平衡的思維。如果有自然農耕法,我想也應該要有自然信仰法,把自然作為一種最高準則,就像老子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最高信仰就是自然。

信仰沒有速成之道,我覺得它應該是一種長時間與困感的對話關係,好像是在一種螺旋形的山路上盤旋,每次盤旋的過程中好像升高了一點點,又好像在原地繞圈圈,我的信仰追尋旅程到現在還沒有停止。從小時候到天主教堂拿卡片、背《聖經》,只是因為進口的卡片很漂亮,因為教堂的彩色玻璃很美,是不是真的信仰我不知道,那段時間的信仰其實是和美的感受結合在一起的,我會背《聖經》是為了得到卡片,但是那些句子還是讓我開始變化了。


老子最崇拜的信仰是嬰孩,他覺得嬰孩是最圓滿的狀態,因為無所求,無所缺,一旦開始有困惑、有不足時,就會追求,就會要“返璞歸真”,表示你開始作假了,你開始有很多尷尬、不舒服的情結,所以要努力回到璞跟真。這個過程,我稱它為信仰的過程,是很漫長的探索,而當你又回到璞跟真時,就不需要信仰了。

在青少年時期,因為身體、心理的變化,有更多的困惑,我需要更明顯的信仰,所以我進到天主教。到了高中、大學,我會希望信仰能夠和思維、哲學結合,這時候佛經更能滿足我,所以我長年住在廟裡讀佛經,這樣的信仰旅途,讓我在聽到別人問我“你信什麼教?”時,會愣在那邊不知道怎麼回答,因為陪伴我的不是單一的宗教,而是所有的宗教陪伴我度過一個困惑、自我覺悟的過程,我到現在還是在一個巨大的困惑當中,所以我會說對於困惑的信仰不應該有嘲諷,而應該要悲憫,因為我們都在困惑當中,只是知道或不知道。

以我自己而言,我仍然在困惑中,但比較不急了,不會今天走進教堂、廟宇,就要立刻得到解答,或是今天買了什麼東西,做了多少捐獻,明天就要馬上解脫,我開始覺得信仰不需要這些形式,而是像一個好朋友,永遠陪伴在旁邊,和你做更多的對話,甚至勇於去自然地呈現自己脆弱的情感,因為已經夠堅強了。


信仰是幫助人解惑的,如果無惑可解,信仰就消失了。《金剛經》說法、非法,一切法皆非法,這樣的說法讓我領悟很多,當法是虛妄的,那麼信仰本身有一天也可以是不存在的。因為它變成實踐的力量後,就不需要再拘束於語言、儀式了,這是一種階段性的,我們不需要去批判不同階段的人,去說:“你怎麼還在那個階段?”因為我們也曾在那個階段過,當你走過來以後,應該要知道每一步踏過來是多麼艱難,你不會去嘲笑,反而會尊敬。如果你會嘲笑某一個階段的信仰,就表示你連那個階段都還沒有到。

對於文化,我一直秉持一個原則,就是文化要與現實生活結合在一起,落實在生活當中,文化如果從生活裡隔離出去,這個文化本身就只是一種假象,甚至它只是過去的遺產,不是一個活生生的文化。

所以我不太能夠理解,一個國家的美術館很好,表演藝術很發達,但國民的生活非常粗糙跟野蠻,我想這是不太可能的,兩者應該是一致的。所有在博物館裡面所得到的美的訓練,在音樂會、戲劇當中得到的對生命的反省跟提煉,都應該在生活裡落實成為一種國民的品質。


當然,藝術的發展是一個上層結構,或者文化的表徵,可是更重要的是,必須回到國民的生活中,在食衣住行裡再現,如果中間出現很大的落差,那就是有問題了。


蔣勳:圓滿,生命的最好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