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基因治療成大型藥企必爭之地,投資者是否值得冒險跟進?

專注基因治療的純業務公司只有很少或根本沒有收入,且通常虧損嚴重。華爾街的價值評估主要基於其治療方案的銷售潛力以及特許經營權價值,包括其生產能力,這在基因治療領域是極其重要的。


基因治療成大型藥企必爭之地,投資者是否值得冒險跟進?| 巴倫獨家

畫 /《巴倫》Merijn Hos

文| 安德魯·巴里( Andrew Bary)

大型製藥公司多年來一直在努力生產可以在醫學上取得重大突破的藥物。對於這些公司來說,基因療法可能是應許之地。

基因治療——即是用健康基因替換缺陷基因的療法,它為血友病和肌肉萎縮症等數百種遺傳疾病提供了潛在的治療方案。

基因治療因其光明前景和巨大商業潛力,成為了各大藥業巨頭寸土必爭之地。最近的例子是瑞士生物製藥公司羅氏(Roche Holding,RHHBY),該公司2月25日同意以48億美元收購基因療法公司Spark Therapeutics(ONCE),後者是一家為罕見眼疾和血友病提供基因治療方案的生物科技公司。羅氏以每股114.5美元的價格收購Spark公司,與後者交易前股價相比溢價超100%。

2018年,羅氏在瑞士的競爭對手諾華集團(Novartis,NVS)斥資87億美元收購了AveXis(AVXS)公司。AveXis公司是一家為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簡稱SMA)提供基因治療方案的生物科技公司。SMA是一種致命的使人逐漸喪失肌肉運動能力的遺傳病。諾華開出的收購價幾乎比AveXis成交前股價高出近100%。

位於紐約的股權管理機構凱利投資(ClearBridge Investments)的高級研究分析師馬歇爾·戈登(Marshall Gordon)表示:“大型製藥公司正在覺醒,並認為基因療法是一項真正的技術,它們需要參與其中。”

基因治療正在逐漸商業化,這門科學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截至目前,Spark公司為一種可能致盲的視網膜疾病推出的治療方案,是唯一一項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監督管理局(簡稱FDA)批准的替代基因療法。

未來幾年,更多的治療方案可能獲批。許多基因療法在臨床試驗中已經顯現出了非常顯著的效果,包括諾華為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提供的療法,以及薩雷普塔治療公司(Sarepta Therapeutics,SRPT)為杜氏肌營養不良症(簡稱DMD,一種致命的遺傳性肌肉萎縮性疾病)提供的療法。

諾華的治療方案很可能在未來幾個月獲得FDA的批准,這將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在局長斯科特·戈特利布(Scott Gottlieb)的領導下,FDA一直願意考慮批准基因療法,即便尚未得到藥品審批所必需的三期臨床試驗結果。這反映出了FDA希望儘快為患者或垂死的病人提供突破性的治療方法。

投資者的風險

一個障礙是這些治療方法的高昂價格。Spark公司的治療方案定價85萬美元。諾華表示,其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治療可能需要400萬美元。以這樣的價格,不需要太多病人,公司就能夠獲得一種有利可圖的藥物,以及可能治癒嚴重或致命疾病的聲望。然而,這些價格標籤也可能引起一些私營保險公司和政府醫保(如Medicare)等項目的抵制。

如果大型製藥公司蜂擁進入基因治療領域,投資者們是否應該跟隨它們的腳步?

可以確定的是,存在大量風險。除了價格壓力,療效和持久性以及潛在的副作用都仍然不確定。

但基因治療的商業潛力是巨大的。據統計,約有5000種罕見疾病是由單個基因突變引起的,使它們可以獲得靶向治療。即使個別疾病的患者數量有限,但考慮到高昂的預期價格,治療每年可能帶來10億美元甚至更多的收入。

專注此領域的競爭者數量極少,稀缺價值得以顯現。其中一個比較有前途的是荷蘭生物製藥公司uniQure(QURE),它針對更為罕見的遺傳性血液病“B型血友病”推出了基因治療方案(A型血友病患病人數是B型的四倍)。

同樣引人矚目的公司是Regenxbio(RGNX),它是病毒載體(基因療法傳遞機制)的主要開發商。有超過20家合作伙伴使用它的載體,包括諾華及其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治療。Regenxbio也有一些自己正在開發的治療方案,包括一種針對溼性老年性黃斑變性(簡稱AMD)的治療方案。

其他公司還包括 Audentes Therapeutics (BOLD),Solid Bioscience (SLDB),MeiraGTx Holdings (MGTX) 和 Voyager Therapeutics(VYGR)。這些公司都不算大,最大的uniQure估值20億美元。

查丹資本(Chardan Capital Markets)的分析師戈博拉·阿姆撒(Gbola Amusa)認為該行業的收購還在繼續,並將uniQure視為領先的候選者。他的另外兩個首選是Regenxbio和MeiraGTx。

隨收購而成熟

“隨著大型藥企公司開始收購,這個行業正在走向成熟。”阿姆撒說。“很多公司正在研究基因療法,希望現在就開展基因治療。”

拜瑪林製藥(BioMarin Pharmaceutical,BMRN)和薩雷普塔治療公司在基因治療領域扮演著更加多樣化的角色。在過去一年裡,薩雷普塔治療公司令人興奮的地方在於它對杜氏肌營養不良症的基因療法,以及對肢帶型肌營養不良症的基因療法。拜瑪林公司在市場上也有多種藥物,該公司在A型血友病的基因治療中處於領先地位。

從傳統的財務分析角度看,這些公司的股票並不便宜。專注基因治療的純業務公司只有很少或根本沒有收入,而且通常虧損嚴重。華爾街對它們的價值評估主要基於其治療方案的銷售潛力以及特許經營權價值,包括其生產能力,這在基因治療領域是極其重要的,因為基因療法是該行業內生產難度最大、成本最高的治療方案。

一些分析師對羅氏收購Spark公司的價格感到驚訝,因為Spark公司獲批的針對罕見眼疾的基因療法似乎商業潛力有限。2018年是該基因療法(編者注:藥品名Luxturna)進入美國市場的一年,它的收入僅為2700萬美元。而且Spark公司治療A型血友病的基因療法被普遍認為不如拜瑪林公司。當羅氏決定收購時,Spark公司的股價幾乎是2018年峰值的一半。

投資銀行Evercore ISI的分析師喬西·斯基莫(Josh Schimmer)寫到:“花50億美元收購Spark公司,這讓業內其他的所有標的都顯得格外便宜。”Spark公司的股東凱利投資的分析師戈登則認為,Spark公司之所以具有吸引力是因為該公司擁有強大的科研和生產能力,以及“基因治療領域的一些領軍人物”,包括其研發主管凱瑟琳·海伊(Katherine High)。

病毒載體是關鍵

在2017年9月的一篇封面文章(《基因治療幾近取得重大突破》)中,《巴倫》曾經強調過基因治療領域的創新和機遇。當時三大首選是:AveXis,Spark和Regenxbio,其中兩家已經被收購。自那以後,Regenxbio的估值幾乎翻了一番。

替代基因療法通常針對所謂的單基因疾病,例如杜氏肌營養不良症和血友病,這些疾病都是由於缺乏或嚴重缺乏某種關鍵的蛋白質引起的——有缺陷的基因不能編碼併合成這種蛋白質。其中一些疾病完全無藥可醫,或者療效有限。

治療過程包括將健康基因包裝成中性病毒,通常是無害的腺相關病毒(簡稱AAV)。它們通過一次性大劑量給藥進入血液或疾病所在的身體部位。這些病毒,或者說載體,附著在目標細胞上,傳遞新的基因,再加上所謂的啟動子(Promoter)指導細胞合成缺失的蛋白質,從而有望緩解或治癒疾病。

利用病毒載體進行替代基因治療,是基因治療領域的幾種治療方案之一。所謂的CAR-T細胞癌症療法,包括諾華在2017年獲得FDA審批的一種療法,都使用了來自免疫系統的基因重組細胞。更為人所熟知的CRISPR技術旨在剔除致病的基因突變。這個領域內的領頭羊包括美國基因編輯公司Crispr Therapeutics(CRSP)和埃迪塔斯醫藥(Editas Medicine,EDIT)。CRISPR療法不如替代基因療法先進,而且可能涉及更多風險,因為基因編輯錯位可能導致癌症等疾病。

1999年,一名18歲的患者在接受實驗性基因治療後,死於嚴重的免疫反應。自那以後,研究人員在替代基因治療方面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一個關鍵是開發更好的病毒載體,使基因在不引發嚴重免疫反應的情況下,以足夠的數量達到人體內的準確位置。

因為人體會對攜帶健康基因的病毒載體產生免疫反應,所以這種療法被設計為一次性操作。因此,治療通常涉及數以萬億的中性病毒劑量,這些病毒不僅給生產帶來了挑戰,還給患者帶來了中毒的風險。這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這些療法的價格如此之高。該行業認為,對於血友病、SMA和DMD等疾病現有的療法方法,每位患者一生每年的治療費用可能超過50萬美元,而現在有可能花費幾百萬美元一次性將其治癒,兩相比較後者並不貴得離譜。

延伸閱讀

那麼,究竟有哪些專注基金治療的上市公司具有投資價值?蘋果用戶可掃描下方海報中的二維碼,搶先體驗全新上線的“巴倫”APP,獲取獨家分析。

翻譯:米萱 審校:李成章

《巴倫》2019年3月1日報道“Why Big Pharma Is Diving Into Gene Therapy”。《財經》獲道瓊斯旗下《巴倫》(Barron's)在中國大陸獨家授權,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投資建議不代表《巴倫》傾向;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基因治療成大型藥企必爭之地,投資者是否值得冒險跟進?| 巴倫獨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