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 韶關乳源這個村讓鮮豔“文明”花綻放石灰岩

原來透風漏雨的泥磚瓦屋變成了整齊美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原來雜物滿地塵土飛揚的門口坪變成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原來汙泥臭水的池塘生長了美麗的荷花,原來的泥沙路鋪上了堅實的瓷磚……她是地處高寒石灰岩山區的韶關乳源瑤族自治縣大橋鎮深源村,經過文明實踐,發生了深刻的質變,如今舊貌換新顏。這個有著300多年居住歷史的村莊,成為聞名遠近的村莊,於2018年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

韶关乳源这个村让鲜艳“文明”花绽放石灰岩

筆者從乳源縣城驅車40多公里彎曲的盤山公路,來到藏在崇山峻嶺之中的深源村。村莊掩映在青山綠水間,顯得美麗自然,村後古樹參天青山連綿,村前池塘碧波鮮花盛開,村旁溪水流淌魚蝦戲水,村中房舍美觀古樸,更有其者,良好的村風樸實民風美德家風濃郁村莊。筆者探訪深源村,找到了文明實踐的密碼。

建立文明實踐場所,構築美德村風

探訪深源村,新面貌新氣象新景象呈現眼前,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最為鮮豔奪目。

村民餘橋城介紹:在2018年9月,村裡辦了兩項實事、好事,一是設立了文明實踐中心,面積250平方米;二是設立了文明實踐廣場,面積約5000平方米,並進行佈置,也成為村民舉行活動的平臺、舞臺。每逢節日,村民穿著盛裝、敲鑼打鼓、張燈結綵,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的故事、深刻的體會講出來,把自編自演的節目表現出來,把好歌好詞好曲的聲音唱出來,把好人好事的典型傳出來……以歷史名人文化培育村民,以孝道、悌道、禮道、信道、義道、忠道等文化哺育村民,以勤勞致富典型、尊老愛幼典型、愛護青山綠水典型、勤耕苦讀典型等事蹟教育村民,還舉辦醒獅、農民豐收節、禾花魚節等活動,鼓舞村民,感化村民,營造美德村風。經過這些實踐,村民面貌得到根本改變。如村民自覺清掃垃圾,清理村道巷道、互助互幫排憂解難,好人好事蔚然成風!如60多歲的村民餘永勝,每天清掃廣場衛生、拾撿池邊、溪邊垃圾,村民餘勝華捐款為鄰居治病……

韶关乳源这个村让鲜艳“文明”花绽放石灰岩

為了文明實踐走得更遠,深源村抓住歷史文化名人事蹟,在村民建立了餘靖紀念館和樹立了餘靖雕像。

深源村村民餘前華講述,全村全是余姓,是餘氏後裔,為了傳承美德,立好樣榜,教化兒孫以及樹立好的村風民風和家風。在2018年10月21日,樹起餘靖雕像,盛大開放餘靖紀念館。一方面,為紀念餘靖的彪炳青史。另一方面,通過古代名臣的事蹟,瞭解歷史文化名人,宣傳餘靖的勤政和清廉樸素等文化和思想,提高風采文化內涵,讓餘靖精神文化融入時代,教育村民學習做好做事的清風正氣。

韶关乳源这个村让鲜艳“文明”花绽放石灰岩

據史料記載,餘靖,北宋著名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和文學家,是繼唐代張九齡之後嶺南地區又一位歷史文化名人。餘靖一生兩袖清風,以清廉樸素名垂有朝野。他認為為官之要義首在清廉。25歲入仕,從政期間撰寫《從政六箴》,總結出“清”“公”“勤”“明”“和”“慎”等六字箴言,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時刻警戒自己,做一個清正廉明、為國為民的好官。他認為,清廉是從政最大的操守,抱公絕私,一心為公是從政的重要原則,勤勉是從政的應有毅力,明察、明辨、明斷是從政的綜合素質,中和是從政的博大胸襟,謹慎是從政的持重風格。

紀念館開館後,對村民的德化和教育有著重大的意義,同時,也有深遠的影響,外地百姓和當地幹部群眾紛紛前來參觀學習。當地有關部門,在此設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由此,形成了村風更正、民風更純、家風更好的氛圍。

鄉親力量,構築美麗村莊

依山傍水的深源村,村容村貌整潔美觀。一幢幢古香古色古樸的房屋井然有序,一條大小不一的村道巷道平坦整潔,村前廣場寬廣壯觀,村前池塘細水長流且生機盎然,村莊周圍見不到垃圾、看不到汙水、聞不到異味,村道兩旁綠樹秀新枝……

村民餘橋城喜悅地說:“深源村有今天的變化,離不開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也離不開鄉親的力量,是黨委、政府以及鄉親們的力量,構築了美麗村莊”。

韶关乳源这个村让鲜艳“文明”花绽放石灰岩

近二、三年來,該村設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新時代廣場,新建了文化室等公共房屋面積近7000平方米,同時修建一批排水渠、排水溝等一批基礎設施,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資金,大部分是鄉親們捐款。本村村民以及外遷到湖南宜章、四川鄰水、達州、儀隴等的鄉村的鄉親,為改善村莊的環境,紛紛捐款,累計捐款138萬多元,用於建設美麗鄉村。可以說,村中的一磚一瓦,一溝一渠,一路一巷都有鄉親們的功勞,優美的村容村貌,傾注鄉親們辛勤的汗水!

產業興旺,構築美好生活

“村貌變美了、村風變好了,民心更齊了,精氣神更好了,幹起活來更有勁頭,有力推動了生產的發展,收入的提高,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深源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餘前發笑著說。

韶关乳源这个村让鲜艳“文明”花绽放石灰岩

人心齊,泰山移。為了發展黃煙生產,村委會一聲令下發動後,黨員幹部群眾你追我趕搭棚育苗、犂地分廂,田頭地尾幹得熱火朝天。近年來,深源村連年種黃煙500畝,年產值450萬元;為提高耕地產出率,又結合水源充足、水田肥沃、高山氣候等的實際,做大水田文章,在稻田中增加養殖禾花魚項目,實現“一田兩用、一水兩養”和不增田可增產增收的目標。如2018年,水稻面積300畝,總產量1.2萬公斤,總產值100多萬元;禾花魚總產量約4000公斤,產值8萬元。如今,黃煙和稻田養魚成為深源村支柱產業,給村民帶來了豐厚的收入,使村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深源村,正綻放著鮮豔的文明之花!

【記者】畢式明 潘俊宇

【見習記者】唐音

【通訊員】賴南坡

【作者】 畢式明;潘俊宇;唐音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