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癔球症,又叫“梅核氣”,是怎麼一回事?

癔球症是患者咽喉部的一種異常感覺,症狀持續數月、數年,可明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中醫稱之為“梅核氣”,實屬於食管功能性疾病的範疇,在門診比較常見,本文介紹癔球症診斷和治療現狀。

癔球症,又叫“梅核氣”,是怎麼一回事?


癔球症是患者咽喉部的一種異常感覺,是持續或間斷髮作的咽喉部異物感、團塊感、堵塞感,無疼痛,無聲音嘶啞,無吞嚥梗阻,症狀以吞嚥口水時為重,進食時反而消失,可持續數月、數年。

中醫稱之為“梅核氣”,西醫屬於功能性食管疾病的範疇,在門診比較常見。

患者的症狀時輕時重,無規律性,常隨病人情緒起伏波動,異常的感覺也可隨之減輕或加重。

癔球症發生原因可能與嚥肌或食管上段括約肌功能失調有關,常由緊張、焦慮、抑鬱、恐懼等不良心理因素誘發,使管理咽喉部的神經、肌肉功能紊亂,經神經中樞傳至大腦,引起咽喉部感覺異常,其屬於心身疾病的範疇。

有研究顯示,癔球症患者在軀體化、強迫症狀、人際關係敏感性、抑鬱、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和附加症狀因子分值均顯著高於常人,表明癔球症患者確實存在多種情緒障礙。

因此,患者往往除了咽部異物感外可以有較多的全身症狀,如疲乏無力、多夢失眠、急躁易怒、情緒抑鬱、胸悶氣短、心悸、頭昏、呼吸不暢等等,尤以中年女性更多見。

同時,患者因對本病缺乏正確的認識、恐癌心理、以及久治不愈,更使患者緊張、恐懼、悲觀、抑鬱,這進一步加重情緒障礙,兩者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

功能性胃腸病羅馬IV是最新的國際上統一的診斷功能性胃腸疾病的診治指南。其癔球症的診斷標準是:

咽部異物感病史至少長達6個月,近3個月內每週至少出現一次,並符合以下所有條件:

1. 持續性或間歇性、非疼痛性的咽喉部團塊感或異物感;感覺在兩餐之間出現、無吞嚥困難或吞嚥疼痛。

2. 體格檢查、咽喉鏡、胃鏡檢查均顯示無結構性異常;近食管端無異位胃粘膜。

3. 無胃食管反流或嗜酸細胞性食管炎導致該症狀的證據。

4. 無組織病理學依據的食管動力障礙,如賁門失馳緩症、瀰漫性食管痙攣等,應通過胃鏡檢查、食管造影、食管測壓等予以排除。

該診斷標準強調:咽部異物感出現在二餐之間,而不是出現在進食的時候,無咽痛、咽癢等不適;癔球症是功能性疾病,必須通過系列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

咽部異物感的病因是比較複雜的,常見原因有:慢性咽喉炎、後鼻孔滴液、咽喉反流綜合徵、胃食管反流病、咽喉癌、食管癌、癔球症等等,既有器質性疾病又有功能性病變,癔球症只是其中一種,是一種功能性疾病。因此,對有咽部異物感的患者,必須詳細檢查和鑑別,否則會耽誤病情。詳細可以參閱我的另一篇文章:咽部異物感到底是個什麼鬼?要警惕9類疾病!

01

首先要有正確的認識

患者經過詳細檢查確認沒有器質性病變時,不要過分擔心,癔球症只是功能性疾病,不會影響患者的生命。癔球症與患者情緒有較大關係,越擔心症狀就會越嚴重,要正確對待,放鬆心情,泰然處之。

02

避免刺激性因素

戒菸戒酒、規律飲食、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保證充足睡眠、減輕工作和生活壓力以免誘發和加重症狀。

03

強調鍛鍊

適當鍛鍊,多做放鬆運動對患者有很大好處。鍛鍊可調節患者的植物神經、有助於調整患者的情緒,減輕精神壓力,放鬆心情。

尤其建議患者進行慢跑、散步、快走、打太極拳、練瑜伽等等活動。注意:多做舒緩運動,不是劇烈運動!活動量並不要很大,避免過度疲勞。

04

轉移注意力

轉移注意力很重要!

有些患者過分關注、“體味”身體的細微變化,尤其是咽部的症狀,頻繁吞嚥、清嗓,越是這樣患者的症狀就會越嚴重,頻繁清嗓反而使咽部充血水腫,加重症狀。

很多患者否認自己關注咽喉部,實際上患者的潛意識中時刻關注自己咽部的細微改變。

最典型表現:患者往往在空閒時症狀嚴重,而集中精力做事時症狀往往消失。

因此,要鼓勵患者從事自己感興趣的活動,走出家門,多與他人交往,多參加社區公益活動,使患者的注意力從自己的身體轉移到其它感興趣的事情上。

05

可選用適當的抗抑鬱藥物來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常用的有三環類抗抑鬱藥,如多塞平;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如氟西汀、帕羅西汀;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等,

氟西汀、帕羅西汀,具有抗抑鬱作用,無抗焦慮作用,起效較慢。

多塞平、氟哌噻噸美利曲辛,具有抗抑鬱抗焦慮雙重作用,以抗抑鬱為主,起效較快。

而癔球症是以焦慮情緒為主可伴抑鬱,在藥物選擇上要加以注意,必要時使用勞拉西潘、氯硝西潘等鎮靜藥物。

藥物要在醫師指導下謹慎選用,用藥期間要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逐步調節藥物劑量,高度強調個體化治療,這要求醫生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另一方面,患者必須對醫者充分信任,治療上要高度配合;合理飲食、調整情緒、適當鍛鍊那是治療根本。

對嚴重患者要進行心理治療,如暗示療法、催眠療法、心理疏導等。

06

鈣離子通道阻滯劑

食管測壓可以較明確地瞭解食管上段括約肌的功能,瞭解食管在吞嚥過程中的運動特徵。有些患者可以使用鈣離子通道阻滯劑,如硝苯地平、匹維溴銨等解痙治療,以此降低食管上段括約肌的壓力,減輕其症狀。

總之,癔球症治療目前沒有很好的方法,只有在生物、心理、社會醫學發病模式的角度上,採取綜合治療方法;患者正確認識疾病,自我放鬆、鍛鍊、轉移注意力相當重要,只有這樣方可收到較好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