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撼人的魅力——《茶花女》藝術淺探

第一次閱讀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的小說《茶花女》,我深深地為書中的故事所感動,而禁不住潸然淚下;心中起伏的感情波濤,似那颶風掠過的海面,久久不能平靜……

掩卷深思,《茶花女》究竟在哪些方面震撼著人的心靈呢?作者在書中塑造的卓爾不群、超凡脫俗的主人公形象及其在藝術上的別開生面,都有引人入勝之魅力。

一、作品塑造了一個高尚無比、性格獨特而又忠於愛情的貴族妓女形象。這一形象在世界文學史上閃耀著永久的藝術光輝。瑪格麗特雖身為妓女,但在她身上感覺不到妓女的汙濁,在她靈魂中沒有妓女的邪念和貪慾,有的只是人性的光華與聖潔之美。瑪格麗特具有傾倒整個巴黎的姣美姿容。"無論如何挑剔,其身段線條也都無可指摘。"(8頁)"她的美妙絕倫,真是一件姣美橫生的藝術品。"(8頁)"……一張端正的小嘴,柔唇微啟,露出一口乳白色的貝齒;面色柔嫩,如同未經人手觸摸過的蜜桃上的絨衣。"(9頁)"黑玉一樣的頭髮,有意無意地捲成波浪,在額前分開,緊貼兩鬢,一直拖到腦後。"(9頁)"天下已找不到比瑪格麗特更為迷人的美貌了。"(8頁)如此光豔的容貌,無疑給她純潔的靈魂披上了一道七彩光環,讓人感到容光照人,妙不可言。瑪格麗特具有深沉、真摯、熾烈的愛心。為了真誠的愛情,她願奉獻自己的所有;為了他的幸福,她寧願犧牲自我。她對阿爾芒的愛情是真心、純潔而熱烈的,以至於為了能永遠和阿爾芒在一起,願意放棄自己原來那種虛華的生活,到遠離巴黎的地方去,以至於典當了自己心愛的馬車、首飾甚至全部財產。她的心地是善良的。當她聽了阿爾芒父親的勸說之後,為了阿爾芒家人的幸福安寧,她設法支開阿爾芒,讓他回到父親和妹妹身邊。甘願獨嘗割愛之苦,甘願忍受阿爾芒對她的凌辱和報復,直至孑然悽然地在病痛和相思之中孤寂地死去……這種奉獻和犧牲精神是瑪格麗特性格的核心,也是她心靈美的聚光點,猥瑣自私的靈魂在她這種強光的照射下,無不自慚形穢,羞愧難當。瑪格麗特是一個被扭曲、受壓抑、遭凌辱的小貴族社會的犧牲品。她紅極一時,是貴族階級的玩物,她受貴族階級的腐蝕而墮落,最終又被貴族階級遺棄。她一生追求純潔無私的愛情,但因為自己是妓女而無法與愛人結合。她在體質上本是一個弱小者,飽受病痛的折磨;在精神上,她更悲慘。她的遭遇和命運讓人深切同情,看到她臨死時對愛情的無力呼喚,禁不住悽然淚下。作者在作品中正是塑造了一個這樣美好的悲劇形象。如此美好形象竟逃不脫悲劇的結局,我們的心靈不能不為之震顫!

二、作品的結構形式新穎獨到而頗具吸引力。整部作品就象一座迷宮,瑪格麗特的外在表現和內心世界都充滿了神秘和傳奇色彩。作品中的"我"就象導遊,帶領讀者進入迷宮,在揭開瑪格麗特的神秘面紗之後,又走出迷宮。為了製造撲朔迷離、引人入勝的效果,作者設計了許多懸念。比如,小說一開場就寫到"我在拉菲特街看到了一張拍賣傢俱和諸多珍玩的黃色巨幅廣告。"正是這張廣告激起了"我"要去一飽眼福的興趣。由於這種興趣,而後才花100法郎買到了一本《榪依·萊斯科》的書。由這本書引出阿爾芒。由阿爾芒而道出他與瑪格麗特曲折而悲涼的愛情故事……一個懸念連著一個懸念。"我"始終牽扯著讀者的思維和注意力。因而讀者也始終關注著瑪格麗特的愛情和命運。為了增強故事的真實性和可信度,拉近故事中人物與讀者的距離,作者對敘述的人稱和角度作了巧妙的處理。作品以"我"的所見所聞所感作為基本的敘述角度。對於"我"未能也無法親歷的事件,作者以當事人講故事或以當事人的日記來彌補。比如小說的主體內容——阿爾芒和瑪格麗特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就是通過阿爾芒之口講述的;瑪格麗特對於阿爾芒反常的舉動是通過她本人的日記來揭示其內心隱秘的。這樣書中所述,讀者讀來有如親臨其境,感同身受。於是在情感上受到濃烈的感染,在心靈深處產生強烈的共鳴。為了突出主要情節,塑造主要形象,作品對故事中的人物和情節作了恰到好處的安排:將主要人物放在臺前,次要人物置於幕後,阿爾芒與瑪格麗特的愛情故事作為主體貫穿始終,其他情節穿插呼應。比如,作品對於公爵、N伯爵、G伯爵、阿爾芒的父親等人物以及與他們有關的情節的安排即是如此。這樣,虛實相生、繁簡得體,藝術主體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還有,《茶花女》在結構上善於化複雜為單純,化鬆散為集中;線索單純,故事集中,節奏明快。作品既描寫了法國紙醉金迷、腐朽墮落的都市生活,也描繪了風光旖旎、清靜幽雅的鄉村畫面,既敘寫了上層貴族階級的荒淫腐化、揮霍無度,也表現了底層市民的空虛沉淪、寂寞無聊,既刻劃了富貴婦人的矯揉造作、虛情假意,也反映了貧賤女子的人情扭曲、心理變態……犀利的筆鋒剖入社會、人物生活的各個層面,將萬家紛呈的人物畫、風俗畫、世態畫、歷史畫呈現在讀者面前。然而這紛繁複雜的畫面並沒有構成一部篇幅冗繁的長篇鉅製,而是濃縮成了一個玲瓏剔透的藝術精品。我們不得不驚異於作者那卓越的藝術組織和處理才能!作品以講故事、聽故事這樣簡單的情節統構全篇。在講故事過程中又以主人公的離合悲歡作為主線,將對於社會風俗人情世態的描寫溶注其中——或通過人物對話來透露,如"……我不知見過多少人……流言四起"(103頁);或在描寫場景時進行再現,如對於布吉瓦爾的風光及瑪格麗特和阿爾芒在那裡幸福甜蜜的戀愛生活的描述;或運用誇張漫畫手法進行諷刺,如"所有煙花界的名媛都到場了……相當引人注目"(13—14頁)……真正實現了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的完美統一、水乳交融,收到了博觀約取、以微顯著的效果。

三、作品調用了多種藝術手段和表現手法。瑪格麗特是作品著力塑造的中心人物,為了刻劃其獨特的性格,表現其與眾不同的內心世界和生活作風,作者主要採用了以下手段:

(一)多稜對照和映襯。作者將瑪格麗特置於眾多人物的中心,形成眾星拱月之勢。周圍的每一個人物都與瑪格麗特形成對照或映襯,成為反射瑪格麗特思想性格的鏡子。比如從普露丹絲的唯利是圖和刻薄無情,可以看出瑪格麗特對於愛情的忠貞無私;從奧琳珀的庸俗淫蕩,可以看出瑪格麗特的聖潔高尚;從阿爾芒父親的保守自私,可以看出瑪格麗特的忠厚善良和自我犧牲……正是這種由眾多人物組成的多稜鏡的映照之下,瑪格麗特那晶瑩剔透的靈魂才得以光輝閃耀、驚世駭俗!

(二)著力渲染主要人物獨特的舉止、嗜好以及生活習慣。瑪格麗特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物,為了表現其個性特徵,作者著力描寫了她的一些嗜好和習慣。"她總是獨自乘車來到香榭麗會大街,儘量不招人注意。她冬天裹著一條開司米長披肩,夏天穿著十分簡樸的長裙。"(8頁)"對戲劇的首場演出,瑪格麗特每場必到。她每天晚上都在劇場或舞場裡度過……在這種場合,她總是隨身帶著三件東西:一副望遠鏡,一袋蜜餞和一束茶花。"(9頁)"在一個月當中,瑪格麗特所帶的茶花有二十五天是白色的,而另外的五天則是紅色的。"(10頁)她喜歡吃冰糖葡萄。她有肺病。她第一次見到阿爾芒,縱聲大笑。她喜歡用書信與情人約會。她要情人絕對服從她的"命令"。這些描寫,有力地豐富了瑪格麗特作為"這一個"的特色。

(三)通過書信日記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我"與阿爾芒第一次見面,阿爾芒給"我"看了瑪格麗特寫給他的最後一封信。這封信牽引出了阿爾芒與瑪格麗特的愛情瓜葛,同時也表現了瑪格麗特對於愛情的忠誠與執著。特別是小說的末尾部分,照錄了瑪格麗特在與阿爾芒分手之後寫的日記。這些日記,字裡行間無不滲透著瑪格麗特對於阿爾芒的一片痴情和不盡相思。瑪格麗特高尚無私的愛情在這裡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傾訴。"……我還想到,也許我還不會死,也許您還要回來,也許我將再一次看到春天,也許您仍舊在愛著我,也許我們將會重新開始去年的那種生活……不管發生什麼事,我都會非常愛您,阿爾芒!……"(212至213頁)"唉!來吧,您來吧,阿爾芒!我難受極了。天啊,我要死了……天哪,我的天哪!我要死了。我本來就是在等死,但是我做夢也沒有想到會受到如此多的痛苦,如果……"(214頁)"……每次有人開門,她的眼睛就閃爍一次光芒,總以為是您進來,當她弄清來的不是您時,臉上流露出一副痛苦的情形,滲出一層層冷汗,兩頰也漲得血紅。"(216頁)……讀到這些文字,讀者怎麼不感動得流淚,怎能不為瑪格麗特的早逝而悲鳴!

(四)心理描寫獨具特色。

另外,阿爾芒也是小說中的一個主人公,作者在塑造這一形象時,主要運用了心理描寫的手法。小說對於阿爾芒的心理描寫是很有特色的。第一,坦率、真誠,具有濃郁的抒情色情,就象一首感人的抒情詩。從小說對於阿爾芒的描寫可以看出,阿爾芒對於自己傾羨的情人瑪格麗特愛則愛、妒則妒、恨則恨、悔則悔、疚則疚,坦坦蕩蕩,誠誠懇懇,實實在在,感情真摯自然而又熱烈,沒有絲毫的做作掩飾和誇張。因此,讀者讀來也就能與之同愛同妒同恨同悔同疚!第二,真實地表露了複雜微妙的心理矛盾和感情衝突。小說寫到,熱戀之中,瑪格麗特避開阿爾芒,接待G伯爵,阿爾芒因此而醋勁大發,陷入極度的憤恨、痛苦和絕望境地。對此時阿爾芒內心的矛盾和苦惱,作者進行了深入細緻的描述(見111—118頁),讓讀者真切地感受阿爾芒那愛恨交加、欲專不能、欲罷不甘、自尊自省的心靈變化軌跡。第三,心理活動與故事內容渾然相溶、密不可分,成為推動情節發展的觸發機制。比如,阿爾芒和瑪格麗特在布吉瓦爾歡度蜜月,雙雙墜入愛河,難捨難分之時,瑪格麗特突然不辭而去。阿爾芒不明真相,從此對瑪格麗特懷恨在心,並因恨心而生報復之念,有報復之舉;因阿爾芒的報復而加重了瑪格麗特的病情,加快了她的死亡;也因恨心而生對瑪格麗特的叛心,而生對父親和妹妹的好心。就是這樣,情節隨心理變化而發展,心理隨情節發展而變化,寓心理活動於情節敘述之中,在心理描寫的同時隱寓情節因素。

四、作品的語言婉麗含蓄,貼切形象,富於表現力。比如,作品為了表現瑪格麗特的高貴脫俗,這樣寫道:"她在放蕩中還保持著一些純真。她舉止端莊,體態婀娜,玫瑰色的鼻孔微微張翕著,一雙大眼畫著淡蘭色的眼圈,襯托出一種質樸的熱情。這種熱情能在她們這一類的女人周圍散發著一股逗人情慾的香味。就像一些東方的香水瓶那樣,不管蓋得如何嚴密,裡面的甜絲絲的香味仍會溢洩飄逸出來。"(66頁)這種描寫本身就有一種清新麗雅之美,讀來讓人賞心悅目,韻味無窮。人物語言極具個性和概括力。語言是心靈的反映,是思想的外殼。高明的作家往往藉助生動形象的人物語言的描寫以刻劃人物性格,使其形象鮮明,血肉豐滿。小仲馬就是這樣一位語言大師。在《茶花女》中,阿爾芒的語言率真熱烈而富於激情。普露丹絲的語言刻薄、世故而切合實際。瑪格麗特的語言則時而俏皮,時而機智,時而含蓄,時而奔放,時而飽含深情,時而鋒芒畢露,將自己的喜怒哀樂、興衰榮辱和獨特個性顯露無遺。比如,小說寫到瑪格麗特寫信謊稱不舒服,拒絕晚上和阿爾芒見面。而就在這天晚上,瑪格麗特接待了G伯爵。阿爾芒因此醋意陡長,並寫了一封挖苦瑪格麗特的信,轉而又後悔至極,想得到瑪格麗特的原諒。在寫到阿爾芒最終得到瑪格麗特的諒解時,作者著力描寫了瑪格麗特的幾段內心自白式的語言:"那麼,我的朋友,您就少愛我一點,或者,說要更多地瞭解我一些。您的話使我很傷心。……有時候我們被迫犧牲肉體以換得精神上的滿足,一旦連精神上的滿足也失去了,我們就會痛不欲生。"(123頁)"我們這些受命運擺佈的女人總是有一些離奇的追求和不可思議的愛情……您不接受我安排的這種角色,認為與您不相般配而拒絕。那您也就成了一個庸俗的情人;您也像別人那樣付我錢吧,用不著再談了。"(123—126頁)在這段獨白當中,瑪格麗特的身世處境、命運及個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阿爾芒聽來,讀者讀來,不能不為之深受感化而頓生同情憐愛之心!

《茶花女》是世界文學領域中的一枝奇葩,其藝術魅力。

[說明:本文依據《茶花女》版本——北嶽文藝出版社1994年出版發行,張得慶、高如峰翻譯。長沙鴻發印務實業公司印刷,書號ISBN-5378-1327-2]


撼人的魅力——《茶花女》藝術淺探


撼人的魅力——《茶花女》藝術淺探


撼人的魅力——《茶花女》藝術淺探


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