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金庸和劉慈欣這種大神能寫出那些經典作品需要怎樣的積累?

杜耀雨


金庸先生作為武俠小說大宗師,部部作品都成經典之作,曾伴隨豐富了六七八十年代成人的業餘生活。先生能寫出如此好的作品,即有濃厚的傳統文化底蘊,也有高尚的愛國情懷,更有渠道廣泛的報業信息來源和興趣愛好的鑽研,從歷史,詩文,宗教,民俗,各行各業的知識集累才寫出了傳世的經典之作。

劉慈欣先生作為內地山西陽泉電力行業的基層工作者,從生活工作中集累,自身努力創作,是從群眾中來的又一個趙樹理式作家,雖創作科幻小說都享譽世界,改編大片又創票房神話,作為山西人為您點贊!👍若能讓諾獎擴界必登文學獎榜。水平有限未能盡述大師精華,大神補正🙏


魏榆心語


有的人出道即巔峰,比如說陳忠實,一部《白鹿原》就構架了自己的一個天地,但金庸和大劉的成功確實是日積月累起來的,他們的武俠世界或者科幻世界是通過自己一磚一瓦慢慢建立起來的。記得金庸的第一部作品《書劍恩仇錄》完全是受到了《水滸傳》的影響,沒有多少東西是自己的。大劉的早期作品《鯨歌》也不能說就打開了自己的另一番天地。但兩位大神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十幾年甚至二十年慢慢的添磚加瓦,終於構建了自己的大廈。金庸先生由最早的《書劍恩仇錄》(寫法非常不成熟),到後來的《碧血劍》(在眾多的大家作品中顯得非常平平),再到後來的《射鵰英雄傳》(給人一種非常驚豔的感覺),直到《天龍八部》(寫法已經非常成熟,在所有的武俠作品中很少能做到有三個男主角,多條線索並進的)赫然構建了屬於自己的一個大廈。大劉由最早的《鯨歌》、《帶上她的眼睛》,到後來的《吞食者》、《流浪地球》,直到最近《三體》,終於在眾多的科幻作家中開闢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可以這麼說,他們的成功是慢慢積累、不斷豐富,漸漸成熟起來的。


迎風傲雪2


簡單來說,寫小說要想出色,無非就是幾點,第一個,對你要寫的東西都有深刻的思考,比如金庸想寫的,是家國情懷,裡面參雜了太多社會和政治的因素和情節。所以金庸的武俠,既是武俠,也很寫實。而劉慈欣的小說,更多的探討的卻是一種文明和人類的存亡問題,衝突問題。他的一切科幻概念和架構,都是在這一個骨架之上建立起來的。

大神之所以叫大神,神作之所以叫神作,核心就在於他們的作品當中都有他們的思想,而這個思想是他們長年思考的結晶。這也是一般的網絡小說,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達到他們高度的原因。

-

至於落實到寫作層面,寫小說是一件非常專業的事情,並不如大家所想,能寫文字就能寫小說。小說的架構,敘述,情節設置,節奏把控,邏輯建立等等,都需要很專業的技巧,儘管有一些鬼才的確可以創新寫出完全不落俗套的意識流作品,但畢竟那是小眾範圍,絕大多數人是無法接受的。所以一部優秀的小說作者,技巧一定得成熟,光簡單模仿火文是一定起不來的。

-

最後就是作品積累了,個人的感覺,沒寫完過長篇的人,永遠也寫不來長篇,沒鑽研過短篇的人,也永遠寫不好短篇。同樣是小說,長篇短篇差異巨大,長篇並非是一個個短篇竄在一起就行的。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就是圍棋和五子棋的差別。所以要想寫長篇,就一定要有數字打磨,長篇需要大量線索引導,伏筆鋪陳,創造出一個大宏觀格局,這是長篇的魅力,但這需要極強的場面把控力,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的


伏桀


積累可以和創作同步,另外這些牛人都是老天爺賞飯吃,叫天才。學不來的,看看就好了。


不說真話說實話


個人生活的這些經驗,完全不認同“出道”即巔峰的這種事情。

我更願意把這種成就總結成遊戲加點的結果。只有當一項能力被解鎖,他才能繼續下一步的能力創造。

而我們知道的一些人,為什麼就是那麼短的時間就能成就呢?關鍵在於他憑自己的天賦或者後期的努力,去學習了這一方面的技能或者說頓悟的點比較快,否則他們是不能進行下一步的點。


小眼叨逼叨


需要一定的人生閱歷,還有很重要的想象力,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蘊,不像我因為沒文化一句臥槽走天下,臥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