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45岁不婚,却坚持追求白头偕老的婚姻,蒙曼老师有理性的女权主义

“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是古人正式踏入爱情或婚姻前对爱情婚姻的自我描摹。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是古人处在爱情与婚姻之中的所感所想,痴缠热恋与新婚燕尔之际都已成过去时,生活日常的琐碎把甜蜜渐渐消磨,与枕边人相守一生成了难题。

“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是古人失去爱情或婚姻时对过往之情的怀念与惆怅。

以上都是文化学者蒙曼老师对古人婚恋观的解读,解读完毕后,她总结:“我们所要追求的,是要从开始到结束都是一心一意的,而且白头偕老的婚姻。”

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蒙曼仍旧未寻得自己的另一半,众人猜测,自幼从诗书之中长成的蒙曼老师大概率也与古人的婚恋观念一致——只愿一人心,共伴至白头。

45岁不婚,却坚持追求白头偕老的婚姻,蒙曼老师有理性的女权主义

长于诗卷气

蒙曼的诗卷气是自小培养成的。

蒙曼的父母均是天津外国语大学的毕业生,毕业后两人都成了教师。蒙曼父母很爱看书,家中有大量的书籍,书架都有二十多个,占了房屋的一半。蒙曼说,她父母一半的工资都用在买书上了。父亲时常应景写诗,这至今还是蒙曼脑中最美的画面。

蒙曼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看书成了她完成家庭作业后的必做之事,久而久之,蒙曼成了“书虫”。蒙曼上中学时,学校有一个小小的图书馆,蒙曼下午放学后,便会抓住晚自习前的闲余时间在图书馆看书。

蒙曼父母曾给蒙曼立过一条规矩:每天必须读两个小时的课外书,但蒙曼初三时成绩出现滑坡,蒙曼父母见到女儿每日都捧着课外书看,便认为是因蒙曼的心思都放在课外书上才导致成绩下降。蒙曼父母急了,便把所有的课外书都锁进了一只柳条箱里,柳条箱上还堆着高高的杂物。

45岁不婚,却坚持追求白头偕老的婚姻,蒙曼老师有理性的女权主义

那时的蒙曼读书已经上瘾。某一天她趁着父母睡午觉,偷偷把钥匙偷来,给柳条箱开了锁。但箱子上的杂物实在太沉重,蒙曼只能把柳条箱掰开一条小小的缝儿,她看不见里面的书,只能伸手进去摸到一本是一本。

蒙曼摸到的是《红楼梦》第四册,从开锁到拿到书,蒙曼的心都跳得厉害,她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说道:“真的很紧张,因为睡觉的人就在旁边。”

蒙曼“偷”到《红楼梦》第四册后很快便读完了,后来蒙曼按照同样的方法断断续续地“偷”出一本书,把看完的塞回箱子里,就这样颠三倒四地看完了整部《红楼梦》。

但窃书的行为很快就被发现,蒙曼的父亲叫来蒙曼,语重心长地开导蒙曼,希望蒙曼可以平衡好阅读与学业,不要因阅读而影响学业。蒙曼从此便早起一个多钟起来看书,放学回来后完成作业再看一个多小时的书。

45岁不婚,却坚持追求白头偕老的婚姻,蒙曼老师有理性的女权主义

厚积薄发

常年累积的阅读量使得蒙曼的语文与历史成绩尤其出色,蒙曼于1992年进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蒙曼在中央民族大学一直念到硕士,然后考取了北京大学,继续念博士。取得博士学位后,蒙曼回到中央民族大学当老师。

蒙曼的课在校园里是很火的,闻名前来听课的学生挤满了教室与走廊。但谁不会知道,蒙曼出口成章,幽默风趣的背后是长达五个小时的备课工作,蒙曼会思考好哪一分钟讲哪一部分,用哪种方式去吸引学生。

对于这一切,蒙曼称父亲影响了她对待工作的态度,蒙曼的父亲常常备课至深夜,第二天上课从不带讲义,因为他已经能把讲义背出来。

45岁不婚,却坚持追求白头偕老的婚姻,蒙曼老师有理性的女权主义

蒙曼的名气逐渐越过了中央民族大学的校园,蔓延至外界。2006年,是蒙曼当教师的第五年,《百家讲坛》的编导魏学来慕名前来。蒙曼在魏学来面前讲的正是后来“红”起来的武则天故事,对于魏学来来说那是一种全新的感觉,他非常希望蒙曼能去《百家讲坛》进行试讲。

蒙曼很意外,也很珍惜这个机会,在家里“演练”了多遍,由父母提出各种意见,她一点点地改进。蒙曼父母要求蒙曼必须讲至他们挑不出刺才能讲给全国人听。

盛名非虚传,《百家讲坛》播出后,武则天以一种更为鲜活、更为独特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蒙曼也一时声名鹊起。那时蒙曼才32岁,是《百家讲坛》最年轻的一位主讲人。

后来蒙曼陆续作客各类文化节目,尤为出名的便是《中国诗词大会》,蒙曼在诗词大会的举止谈吐都彰显着她丰富的文化积累,“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蒙曼竟有恰如其分的幽默,蒙曼成为了文化“网红”,在互联网时代不断地唤醒社会的诗心。

45岁不婚,却坚持追求白头偕老的婚姻,蒙曼老师有理性的女权主义

理性的女权主义

围绕蒙曼的还有一个词“女性”。蒙曼曾经回应社会对于大龄单身女性的称呼“剩女”,她认为这种称呼是对整个女性群体的不尊重,是一种侮辱。蒙曼反对物化女性,在她眼里女性与至美的诗歌是同在的。在不否定男性力量的前提下,蒙曼认为女性应该拥有自己的精神力量,与男性精神力量一同丰满这个世界。

蒙曼本人因四十五仍未嫁而备受非议,对于蒙曼来说,嫁与不嫁与年龄并无关联,若是用年龄绑架女性婚姻,便与她所秉持的“女权主义”相悖。她惋惜那些被世俗所推入“既有人生模式”的女性,她的不嫁与淡然便是对待此种行为的一种抵抗与表率。

蒙曼的父母相伴至今,在蒙曼眼里这是理想的婚姻。日后蒙曼若寻得一位如意郎君,也必将毫不犹豫地踏入婚姻。因此,无论是四十五岁,五十五岁亦或是六十五岁,只要缘分未至,蒙曼也断不会草草与一位男人成婚。这是她希望全社会都能认可的观念,是她的女权主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