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1 大荔黄河滩

从大荔县城东行,穿越宋建岱祠岑楼与清建丰图义仓之间狭长的关口,下了黄河老崖,就是一片苍茫无际的河滩区。

这里地处黄河中游秦、晋、豫交界处,北接金水河,南临“三河口”,东至滔滔大河之滨,西到巍巍老崖之下,面积417平方公里,是黄河出陕时留下的最后、最辽阔的滩涂。

三河口

大荔境内黄河滩的最南端,是驰名于世的“三河口”。黄、渭、洛三河在此欢跃汇聚,震天的涛声响砌云霄,飞溅的浪花直击山峦。磅礴的洪流由北折东滔滔奔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自古黄河九十九道弯,“三河口”是大河由北折东最大、最壮阔的一弯。一弯景色一弯魂魄,“三河口”处处动魄,景景摄魂。春回黄河流冰似万象奔腾,夏回黄河揭底如惊涛骇浪,秋至黄河地啼若洪钟大鼓,冬来黄河凌汛犹山舞银蛇。万里黄河那宽广、博大、雄壮的精气神,无一不在“三河口”倾然展现,匠心独韵。

南 滩

从“三河口”沿着黄河北上,整个河滩最开阔的地带——南滩映入眼帘。与“三河口”的雄浑壮阔相比,这儿则多了几分平和柔静,呈现出一派把酒桑麻、怡情田园的风光。南滩春秋时为古芮国所在地,史称“浩穰之区”。传说赵匡胤当皇帝前,千里送京娘回山西蒲州(今永济)后,从这里西过黄河,再游华山与陈抟老祖下棋。登皇位不久,陕、甘大旱,赵带领一批文臣武将到长安督促赈灾。事完后,自己带少数随员走便路,斜向东北,又从这里东渡黄河,到蒲州探望长久思念的京粮,欲接进京加封皇妃。京娘因已出家为尼多年,拒绝了他的请求,赵再三解释无效只得作罢。宋太祖赵匡胤由于几次从这里过黄河,遂赐名“赵渡”。如今的南滩包括赵渡、平民两个乡镇,田成方,林成网,一马平川,村寨星罗,沃野万顷,远眺大河东去,近看烟树入画,不免让人神情骏驰,放纵高歌。南滩四时季季皆景,景景入胜,春归柳绿桃红,夏有粮丰棉白,秋来枣红如霞,冬至大雪无垠。置身南滩,南有华岳来云飘浮飞升,东有中条东霁苍翠可掬,北有镰山叠嶂峡谷幽深,仿佛三架名家山水画屏把南滩相间其中,精幻绝伦诗情画意,让人美不胜叹。

北 滩

从南滩沿着黄河继续北行,一种凉爽湿润的感觉扑面而来,仿佛一下子进入了江南水乡。北滩是黄河中游最大的河滨湿地,与南滩的富庶不同,北滩更多的是原始的荒芜,自然的生态,是一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天然形成的万顷湿地,在大河的滋润下,宛如绿色的海洋,碧波荡漾,芦苇摇曳,水草丛生,蛙鸣一片,置身其景,如梦如幻,恍若仙游。北滩是鸟的天堂,鱼的乐园,水生植物的宝地。这里有鸟类逾百种,常年栖息着灰鹤、鸳鸯、白鹭、野鸭等,每到冬季,成千上万只丹顶鹤、黑颧、大鸨、大天鹅、金雕等珍禽翔集于此,越冬蔽栖。鱼类有黄河鲤、鲶、黑乌鲤、黄格秧等原生鱼种40余种,或灰、或黑、或黄,形态各异,皆翔河底。有湿地植物百余种,蒹葭似海,蔺草遍地,更有蒲棒红柳相映其间,浮萍水藻波中飘绿。

原始的北滩充满着诗意,《诗经》开篇之作“关雎”起始于此。“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正是对北滩旖旎风光的美好写照。而“结草报恩”的传说,更让北滩凝聚着一份神秘之情和沧桑之感。春秋时,晋国主将魏颗与秦国猛将杜回相战于古辅氏城(今北滩步昌小坡村),史称“辅氏之战”。当时魏颗屡战屡败,心中烦闷,愁梦中,仿佛听见有人轻唱:“青草坡,青草坡。”便在青草坡设伏,袭击杜回。谁料杜回却全然不惧,愈发神勇,晋兵抵挡不住,节节败退。突然杜回一步一跌,摇摇晃晃,站立不稳,士兵们喊声一片。魏颗回头看去,只见一位白胡子老人将一路青草结挽起来,杜回的双脚被草绊住,动弹不得。魏颗立即率兵活捉杜回大获全胜,而老人却飘然而去不见踪影。当晚,老人托梦魏颗,方知老人为报他救女大恩而来。梦醒后魏颗不胜感激,便将子孙迁居此地,起名“结草村”,一直沿用至今。唐时,在北滩秦建“蒲津桥”旧址上复设“大庆关”,大河两岸各造四头铁牛,牛旁各立一铁人,下铸铁山,尾施铁轴,以系浮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沧海桑田,几度变迁,如今的“大庆关”址已无处可觅,然铁牛、铁人却给历代北滩人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今北滩的南乌牛村、北乌牛村,都是对铁牛的永恒纪念。而1989年北滩对岸山西永济出土的铁牛、铁人原貌依旧,与志书记载无异,应该是这一记载的有力佐证。

走完了河滩,就如走完了一段大河----母亲河的历史。这是一段被浓缩的大河的景,是一段被凝练的大河的魂,欣逢盛世的河滩,必然会焕发出更加美丽迷人的光彩,成为黄河中游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