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雍正最小的儿子圆明园阿哥,为何年纪轻轻就被乾隆气死?

carleo


简单来说,弘曕是病死的。

雍正一生共有十个儿子,其中有四个没等到序齿就夭折了,还有两个没活到成年,真正活到乾隆时期的,只有四个,即弘时、弘历、弘昼和弘曕。

弘历就是乾隆,弘瞻是他最小的弟弟,弘时比乾隆年长,弘昼跟乾隆年纪差不多,且同时封亲王,他们对乾隆的地位都是能够造成一定威胁的,唯独弘瞻出生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比乾隆小了22岁,雍正去世时他才三岁,对乾隆毫无威胁,所以乾隆比较宠爱他。

乾隆三年(1738年),果亲王允礼去世,作为乾隆的长辈兼臣子,他是比较受乾隆信任的,乾隆刚继位时,命允礼总理事务,赐亲王双俸。按允礼只有一子,还早夭了,死后面临绝嗣局面。


在此情况下,乾隆果断把弘瞻送了出去,让他当允礼的嗣子,继承果郡王爵位(非铁帽子王继承降一级)。当然实际上,弘瞻还是乾隆的弟弟,他的生活教育都有乾隆过问。

二十多岁的差距,乾隆这个哥哥完全可以当爹,弘瞻的老师沈德潜就是他亲自选的。有了这个老师教导,弘瞻的文化水准甩开了乾隆十八条大街,博学多知、喜好收藏。

弘瞻出生于圆明园,乳名为“圆明园阿哥”,到他十八岁时,乾隆命他管理武英殿、圆明园八旗护军营、御书处、药事房等等,可谓重用。两年后,乾隆又命幼弟负责管理造办处事务。

年轻位高让弘瞻飘了起来,尽管他不缺钱,但却疯狂敛财,或许这是在向乾隆显示自己无意于皇位?可惜最终弄巧成拙,种种荒唐行径惹恼了乾隆。


弘瞻的敛财手段丰富多样,包括省钱(居家尚节俭)、做生意(开设煤窑、贩卖人参)等,另加对乾隆权威熟视无睹。

乾隆让弘瞻前往盛京(今沈阳,清朝旧都)恭送玉牒(皇家族谱),弘瞻回复说要先打猎,然后再去出差。弘瞻生母谦妃寿辰时乾隆没有表示,弘瞻很不满,出言讽刺乾隆。乾隆在圆明园设宴时失火,诸王纷纷赶来“救火”,虽然只是做个样子,但也要像一点,弘曕住得最近,来得最晚,还跟其他皇子谈笑甚欢,也不问乾隆有没有事。

最终乾隆将弘曕降级为贝勒,罢免所有官职,罚款一万两,简直就是在割弘瞻的肉。

荣华富贵二十几年的弘瞻受不了这个打击,受处分后就闭门不出,郁郁寡欢,最终病重。

乾隆得知后,赶紧来挽救自己好哥哥的形象,拉着弘瞻的手呜咽失声,连连解释自己处罚是想让弘瞻得个教训,改变臭脾气之类的。

哭完后,乾隆下令恢复弘曕郡王的封爵,然后弘瞻病逝,享年33岁。


平沙趣说历史


说起这个圆明园阿哥,看过《甄嬛传》的人应该都有印象:在影视作品中,这个名叫弘曕的雍正小儿子,被编成是甄嬛和果郡王偷情的产物。

当然,历史上的圆明园阿哥弘曕的身世并非如此,他就是雍正的小儿子,而且生母也不是熹妃钮钴禄氏,而是谦妃刘氏。

雍正在弘曕三岁时就去世了,因此教养弘曕之责,是由他的哥哥乾隆皇帝弘历所承担的。

乾隆对这个小弟弟要求比较严格,安排他和自己的两个儿子永璜、永琏一起读书生活。乾隆三年(1738),果亲王允礼病死时,乾隆将弘曕过继给他承嗣,弘曕继承了果亲王的爵位、王府和财产,可以说是生活富足、地位尊崇。

但是呢,谁也没想到的是,成年后的弘曕做了一系列不法行径,招致了乾隆对这个弟弟的厌恶和惩罚。

乾隆二十八年(1763)五月,弘曕的一系列违法行为被曝光,我这里随便摘录几条我认为比较严重的:

1、私自开设煤窑,夺取民产。

2、私自私托高恒,售卖人参,并要各处织造给他购买绣缎什器等物,又不给够钱。

3、委托兵部尚书阿里衮在朝中安插他的门人。

4、他的生母生母谦妃50大寿时,乾隆让他准备礼物,结果抗旨不遵。

5、圆明园失火时,所有人都关注乾隆的安危,而弘曕却嬉笑如常,完全不挂念哥哥的情况。

………………………………

等等等等,这些事可能也是鸡毛蒜皮,有些事比较严重。但都在这一年爆发了出来。最后,弘曕被降为贝勒,乾隆要他好好反省。

经此一事,弘曕的心态崩了,很快就患上重病。乾隆再三安抚,都没有用了。

最后,弘曕于乾隆三十年(1765)去世,享年33岁。他的儿子永瑹承袭果郡王爵位。


HuiNanHistory


不能说他是被乾隆气死的,只能说这位阿哥人生过于顺遂,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经不起一点挫折。

雍正不算好色,对他来说后宫娘娘们的吸引力远远没有奏折那么大。生育能力也不如父亲康熙,活下来的儿子只有六个。乾隆是四子,第六子弘曕因生于圆明园,被称为圆明园阿哥。

弘曕出生的时候,乾隆都22岁了,已经生过两个儿子,正是父爱爆棚的时候,所以他可能是把弘曕当儿子看的,尤其雍正去世后,4岁的弘曕没了父亲,令人怜惜,乾隆自然而然的代了父职,对弘曕宠爱万分,关心备至。

(其实这是乾隆做的决定)

对年龄相近的弘昼,乾隆可能还有一点防备。但弘曕小得能当他儿子,对他构不成威胁,可以放心疼爱。其实也不只是他,几乎所有皇亲宗室都对弘曕照顾有加,有什么好事儿都想到他。

弘曕5岁的时候,果毅亲王允礼(就是电视剧里和甄嬛谈恋爱的那位)去世,无后,庄亲王允禄奏请把弘曕过继给允礼,继承允礼那一支。弘曕虽是雍正之子,但雍正已去世,他已经没了皇子名头,不可避免的将成为旁枝,而果亲王府有很大一份家业,谁得到谁偷笑。

乾隆很为这小兄弟着想,同意了。于是才5岁的弘曕就成了果亲王,此时乾隆活着的儿子都还没封王呢,而弘曕“在诸王中较为殷富,弘曕既得嗣封,租税所入,给用以外,每岁赢余,不音矩万”,比一般的老牌王爷还要豪富。

但是乾隆虽疼弘曕,也不可能随时盯着他,别人又管不了或者不敢管,弘曕理所当然的长歪了。小时候的调皮捣蛋还能勉强用活泼来形容,长大后养成了为所欲为、无所顾忌的性子。

明明都那么有钱了,弘曕却还热衷于敛财,开设煤窑强占平民产业、勒索商人。神奇的是,他“居家尚节俭,俸响之银,至充栋宇”,说白了就是又有钱又吝啬,俸银都不乱花,存在家里快装满一栋屋子了。

他还很会省钱,经常通过内务府买各种贵重物品,只给很少的钱。内务府大臣敢怒不敢言。

1763年发生了一件事儿,有人告两淮盐政高恒替京师王公大臣贩卖人参牟利,一查,发现那个王公大臣就是弘曕。不知怎么的,他欠了商人江起镨的钱,又不想从库里拿银子出来还,就派了王府护卫带江起镨找到高恒,托售人参,牟利以偿还欠债。

顺带一说,这位高恒也是位敛财小能手,在盐政上赚了很多钱,1768年被抄家问斩了。

这事儿令乾隆颜面大失,大为恼怒,决心好好管教这位长歪了的弟弟。

(真实历史中,弘曕不是甄嬛生的)

恰在此时,又发生了几件事情。

第一件是弘曕的生母谦妃刘氏过生日的时候,乾隆没有加赐称祝,弘曕很是不满,当面讽刺乾隆,乾隆骂回去了,说你有什么脸面说我?你对你生母一点都不孝顺,只知道跟她要钱!

第二件是圆明园中“九州清宴”突然失火,诸王都赶紧跑来救火,独有弘曕,住处离圆明园最近,来得最晚,来了后也不关心火势,只顾着和皇子们说话闲聊;

第三件是弘曕和弘昼一起给皇太后请安时,弘曕坐到了乾隆常坐的位置。

其实这些都是小事,但许多事情加在一起就成了大事,估计乾隆觉得兄弟们不管不行了,借题发挥,狠狠骂了他们一通,对弘曕的处罚是降为贝勒,并销亲王印,罚银一万两;对弘昼的处罚是罚王俸三年。

弘昼神经粗大,经得起摔打,啥事儿没有。

但弘曕一直是被皇室娇惯的,经不起这种打击,竟然气得病了。乾隆赶紧复了他郡王之位,可弘曕还是郁结于心,病逝了,才33岁。

乾隆极为悲痛,后悔万分,说:“以汝年少,故稍加拂拭,何愧恧若此?”意思是你年少轻狂,我想让你改过自新,所以稍加惩处,怎么就到这种地步了呢?

总之,圆明园阿哥弘曕不是被乾隆气死的,而是他太骄傲了,才会遇到这么点事儿就想不开了。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这位“圆明园阿哥”本名叫爱新觉罗·弘曕,因为他出生于圆明园,所以才有了“圆明园阿哥”这个名字。

再纠正一下,弘瞻不是被乾隆气死的,他是抑郁成疾病死的,当然他的死跟乾隆还是有一点关系的。

我觉得恃宠而骄这一词用在弘瞻身上真的是非常合适。




弘瞻在1733年出生于北京圆明园,在乾隆继位登基时他只有四岁。

因为他是乾隆最小的弟弟,所以乾隆也是对他十分宠爱,乾隆当时请了清朝名家沈德潜来当弘瞻的老师。

沈德潜以六十七岁高龄得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乾隆帝喜其诗才,称其“江南老名士”。历任侍读、内阁学士、上书房行走,乾隆十四年升礼部侍郎,乾隆二十二年加礼部尚书衔,乾隆三十年,封光禄大夫、太子太傅。

在沈德潜的悉心教导下,他终于学有所成,被誉为“诗宗归于正音,不为凡响”善诗词的弟子。

乾隆看到昔日牙牙学语的弟弟有了如此成就,也是异常欣慰,随着弘曕渐渐长大,乾隆也开始委以重任。



在弘瞻刚满十八岁时,乾隆就让他去管理武英殿、圆明园八旗护军营、御书处和药事房。

两年后,乾隆又让他去管理造办处事务。

造办处,是清代制造皇家御用品的专门机构,是宫中具有实权的特殊机构。

弘瞻应该算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吧,才二十岁的年纪就做了如此大官,按理说这样下去,弘瞻以后肯定会成为乾隆的得力助手,可惜的是后面弘瞻飘了。

都说人无完人,弘瞻也是如此。

弘瞻有一个特别不好的坏毛病,就是特别爱财。

都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在弘瞻这里可行不通,他可以因为想开煤窑而去强占平民的产业,又因欠了商人江起镨的钱,派王府护卫带江起镨到高恒处,托售人参,牟利以偿还欠债。

这一种种行为都引起了乾隆的不满,更让乾隆生气的是弘瞻他知错不改,靠身份压人的行为。



后来弘瞻又以自己是皇上弟弟的身份,去干预朝政,这一件事情发生后,乾隆累积已久的不满终于爆发了。

乾隆把弘瞻从郡王降职为贝勒,并罚银一万两。

弘瞻自此就闭门家居,郁郁寡欢了,并且还因此生了病。

此后,弘瞻一病不起,不久后便去世了。


所以 ,题主所说的弘瞻是被乾隆气死的事情并不存在。

总的来说还是弘瞻被宠坏了,受不了打击而病死的。


千古君


圆明园阿哥,光这名字就牛气冲天,透着皇家的尊贵和霸气。这圆明园是一个大花园——皇家花园,被称为万园之园,能叫圆明园阿哥,说明是圆明园被毁之前取的名字,因为他生在圆明园。

他就是雍正皇帝的第六个儿子、第十个孩子——弘曕,他的哥哥就是著名的乾隆皇帝——弘历,弘历比他大22岁,这一对兄弟很有意思,真正的应了长兄为父的说法了,不管是在心智上、还是在年龄上,弘历都可以给这位圆明园阿哥当爹了。

由于雍正的子嗣不多,一共生了六子四女,长大成人的只有四子一女,等到乾隆皇帝弘历继位,发现自己的兄弟只剩俩了——弘昼和弘曕,于是就越发的疼爱这俩弟弟,对这个小他22岁的弘曕更是疼爱有加。

但是,这个弘曕不知为什么似乎对这个皇帝哥哥比较害怕,弘历继位以后,有一次在圆明园闲逛,远远地看见了小弟弟弘曕,于是招手叫他过来准备和他说说话,没想到弘曕这位御弟撒腿就跑了。这下把弘历弄的很不高兴,但是对一个小孩子能说什么,只能是迁怒于弘曕身边的太监,把太监狠狠教训一顿。

从小见人就跑的毛病说明弘曕的内心里有恐惧感,他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对这个世界存在一定的恐惧,内心深处对身边的人都有恐惧感,这可能是那些照顾他生活起居的宫女、太监对他比较严苛,使他对这些大人有恐惧感。

乾隆皇帝叫他的时候,他觉得就是一个大人在叫他,他不喜欢这些大人,他恐惧这些大人,于是就跑了。这就是说,弘曕早期的生活中受到过惊吓,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创伤。

经过此事之后,乾隆皇帝更加重视这个弟弟的培养,请来文学名士对他进行教育,经过精心培养,这个胆小怕人的皇子长大成人之后,果然博学多识,能写诗词,而且还喜欢收藏图书。其实他还有个更大的爱好,后面再说。

乾隆皇帝一看自己的弟弟果然不负期望,成长成材了,非常高兴,于是就把这个18岁的小伙子列入后备人才库,着力进行培养,将管理武英殿、圆明园八旗护军营、御书处、药事房的权力交给了他,于是这位青年才俊就大显身手干起来了。

两年后,20岁的弘曕正式承袭了果亲王的爵位成了亲王。因为按照乾隆的旨意弘曕被过继给果亲王,当时果亲王的子女都夭折了,果亲王一死这一支就绝了,所以庄亲王上奏乾隆让弘曕过继给果亲王,乾隆准奏。

而这个果亲王是享受双份俸禄的王爷,是个很有钱的主儿,承袭这个爵位是很有钱的,但是弘曕不满足,这时候他的最大爱好已经随着权力的增长,而日益暴露出来了,那就是——敛财。弘曕特别爱财,但是又是个生性尖刻吝啬的人。

他的母亲过生日,他都不给母亲什么礼物,而且平时还经常从母亲那里要钱要物,这还不算,他的日常生活很节俭,对下人很苛刻,家里的银子根本就花不出去,但是他还不满足,还要到处赚钱,利用权势,抢占民间的产业、开煤矿,还插手朝廷军机大臣的任免,这很是让乾隆恼火。

但是对这个小兄弟很爱护,就没有过多地斥责。但是弘曕并不知道收敛,还以御弟的权势发财挣钱,以至于他的银子堆在房间里都堆到屋顶了。1763年,乾隆皇帝下旨调查弘曕,发现他竟然强买蟒袍、朝服、古玩。

乾隆皇帝这下子生气了,把弘曕大骂一顿,但是弘曕并不悔改,因为他的母亲过生日,乾隆没有赏赐礼物也没有祝贺,因此弘曕就讽刺乾隆。乾隆很生气,下旨将弘曕降为贝勒,免去一切职务,罚款白银1万两。

弘曕一下就傻眼了,他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这真是让他心如刀绞,于是回去就生病了,而主要的致病原因还是罚款,这家伙太爱钱了,而且聚敛来的银子也不花,这是一种病态心理。

儿童期人都会一种自卑心理,觉得自己的体力差,害怕大人,到了成年这种自卑心理一般会自然克服。弘曕一直没有克服这种心理,他觉得有钱才安全,有钱他才有信心,所以他聚敛大量的钱财,不是挥霍,满足物欲,而是满足自己的内心的对力量的追求。

因为财富本身也是一种力量,他的内心渴望获得一种力量,保护自己,权力已经不可能了,只有在钱财上想办法,所以他才会大量的敛财,而不是挥霍。另外他在家里对身边人很是苛刻,这也是内心懦弱——害怕别人的表现,所以他就要在各方面限制别人,以此获得内心的满足。

没想到瞬间失去了权力,还要交那么多罚款,这叫他怎么活?几乎就是要他的命。于是一病不起,两年后病死。

他的死就是内心伤痛没有治愈,暂时的权势熏天,掩盖了他内心的痛苦,不料,一场变故剥夺了他内心的盔甲,他再也无力勇敢的面对这个世界了,于是很快就死了,即使在死前乾隆恢复了他的王爵也无济于事。


小小嬴政


乾隆的这个小弟弟叫弘曕,是雍正皇帝的第六个儿子,由于诞生在富丽堂皇的圆明园,故乳名叫“圆明园阿哥”,乾隆作为弘曕的四哥,比弘曕大22岁;辈分是兄弟,按年龄在清朝已形同父子了。



乾隆莅临九五至尊时,已经25岁了,弘曕才4岁,一个是风华正茂、挥斥方遒、一言九鼎的天子,一个是天真无邪的儿童,有一次乾隆看到圆明园幼弟在圆明园中玩耍,便逗他一下,谁知招呼过后,弘曕吓得落荒而逃。

自然乾隆有点不爽,说明幼弟胆略与气魄都小,但是,乾隆是喜欢这个幼弟的,他认为这是太监们没给弟弟上好宫庭礼仪课,并没训斥弟弟,还专门为幼弟找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来教幼弟,后来弘曕在文学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弘曕18岁时,被乾隆委以重任,管理圆明园“八旗护军营”;弘曕20岁时,韩隆让其承袭了果亲王的爵位,足见乾隆对幼弟重视与关怀备至!


但弘曕并非知恩图报的主,受皇兄如此优待,却做出了与皇兄愿望相反的事,他竟然敢在皇帝眼皮底下以权谋私,利用王爷身份非法敛财,甚至达到了肆无忌惮、丧心病狂的地步;后来,还有非法占有老百姓财富的事,并且勾结官府赖账,更匪夷所思的是,用次等的人参顶替优质人参,这简直有损皇家脸面,是下三滥之举。

老百姓怨声载道,就告了御状,乾隆半信半疑,命人搜查弘曕府宅,却发现了违制品!以前乾隆曾警告弘曕:“尽管你是御弟,但如果你以身拭法,我将严惩不贷,否则,国将不国”。看来弘曕并没有接受教训,这次引起的民愤极大,乾隆决定不再惯着他,让他放弃恃宠而骄的恶习,于是,下旨罚款弘曕白银一万两,降为贝勒,革除所有官职。



本有大好前程,但一副好牌被弘曕打得稀乱,这怪不得谁!从此,弘曕开启了闭门不出的模式,他想不通,明明是自己和颜悦色的哥哥为何要这样残忍地对待自己?弘曕思维进入了误区后,彻底钻进了牛角尖,不久就在怨恨与绝望中郁郁而死,英年早逝时只有33岁。


希望星晨58298869


爱新觉罗·弘曕是雍正最小的儿子,因其出生于圆明园,故而乳名为“圆明园阿哥”。作为雍正最小的儿子,弘曕出生时雍正已是56岁的高龄,不仅比乾隆帝弘历足足小了22岁,甚至比乾隆的儿子还小,再加上其两岁时雍正便去世了,因而乾隆对这位幼弟还是极为关爱的,或许正是由于乾隆的宠爱,弘曕长大后着实有些胡作非为,结果最终导致了恶果。

△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

乾隆对幼弟弘曕极为关爱,长大后也是对其信任有加

弘曕出生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6月,已经56岁的雍正可以说是老来得子,然而仅仅两年后,即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去世了,而此时的弘曕不过是个年满两周岁的小孩子。

△《甄嬛传》中的弘曕

乾隆继位之后,对于这位比自己长子永璜还要小近5岁的幼弟,可以说是非常喜爱的。不仅经常逗其玩耍,还为其请来了当时已经闻名遐迩的著名诗人沈德潜担任老师,也正是在沈德潜的教导之下,弘曕的诗词功夫极为出色,被誉为“诗宗归于正音,不为凡响”,又因善于藏书而被誉为“弘曕善诗词,雅好藏书,与怡府明善堂埒。”

乾隆三年(1738年)二月,康熙帝第十七子,年仅42岁的果亲王允病逝。允礼作为乾隆的长辈,其生前颇受乾隆的信任,不仅受命他总理事务,还被赐予了亲王双俸。由于允礼膝下无子,在庄亲王允禄的奏请下,弘曕被过继给了允礼,承袭了果亲王的爵位。

△果亲王允礼

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随着弘曕的逐渐长大,乾隆也开始对其予以重用。乾隆十五年(1750),乾隆就让他管理武英殿、圆明园八旗护军营、御书处、药事房等事务。而到了乾隆十七年(1752年),弘曕又奉命管理造办处事务。

然而,一方面源于乾隆一直以来的关爱和宠信,另一方面由于果亲王乃是诸王中较为富裕者,年轻位尊的弘曕自此却滋生了一丝浮躁之气,且此后愈发胡作非为,最终酿成了悲剧。

因胡作非为被乾隆略施惩戒,弘曕竟然就此一命呜呼

由于果亲王乃是亲王双俸,5岁便承袭果亲王爵位的弘曕,从小便养成了喜好钱财的习惯。而由于乾隆一直以来的宠爱,又使其滋生了恃宠而骄的性格,这一切应该都是弘曕此后做下诸多不法之事的原因。

△弘曕

拥有亲王双俸的弘曕“居家尚节俭,俸响之银,至充栋宇”,并不缺钱的他却依然疯狂敛财,甚至开设煤窑强占百姓产业。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在朝廷审理两淮盐政高恒替京师王公大臣贩卖人参牟利一案时,高恒供称弘曕也曾因欠了商人江起镨的钱而参与其中。此后,乾隆帝又查出弘曕曾令人购买蟒袍、朝衣、刺绣、古玩以及优怜,且凭借身份只给对方很低的价钱。

在疯狂敛财的同时,弘曕还利用乾隆的宠爱而恃宠而骄,在奉命前往盛京恭送玉玉牒时,他却上奏要先去打猎,然后才去盛京。而在朝廷提拔官员时,弘曕又嘱托军机大臣阿里衮提拔自己的门人,结果被其所拒绝,这令乾隆对其极为恼火,斥责弘曕干预朝政而毫无顾忌。

对于弘曕的不法之事,乾隆虽然多次对其进行训诫,却始终未能使其悔改。于是便通过略施惩戒,使其悬崖勒马,不至于酿成大祸。于是,在弘曕生母谦妃寿辰的时候,乾隆并没有按照常例进行加赐称祝,结果却令弘曕极为不满,甚至当面对乾隆进行讽刺。

此后,两次事件的爆发,使得乾隆最终下定决心要给弘曕一个教训。一次圆明园“九州清宴”失火,诸王都进去救火,结果距离最近的弘曕不仅来的最晚,而且还和皇子们嘻嘻哈哈,毫无关念之情。另一次是弘曕和弘昼一起向皇太后请安之时,结果却跪坐在了平日里皇帝跪坐之地。

△乾隆原本只是向教训弘曕一下

于是,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弘曕被降为贝勒,且被罢免所有官职,同时于“1763年九月初四日贝勒弘曕交罚银一万两,九月初九日广储司奏为销毁亲王金宝一颗。”

原本乾隆只是打算略施惩戒,却没想到被革职之后,弘曕竟然就此抑郁寡欢、一病不起,乾隆此后虽然亲临探视,并下令又将弘曕晋封为了郡王,但还是没能挽回其性命。弘曕最终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病逝,终年33岁。


香茗史馆


题目有点夸张了,正如尼采前几天去看牙医,有个病人说去年有个人拔牙拔死了,而医生说牙是他拔的,拔完一年那人才自己喝农药死的,跟拔牙没有关系。究其原因还是拔牙影响了生活质量但不是直接原因,是间接。关键是当事人心理素质,所以我们看待历史也要一样不能断章取义。


雍正最小的儿子弘瞻是雍正老年得子,2周岁的时候雍正就死了,那么乾隆长兄如父,他把这个弟弟当自己儿子一样宠爱。究其原因是因为小弟弟不会威胁他的皇位吧,但是在甄嬛传里面弘瞻变成了甄嬛的儿子过继给果郡王,其实不是的,他的生母是刘谦妃,关于这个妃子历史记录不多,可见只是雍正晚年得宠的一个名不经传的妃子。



而这个弟弟小时候的命就很好,后来还做了果郡王的过继儿子,而乾隆很看重这个叔叔。那会还是世袭制度,所以弘瞻从小就是开挂式的人生,养成了他恃宠而骄的性格。有一次乾隆让他去办事情他却去打猎,还有的事情乾隆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弘瞻喜欢敛财。最后导致他死亡的导火索事件是给皇太后请安,他跪在了本该皇帝跪的地方。因此皇帝罢免了他的王位,降为贝勒,还罚钱。


弘瞻因为这事是他出生以来最大的一次打击,于是抑郁了想着自己的命是不是该到头了,越想身体越不好了。乾隆还是疼爱他的,来看望他,弘瞻后悔自己以前的行为,乾隆恢复了他的品级,但是弘瞻还是死了。


其实乾隆说是关爱他,但是从小让弘瞻过于生活在温室里面,并且从小把他的过失怪责到身边太监身上,不及时指出他的缺点,这是宠她还是害他?等他大了就针锋相对看不惯了。你说这事谁的过错比较大?尼采觉得这是乾隆的一个阴谋,从小用蜂蜜惯着,长大就有把柄了。你们看乾隆对他的兄弟哪个不好,一开始都宠的不要不要的然后还不都死在他手里,弘昼也是一个例子。我觉得乾隆和父亲雍正对待兄弟的方针是殊途同归的,先给你好果子吃等你犯事了再办了你,而雍正的方法呢只要跟自己对着干的通通杀了。

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教育理念:宠溺孩子并不是真的对他好,让他及时知道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纠正,好过他以后在同样的地方犯下更大的过失。


尼采广寒宫中坐


雍正皇帝最小的儿子是皇六子弘曕,这位生于雍正十一年的小皇子由于是雍正皇帝的老来子,所一深受晚年的雍正皇帝的喜爱,相信看过热播电视剧《甄嬛传》的人们都会记得这个甄嬛和果郡王的私生子,但是这实际上纯属小说杜撰,历史上的雍正的皇六子弘曕既不是果郡王之子,也不是熹贵妃所生,实际上弘曕的生母是雍正皇帝的谦妃刘氏,但是弘曕确实后来被过继给了无子而终的果亲王允礼。这位小王爷是乾隆皇帝的幼弟,因此曾一度为乾隆皇帝所宠爱,以至于后来年轻任性的弘曕犯下大错,被乾隆皇帝申斥,竟因此而一病不起,终至年纪轻轻而去世。

弘曕生母谦妃刘氏其人情况:

弘曕的生母是位出身不高的汉族女子,刘氏生于康熙晚年,于雍正七年入宫时仅被封为刘答应,雍正皇帝对于这位汉族小妾谈不上宠爱,实际上也不是说雍正皇帝不宠爱刘氏,实际上雍正皇帝对于女色并不是很痴迷,根据一些遗留至今的史料记载,雍正皇帝即位后终日忙于朝政,很少踏足后宫,有时候往往一个月才去一次后宫,但是刘氏的命很好,雍正皇帝为数不多的宠幸让刘氏怀有身孕,雍正十一年,也就是刘氏进宫后的第三年,刘氏一举得男,生下了雍正皇帝的第六个儿子,也是雍正皇帝一生中最后一位皇子,刘氏也被从一个没有封号的刘贵人,晋为了谦嫔,成了一宫主位。从雍正皇帝赐给刘氏的封号不难看出,刘氏一定是一个温婉谦和,谦卑平淡之人。

雍正十三年,58岁的雍正皇帝病逝,25岁的皇四子弘历即位,是为乾隆皇帝,刘氏被尊为皇考谦妃,之后刘氏在乾隆朝又活了三十多年,直到乾隆三十二年时薨逝,享年54岁,此时的乾隆皇帝都已经是位57岁的老人了,可以说谦妃刘氏虽然是乾隆皇帝的庶母,但是从两个人的年龄来看,实际上是一代人,而刘氏之子虽然是乾隆皇帝的弟弟,但是实际上比乾隆皇帝年幼二十多岁,是两代人。

乾隆朝深受皇帝疼爱的小王:

由于是雍正皇帝的老来子,因此弘曕自出生时便受到了雍正皇帝的宠爱,但是弘曕两岁的时候,雍正皇帝便去世了,因此父子二人的交集并不多。乾隆皇帝即位后,对于这位年幼自己二十多岁的幼弟也是非常的疼爱,不仅经常到圆明园之中探望弘曕,还特意为弘曕请了多位名师教其读书,年幼的弘曕也非常好学,年纪不大时便能吟诗作词。

随着时间的流逝,弘曕渐渐长大,乾隆皇帝也开始给这位弟弟委以官职,让其多加历练,报效朝廷。乾隆十五年,弘曕刚满18岁,乾隆就让他管理武英殿、圆明园八旗护军营、御书处、药事房等处的事务。乾隆十九年时又让他负责管理造办处事务。在乾隆朝前期,弘曕在宗室贵族中可以说是在皇帝面前最得脸的人。

小王爷的令人不胜唏嘘的结局:

事情总有两面性,正所谓物极必反,随着弘曕的官职和权力的逐渐增加,何为年轻的皇弟开始暴露出了其人性丑恶的一面,弘曕非常喜欢钱财,也非常喜欢敛财,因此其在任上大肆收受官员的“孝敬”银子,以至于后来发展到了买官卖官,强买强卖等种种不法行为。朝中官员因为其是乾隆皇帝疼爱的幼弟,所以一直敢怒而不敢言,乾隆皇帝的信任和大臣们的沉默反而助长了弘曕的不法行为。

弘曕的行为越来越肆无忌惮,以至于乾隆皇帝也有所耳闻,在乾隆皇帝逐渐知道事情真相后,乾隆帝决定要惩诫这位放纵的幼弟,和他算一笔总账。此时恰好遇到弘曕的生母谦妃刘氏的寿辰,乾隆一反常态故意没有给谦太妃加赐称祝,弘曕因此非常不满,认为皇兄故意不给自己面子,甚至还讽刺挖苦乾隆皇帝,皇帝针锋相对的回怼弘曕,说他家财巨大,不但没有给母妃孝敬,反而害经常向母妃索要财物挥霍,这不是孝子应有的行为。

如果说这一事件是兄弟二人失和的导火索的话,那么接下来事件的发生就让乾隆皇帝决定要彻底给这位弟弟一点教训了。一次圆明园九州清晏失火,诸位宗室王爷闻讯后都立即奔赴火场参与救火,而弘曕住处离九州清晏的最近,反而却来的最晚,并且到达现场后并没有积极参与救火,而是和乾隆皇帝的皇子们嬉笑打闹,毫无关念之情。这让乾隆皇帝非常生气。

还有一次弘曕到皇太后钮祜禄氏宫中请安,在皇太后座旁膝席跪坐,该处正好是皇帝平日跪坐之地,乾隆帝责备看到后痛斥弘曕失礼 。弘曕一次又一次的触碰乾隆皇帝的底线,最终乾隆皇帝在1763年九月初四日时下旨,将贝勒弘曕交罚银一万两,九月初九日广储司奏为销毁亲王金宝一颗。”弘曕由郡王降为贝勒,罢免了所有官职。我们不难看出,乾隆对于弘曕的处罚实际上是很留有余地的,相比雍正皇帝惩治胤禩,胤瑭的做法,乾隆皇帝对自己的弟弟实在是略施小惩了。但是领乾隆皇帝没想到的是,弘曕在受到这一系列惩罚之后,竟然日夜惊惧,以至于一病不起,终致去世,年仅32岁。

乾隆皇帝对于自己这位弟弟因为受到自己责备而受惊去世也深感自责,在弘曕去世后,乾隆皇帝非常悔恨,以至于多次写诗纪念亡弟。

弘曕意气风发,少年得志,深受两代皇帝的宠爱,因此才会在行为和举止上不加节制,最终自己酿下恶果,乾隆皇帝对他的略加惩戒,让他感到了君威难测的同时,也让他颜面扫地,以至于惊惧内疚而死。所以说,有些东西要慢慢的来,一点一点的消化。


历史课课代表


雍正老来得子,五十六岁上得到了这个小儿子弘曕。雍正最宠信的大臣田文镜在年近七旬的时候还在朱批中得到雍正的批语说,“朕尚望卿得子”,看来老来得子也是雍正自己很希望的事,并且做到了。

弘曕在雍正序齿的皇子里排行第六,因为生在圆明园,长在圆明园,所以又叫“圆明园阿哥”。弘曕的生母身份成谜。这个在雍正晚年为其生子的女人姓刘,可称之为刘氏。《清史稿》说刘氏在潜邸时就是服侍亲王的贵人,后来世宗入承大统,在雍正中刘氏被封为谦嫔。如果真是这样,觉得有点奇怪,为什么之前十几年没得宠没封号也没生育,忽然到雍正末年生了一个儿子?

还有一种观点就是认为刘氏是在雍正七年才入宫的。这样看来因为入宫后得到宠幸而封嫔,然后生子,看起来比较顺理成章。终雍正一朝刘氏只得到嫔位,乾隆继位后尊为“皇考谦妃”,一是提升为妃位,二是承认刘氏的长辈身份。但是刘氏死后却没有得到谥号,这是不太正常的。

雍正自己对这个老来得子的儿子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喜爱,弘曕在雍正朝没得到任何优待。而雍正除了对弘历早早立为储君之外,对于序齿的皇五子弘昼也格外喜欢溺爱。还有没序齿的年贵妃的儿子福慧,雍正格外钟爱,早早为其安排政治资本,可惜福慧早夭了。

弘曕没有得到生父的关注,哥哥乾隆皇帝似乎对他也没有格外关照,并且让弘曕出本支而入继为雍正十七弟允礼的儿子。如果说乾隆对弘曕这个血亲兄弟真的有过惩治,那其实还是怪弘曕自己。

弘曕因为缺乏教养,所以不识规矩。成年后乾隆给他安排差使,弘曕往往不以公事为重而任性自为。如乾隆命他去盛京恭送玉牒,他却先要去打猎。另外弘曕爱敛财,甚至霸占平民财产,从民间商人处买东西几乎不付钱,或是只付很少的钱。弘曕似乎是觉得别人都对自己有亏欠,从生母谦妃处索财物,从哥哥乾隆处索恩赏,还总是在乾隆面前无礼,自为是皇帝的弟弟而对乾隆不恭不敬,有不满意处还对乾隆冷嘲热讽。

最终乾隆在弘曕又一次御前无状时对其予以革去亲王爵位降为贝勒的处罚,并且罚银一万两,销毁亲王金宝。这是个很重的处罚,但对于弘曕历来的行止来说也并不算过份。就是民间的家庭,弟弟犯了过错,当家的哥哥也可以管教,何况这还是君臣。

弘曕却从此一病不起,最后郁郁而终。他死后儿子永瑹降袭郡王,再其孙降袭贝勒,最终弘曕一支的子孙成了普通宗室。乾隆并没有因为这个弟弟英年早逝便关照他的后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