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 《中國詩詞大會》學術總負責人:不要讓孩子看宮鬥劇

看點 隨著《中國詩詞大會》的持續熱播,一時間,滿城皆玩“飛花令”。加之高中新課標要求的古詩文篇目也大大增加,古詩文教育越發受到關注。為此,外灘君拜訪了《中國詩詞大會》學術總負責人、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李定廣老師。在他看來,古詩文可以培養孩子的人格、審美和語言表達等能力。此外,他提醒父母,時下熱播的宮鬥劇會給孩子錯誤的歷史教育,父母務必要注意。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來自上海復旦附中的高中生武亦姝在《中國詩詞大會》(以下簡稱《詩詞大會》)第二季中第一次亮相,這個在節目中始終淡定的小姑娘一臉興奮地說,“多美啊”。

詩詞給了武亦姝現代人正在缺失的詩意,《詩詞大會》喚回了人們對於這份詩意的熱忱。

正值節目重播,外灘君來到上海師範大學,拜訪擔任了三季《詩詞大會》學術總負責人李定廣老師。這位在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供職的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唐宋詩詞。

《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不要让孩子看宫斗剧

《中國詩詞大會》學術總負責人、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李定廣老師

節目掀起全民熱,這位“深藏功與名”的學術總負責人欣然表示,樂見詩詞成文化新潮。

講到詩詞本身,他目光炯炯,“培養審美,訓練記憶力,激發想象力,還能健全人格。學習古詩詞有這麼多好處,家長們怎麼會覺得這是在增加孩子的負擔呢?”

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裡教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的豐富經歷,讓李定廣老師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學習古詩詞有著相當明確的認知。他說,從死記硬背到理解及鑑賞,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能夠讓學生在對應階段最關鍵的能力得到提升。

《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不要让孩子看宫斗剧

以下為外灘君與李定廣老師的訪談實錄。

B=外灘君 L=李定廣

“樂見傳統詩詞成文化新潮”

B:您說,詩詞是撬起傳統文化的這個支點。這是《詩詞大會》的初衷嗎?

L:算是初衷之一,這本來是央視的一個系列節目,有《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謎語大會》,然後製作團隊就很自然地從漢字、成語、謎語聯想到了詩詞。詩詞是傳統文化中的一顆明珠,如果能做好意義更大。

然而,詩詞的難度較前者難度是更大的。所以起初大家也比較擔心市場的反應,但我是信心滿滿的,因為詩詞有其天然美的特性,我相信大家會被它吸引。

B:您對節目中的哪些選手印象比較深刻?

L:印象深刻的選手有很多,來自上海的中小學生就有不少表現傑出的。

比如,第二季的冠軍武亦姝。武亦姝本人的形象為節目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但她本人卻是非常低調的。節目結束後,她謝絕了所有的媒體採訪。她是一個很純粹很真誠的女孩,來參加節目也是真心愛詩詞,而非名利,你從節目中也能看出來她這種恬淡的氣質。所以說,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是有道理的。

第三季文來中學的錢子昂和第二季的馮子一,他們的詩詞積累相當豐富,所以也很有底氣。

詩詞接龍環節接到“者”沒人接得上,錢子昂說出了“者邊走,那邊走,只是尋花柳。”還很確切地說明了出處,王衍的《醉妝詞》,並且說出“者”通假“這”。

馮子一參加比賽時只有八歲,就已經背了一千多首詩詞。他對詩詞熱愛到痴迷的程度,加上他記憶力很強,達到了遠超同齡人的水平。

B:《詩詞大會》掀起了全民熱,您會擔心大家只是在湊熱鬧嗎?

L:從整個社會來看,確實是有全民熱的現象,滿城皆玩“飛花令”,這是好現象,寓教於樂。

我不認為大家對於詩詞的關注會被娛樂性喧賓奪主,詩詞本身就能夠讓人熱愛。即使是不愛詩詞的人,接觸多了也會感受到詩詞的魅力。如果能夠讓更多的人感受到詩詞的魅力,無論他們的初衷如何,都是很好的。

詩詞有它天然美的特性,這也讓我在做《詩詞大會》前就信心滿滿,它更有難度,但內涵也更豐富。

《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不要让孩子看宫斗剧

“詩詞有其天然的吸引力”

B:您說的這個詩詞天然美的特性是指什麼?

L:我們從小就要背古詩詞,千百年來皆是如此,就是因為詩詞的特性。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我們從會說話開始,就會背這些詩句,朗朗上口,又淺顯易懂。在背誦的過程中,詩詞的韻律就能讓孩子從小產生一種審美的概念。

再來是對記憶力的訓練。記憶力是需要訓練的,而孩子從小背古詩詞就是一種很好的訓練方式。古文不容易記住,記住了也不理解,很快就又忘記,這很正常。但詩詞不同,背過之後很難忘掉,因為有韻律,我們往往脫口而出。所以我說,背古詩詞是對記憶力最好的訓練。

還有想象力的培養。

我們中國詩詞有大量的寫景抒情詩,孩子會自己想象詩句中的畫面,感受字裡行間的意境美。就說《春曉》這首詩,啼鳥,風雨,落花,這麼多意象組合在一起,畫面一下子就出來了。

最重要的就是人格教育。通過詩詞,孩子能夠聆聽千百年前偉大文人們的情感抒發和價值觀的表達。

B:您能舉例說說詩詞教育如何做到人格教育嗎?

L:“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裡面是李白的親情,故鄉情;“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文天祥寧死不屈的氣節;“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是王昌齡看到的將士們保家衛國的決心。

對人的教育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由外而內,一種是由內而外,詩詞往往能夠激發人由內而外的力量,也就更能讓孩子更深刻地感受到真、善、美。

我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唐宋詩詞。我們在研究時發現,唐朝的貪官汙吏是很少的,在那段時期的很多詩詞中,我們看到文人們的高尚人格。

唐代詩人韋應物在彼時官品級別不小,卻在《送楊氏女》中寫道:“貧儉誠所尚,資從豈待周。”連給女兒的嫁妝都備不起,你想象這是何等的清廉?雖然清貧,但愛女之心的真誠也完全不遜色於旁人,這就是一種高尚人格的體現。

孩子讀這些詩詞,感受到這些作品流芳百世的文人們的情懷和境界,就是一種很好的人格薰陶。

《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不要让孩子看宫斗剧

B:您認為,古詩詞學習還能夠幫助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L:當然,詩詞是語言的精華,言簡意賅。口語化的表達往往是囉嗦的,不得要領的,書面用語則要求語言儘可能的精煉。說到精煉,詩詞是最簡練的。讀多了背多了,孩子就會潛移默化地被影響。

還有,孩子在寫文章或者說話時,如果能恰如其分地引用到一兩句詩詞,往往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一下子就會被記住。

B:您會建議孩子們讀怎樣的古詩詞?

L:古代的傳統詩詞數量很大,大部分都是值得學習的,但也有一些少數詩詞是應當摒棄的糟粕,已經不適用於當今社會的價值觀了。

比如宮怨詩,古代的文人們也不往往都是格局相同的,有一些作品,寫宮廷裡的愛恨情仇,寫那些在皇宮裡青春逝去的女子們的相思與苦悶。這些對於孩子幾乎沒有任何教育意義,所以,家長和老師應當幫孩子篩去這一部分,多選擇有正面價值觀的詩詞作品來學習。

B:

這讓我想到時下有很多熱播的宮鬥劇。您覺得這對孩子瞭解學習傳統文化有影響嗎?

L:當然有,而且主要是負面影響。包括對史實和歷史人物形象錯誤地把握,還有人生觀價值觀上的一些負面影響。

不是說學習傳統文化就不能娛樂化,《詩詞大會》也是娛樂化的。但是,一味追求娛樂化刺激性而歪曲史實,歪曲歷史人物形象,宣揚勾心鬥角、玩陰謀、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等不良“三觀”,這才是最致命的問題。

家長當然可以看,但是孩子最好還是別看這些,尤其是還沒有形成獨立判斷能力的孩子。

《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不要让孩子看宫斗剧

“學習古詩詞,死記硬背是需要的”

B:新課標中大大增加了古詩文的比重,背誦的篇幅也增加了,有家長會擔心這讓原本課業壓力就很大的孩子們負擔更重了,對此,您怎麼看?

L:首先,我不認為這是在加重孩子的負擔。如果要真正學習這些內容,積累量是很重要的,先有廣度,才能有深度。

其次,你說讓孩子打遊戲,他會覺得是負擔嗎?不會,因為那是他感興趣的事。所以,關鍵還是在於孩子的興趣在不在這。誠如我前面所說,詩詞有其天然的吸引力,就像音樂一樣有天然的美感,孩子怎麼會不喜歡?即使有極少數對此不感興趣的孩子,我相信至少他們也是不排斥的。

最後,關於家長們的擔憂,我認為孩子的負擔更多來自於那些他們不感興趣的“興趣班”。家長們想給孩子培養一兩個特長當然無可厚非,但太多了,就是在揠苗助長。

B:您覺得目前古詩文的教育存在什麼問題嗎?

L:一個是目前的方法不當,考試也大部分只到背誦層面,這就會適得其反,讓學生心生牴觸。

再來,很多語文老師在古詩文教學上的功底是不夠的。比如,唸錯音。詩詞跟現代漢語有一些區別,有些字不是靠查字典就可以的,在獨特的語境中,它有獨特的讀法,老師沒有做足功課,就會給學生錯誤的示範。

還有,我多次強調,詩詞的節奏韻律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按照正確的節奏韻律去朗誦、吟誦,一來破壞了美感,二來也會影響理解。

至於讓孩子們穿上古代的服裝,搖頭晃腦背《三字經》、《千字文》。這種活動不是說不好,但確實不適合推廣。如前文所述,傳統文化的教育應該是由內而外的,如果是外部強加給孩子的,意義並不大。

《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不要让孩子看宫斗剧

B:您的教學經歷非常豐富,從小學生教到了博士。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學習古詩詞,您有怎樣不同的建議?

L:對於不同年齡段的人,學習古詩詞的側重點肯定是不一樣的。

對低齡段的孩子來說,還是以背誦為主,背誦、朗誦、吟誦都可以。不一定要太多的理解,畢竟他的人生閱歷和情感體驗還太少,沒有必要強行讓他理解,點到為止就好。

到了小學高年級和初中,要逐漸強調理解。

一方面,這個階段的孩子要開始真正的寫作了,在作文中引用古詩詞是一個會讓作文增色的手段,但如果沒有真正理解詩詞的內涵,這就是個花架子了。另一方面,對於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完全可以透過對古詩詞的理解來培養情商。感受詩詞中的情感,對孩子共情能力的養成也是有所助益的。

之後,就偏重審美鑑賞了。在此前的基礎上,孩子有了一定的詩詞積累量,也就能夠形成一定的判斷能力。哪些是好的,哪些是美的,為什麼是好的,為什麼是美的,這樣的鑑別能力是要強化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談得上真正的接納和傳承。

B:您是否贊成孩子模仿古詩或古文來寫作?

L:首先要明確,詩詞和文言文不是一回事。詩詞的語言更通俗,而文言文中有大量的生僻詞彙,句式也更復雜,往往需要註釋才能讀懂。所以詩詞跟文言文一定要區分開。

學習詩詞和文言文,對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都是有益的,這點毋庸置疑。語感的培養,語言的精煉,和素材的積累,主要是這些方面。

模仿著去寫,我覺得要分情況。如果是單純從興趣出發,我們完全應該鼓勵,孩子偶爾寫一寫,肯定比他一直讀一直背要好。

但是如果是寫作文,尤其是考場上的作文,還是不要提倡用文言文為好。

《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不要让孩子看宫斗剧《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不要让孩子看宫斗剧

關注外灘教育

閱讀 3000+篇優質文章

《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不要让孩子看宫斗剧《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不要让孩子看宫斗剧

現在加入國內首檔

探究古詩詞內在邏輯的課程,

教你讀懂古詩詞!

點擊下圖,立即購買

《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不要让孩子看宫斗剧

↓↓↓點擊閱讀原文,進外灘教育微店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