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丨漢壽: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編前語:一個個屋場各美其美,一個個村莊脫胎換骨,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從串點成線,到連線成片,再到合片成區,石門縣、鼎城區、漢壽縣、津市市等美麗鄉村示範片區雛形初現。這兩年來,站在時空交匯的重要節點上,常德擂響了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戰鼓:看得見山水,留得住鄉愁,一曲曲“美麗交響樂”在希望的田野上奏響。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丨汉寿: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蔣家咀美麗鄉村鳥瞰圖。張萬祥 攝

紅網時刻 通訊員 胡丹 鍾毅剛 範暉 陳躍來 朱小明 常德報道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和突破口。漢壽縣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圍繞“一規一拆二改三清四化”重點,從整體上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到新水平,增強村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據統計,該縣出動各級幹部5萬多人次,機械設備8萬多臺次,拆除馬路市場438處、違章建築9733處,清理河道692公里、溝渠2135公里、出店經營7326處、牆面廣告6430平方米、廣告牌3800塊、牛皮癬3萬處,施劃車位980個,道路除雜1600公里、修補1.2萬平方米、綠化510公里......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丨汉寿: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在蔬菜產業園裡,村民正採摘蔬菜。何權攝

“垃圾處理”走向“垃圾治理”

當熟睡的人們剛從夢中醒來,漢壽縣崔家橋鎮的環衛工人張師傅已開著垃圾清運車,清理、裝車、壓縮、封閉,再運到垃圾處理廠進行無害化處理。

為改善村民生產生活環境,漢壽建立了“村組清掃保潔、鄉鎮收集清運、中聯壓縮轉運”的城鄉環衛一體化3P模式,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基本實現了村莊路面、河道、田間、公共設施場所等8小時動態保潔。

看著整潔的街道,張師傅感嘆道:“如今的崔家橋越來越美麗了,村民既能在家門口就業,又能美化家園,真的很幸福。”

“村裡配置了垃圾車、垃圾箱等,生活垃圾實現了集中清運,村民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好。”崔家橋鎮黨委書記羅喜美說。

崔家橋鎮只是漢壽縣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漢壽縣不斷加大農村垃圾分類和垃圾治理力度,持續推動人居環境的改善。將生活垃圾分類治理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改善城鄉人居環境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加大投入力度,規範分類標準,強化宣傳教育,完善運行機制,努力促進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牽頭、試點帶動、村民參與”的生活垃圾分類治理運行格局。

目前,漢壽縣興建的27個垃圾壓縮中轉站已全部建成並投入正常使用,日處理垃圾能力達500噸以上,配有縣級垃圾壓縮車12臺、鄉級垃圾轉運車31臺、村級垃圾轉運拖拉機271臺,形成了完備的縣、鄉、村生活垃圾三級轉運機制,確保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及時轉運,完成了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提升任務,對垃圾進行治理的行政村比例達100%。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丨汉寿: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工人將剛採摘的蔬菜挑上貨車。黃剛 攝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丨汉寿: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蔬菜園裡碩果累累。何權攝

蔬菜基地成“綠色銀行”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漢壽縣在做好環境整治提升基礎上,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之路,採取規劃引領、科技領航、產業融合等舉措,推動蔬菜產業快速發展,實現“藏菜於農”“先儲後運”,充分利用市場力量,推動三產融合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帶動農民增收,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堅實基礎。

眼下,正是辣椒、芹菜、萵苣、油菜、韭菜、捲心菜等蔬菜成熟上市的季節。走進擁有5萬畝面積的圍堤湖的蔬菜基地,放眼望去,一大片綠油油的蔬菜鋪滿田間地頭,披黃抹綠、鮮嫩欲滴、綴滿枝頭、垂實如珠,一派碩果飄香景象。置身這片廣袤的大菜園,令人心曠神怡。

漢壽地處洞庭湖平原,土壤母質多為河湖沖積物,有機質極為豐富,為蔬菜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水土條件。充足的雨水和豐沛的光照,孕育出了這座有著3000多年的農耕文明史的“洞庭魚米鄉”。

“漢壽蔬菜綠色健康,採用自動化播種、工廠化育苗、水肥一體化智能系統、病蟲害綠色防控,無土栽培技術、可視化種植管理、蔬菜質量追溯系統等一大批前沿科技創新成果的推廣普及,提升了漢壽蔬菜的‘科技含金量’。”漢壽縣政府副縣長李功文告訴筆者,漢壽被省政府指定為“湖南省放心菜生產基地”,被國家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全國580個蔬菜生產重點縣之一,常年蔬菜種植基地20萬畝,播種面積達40萬畝,總產近120萬噸,產值達15億元左右,蔬菜產業已經成為了繼糧食之後的第二大產業。

“有了這個科技範的大菜園,蔬菜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更強,我們更有底氣了。”這是華誠蔬菜專業合作社社員們的心裡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