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媒體看浦北」有錢辦事,底氣足了——浦北縣寨圩鎮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走筆

「媒體看浦北」有錢辦事,底氣足了——浦北縣寨圩鎮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走筆

「媒體看浦北」有錢辦事,底氣足了——浦北縣寨圩鎮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走筆

欽州日報 2018.06.05 A3縣區頭條

5月中旬,在欽州市浦北縣寨圩鎮土東村,該村大學畢業生黃志傑新種的砂糖橘果苗已長出新葉,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生機勃勃。“這是我家今年新開闢的果園,共28畝。”黃志傑說。在土東村村支書寧伯金的帶領下,2016年畢業於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的黃志傑,毅然回到家鄉發展砂糖橘、沃柑種植,目前已種植60多畝,成為村裡名副其實的種植大戶。

「媒體看浦北」有錢辦事,底氣足了——浦北縣寨圩鎮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走筆

土東村幹部到貧困戶家中瞭解種植情況

既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又帶動農戶致富增收。土東村立足自身實際,大膽創新,將去年3.75萬元的村集體收入,以每棵果苗獎補20%的標準獎補給農戶,鼓勵帶動農戶大力發展砂糖橘、沃柑產業。而作為回報,村委則通過成立村電商平臺和貿易中心,以每公斤回收0.4元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推動村集體與農戶達到雙贏目的。目前,該村在這種模式的帶動下,已有60戶發展砂糖橘、沃柑種植,其中80%是貧困戶,全村實現種植面積300多畝。

「媒體看浦北」有錢辦事,底氣足了——浦北縣寨圩鎮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走筆

康樂村幹部到龜鱉養殖基地瞭解發展情況

土東村是寨圩鎮發展村集體經濟的縮影。

近年來,寨圩鎮將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農村黨建工作的重點來抓,立足村情實際,以市場為導向,以鄉村振興為出發點,不斷創新思路,因村施策,積極探索多樣化發展模式,有力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促進農戶增收致富。如康樂村通過盤活村集體28畝山塘資源,吸引本村成功人士回鄉創業,進一步擴大龜鱉養殖規模,年產值高達1500多萬元,直接帶動貧困戶120戶發展養殖,實現村集體經濟4.8萬元。

「媒體看浦北」有錢辦事,底氣足了——浦北縣寨圩鎮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走筆

豐門村勞務培訓現場

豐門村也是寨圩鎮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典型。該村原是“十三五”貧困村之一,2015年村集體經濟收入不足5000元,產業發展十分緩慢,大部分貧困戶面臨就業難等問題。針對此種情況,該村“兩委”在幫扶單位市住建委的大力支持下,於2016年5月註冊成立了浦北縣東門建築勞務有限公司,主要承接建築施工、勞務輸出等業務,常年開設抹灰、砌築、鋼筋、木工等相關職業技術培訓,並給考試合格者頒發農民工相關職業技能證書,確保農民工能夠持證上崗。2016年以來,該勞務公司帶動貧困戶和轉移就業人員150多人次,實現農民工務工收入150多萬元,2017年勞務公司管理費收入7萬元。除去留存5萬元確保公司正常運轉外,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2萬元。“今年,我村以每畝600元的租金租用村民土地45畝,用來發展檳榔芋種植,預計今年實現產值37.8萬元,除去成本將獲利10萬元以上。”豐門村黨支部書記韋立耀說。該村還於今年與浦北縣秋冬種養專業合作社合作,大力發展養鵝產業,首批養鵝500只,預計實現產值4萬元。

「媒體看浦北」有錢辦事,底氣足了——浦北縣寨圩鎮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走筆

豐門村芋頭種植基地

經過近年的發展,寨圩鎮的村集體經濟形成了多管齊下的局面。如寨圩村、朝陽社區、大江口、三江村等村,通過鋪面和住房出租也成為該鎮發展村集體經濟的亮點。其中寨圩村和朝陽社區,充分結合位於集鎮的特點,積極將閒置的房屋、企業廠房等集體資產,改造成臨街鋪面,或以興建出租房的方式,不斷髮展壯大集體經濟。現寨圩村每年出租鋪面和住房收入達37.5萬元,朝陽社區每年出租鋪面收入16.8萬元。此外,亞旺村的炊具、餐具和檯凳出租,蘭門村的砍伐隊出租等,也成為該鎮村集體經濟的一大特色。“現在,我鎮通過黨建引領,探索出了一條條壯大村集體經濟的脫貧致富路,讓村組織從‘無錢辦事’變成‘有錢辦事’,讓村幹部說話、辦事有了底氣和力量。”寨圩鎮黨委書記陸建紹說,下一步,該鎮將整合兩個空殼村的幫扶資金,對閒置的寨圩段貴合高速指揮部,改造成廠房,引進企業進駐,以此進一步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

「媒體看浦北」有錢辦事,底氣足了——浦北縣寨圩鎮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走筆

公益宣傳

「媒體看浦北」有錢辦事,底氣足了——浦北縣寨圩鎮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走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