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壺口瀑布與《黃河大合唱》

文│雨平

壺口瀑布與《黃河大合唱》

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她不但是中華了族的搖籃,當中華民族受到外來民族的侵略時,無數的黃河兒女挺身而出,用自己的鮮血維護了母親的尊嚴。上個世紀30年代,當東洋小國 日本 伸進了它醜陋的血手,向中華族舉起了屠刀時,黃河發出了怒吼:“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這首400多行、傳揚千古的《黃河大合唱》,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際,成了抵禦入侵之敵的最強音。這首歌詞,就是由一個叫作光未然的青年在經過壺口瀑布時觸發靈感而揮筆而成的。

壺口瀑布與《黃河大合唱》


光未然,原名張光年,1913出生,現代著名詩人,文學評論家。1927年在家鄉參加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上世紀30年代起從事進步的戲劇活動和文學活動,1936年當日寇進山海關,威脅華北,張光年為日益加深的民族危亡揪心,他滿懷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以筆名“光未然”,在武漢發表歌頌抗日誌士、反對賣國投降的歌詞《五月的鮮花》:“五月的鮮花開遍了原野,鮮花掩蓋著志士的鮮血。為了挽救這垂危的民族,他們曾頑強地抗戰不歇……”這支愛國的抒情歌曲立即傳遍了全國,張光年這個年僅22歲的文學青年開始被全國文藝界知曉。


壺口瀑布與《黃河大合唱》

1938年11月1日,光未然率領抗敵演劇第三隊由晉西抗日遊擊區奔赴延安。那天,他們從壺口下游附近的渡口第一次渡黃河。坐進木船,船在狂濤巨浪中顛簸起伏,十分驚險。渡口不遠處的壺口大瀑布,巨浪激起的白霧,與天空的雲霧交融,轟隆隆,轟隆隆,電閃雷鳴般的吶喊,驚天動地。目睹了黃河船伕們與狂風惡浪的搏鬥,聆聽到那悠長高亢、深沉有力的號子聲,他的心絃被撥動了,他的激情被點燃了,他的腦海翻騰了……

壺口瀑布與《黃河大合唱》


後來,張光年帶隊前往戰地慰問演出,被一匹烈馬摔跌在一片碎石之上。張光年摔傷後,組織上將他送往延安治療。到達延安後,他躺在病床上,聯想到在黃河兩岸與遊擊健兒同生死共命運的經歷,感受了抗日烽火遍地燃燒,以及在壺口瀑布看到的、令他終身難忘的那一幕,激情磅礴,激發了創作靈感。“黃河之水天上來,排山倒海,洶湧澎湃,奔騰叫嘯,使人肝膽破裂……”醞釀已久的詩詞猶如黃河之水一瀉千里。

不久,在延安舉行的除夕文藝晚會上,從醫院趕來的詩人張光年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在臺上高聲朗誦自己的新作。還未等張光年走下臺,作曲家冼星海就走上前一把奪過詩稿:“請相信我,一定會為它譜好曲子!”就這樣,《黃河大合唱》誕生了。它雄健磅礴,深沉渾厚,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英雄詩篇,也是抗日戰爭時代現實的悲壯圖畫。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覺醒,表現出強烈的民族氣節和不屈服的鬥爭精神。張光年和他的《黃河大合唱》也將像奔流的黃河一樣永恆地流傳下去。


壺口瀑布與《黃河大合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