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什麼方式才是好的教子之道?蘇家三父子的經歷或許可以窺見端倪

引言

如果我們推舉一箇中國曆史上最完美的人,我覺得有很多人會把票投給蘇軾,蘇東坡。蘇軾多才多藝,他基本上精通他那個時代裡所有重要的學問和技術。論文章,蘇東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壇地位不言而喻。論寫詩,他的詩作也代表著宋詩的最高成就,而且和另外一個天才李白比起來,蘇軾的情商更高,要更加的討人喜歡。除了這些之外,論書法,繪畫,學術,這些蘇軾都是宋朝一等一的名家。

蘇軾非常的聰明,而且幽默感很強,不但文章寫的很好,而且做官也是非常的務實,並沒有普通知識分子眼高於頂的毛病,而是勤勤懇懇的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實事。就算是最挑剔的人也非常難找出宿舍的缺點,在整部的中國歷史當中,像蘇軾這樣的人也是鳳毛麟角,所以蘇軾被我們很多人奉為心中偶像和人生楷模。

而且,蘇軾雖然年少成名,但是一生中經歷的坎坷和磨難也是非常多,幾次大起大落。不過蘇軾的頂峰是宋代知識分子所能達到的巔峰。而他最落魄的時候,也絕對接觸到了宋代讀書人所能想象最難堪的一個境況。就是在這樣的大起大落之中,蘇軾卻還能夠保持心中的熱忱,這也是非常難得的一種品質。

什麼方式才是好的教子之道?蘇家三父子的經歷或許可以窺見端倪

蘇軾畫像

他雖然有他理想主義的一面,但是他的理想主義是有一個限度的。或者說它是一種務實的理想主義,他知道自己走的路是正確的,路上會遇到許多的困難,但是他也知道路上遇到的那些對手,他們不是兇惡的魔鬼,他們也是一個一個有著閃光點的人,他們各自有著各自的優點,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蘇洵的自身遭遇:厭惡科舉,但又不得不參加

像蘇軾這樣優秀的人,他的成功除了自己的天賦之外,當然也離不開家庭的教養。而且蘇家不僅蘇軾是同時代人中的佼佼者,而且在蘇軾旁邊,他的弟弟蘇轍也是一顆讓人不能忽視的新星。我們可以說為什麼一家裡面兩個兄弟東南那樣的出色,這一點和他們的父親蘇洵的培養是脫不了干係的。

什麼方式才是好的教子之道?蘇家三父子的經歷或許可以窺見端倪

蘇洵畫像

宋史記載:堂帖問故,鑰曰:"蘇洵有言:'有亂之形,無亂之實,是謂將亂。不可以有亂急,不可以無亂弛。'"丞相周必大心善之。

從世俗的意義上來說,蘇洵這個人的一生其實是非常失敗的。年輕時候的蘇洵。它更像是李白自視甚高,對於那些應試教育的東西沒有什麼興趣,甚至是充滿了鄙夷,如果蘇洵是一個唐代人的話,他很大的幾率會像李白一樣不去參加科舉考試,而是選擇通過其他的途徑展現自己的能力。

可是宋朝的時候並沒有給蘇洵這樣的一個機會,作為一個宋朝人,蘇洵如果想要出人頭地,他只能向千千萬萬的普通人一樣通過考試來博取功名。到了蘇洵27歲的時候,他終於放下了自己的身段,打算硬著頭皮去參加科舉考試。

什麼方式才是好的教子之道?蘇家三父子的經歷或許可以窺見端倪

古代科舉畫像

宋代的科舉考試已經有現代高考的樣子了。如果你參加考試你就必須遵守嚴格的考試規範,從早上開始在自己的位置上低頭答卷,旁邊有監考老師來回的巡視監視你有沒有作弊。這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因為保證沒有作弊是公平的一種體現。可是按照儒家的規範來說,如果你要當官是需要君主來邀請你出來做官,而不是知識分子主動去求官做,這是一件非常丟人的事情。

如果只是把科舉當成升官發財的手段,那你這個心態可以放平很多,因為你沒有把聖賢書的內容當成你的人生信條,你只是當做一條向上的路,一條向上的階梯而已。而那些真正相信儒家經典的考生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精神分裂。所以真心相信儒家精神的蘇洵,每考一次就落榜一次。

蘇洵的教育理念:不把自己的理想強加在孩子的身上

如果放到現在,很多家長如果到了蘇洵的這個地步,往往會把自己的心願放在孩子的身上,讓孩子完成自己的夢想。許多人就是自己想成為一個鋼琴家,但是自己天賦不夠,所以就把一切都強加孩子身上,讓孩子努去努力去拼命去位家長完成這樣一個願望,但這樣對孩子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

可是蘇洵不太一樣,他並沒有完全放棄自己的人生,他首先調整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蘇洵徹底的想開了,從此之後就沒有再為應試教育而去讀書,而是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開始去讀書寫作。其實我覺得蘇洵的這個做法才是正當才是得體的,每一個人生下來是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而不是為了完成別人的理想的。

什麼方式才是好的教子之道?蘇家三父子的經歷或許可以窺見端倪

蘇轍畫像

《宋史》記載:守蜀日,得眉山蘇洵與其二子軾、轍,深器異之。嘗薦軾為諫官。軾下制獄,又抗章為請,故軾終身敬事之,敘其文,以比孔融、諸葛亮。晚,受知神宗。王安石方用事,嶷然不小屈,以是望高一時。

蘇洵教育子女的方法是非常現代的,我們現代的研究表明,教育子女最好的方法不是拿一套自己覺得非常對,但是連自己都做不到的行為規範去讓孩子做到。而是把自己的生活過好,讓自己成為子女的表率,讓子女去模仿你的行為。人最核心的學習能力不是聽懂道理,然後按照道理去實踐,人最核心的學習能力是模仿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對你的孩子影響是最大的。

所以蘇洵就認認真真的過好自己的生活,讓自己成為孩子的表率,而且沒有對孩子進行過多的要求。而蘇軾,蘇轍兩兄弟也沒有辜負搜尋對他們的期望,在父親的以身作則下,蘇軾兩兄弟從小到大最大的樂趣就是讀書和寫文章。而且蘇家父子博覽群書,既讀考試會用到的經典教材,也讀了非常多考試用不到的閒書,這讓他們父子幾人的眼界大大開闊。

蘇洵一家的運氣:進京趕考,遇到貴人歐陽修

宋仁宗嘉祐元年,蘇洵父子三人進京趕考。剛好這個時候朝廷裡的人事格局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老一派的改革家獲得了主導力量,其中最耀眼的一個人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歐陽修。歐陽修我們大家都非常熟悉,唐宋八大家裡面就有蘇家三父子和歐陽修。

什麼方式才是好的教子之道?蘇家三父子的經歷或許可以窺見端倪

歐陽修畫像

《宋史》記載:曾鞏、王安石、蘇洵、洵子軾、轍,布衣屏處,未為人知,修即遊其聲譽,謂必顯於世。篤於朋友,生則振掖之,死則調護其家。

我們以前可能對唐宋八大家這個稱號有一些誤解,我們經常會誤以為這八個人就是唐朝和宋朝之間最有學問的八個人,其實並不是,唐宋八大家只是說寫散文的人裡面,他們八個人是寫的最好的。所以蘇家父子進京的時候剛好是和他們風格一致的,歐陽修作為當時的主考官。

歐陽修在遠道而來的蘇家父子身上看到了同類的味道,當時就非常的激動。在歐陽修看來,蘇洵就是文章天下第一,而蘇軾更是後生可畏,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文壇新星,自己應該把文壇宗主的位置讓給蘇軾,這個更有前途的年輕人。不得不說蘇家三父子他們是有本事,而且是運氣非常好的。

我們可以假想一下,如果蘇軾早幾年進京趕考,或者說沒有歐陽修這樣一個文壇宗主替蘇家三父子背書,他們父子三人的命運可能就會有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不說別的,如果當時的監考官是唐宋八大家裡面的王安石,那蘇軾和蘇轍兩兄弟就絕對不可能考上。所以蘇軾的這一次成功是偶然當中夾雜著必然。蘇軾自己本身是非常有料的,而且十局剛好是最適合蘇軾的時候,所以蘇軾這個人就在當時的宋朝開始了自己的輝煌之路。

什麼方式才是好的教子之道?蘇家三父子的經歷或許可以窺見端倪

王安石畫像

宋史記載:安石未貴時,名震京師,性不好華腴,自奉至儉,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世多稱其賢。蜀人蘇洵獨曰:"是不近人情者,鮮不為大奸慝。"作《辯奸論》以刺之,謂王衍、盧杞合為一人。

評價

那我們能從蘇家三父子身上學到什麼東西呢?蘇洵的一生在傳統知識分子看來是比較失敗的,因為他空有一身的才華,但是卻沒有考到一份功名。但是誰也不可否認,蘇洵教兒子的本事算是獨步天下。他不僅教出了一個鼎鼎大名的蘇軾,而且他的另一個兒子蘇轍也是當時宋朝數一數二的人才。

我們現在許多家長,教育孩子的理念從根本上就是錯的。蘇哲的一生雖然比較失敗,但是他卻沒有放棄掉自己的人生,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自己的兒子身上,他是發現一條路走不通之後,調轉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認認真真的過好了自己的生活。

什麼方式才是好的教子之道?蘇家三父子的經歷或許可以窺見端倪

狼媽虎爸

而我們現在有許多家長,就是喜歡把自己年輕的時候沒有完成的理想,強加在孩子的身上,讓你的孩子成為你完成理想的一個工具。然後嘴上說著為孩子好,給孩子報一大串的補習班,但是卻從來沒有在孩子面前看過一本書。其實對於孩子最重要的不是你給他制定了一個什麼樣的理想?你給他提供了多好的物質環境,你對孩子最大的影響就是你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現代電視劇裡只要有孩子教育家長的橋段,大概率都是虎媽虎爸。統統都在嘴上喊著棍棒底下出孝子,放棄掉自己的人生,下血本想要把鐵杵磨成針。雖然也有這樣的成功案例出現在我們眼前,可是我們的孩子不是一個標本,他有自己的信念。可是孩子並不是一個標準,也許你能逼他考上一個好的大學,也許毀掉的是他的人生和你的人生。

參考文獻:《宋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