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有人说诸葛亮死后,刘禅查其遗产时被气得直拍桌子,对此你怎么看?

yukiT


诸葛亮一死,刘婵彻查他的遗产结果气得翻桌子,这是为何?

三国时期,蜀魏吴三分天下,可是诸葛亮仍然居安思危,他担心如果不先弄倒魏国,对方迟早要派兵灭掉蜀国,于是就舟车劳顿几番北伐,可惜天数已定连续失败,导致诸葛亮也病死于途中。后来蜀人按其遗嘱将他的尸骨埋于定军山某处,从而与世长眠,那么身为一朝蜀相的诸葛亮,死后的遗产到底是充公还是留给子孙享用呢?蜀主刘婵面对这个问题时,却突然大发雷霆,直接就揭翻了桌子,这究竟是何缘故呢?

刘婵又称阿斗,该名是形容他窝囊废材的意思。在亮生前,刘婵均是对其百般依附唯命是从,然而当诸葛亮死后,这刘婵就对检查他的遗产时却大发脾气,可见该遗产是非常气人,不然昏庸的刘婵怎么死成如此,无能之主都如此动气。

至于他生气的原因,我们得从刘婵对诸葛亮的感情与印象说起,当初诸葛亮受刘备临终托孤,叫他以后辅佐刘婵,若能扶起就扶起,若是烂泥扶不上墙,军师就废除他的帝位,自己任蜀国皇帝,另外刘备命刘婵对诸葛军师如父一样对待不得违背,所以刘婵从小就受到诸葛丞相的严格管束,难免就有点逆反心理。

诸葛亮贵为一国丞相,威望盛高,对蜀主刘婵更是分外严格,让他受训高等教育努力成为一代明军,而且不准他有三座以上的宫殿、6个庭院跟70多妃子,甚至强令刘婵不得每天游玩偷闲,为此刘婵虽为蜀主但在诸葛亮的监控之下成长,缺乏了很多帝王级的高等享受以及乐趣,但他本性如此,对诸葛丞相更是不敢违抗,一肚子的委屈都收藏在心窝里。公元234年,诸葛亮北伐路上死在五丈原,此消息传回蜀地,刘婵掩面而哭,也不知道他是真哭还是心里暗高兴,反正以后就没有人管制他了,可以任性的游玩了。

当刘婵按传统处理好诸葛丞相的丧事之后,不久就有人站出来状告诸葛亮贪污腐败,而且说得条条有理,吐槽诸葛丞相在活着的时候利用职权谋私,贪了巨额财物。此事一出,诸葛亮在刘婵心里至高无上的地位逐开始动摇,刘婵可能是累积了多年的怨气遇到了引火索,先不管真假,既然有百姓举报就得派人去查,为此刘婵亲自就下令去彻查诸葛亮的所有财产。

然而孔明生前早料到有这么一天,他早就准备好一份私人财物申报表,其简单点讲就是诸葛亮临死前写的情感文章,名为《亮·自表后主》,其中内容大概为,亮于成都种植有桑三百余株,薄田有十五顷,所以子孙们的衣食自给自足,甚至还有剩出来的。

这时,刘婵看完这篇自表后主的情感文之后,三观震撼仍然不肯信诸葛亮那么清贫,于是再命人查抄诸葛府,里里外外一切都仔细翻找,结果真如文中所说仅有300桑树跟15顷田而已,听完汇报刘婵可能三观已毁,他万万想不到一朝蜀相竟能如此清廉,掌权这么多年都在在全心效力朝廷,从不以公谋私榨取百姓一分钱财,为此刘婵的情绪波动很大,一改往日的窝囊庸才形象,一下就暴怒起来还气得把台桌揭翻了。

关于刘婵暴怒的原因,坊间有两个说法,第一个是刘婵可能常年质疑诸葛亮的人品,不信他真的那么清廉,一切都是装出来的。第二个就是得知诸葛丞相真乃两袖清风一心为蜀国之后,刘婵就气自己竟听信他人馋言,从而怪罪自己太过昏庸了。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猫眼观史


据史书记载,诸葛亮生前,在给后主的一份奏章中对自己的财产状况进行了主动申报:“成都有桑800株,薄田15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三国志•诸葛亮传》)。大意为:成都有桑树八百株,有不是很肥沃的田地15顷,儿子兄弟的穿衣吃饭,他们都会有盈余。而我在外当官,没有其他的花费,全靠公家的俸禄过活,没有做其他的兼职营生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如果我死的时候,不会出现那种有多余的绸布,多余的钱财这样的状况来辜负陛下。


据说刘禅对诸葛亮的这份财产申报将信将疑,但他颇有城府,并没有将疑惑写在脸上。诸葛亮死后,在宦官黄皓的怂恿下,刘禅同意由黄皓亲自带队,到丞相府邸对诸葛亮申报的财产进行核查。核查结果发现和诸葛亮申报的没有任何出入,丞相府确实内无余帛,外无赢财。当黄皓硬着头皮向刘禅汇报之后,刘禅气的拍着桌子将黄皓训斥了一顿,从此对诸葛亮越发尊敬,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给诸葛亮立庙祭祀。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春天,在经过朝廷激烈争论后,刘禅一锤定音,下诏替诸葛亮在沔阳建庙。由朝廷出钱给本朝臣子单独立庙,这不仅在蜀汉历史上空前绝后,就是在中国历史上也极其罕见,可见诸葛亮在刘禅心目中地位之高。

二是善待诸葛亮的家人。据三国志记载:“亮弟均,官至长水校尉。亮子瞻,嗣爵”,“瞻年十七,尚公主,拜骑都尉。其明年,为羽林中郎将,屡迁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可不要小看诸葛均担任的这个长水校尉,这可是一个食俸两千石相当于今天的省部级高干。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就更不用说了,不仅继承了其父武乡侯的爵位,而且还做了刘禅的女婿。另外,做官还做到了尚书仆射,军师将军这样的位子。尚书仆射就是首席副宰相,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第一副总理,而军师将军是诸葛亮当丞相之前的官职。


淮上秋阳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为啥拍桌子呢,枉做小人被气的。

大家认为刘禅傻?

他一点都不傻。

刘禅只是缺少军政能力,智力也不能和老谋深算的父亲刘备和诸葛亮相比。

刘禅这个人其实是聪明人,也是人精一类。

他之所以开始把权力全部交给诸葛亮,还是明哲保身的原因。

一来外敌太强大,不要说曹魏,就算东吴依靠人口90万的蜀国也是惹不起的。诸葛亮、刘备尚且不能稳定蜀国的局面,何谈区区刘禅。

二来蜀国内部问题太严重。抛去小国寡民不说,内部政治派系很多,比如早年跟随刘备的嫡系派,后来刘备得以发家和创建蜀国的荆州派,加上四川本地的豪强家族力量,三股人哪一股都不好惹。

西北王马超带着强悍的部队归顺蜀国,也被这些人压制的像三孙子一样。

刘禅自认为搞不定这种复杂的局势,干脆交给能力超群的相父诸葛亮,自己乐的吃喝玩乐,还落得个谁都不得罪。

但你说刘禅对于诸葛亮完全没有戒心,完全相信,那也不是事实。

实际上,诸葛亮对刘禅忠心耿耿,但后者未必很喜欢这个相父。

由于政务都有诸葛亮负责,好色的刘禅穷极无聊,只能躲在宫内搞女人。

在刘禅看来,我搞女人总不碍其他人什么事,消遣而已。

然而,诸葛亮还多次劝诫刘禅不要娶太多妻子,一是要保重身体,二是蜀国还很穷,不应该太奢侈。

你说说看,刘禅能受得了吗?

我都不管正事,躲在后宫自娱自乐了,你诸葛亮还管我,都管到被窝里来了。就算亲爹刘备,也没这么管的吧。

所以诸葛亮死后,刘禅在小人撺掇下,也试图搞搞诸葛亮的黑资料,打击一下他留下的政治势力。

在一般人看来,诸葛亮形同摄政王,就算再廉洁多少也要为子孙考虑,多少敛些财把。

谁知道,诸葛亮真的清廉到了家,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公布财产的公务员。

早在《自表后主》全文如下:

臣初奉先帝, 资仰于官,不自治生。成都有桑八百株, 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在这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遗嘱”中,诸葛亮自称只有800颗桑树,15顷耕地。

自然,这玩意你说谁会信?

就算四川一个普通的地主,财产也绝对不止这么多吧,何况诸葛亮。

结果查来查去,发现诸葛亮留下的私人财产,还真的就是这些。

刘禅直到结果后,大发雷霆,把身边小人大骂了一顿。

为啥?

这等于让刘禅枉做恶人了!

其实,这也是诸葛亮的聪明之处。

他明白儿孙的才能和自己相差太远,如果只是敛财留给儿孙,只能养出一批无才无德坐吃山空的蛀虫,无法在乱世立足。

韩国人、日本人都说,不能让儿孙年轻时候太富裕,不然只会害了他们。

这是很有道理的。


诸葛亮不留什么遗产,也就是让儿孙凭借自己能力生存。

事实上,诸葛亮的儿孙也确实很有出息。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虽才干不足,也是为包围蜀汉激战到最后一刻的将军,死了以后也留下美名。

而诸葛亮另外一个孙子诸葛京,在蜀汉灭亡后为西晋官员,官至江州刺史,也算是高级官员了,可见还是很有才能的。


萨沙


223年2月,刘备病情十分严重,并把诸葛亮召到四川奉节。


看见主公,诸葛亮流着眼泪对刘备发誓:我一定竭尽全力辅助少主,直到不能动弹为止。

刘备把刘禅叫到床前,指着诸葛亮说:从今往后,你尊敬丞相为父亲。

16岁的刘禅点头答应,并当着刘备的面叫了一声:相父。

这一幕深深印在刘禅的脑海中,一辈子没有忘记。诸葛亮也没有忘记,并且把自己的下半辈子全都奉献给了刘禅。

刘禅继位后,大小政事都依靠诸葛亮。宫廷内外、朝野上下,所有的人事安排都由诸葛亮决定。

为了刘备的嘱托、为了蜀汉的大业、为了刘禅的江山,诸葛亮辛辛苦苦、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准备北出祁山之前,诸葛亮上表给刘禅,详细列出自己所有财产:800株桑树、15顷土地、朝廷分发的衣服;没有给儿子留下任何财产。

诸葛亮立下遗嘱:葬在汉中定军山,一身正常服装,不要任何陪葬品,一口普通棺材,这些足够了。

诸葛亮死后,曾经受其压制的、现在刘禅亲信的官员纷纷向刘禅上奏:当了几十年的丞相,权力无所不及,一定积累了很多家产。

经不住多次上奏请求,刘禅同意由黄皓负责清查诸葛亮的家产。

经过对丞相府所有资产进行严格清点,黄皓把结果报告刘禅。刘禅对照诸葛亮生前上表,两者完全一致。诸葛亮没有对刘禅隐瞒资产。

刘禅看完黄皓上报的清单后,大拍桌子,然后很长时间没有说话,像一尊雕像、陷入深深的沉思。

此时,刘禅内心一定十分复杂、百感交集,至少有3种思绪在脑海中翻腾。

第一、惭愧

想起当年父亲临终之时,将自己托付给诸葛亮,父亲看着自己的那双眼神、满是期盼,期盼自己能够有所作为、期盼自己能够信任相父。刘禅心中充满了对父亲的惭愧;

回想10多年来,相父为了刘家的江山废寝忘食、披星戴月、孜孜不倦、宵衣旰食,终于积劳成疾,累死在为刘家开疆拓土的战场上,把性命都无偿奉献给自己了,可是,刚死不久,竟然被怀疑贪赃敛财,被人清查家产,自己真的对不起相父啊!

直拍桌子,就是刘禅在发泄惭愧、就是在自我排解心痛的隐痛。

第二、懊悔

惭愧之情必然带来懊悔,父亲告诫自己要听相父的话;相父教导自己“亲贤臣、远小人”,可是自己没有远小人。

知道黄皓是小人,可还是亲近他、相信他、听从他,做了对不起相父、辱没相父名声的事情。

真不该采纳黄皓等小人的上奏,派人去清查相父的家产。已经做过的事情,只能留下无法抹平的懊悔了。

刘禅举起拳头,直拍桌子,因为后悔,所以对自己恼恨不已。

第三、担心

想起听信小人黄皓的话,酿成这样大的丑事,想想真是十分可怕。

以后小人们一定还会给自己制造麻烦、还会想法设法让自己陷于尴尬境地,刘禅从内心里涌出一股寒意;

听信了小人的上奏,自然伤害了一批忠臣,以后自己手下还能有忠臣良将吗?忠臣良将还会为自己效力吗?

担心到害怕的刘禅,直拍桌子,为自己打气、为自己壮胆、为自己前行激发力量!

痛定思痛,经过反思,刘禅后来为人处世明智很多。

262年,姜维与黄皓互相倾轧。刘禅劝导姜维:黄皓只是一个小人,不必对他太在意。

然后,刘禅命令黄皓去向姜维谢罪。

刘禅处理事情是不是挺圆满的?

我对刘禅的看法,与你一致的吗?请多多指导。

我是:岳飞的飞。

欢迎批评、一起成长!


岳飞的飞


我只是看到《三国志》的记载的一个小事情:诸葛亮当年向刘禅上表的时候,说过自己的情况:我诸葛亮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棵,田亩十五顷,这些东西供给我们一家所有人衣食已经十分充足,而且还有一点剩余的钱财。至于我在外出行打仗,也没有其他的调度,随身的所有都是仰赖自己的官禄,没有其他的门路去赚钱。假如有天我不幸去世,也不会出现家里一堆钱财,家外也是一堆钱财的情况,以免辜负陛下的信任。诸葛亮去世之后,果然家里就像他说的一样。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个十足的好人。对于刘禅,诸葛亮没有辜负对于刘备的话,刘禅怎么会气的拍桌子。

我们也可以看看诸葛亮去世以后的事情,当时诸葛亮去世以后,《三国志》说蜀汉很多百姓都偷偷的祭祀诸葛亮,当时的朝廷因为礼仪不允许,但是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充等一起上表诉说诸葛亮的为人和功绩,朝廷才答应。

连后来在蜀汉当官的陈寿自己都称赞诸葛亮:

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一代良相。


人者仁义也


先说结论,个人认为刘禅生气的原因在于惋惜甚至懊恼。

理由如下。

先对刘禅做一个定性:刘禅不是庸主。


诸葛亮在世时,刘禅与诸葛亮配合良好,诸葛亮也因此能集中蜀汉所有力量北伐。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依旧执政达三十多年之久,其间也经历了蒋琬、费祎等执政大臣,并未有大的过失,更不曾有劳民伤财之举。

所以,刘禅算不得雄才大略,却也不是平庸之辈。

动手拍桌子,对于帝王来说是相当失态的了。由此可以知道,诸葛亮的家产情况大大出乎刘禅的意料。

诸葛亮的家产极少,少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为什么会出乎意料,因为地位和身份。


诸葛亮是什么身份,大汉丞相。

诸葛亮是什么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刘备死于公元223年,诸葛亮死于公元234年。这中间的十一年,诸葛亮是蜀汉实际的主人,真正的舵手。

如果诸葛亮对于财富有任何念想,这十一年时间完全可以做到富可敌国,毕竟论敛财,权势是最快的手段。

诸葛亮可以不对财富有任何念想,但是他的家人,他的宗族也能做到如此吗?

人是会不由自主地去满足自己的欲望的,即便是没有刻意去做,也会倾向于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物质生活。

诸葛亮完全没有如此。他的内心完全没有这些东西,有的只是“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有的只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刘禅拍桌子,我认为并不是生气或者愤怒,而是意外和不解,惋惜和懊恼。对于诸葛亮的死,刘禅本就不好受。现在看到了这样一个出乎他意料的诸葛亮,情绪更加激动,失态也是难免的。

从诸葛亮的家产中,他看出了诸葛亮的决心,看到了诸葛亮的志向。

诸葛亮不仅仅是刘禅以为的辅臣,他真的继承了刘备的遗志,并且真的在尽全力去实现。

刘禅在想,诸葛亮离开得太早了,自己还需要他的辅助。

刘禅在想,如果自己更加努力地去帮助诸葛亮,如果自己有他一半的努力,或许现在自己已经坐在了洛阳皇宫。


三点水滴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孔明先生早年隐居于南阳,出茅芦为蜀国东征西战,在祈山伐魏六次用兵,直到病逝于五丈原,年仅54岁,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誓言。

诸葛亮是托独重臣,几十年的丞相,权力极大。孔明先生死后,曾经饱受其压制,以宦官黄皓为首的官员认为,一定积累了很多家财富,纷纷上奏要求查抄家产。于是,刘禅同意,并由黄皓负责清查,结果只有桑树800株、土地15顷以及朝廷分发多套工作服,没有给儿子留下任何财产,与生前申报的财产完全一致。

诸葛亮3岁丧母,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自幼跟随任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生活,时间不久,东汉朝廷免去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荆州投奔刘表,诸葛兄弟散落于当地,16岁时隐居于襄阳(今南阳),经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一个口若悬河的文艺青年,周围的人对他狂罔,不屑一顾。

孔明与当时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彥等有结交,只有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门亲事,并迎娶之,当时乡间邻里拿他取乐开心, “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因为多次建功,刘备升为试守平原县县令,相当于代理县委书记,兼任武装部长。他有很强的使命感,身边只有关、张二人可用,均为武夫,身边人手明显不够,尤其缺少出谋划策之人。经徐庶推荐,于是才有了“三顾茅芦”。 人才选拔的科举制度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从隋汤帝开始,作为国家制度确立了下来。从这一点来看,孔明出山纯属偶然。

儒家用简单的道理,讲述了仁孝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孝敬父母、尊重兄长的人,是不会冒犯上级长辈的,这样的人不会造反。如果专心致力于推广仁孝这一行为,那么做人与治国的原则也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孝子,都出生很贫寒的家庭,孝敬父母、尊重师长,那么自然也会廉洁,所以孝跟廉似乎是一种看似必然联系。于是有了“自古清贫出孝谦”的说法。

清朝一代廉史于成龙,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从七品县令到一品大员,三次被康熙“卓异”进行表彰,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艰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康熙二十年入京觐见,后升任江南、江西总督。其一身的廉洁奉公,与其家庭出身不无关系。

于成龙出生在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来堡村,到其父于时煌时,已经在此生活三代。顺治十一年,于成龙兄长于化龙病故,三子于廷元出生,全家生活的担子落在他的肩上。父亲于时煌年老多病,要人侍候汤药;继母李氏虽健,也已暮年。长子、次子上学,全家开支很大,家资因此受窘。他为了养家糊口,供子上学,整日忙于家务,再无工夫参加科考。顺治十八年,于成龙入国子监学习,已44岁的于成龙,正式出仕,开始了他辉煌职生涯。

到西汉以来,历代帝王均以儒家思想治国,认为天下稳定的关键在于仁,而仁的关键则是在孝悌。新中国历史上,划分成分也有和"举孝廉"有异曲同工之处,大凡孝敬父母的人,都不会残酷地对待下人。儒家的孝廉文化,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德雨50926495


这个有人说不知道误导了多少人,所以说千万不要轻信有人说,下面来讲讲。

传闻中的版本之一

关于这个问题,我看过一些类似的表述。一方面无外乎就是说刘禅想通过这种方式来立威,若是查出诸葛亮有问题,那么就可以借机大幅度扫除诸葛亮留下来的余威。第二方面就是说人性,因为诸葛亮在蜀汉把持大小朝政这么多年,权力已经盖过了天,难道就没有假公济私?这就让某些顶着“刘禅”这顶帽子的人不相信。


那么究竟是如何呢?

诸葛亮死后,接管诸葛亮位置的人是蒋琬。蒋琬可谓是诸葛亮一手培养出来的,若是刘禅真的想通过查诸葛亮的家产来抹黑诸葛亮,蒋琬会置之不理吗?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且真的这么做了,在当时就是一个“大新闻”了,史书当然会有记载的。

刘禅虽然没有小说里面写的那么废,但是亦没有现在一些人吹捧的这么厉害,就是一个资质平庸的皇帝而已,没有这么大的心机。若是有这么大的心机,还会让一个宦官夺了权吗?



《三国志》中是记载诸葛亮死之前上表了自己的一些家产,但是由此去发挥更大的空间就有些阴谋论的味道了。其实诸葛亮死后,刘禅是想消除诸葛亮的余威,这也是某些蜀汉势力想的。但也只能用一些合理的手段,比如迟迟不给诸葛亮立庙。若诸葛亮真是一个中饱私囊之人,他何必辛辛苦苦的去北伐,掏空了蜀汉直接跑路不就得了。


淡看天上月


诸葛亮一生追随刘备,忠心不二,为蜀国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可是当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刘禅居然派人去彻查诸葛亮的家产,更是气得直拍桌子,这究竟是为何呢?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本来只是隆中一隐士,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得出山相助,于茅庐之中三分天下,定天下局势。

刘备有了诸葛亮确实如鱼得水,联吴抗曹,诸葛亮略施小计,杀得百万曹军片甲不回,更是夺得了荆州,作为战略根据地。

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刘备进入成都,以天府之国养精蓄锐,终于与东吴的孙权,北方的曹操三分天下,鼎足而立。

后来刘备白帝城托孤,把阿斗交给了诸葛亮,从此君臣二人相依为命,诸葛亮为了统一天下六出祁山,最后病逝五丈原,一生真的是可歌可泣,鞠躬尽瘁。

但是,古来君臣之间总有间隙,诸葛亮和刘禅也不例外,随着后期诸葛亮的地位越来越高,刘禅心里自然不是滋味,加上刘禅身边的太监黄皓从中做梗,刘禅后来也渐渐对诸葛亮心存芥蒂。

诸葛亮在世黄皓不敢作乱,诸葛亮病逝后黄皓便开始怂恿刘禅,说丞相位高权重,肯定有很多财产,一定要彻查。

于是刘禅便派黄皓去查诸葛的家产,可是诸葛亮一清二白,黄皓并没有查出来什么。

刘禅听说诸葛亮家什么也没有,十分生气,气愤自己听信谗言,打扰了丞相,不该怀疑丞相的清白,于是愤怒之下大拍桌子!

所以,其实并不是因为诸葛亮有多少财产引得刘禅生气,而是刘禅气愤自己不该怀疑诸葛亮,这才有了这样的故事。


青梅煮史


公元228年,诸葛亮领兵西征,魏将张郃大败马谡于街亭,犍为太守、丞相参军、安汉将军张邈劝说诸葛亮不要杀马谡:“秦国赦免了孟明,才可以收服西戎二十余国而称伯;楚国诛杀子玉,不到两代就衰落了”,结果不符合诸葛亮意愿,被遣回成都。

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刘禅穿素服为诸葛亮举行三天的哀悼仪式。此时,李邈上书《丞相亮卒上疏》,刘禅直接将李邈关进大牢,并诛杀。

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没,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蜀志·杨戏传》注引《华阳国志》

说李邈的事情,是想表明,如果诸葛亮时候有人说刘禅查诸葛亮遗产,下场不会比李邈好,为什么?刘禅虽然可能不聪明,但还不蠢!

于情,诸葛亮身为相父;于理,寒了将士和百姓的心!

诸葛亮死后,刘禅还做了以下几件事:

  • 杀李邈,表明刘禅不允许任何人诋毁诸葛亮;

  • 废除丞相职位,表明刘禅心中没有人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

  • 同意为诸葛亮立庙,东西汉400年首例;

  • 提拔诸葛瞻,并把女儿嫁给诸葛瞻,表明刘禅心中一直有武侯的位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