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的黑暗森林理論是否真的是宇宙普世真理?

嘟嘟的大樹


本著科學的態度,我們也不應該用科學的嚴謹性去衡量科幻的天馬行空,本來科幻的核心就不是科學而是幻想,不違反基礎科學的幻想,這種幻想不需要任何證據(否則就是科學了),所以,黑暗森林理論不是宇宙普適真理,它甚至不是科學。

黑暗森林法則說白了只是大劉極具想象力的大腦虛構出來的東西,他本人也不會在意當然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理,黑暗森林中的猜疑鏈和技術爆炸等很難在現實中有直接體現。所謂的猜疑鏈,說白了與我們現實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非常像,本質上是一樣的。

以目前人類在外太空的活動來看,我們絲毫不避諱與可能存在的外星人的任何接觸,人類甚至想盡一切辦法尋找聯繫外星人,甚至不會考慮如果發現了外星人他們是惡意還是善意,總之,先找到外星人再說。

如果黑暗森林法則真的成立,人類就應該想盡一切辦法掩蓋自己,而不是向外太空不斷地發射人類文明信號,甚至發送攜帶人類文明信息以及地球在宇宙中位置的飛行器,旅行者一號。

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帶給我們更多的是一種思維上的飛躍,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未來世界,瞭解外星人可能的存在方式和道德法則,而不僅僅侷限在人類目前生活的世界。

但請不要用嚴謹的科學去定義科幻世界,這是對科幻小說電影的誤讀,任何科幻小說和電影都會有科學上的所謂不嚴謹,比如《流浪地球》《星際穿越》,但當你總是盯著這些所謂的不嚴謹,說明你本身就忘記了它們不是科學而是科幻。

同時,也不能用科幻小說電影裡的情節法則定義現實世界甚至科學,我們可以盡情地展開想象,這也是科幻小說帶給我們的東西,但說到真理,就絕不是僅僅想象能做到的了!


宇宙探索


黑暗森林理論是三體的核心,也是大劉對費米悖論的解釋。我本人並不認同黑暗森林法則。首先解釋一下黑暗森林理論:

黑暗森林法則:

基本公理:

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2、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


兩大重要概念

1、猜疑鏈:雙方無法判斷對方是否為善意文明。

2、技術爆炸:文明進步的速度和加速度不見得是一致的,弱小的文明很可能在短時間內超越強大的文明。可能由內因或者外因(例如宇宙文明的交流)引發。

我反對的觀點

黑暗森林邏輯上沒有問題,因此我反對的是它的假設,也就是前提。

第一,文明會不斷擴張,導致相互爭奪生存資源。這一點我認為是不成立的,因為不同物種對資源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所以,很可能不同文明沒有需求交集而沒有競爭。打個比方,海豚文明和老虎文明即使都擴張到了極限也不會有競爭,因為老虎只會生活在陸地,對它來說海洋沒有需求,因此海豚沒有威脅,也沒有競爭。


第二,技術爆炸。這一點我也認為不夠有說服力,技術爆炸知識對人類歷史的一個總結,而不是什麼自然規律。或許再過10000年人類也不會有變革性的技術突破,那時候我們就不會說技術爆炸了,而會說技術停滯。並且,這一點是很有可能的,哲學上人的認知很可能有一個界限。

綜上,黑暗森林法則猜想成真的可能性並不大,否則,我們現在應該會受打擊了。因為我們暴露目標的事情幹過很多次啦😄!


阿厲與機器狗


先自己回答一下。

劉慈欣在代表作《三體》第二部《黑暗森林》中提出“黑暗森林”理論。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我相信一定也困擾了很多人。那麼,宇宙是否真的遵循黑暗森林法則?要解答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從人類現有理論體系入手,找到它的前提條件,從而推導結論是否正確。

我認為,黑暗森林理論的前提有三個,一是宇宙資源有限,而智慧生命的慾望是無限的,有限的資源無法滿足無限的需求,因此競爭不可避免;二是進化論在整個宇宙普遍適用,生存和繁衍是生命存在和發展的最基本動力,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三是宇宙尺度太大,任何文明都難以感知其他文明的存在。

第一條,宇宙資源有限,競爭不可避免。這不好判斷,畢竟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還沒有找到宇宙的邊界。但對於一定技術條件和認知水平下的局部區域而言,宇宙的資源確實是有限的。另一方面,智慧生命的慾望是否是無限的,目前為止我們知道的智慧生命只有人類自己。對於人類而言,由於對未知事物的恐懼促使我們必須不斷去探索未知,控制一切,人類的慾望的確是無限的(那些妄想阻止人類發展進步,回到原始社會的想法註定是徒勞)。尤其是進化到當前階段,人類在地球上已經沒有對手,這更加加速了人類慾望的擴展。由人類推而廣之,當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思維能力逐步提高,未知意味著不可控、意味著威脅,對未知的恐懼必然在文明進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其實不止人類,對於高等生物(哺乳動物、鳥類)而言,對於未知事物的恐懼也是普遍存在的,突然的一聲巨響會嚇得小貓小狗拔腿就跑,而當它弄清楚怎麼回事以後就不會那麼急著逃竄了。因此,第一條很大概率上是成立的。

第二條,進化論是宇宙普適真理。由第一條,在一定區域內資源必然有限,競爭是必然存在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顯然是成立的。對於地球生物而言,生存和繁衍是永恆主題,那麼對於宇宙中的其他生命而言,這個理論還成立嗎?我覺得是成立的,因為如果沒有生存和繁衍,這樣的生命根本就不可能長期存在,因為熱力學第二定律表明宇宙的熵在不斷增加,萬事萬物都將歸於沉寂,因此只有那些將生存和繁衍作為第一目標的物種才有可能延續。因此進化論具有普適性。

有了前兩條,就足以證明宇宙是一個殘酷的角鬥場,任何文明要想延續,都不得不與其他文明作鬥爭。但是沒有第三條,還不足以證明宇宙是黑暗森林,以至於一個文明發現另一個文明就必須立即予以摧毀。

第三條,宇宙尺度大到任何文明都難以感知其他文明的存在。這一條是最難得出結論的,畢竟人類目前觀測到的宇宙空間太有限,我們也從未發現其他文明的存在。但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宇宙尺度真的很大,或許真的很難感知其他文明的存在。但就人類而言,這個樣本實在太小,不符合統計學原理,也沒有理論推導可以使用,算是一半一半吧。

綜合來看,黑暗森林理論是宇宙普適理論的可能性確實不小。這樣,如果人類發現了外星文明的存在,那時也很可能是地球的末日。

退一萬步講,就算第三條並不成立,但前兩條成立的概率還是很高的。這樣,宇宙存在的所有文明都是人類的競爭對手,只是大家事先已經知曉了對方的情況,又無法做到立即消滅,從而採取一種制衡的戰略,確保自己不被消滅。要在這樣一個滿是競爭對手的角鬥場生存下來並延續文明火種,看起來也會是一項十分嚴峻的挑戰!

宇宙很可能並不像我們通過望遠鏡看到的那般美好,它很可能充滿血腥與殺戮。當你仰望星空時,成千上萬的敵人可能也在注視著你,準備隨時對你發動致命一擊。但人類探索宇宙的腳步並不能因此放緩,敵人不會因為我們落後而心生憐憫,從而放棄絞殺我們的機會。相反,文明延續的危機感促使我們加快探索的步伐,只是我們必須做得更加隱蔽,類似旅行者號攜帶文明信息造訪外太空的事情是絕對不能再做了!


嘟嘟的大樹


先拋答案:不是。

劉慈欣在《三體》對宇宙社會學進行了分析,總結基本公理如下:

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2、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基本保持不變。

因此他做出以下推論:

“文明間的善意和惡意。善和惡這類字眼放到科學中是不嚴謹的,所以需要對它們的含義加以限制:善意就是指不主動攻擊和消滅其他文明,惡意則相反。這是最低的善意了吧。” ——劉慈欣《三體2:黑暗森林》

猜疑鏈:一個文明不能判斷另一個文明是善文明還是惡文明;一個文明不能判斷另一個文明認為本文明是善文明還是惡文明;一個文明不能判斷另一個文明是否會對本文明發起攻擊;一個文明無法判斷另一個文明對自己是善意或惡意的;一個文明無法判斷另一個文明認為自己是善意或惡意的…

所以黑暗森林法則歸納為:每個文明就像在森林裡的獵人,一個文明無法判斷另一個文明判斷自己對她是善意或惡意的。一旦在宇宙中發現另一個文明,要麼潛伏起來不被對方發現,要麼毫不猶豫消滅對方。

但招財貓認為:這是不符合邏輯的——

一萬年以前森林裡的獵人相遇,大概率是先判斷對方意圖,大聲呼喊,通過手勢和表情傳遞信息,如果是對同一獵物的歸屬有分歧,可能會產生爭執。只有兩個長期仇殺的部落,在爭議獵場相遇,才會毫不猶豫直接殺死對方。

地球文明已經完全解決了食物問題,我們肯定不會跟外星人爭吃的。

一個能實現星際旅行的文明,對能源的利用肯定遠非我們能理解的程度,至少是已經實現可控核聚變,曲率飛行,利用暗物質或反物質能量等等,外星人肯定不稀罕地球的石油煤炭天然氣,更不稀罕宇宙中隨處可見的氫。因為這樣的高等級文明,生存半徑是非常大的。

這樣的高等級文明相遇,雙方是能夠建立溝通和交流,來判斷對方善意或惡意。因為宇宙實在是很大,雙方也有可能建立合作(征服和馴養,獲得奴隸也算合作)。

回到公理: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對吧?…乍看有理。

眾所周知,氧氣是人類生存所必須的,地球上人口一直增長,氧氣總量是有限的。但是,人類基本不會因為爭奪氧氣去殺死另外一個人——因為地球上氧氣非常充沛,根本不稀缺。

同理,維持文明生存的物質,在宇宙中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充沛的,外星文明沒有必要跨越幾個星系,發動一場太空戰爭,來消滅另一個文明。


旅行顧問招財貓


我個人非常喜歡劉慈欣的作品,就是因為他作品裡透露出的那種冷酷無情,甚至有點冷血的宇宙觀。這種宇宙觀,不僅體現在《三體》之中,也體現在大劉的短篇小說《吞噬者》等作品中。

而且,我也覺得,宇宙間如果真有N種文明,那麼,黑暗森林法則也許是最接近真實情況的一種宇宙哲學觀。

試想一下,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真菌,其實都是親戚。如果往前溯源30多億年,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起源於同一個祖宗:第一個原生細胞,或者第一條能夠自我複製的DNA。

我們人類,與路邊小草,不僅同為碳基生物,而且,居然有30%上下的基因完全相同。香蕉與人類共享著約60%的相同DNA。果實蠅的病原基因有61%和人是相同的。家牛和人的遺傳基因大約有80%是相同的。

我們甚至與細菌、病毒,也是同根同源,也是遠房親戚。

當我們吃一根香蕉的時候,當我們踩死螞蟻的時候,當我們被流感病毒感染的時候。我們會傾聽香蕉的感受嗎?我們會在乎螞蟻家族綿延多少億年的螞蟻文化嗎?病毒會同情我們患病難受嗎?

如果連基因密碼如此相同,同為地球上的碳基生物,甚至同一個祖宗下來的遠房親戚之間,都沒法子互相理解溝通。

試想,如果存在某種外星生物,它們可能都不是碳基生物,都不是DNA結構的生物。你跟它們攀交情,講道德。那不是比螞蟻跟你講道德還可笑嗎?

《吞噬者》裡就有這麼一幕,人類向恐龍演化的吞噬者攀交情,訴說人類幾十萬年的文明歷史。吞噬者扒開一個螞蟻窩。這螞蟻種族可是有數億年曆史。人類在摧毀蟻巢時,會在乎是否毀了螞蟻文化嗎?

所以霍金等人都是提醒:不要試圖與外星生物接觸。大劉的觀點,也是許多科學家觀點的一個藝術體現。

也許,在如同原始叢林般的黑暗宇宙面前,所有的情感都是多餘的東西。所謂的人性、倫理、道德,就像《三體》裡的聖母程心一樣,不僅不能救人類,而且還會毀了地球、毀了銀河系,甚至毀了整個宇宙。

黑暗森林法則,的確深深震撼了我。雖然的確非常陰暗、非常冷血,但是,在宇宙裡,最管用的法則就是物理規律。競爭也許是如同原始叢林裡一樣,即使如北京猿人那樣人吃人,也談不上什麼道德不道德,因為,道德這種人類社會的東西,在浩瀚宇宙面前,可能根本就是多餘的東西。


科普平論猿


假如有發展到極致的外星科技,什麼都對他們沒意義了,或許就到了風清揚那種境界,都遨遊太空了,而且宇宙自身說不定也有類似於宇宙警察之類的強大文明存在,不然宇宙早出問題了,別和外星文明說什麼能源資源,他們說不定早就不缺這些,人類自己太侷限,而且宇宙自身說不定也有平衡的機制存在,不能是所有文明想怎麼改規則都行,違反天道本身也是要付出代價,不是某些擁有強大科技的文明任意支配的,更多的是順應規律的大前提,黑暗森林法則能適用的領域會非常侷限,經不起推敲


MichealWoo


理論上沒有問題,無法辨別。但我更相信生物體的擴張本性。對於動物,他們會想方設法的擴大自己的生存範圍,以使得自己更好的生存。對於人類,幾百年的殖民歷史也表明自己的擴張本性。阿凡達故事不就是講未來星際殖民嗎,一個高等級的星球文明對一個低等級的星球文明怎麼做才對自己最有利?肯定是攫取資源(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而不是直接摧毀它,摧毀代表了消除競爭威脅,也代表了浪費資源。

三體入侵地球便是殖民,可到了高級星際文明,難道就換成了摧毀嗎?正確的做法我認為是殖民。



洛陽觀


地球誰也沒踏出過,就地球的生存法則來講~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文明需要歲月,歲月並不需要文明。以此推開去,黑暗森林法則必然存在。太空不說,就說南,北美洲,就說美國的建立,英法等西方國家的殖民就是很好的例子。要麼你隱藏,要麼你被消滅,沒有其他。


用戶5950071415926535


不請自來。

一個前提:對科幻領域不夠了解,以下內容純屬個人理解。

第一,《三體》屬於科幻文學中設定取勝的一類,比起敘事更引人入勝的是他的設定。

當中最精巧的設定莫過於三體文明發現地球文明,毫不猶豫發起了對人類文明的進攻。

因為生存是文明第一需求,而宇宙的資源是恆定的,所以必須去摧毀另一個文明減少資源的消耗。

人類對於三體而言,不過是微不足道的蟲子。

在羅輯破解這一絕境,將地球當做一個巨大的信號站不斷向宇宙發送信號的時候我們才發現,這一設定對三體文明而言同樣適用。

即他們也是蟲子。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設定。

就像刺激戰場裡的既定規則一樣,100個人你必須把除了隊友以外的人全部殺死,因為毒圈(資源)不斷地縮小,要麼就獨佔整片地圖,獨享所有資源慢慢等死,要不然就在毒圈外先死。

如果說第一部第二部的“黑暗森林法則”是劉慈欣的理性,那麼第三部死神永生就是他的悲憫。

地球與三體一起暴露了,兩隻蟲子以絕望之勢一起進行著逃亡。

多像我們人類進化史,在幾千萬年前,我們也是“蟲子”,隨處可見我們的天敵。

在黑暗中不斷奔跑,不斷逃亡。慢慢進化為龐大而擁有情感的生靈。

如果說,三體只進行到第二部,那黑暗森林法則缺少了“動機”,套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規則與文明的規則就是:為什麼文明之間必須要殺戮對方才能保證生存?而不是像當今的國與國,人類對環境、動物的合作共贏?

但是劉慈欣繼續創作了《死神永生》,巧妙地躲過了這一陷阱。

我們無法逃避冷冰冰的叢林法則,可因為情感,也因為生存,我們不斷努力,不斷前行。

黑暗森林法則不一定是宇宙普世真理,但確實是一個縝密的設定。


曾枯榮


當下“劉慈欣熱”已經不止侷限於科幻圈了,他的《三體》系列如今已經成為各界大佬的鐘愛之物


然而《三體》系列畢竟只是科幻作品,其內的“猜疑鏈”和“和黑暗森林”理論雖然解釋了“費米悖論”但也並不是毫無破綻,因此將書中的“宇宙黑暗森林”狀態強加到現實宇宙是很牽強的行為,畢竟書中產生黑暗森林狀態的根本原因就是“宇宙物質總量不變,但文明的數量和物質消耗量則以指數增長”

用最簡單的話來說黑暗森林就是由“僧多粥少”引發的,有限的宇宙資源總量使得宇宙中所有文明不得不處於敵對狀態,畢竟不論是在書裡還是現實中“生存都是文明的第一需要”,割肉活友這種事只可能發生在個體與個體之間,不可能發生在文明與文明之間。


劉慈欣筆下的黑暗森林狀態之所以能存在,全仰仗於他打破了一條名為“信息傳遞速度不能超光速”的宇宙規律(智子就是打破規律後的產物)該規律被打破意味著宇宙中的文明擴展範圍變成了無限大,進而也就大大增加了與其他文明“狹路相逢”的幾率,進而就會產生資源爭奪戰爭與黑暗森林狀態。

然而在現實宇宙中信息的傳遞速度並不能超過光速,也就是說如果未來人類到達4.22光年外的比鄰星(最近的恆星),那麼地球上的人類和比鄰星人類的通訊時差將達到4.22年,由此就能看出現實宇宙中文明的擴展範圍是受到嚴格限制的,根本不可能像三體宇宙裡一樣出現疆域綿延數千萬光年的文明。


所以說黑暗森林理論是基於“信息傳遞速度超光速”而誕生的理論,因此它註定只能存在於小說裡不可能出現在現實中。

如果“信息傳遞速度不能超過光速”真的是一條鐵律的話,未來人類文明的星際擴張將使得整個文明分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