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劉慈欣的所有作品中都沒提到蟲族以及類似的文明呢?

死亡櫻花


白堊紀往事提到了螞蟻帝國。螞蟻帝國和恐龍帝國結成了聯盟


有歷史


具象的外星文明在他的文章裡出現過啊,吞食者就是幾乎橫掃一切的宇宙文明,除了詩仙這種高級文明,同等級的幾乎沒有能匹敵的。吞食者的星球像個大輪胎,套到其他星球上掠奪資源,圈養人類當做食物。但是關於這種文明的描寫大大壓縮了讀者的想象空間,後期就不再寫這種了吧。

近日,以“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領銜的本土科幻連續出版物《蟲》宣告誕生,第一季《蟲子的世界》、第二季《2.5次世界大戰》同步面向全國發行。

據悉,《蟲》MOOK旨在打造中國科幻文學的最先鋒陣容,為讀者提供無需甄別的專業科幻讀物。全系收錄近三十年來中國科幻最高獎項——銀河獎的大部分獲獎作家力作,其中包括科幻名家劉慈欣、王晉康、何夕、韓松、吳巖、夏笳、劉維佳、索何夫、燕壘生等人。

讀過《三體》的人應該還記得,裡面曾經提到過一個“射手假說”:有一名神槍手,在一個靶子上每隔十釐米打一個洞。設想這個靶子的平面上生活著一種二維智能生物,它們中的科學家在對自己的宇宙進行觀察後,發現了一個偉大的定律:“宇宙每隔十釐米,必然會有一個洞。”它們把這個神槍手一時興起的隨意行為,看成了自己宇宙中的鐵律。

假設宇宙間存在著類似三體文明那樣的生命形式,那麼在他們眼中,文明等級相對較低的人類是否就像人類眼中的蟲子一樣呢?也許,在一千個讀者的的眼中,《蟲》就有一千種不同解讀。

科幻作家、評論人、南方都市報頻道主編羅金海在《蟲》的序言中這樣寫道:

現實和商業的時代,總有一部分人在仰望星空。對於這些科幻作者來說,“未來+”是一個具有天然吸引力的磁場。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只有將自己的思維投影到星空世界,才能獲取量子在躍遷過程中所釋放的快感。在這些人的世界裡,真實的宇宙比任何文學勾勒的空間都要完美。因為這是一個邏輯自洽的理性閉環,雖然神奇瑰麗但一切都可以用數學來解釋。興奮的時候,他們甚至可以在原子的世界和比特的世界自由穿梭,用三維雙眼尋找四維視界。

前人在編織嫦娥奔月的神話的時候,他們是否會想到若干年後,人類的雙腳真的可以踏上月亮?

劉慈欣說:我一直認為,外星文明將是人類未來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其它的大變故,如氣候變化和生態災難,都有一定的過程和緩衝期,但人類與外星人的相遇隨時可能發生。也許在一萬年後,人類面對的星空仍然是空曠和寂靜的;但也可能明天一覺醒來,如月球大小的外星飛船已經停泊在地球軌道上……(以下內容摘自《蟲子的世界》)

劉慈欣:一個人的創作,表現出來的不一定是他生活的總和。從一方面說,這是生活,對創作肯定會有影響,但從科幻的角度來講,有意識的影響肯定是沒有的。它的影響可能是通過一個比較深層的渠道反映出來的,不是像您讀書是有意識的影響,直接影響是沒有的,畢竟日常生活跟科幻是有一定距離的。


翁子涵


三體人我的理解就是蟲族,那種被蟲子叫蟲子的無力感至今還讓我難受。


寶木SATURN


人的概念是寬泛的,指的是智慧生物,而智慧生命概念也是寬泛,比如電腦也被看做是生命,也就是符合他的定義就可以這麼認為。蟲族有智慧就定義為人了,沒有理會外形。蟲族的文明是什麼樣子的呢?螞蟻一般?大劉寫過螞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