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匈奴後裔掀起的歐洲風暴

當年,匈奴人失去了河套平原與祁連山,後來他們每過於此,常痛心疾首,號哭而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於今,匈奴人再也沒有資格在這片熱土上馳騁,逐水草而居了。他們已遷徙到遙遠的西方。

蒙古高原是匈奴人的發祥地。這塊廣袤無垠的熱土滋養了世世代代的匈奴人,如何能讓昔日的草原英雄放得下!

故土難離,茫茫戈壁上,只留下寧死不遷的呼衍王及其部眾。他們目送自己的同胞們西去。只有蒼涼的歌聲伴隨著胡笳羯鼓,迴響在天際。

匈奴後裔掀起的歐洲風暴


這個天之驕子終於承認了失敗,北方蒼狼只得尋求生存。他們在雪地中、沙漠裡艱難地跋涉。

由蒙古高原向西,進入中亞,這是一片浩瀚無垠的沙漠和草原。這裡高山林立,而天山山脈則將中亞分成兩半。天山北部氣候溼潤,廣袤的牧場供遊牧民族生活;而天山南部地區卻十分乾燥,塔克拉瑪干沙漠佔據了塔里木盆地的絕大部分地區。這樣的地理條件將中亞分成了一些獨立的谷地和綠洲,之間或是積雪終年不化,或是乾旱不毛的沙漠戈壁,極難穿越。

西域地區的國家規模都很小,稱為城郭之國。匈奴人在這裡,與漢朝進行了無數次的爭奪,當他們連自己的根據地都失去時,這些城郭之國只能供他們暫時落腳。一旦他們再次強大起來,便只好再去其他地方尋找生存空間。

匈奴人西遷的第一站是康居,也就是錫爾河上游東部,康居王懼怕甘延壽誅滅西匈奴的戰爭,在自己國家再度發生,很快將北匈奴殘部禮送出國。


匈奴後裔掀起的歐洲風暴

阿爾泰山和天山北部山嘴在朝著巴爾喀什湖方向似乎已經合攏,實際上兩山之間在楚固恰克方向,在塔爾巴哈臺的額敏河處,空隙仍十分寬闊。裕勒都斯河、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之間朝著西北方向的空隙也很寬。來自蒙古高原的匈奴人透過阿拉套山口和穆扎特山口,看到了遠方一望無際的東歐草原,似乎比呼倫貝爾草原還要廣袤。

這裡是匈奴人西遷的第二站闔蘇,此地已經到了歐洲邊緣。這裡的土著民族與康居、大月氏相同,在西漢時稱奄蔡國,在康居以西千餘里,曾為北匈奴郅支政權的附庸國,匈奴人西遷入侵後改為阿蘭聊。

從公元91年到公元290年,長達200年的歷程中,中外的史書中都找不到匈奴這個驕傲民族的蹤跡。

公元374年,即十六國時長安前秦苻堅政權建元十年。巴蘭勃率領匈奴鐵騎入侵東哥特(位於意大利半島),以排山倒海之勢,掃蕩了這裡的土著人,來時如狂風暴雨,去時血流成河,十室九空。

這些匈奴人在300年對漢朝作戰期間,不知道學到了多少中國的戰爭藝術和謀略,這豈是西方諸蠻所能抵抗的?匈奴以戰養戰的方式沉重打擊了東哥特人。當年邁的東哥特國王赫曼立克的軍隊被匈奴全殲後,赫曼立克國王便自殺了,繼位的維席密爾也兵敗身亡。赫曼立克之子呼哪蒙特率部投降,而其餘的部眾在阿拉修斯和薩弗萊克斯的帶領下逃到西哥特,也有人逃向巴爾幹。

西哥特國王阿撒那立克得知東哥特滅國後,立刻在德聶斯德河佈陣,意圖阻止匈奴人渡河,不料匈奴人在遠處上游偷渡後夜襲得逞,重創西哥特軍。西哥特人在驚悖之餘,20餘萬眾渡過多瑙河進入羅馬國境。由於羅馬帝國官吏的殘酷壓迫,哥特人紛紛起義。

羅馬皇帝法倫斯調集大軍於公元378年8月9日,在阿德里亞堡與哥特人會戰,在哥特的重裝騎兵面前,曾經縱橫歐亞的羅馬方陣步兵毫無抵抗力。下午,法倫斯和4萬皇家禁衛軍幾乎全部戰死。方陣步兵的時代過去了。這一戰,動搖了羅馬的根基,羅馬再也無法控制轄下的諸族和領土。而此時,匈奴人回到喀爾巴阡山(今歐洲的波蘭南部)以東,進行休整。

公元400年,匈奴人烏爾丁帶領大軍攻入匈牙利追擊哥特人,並越過阿爾卑斯山(歐洲東南部)進入意大利。這支哥特隊伍,在法洛倫斯被西羅馬軍隊消滅,羅馬人總算報了阿德里亞堡之仇。

匈奴人雖然只是來意大利轉了一圈,但是卻給那裡帶來了相當大的後果。

匈牙利原住民凡達爾人、瑞維人,和最先被匈奴人滅國的阿蘭聊人開始了大遷徙。這三族人進入高盧,與當地土著人發生戰爭,後於公元409年越過比利牛斯山,進入伊比利亞半島,並建立了3個國家。與此同時,阿勒立克帶領的哥特人也南下逃避匈奴大軍,他們比幾年前的同胞幸運多了,在公元408年,409年,410年3次圍攻羅馬,而在410年攻入城中,這是歷史上羅馬城的第二次淪陷。

這次戰爭中,西方諸族在匈奴軍勢的壓力下為生存互相火拼,而匈奴人則佔據了巴諾尼亞(今匈牙利),把當地的哥特人列入他們的統治之下,此後又開始了無憂無慮的放牧生活。

匈奴首領烏爾丁死後,路加繼位,路加死後,他的兩個侄兒白裡達與阿提拉共同治國。在這段時間裡,西歐相當平靜,而北歐,東歐戰火紛飛,盎格魯撒克遜人不堪匈奴壓力,渡海流亡到英倫三島。俄羅斯南部草原的匈奴人也歸於阿提拉旗下。俄羅斯森林民族——斯拉夫人、芬蘭人也相繼屈服於阿提拉,斯拉夫人很可能就是在此時以“匈奴僕人”的身份第一次進入西歐的。

匈奴後裔掀起的歐洲風暴


公元445年白裡達死後,阿提拉獨領匈奴,成為歐洲最有權勢之人。王庭設於多瑙河以東的大草原上。

此時的東西羅馬都要向阿提拉進貢。匈奴人將漢朝時在東方失去的榮光在西方終於找了回來。

阿提拉像他們的祖先與大漢和親那樣,向西羅馬帝國提出政治聯姻和索要領土,遭到西羅馬國王的拒絕,阿提拉決定向西羅馬開戰。羅馬大將阿契斯北上抵擋,並聯合了所有受匈奴壓迫的蠻族王國。雙方在加泰隆尼亞平原上展開激戰。此戰是歐洲歷史上空前慘烈的一戰,一日之間戰死者達到15萬之眾。雙方拼死力戰,阿提拉見雙方陷入了毫無意義的消耗戰,於是領軍回國。

後來,阿提拉統領50萬大軍進入高盧(指現今的法國、比利時、意大利北部),橫掃歐洲,摧毀了意大利北部所有的國家與城市,這也許是歐洲歷史上,第一次見到如此規模而又瘋狂野蠻的騎兵軍隊。西方人畏懼地稱他們為“上帝之鞭”。

匈奴後裔掀起的歐洲風暴


生活在蒙古高原上的匈奴舊部,隨著時代的進程,不斷更換著統治者的名號,部落名稱也在不斷地變化。匈奴南下與西遷後,這裡廣袤的草原便被鮮卑人迅速佔領。鮮卑拓跋部建立北魏後,南下中原。此後興起的有突厥、契丹、蒙古、柔然、回鶻、党項、女真等民族。草原遊牧民族西戎後裔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東胡後裔女真人建立的滿清,曾兩度入主中原,使草原民族與華夏形成不可分割的血肉歷史。

匈奴人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逐步南下進入漢人的洪流。十六國時代,適應農牧定居的遊牧民族,大部進入中原,以匈奴人的騎射長項,加入逐鹿中原羌胡政權的角逐,至北魏孝文帝年間,又進行過大規模的民族融合,統治者強令鮮卑貴族與漢官聯姻。凡少數民族一律改為漢姓。其實,匈奴後裔劉淵早早就給自己改為漢人劉姓,稱自己身上有劉氏的血統;孝文帝也把自己的拓跋氏改為元姓。

西魏、北周、隋唐官僚貴族,經過幾百年的遺傳進化,民族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隨南宋政權南下江南的中原士子,多是北方混合血統的漢人。北方的儒生到南方做官,留居山清水秀的江南,使嶺南民族得到優化。今日中國人已不存在胡漢血統之區分了。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將,這是中華民族進化的自然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