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华科大教授:自我隔离14天后,我和妻子一起做小区志愿者

口述:黎剑(化名)

湖北是全国疫情最严重的地方,武汉是湖北疫情最严重的地方,武昌又是武汉疫情最严重的地方,而我所在的那栋楼是整个小区病人确诊人数最多的楼。

我本可以在封城前离开武汉,但是我们夫妻都在武汉上的大学,我们的工作岗位都在武汉,最终我们决定,留守武汉。

华科大教授:自我隔离14天后,我和妻子一起做小区志愿者

▲2月27日疫情数据

封城后没几天,一个电话打来,我发现自己可能成了密切接触者,恐慌过后,还是要生活下去。

经历过生死考验,在社区力量不足时,我和夫人当起了志愿者,一起守卫家园、抗击疫情。

一起吃过饭的好朋友确诊了

1月20日左右,好几个在美国、北京等地久未联系的朋友陆续在微信里问我:“你们一家还好吧,武汉情况还好吧?”我都回复说:一切都好!

当天,我的好朋友打来电话说他出差路过武汉,难得见面,我们几位老乡特地请他在武汉大学门口艾盛酒店旁吃了个饭,当时一共六个人。

1月23日,那位好朋友打电话来说他人很难受,一直发烧、咳嗽。他和夫人都已经住进了老家县城的医院,下午,他的夫人确诊是感染了新冠病毒。

当天,老家县城疾控中心也打电话给我,让我注意隔离自己,做好防护。这个时候,之前感觉很遥远的病毒离我前所未有的近,顿时,内心高度紧张起来,与家人聊天也心不在焉。

我赶紧把那天吃饭的六个人拉了个群,我说,虽然不知道那位好朋友是在聚餐前还是聚餐后感染的病毒,但是我们都可能是密切接触者,首先向所在社区报告,然后自觉做好隔离,每天汇报体温。

恐慌中,我在网上紧急买了口罩、消毒酒精、常见的感冒药。

后来,六个人里有一位出现了低烧、胸闷的症状,按照政府要求,在家自我隔离。而那个好朋友在他夫人确诊后,很快一家五口确诊,截至目前,还有家人没有出院。

虽然我除了感冒,没有别的症状,看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我对夫人说:我要在家隔离了,你和两个孩子都不要出门了。

自我隔离的同时,我联系朋友的酒店接待医护人员

我自我隔离在主卧,因为有独立的卫生间。家人给我备好烧水壶和水杯,吃饭时,单独给我端一份放门口,其他人吃饭也用公筷,固定每个人的餐具。

华科大教授:自我隔离14天后,我和妻子一起做小区志愿者

▲吃饭也一个人

我夫人也很担心自己被感染,但是两个孩子离不开妈妈,她每天带着孩子,还要兼顾单位的工作。

她给孩子讲故事、带孩子睡觉时都戴着口罩。五岁的儿子原来每天都要抱着妈妈左亲右亲,现在,妈妈跟他讲了病毒的事情,狠心拒绝他亲亲妈妈的要求,可怜的孩子还不太能理解。

我是个外向的性格,每天关在一个房间里,着实郁闷。又想着23号之前的三天,如果已经传染给家人了怎么办,看着网上一家几口感染、生离死别的事情,不禁有些害怕。

但是郁闷也好,害怕也好,我告诉自己,事已至此,这个时候只能提高自己的免疫力。我每天在屋子里原地踏步走5公里。我喜欢跑步,以前几乎每天在华科校园、武大校园、东湖绿道上跑,跑过半程马拉松。

华科大教授:自我隔离14天后,我和妻子一起做小区志愿者

▲就算隔离在家也在锻炼

连续几天,我竟然几乎每天都打无数个喷嚏,还流鼻涕,每打一个喷嚏前,我都强忍住,害怕打出来很多病毒,传染给家人。我对照新冠肺炎的症状一条条看下去,知道应该是普通感冒。然而,我过去我很少感冒,感冒了也从不吃药,但这次把能吃的药都吃上了。

最后感冒终于好了,但是痊愈期时间太长,内心不时怀疑自己是否患上了新冠病毒。直到2月3日,14天的隔离期过了,我没事了,全家人都松了一口气。

我后来想,好朋友说聚餐的第二天他们夫妻往返了好几个超市采购回家过年的物资,可能他们是那个时候感染了病毒。

隔离期间我没有停止工作,自己带的博士、硕士的论文要线上辅导,手头的几个项目要开展。

华科大教授:自我隔离14天后,我和妻子一起做小区志愿者

▲我隔离在主卧工作

同时,因为这个隔离的体验,感觉到这次疫情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抗击疫情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尽可能帮助别人,共同抗击这个病毒。

六人群里有一位95级武汉大学毕业的老乡在武大门口开商务酒店,我和他反复沟通,确定艾盛酒店还有部分服务人员没有离开武汉,就和他商量,希望他主动报名邀请医护人员免费入住。

大年三十前后,我们陆续联系了一批医护人员免费入住艾盛酒店。后来艾盛酒店作为第一批报名接待医护人员的酒店,被人民日报和新京报表扬和报道。老乡说,作为武大校友,我们都要尽力帮助武汉尽快恢复。

艾盛酒店的医护人员群还慢慢发展成了物资周转群,有为医护人员捐赠实物的,有为医院捐赠医疗物资的,因为有很多医护人员在群里,物资的转送效率特别高。

我和夫人当起了志愿者

封城了,在楼上经常能看到救护车来来往往,让人有些胆战心惊。

华科大教授:自我隔离14天后,我和妻子一起做小区志愿者

▲每天都有救护车来

我们华科有很多校友不幸染病,那段时间武汉病床紧张,我一了解到消息,核实后,就会帮忙转发,帮忙联系救治。

2月4日,有个75级的校友,下午5点多发求助,说他们一家三口都在发烧,老婆情况特别严重,请求帮忙送去住院。我看了消息才知道,这个校友就在我们社区,我去找社区、找物业,各个群转发,过了40多分钟,校友说,他老婆已经去世了。

我在业主群里告诉大家不用麻烦了,病人已经去世了。有个阿姨说,这位校友的老婆是她老年合唱团一起唱歌的朋友,她们还曾预约1月17日吃饭庆新年,但一直没有成行,未曾料到却成为永远的不可能。

我们学院有个博士生,因为一家人聚餐庆新年,导致家人相继确诊,年迈的奶奶因抵抗力弱而去世,我的一个同事也感染了,在群里求助,他也没有办法弄到一张病床。

在武汉的人,几乎每个人身边都有类似的故事。

封城十余天后,大家的物资储备都快见底了,我们家找了代购补充了一批食物。但是了解到我们楼里很多都是高龄老人,不会网购,子女又不在身边,该怎么办呢?

华科大教授:自我隔离14天后,我和妻子一起做小区志愿者

▲我和夫人当起了志愿者

我住的楼是高层,有168户,大部分都是退休的机关干部,许多都是有基础疾病的老人,但是在2月初,物业和社区明显人手不足,不管是生活物资还是药物,在家的老人都无法采购,有些老人不得不冒险出门去超市买菜,医院开药。这无疑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我们意识到,必须邻里守望,互相帮助了。

我们之前有个业主群,但群里人不多,并且很多人并不是业主。我从社区、物业、楼下保安那里要来了部分业主的电话,逐一给楼里的业主发短信,拉他们入群,老人不会入群的就让子女入群。

我们花了三天时间,终于把群重新组建好,我成了群主。

组建好后,我跟大家说,现在是战时状态,大家要彼此体谅,多多帮助。我每天在群内提醒大家我们要高度警惕、减少出门,从而降低感染风险。

我夫人也入了群,为了解决大家买菜的问题,她联系到了商家,愿意组织大家团购菜。很多人开始还以为她是个菜贩子,她也耐心解释。

夫人发起团购、进行统计、吆喝提货,要花掉一上午的时间。她做这些的时候我就带两个孩子,我儿子5岁,一直很乖,和他说了病毒的事情,他没有吵闹要出门,只是偶尔坐在窗台上看着外面说,等病毒结束了,要妈妈给他买一百个玩具。

随后,我们加入执勤的志愿者队伍,在路口值守,给居民测体温、登记。

华科大教授:自我隔离14天后,我和妻子一起做小区志愿者

给居民测体温

有一次夫人准备出门,五岁的儿子问她,为什么要出去,不是说外面有可怕的病毒吗?我夫人温柔地抱着他,说了一句:因为妈妈是共产党员啊!共产党员都不怕困难的!

是的,我们夫妻都是共产党员,如果这个时候我们不站出来,就愧对于这个光荣的称号。 我还组织群里捐款,用捐的钱买到了30套防护服和护目镜,捐给楼栋的保洁、保安、执勤的志愿者们。

敲响隔壁96岁老爷爷的门

我们在给自家买菜时想到,隔壁住着一户老人家,不知道需不需要菜。

我们平时白天都在外上班,那户老人家也很少不出门,偶尔在门口碰到打声招呼,很少交谈。

夫人说,那你去敲下门,他们年纪大,也不在群里,别出什么事。

我就去敲门了,敲了半天,没有人应,隔壁有人说他们这户好像没人住了。我继续敲,结果门开了,是个80多岁的老奶奶。

我问他们,需要帮忙买菜吗?老奶奶说,不用了,社区送了点菜给他们。我问,那还有什么需要的吗?

这时候,又颤颤巍巍走过来一个老爷爷,一问,96岁了。

老爷爷手里拿着一张纸条,递给我,说想买高血压和心脏病的药怎么都买不到,给医院打了很多次电话,也没有人接。

两位老人的亲人似乎都去美国了,小区附近也没有其它亲戚。我想,老人家平时很少麻烦别人,这次和我说,肯定是实在没有办法了。

我联系了1药网的朋友,跟他们说了这个情况。这是一家网上药店平台,他们在武汉有分公司,疫情发生以来,武汉的员工一直在坚守,大年三十还给医院送去了医用口罩等物资。

我把老人的纸条和病历本拍了照片发给1药网互联网医院的医生,他们有面向湖北的免费义诊

华科大教授:自我隔离14天后,我和妻子一起做小区志愿者

▲手写的药名

他们马上就调货并快递发货了。真是没想到,在当时情况下2天后快递员就通知我去快递柜取件了,原来他们打通了湖北地区的绿色通道。

我告诉老人,药买到了。他们简直有点不敢相信。

老人家非常激动,写了一副“福”字送给我。看到署名,我才知道,他是湖北省原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孙方老先生。

华科大教授:自我隔离14天后,我和妻子一起做小区志愿者

▲孙老先生送给我的福字

很快,不仅是我们,楼里的其他年轻人们也动了起来,大家互相支持,志愿者队伍渐渐壮大起来。

从身边的实际情况以及官方发布的数据上看,武汉正在一天天好转起来。出去值守虽然有一定心理压力,但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们的孩子知道这一刻,爸爸妈妈都没有退缩。这一刻,我们在为保卫家园而努力,也是在为他们能早日自由地在武汉奔跑而努力!


撰稿:阿基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