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当代人对《论语》的看法或者当代社会应该怎么解读《论语》这部著作?

青剑化艳


当代人对论语的解读是非常片面的,论语是非常特别,经典的教案。是孔子与学生的对话!彰显了古圣先贤的仁爱与智慧。

深读论语,应该了解孔子言论的对象历史背景,知识存量,财富与情商,个性与家境。孔子针对不同的学生教法大不同。

懦弱的学生,刚硬的顽固子弟,各种各样问题的孩子,孔子都具体细节解析后才教导。

如果我们在学习论语的时候,忽视了学生的背景,那么孔子的话就会在有些地方叱耳,或是迂腐,又或老僧常谈等等。

真正学好论语,需要做历史人物分析,心态解读,融入情景重现,布景,服装,政治社会阶层设定后,才能端正孔子的仁爱教育。

论语不是简单的理论,其实更像是经典的史诗级话剧脚本。作为历史人物的论坛故事剧,才是学习论语的正确姿势!


大汉文化汉人子龙



仁义


读语录体就好像和一位长者对话一般。

我们要保持谦虚恭敬的心态,从他们的话里体会出智慧、仁爱和勇敢。

人生在世会面对千万种问题,每个问题,都需要我们去解决面对,每个人面对相似问题时,因为所站角度心智等影响,都可能有自己的答案,答案又不尽相同。

我们自己的心智达不到圣人状态,自然会顾此失彼,有失偏颇。通过读书,学习一些大家如何处理问题,得到启发。

至于说采取行动,人生其实就是三观综合后变化出的行为。夯实三观,自然会得到行为结果,如果没,那只能说明你的三观还不牢固罢了。心智还在成长阶段。

孔子的思想,概括起来就是仁。智仁勇三者相辅相成,做事要稳重长远。

人生面对的各种问题,没有智慧、仁爱、勇气三者结合而解决不了的。这就是我的体会。

但愿对你有点帮助。



国学王老师来啦


对待任何文化,我们都可以学习借鉴。毛主席说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巜论论》做为中华文化的主根之一,我们可不是借鉴,而是发扬光大。不是粗读,而是精读。不是扬弃,而是继承。可惜的是虽然国学热了多少年,尽管书籍和音频完全可以人手一册,但还是极少数的人在学习,绝大多数的人心目中,对儒家思想的认识还是封建糟粕,愚弄人的工具。可想而知,十年的宣传教育,改革开放四十年过去了,还是主流认识。文化影响之久远可想而知了。其实真正有几人真正了解《论语》,没有多少,只是人云亦云而己。

这里我仅仅被批判最历害的一句话做一解读,说明《论语》是干什么的,我们应该怎么学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克己复礼是被批判最多的一句话。我们先看看这个“礼”是什么?礼并不是今天的礼貌、礼仪,孔子生活时代,周王朝的控制已经很弱,“礼崩乐坏”,周王朝当时制定的约束各诸神国,各种等级官阶的规定就是礼乐,在春秋末这种礼乐已经乱套了,各诸侯国之间为了竞争,什么手段都出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有违常理的情况。孔子极力想社会治理恢复到周朝初期的盛况,提出了“克己复礼”的仁的思想。从今天来说,我们不能把礼理解为等级行为规范,即然当时是规范行为准则,那么就相当于今天的法律、规章制度。克己其实就是克服自己的私欲,尊守国家规定。如果人人都克制自己的欲望,人人尊守有利于国家、人、家庭之间关系的规则,就达到仁的境界了!

《论语》说的白一点,就是教人为人处事的学问,中国几千年历史中还没有那本书讲述的那么透彻!所以他是经典!今天的所有社会现象都在巜论语》中能找到答案!值得每个人一生研读,汲取人生智慧。


宸175863


当代人对论语的看法很多,但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否定。认为二千多年前的东西,不适合现在的时代。儒学是为维护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愚弄人民的精神雅片,应当抛弃。

第二种,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选择性地利用。

第三种,弘扬。认为儒学是人类的优秀文化,今天仍未过时。英国当代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说,要解决人类二十一世纪的问题,只有靠中国的儒学和大乘佛法。

至于怎么解读论语,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可能达到一致。且不说那么大的一个读者群,就是同一个人,随着年纪增大,阅历增多,读的味道、感悟都不一样。

最接近论语真实义理的解读,是旧时所称的"道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道统"观不昜为人们所接受,而且视其为"糟粕"的甚多。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解读,基本的底线还是应该有的,只是不要太不靠谱就好,不可苛求完美。


慧光2787



儒家文化是古今中外最先进的文化。领先世界两千年。在此,只对《论语》两处做解读:

一、君君、臣臣。

首先,以君道的标准约束君主。然后,再以臣道的标准约束臣子。就是以礼法把权力关进牢笼。今日谓之——宪政。

二、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

法家鼓励告奸,即骨肉至亲之间检举揭发。孔子反对告奸,主张至亲互隐。西方法治思想的奠基人孟德斯鸠也反对告奸。认为这不是法治。也不是人治。而是治人。

此外。孔子提倡立法为民,司法独立,疑罪从无,不罪无辜。详见孔子修订的《尚书》。孔子才是人类法治思想的鼻祖。比西方法治思想的奠基人孟德斯鸠领先了1800年。


杨朱学派


就《论语》这伟大的著作而言,其书是孔子的学生收录了其七十二贤人与孔子,问与答的语录,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了。其书出于春秋战国时期,正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相应产生了诸子百家,如孔子,孟子,老子,孙子,墨子等,是历史上所谓百家争鸣的辉煌时期。

至于我们当代人对《论语》的看法我想应该和古人一样,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的这种说法有点言过其实了。但孔子的智慧学说和思想确实影响了我国二千多年的文化进程,无不推崇至极,他的思想光芒确实辉照千秋。在古代人和现代一样发挥者无可代替的作用。也同时影响者世界,世界各国都有专门的孔子学院,孔子也是第一个中国的文化人进入世界名人录的。

在《论语》中告诉我们的道理其实非常的简单明了,诸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茫。今天人们常说的成功的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也都是来自孔子的天,地,人和而为一的启发。大家都知道孔子的学生有三千人,而最出色的有七十二贤人,如子贡,子夏,司马牛等。而这七十二贤人都象一粒智慧的种子,都在当时的各行各业传播者他们的智慧才能。此书正是七十二贤人问?孔子答的语录所集成,也有贤人与贤人之间的问答。如: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而我独无。子夏答曰:富贵在天,死生有命。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我想这些我们当代人和古代人有者一样的看法的。

至于当代社会怎么解读我想依旧是和古人一样的,当然我们今天的社会处于高度的发展阶段,孔子的有些学说应不适合当今社会,而应加以分别。如子夏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这句话在当今社会仍然不过时,你想!一个国家要强大,就是要有足够的粮食,足够的部队(兵)而要取信于民,得民心者得天下矣。只不过现在我们要加上科技强军,科技兴农,大力发扬科技而以。再如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教无类,温故而知心。迣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等这都是古代和当今社会是一样的解读法。你想想看?其书的中心思想是:让世人知道和学习的人生之道;处世之道;天地之道;君子之道;理想之道;交友之道等。而这些大道无论是古人,今人,古代,现代我认为都是一样的解读法,我想再过二千五百年,人们还是这样的解读法,因为这些大道已无人能改!也无法更改!其书的论述太精妙了。最后我以某名山上的一幅对联来结束此问题:大海无边天作岸,登山绝顶我为峰。就让我们畅游在古圣人的学海里泛舟!去攀登古圣人的书山站立在最高峰。谢谢阅读!











张秉荣


当代人对《论语》这本书的看法,那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说白了,只能是深者看深,浅者看浅。

就连专家的解读都有可能出现失误,因为他毕竟是几千年以前的文字内容,距今甚远。

而且这本书显而易见,孔子是给那些君臣领袖,以志国为本,律己,且行为规范的一本书。

普通人看它,当然也有一些有见地的人,但是大多应该都是胡诌八扯吧!

很多都凭着自己的感受,要么说这就犹如天书,古圣先贤的智慧大作。

要么就有人说这已经是几千年的东西,距离现在根本不用,完全就是陈旧糟粕。

现代人应该如怎么客观的来看待这部书?

其实啊,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因为这毕竟这是孔夫子的,当年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为人处世的经验和对他的弟子的教导。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用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古人对论语的推崇至极。

那么许许多多的人对这本书,也能够涉猎就行。

如果要问《论语》对于现代人来说,还有实际的意义吗?

我认为当然有!毫无疑问!



王烨艺述汇


古代读书人都有一个追求,一个发展之路。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大的目标是让天下太平。如何让天下太平呢?运用儒家思想来管理百姓,管理国家天下就会太平。

儒家思想主要讲的是以“仁”为核心,教你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把这些关系处理好了,人与人之间就会和睦,社会就会和谐,天下就会太平,而且向繁荣发展。

儒家思想主要强调的是规矩。孔子对自己的描述,有一句话是“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到了七十岁以后也就到了自己人生的最高境界,面对万千事,无论怎样处理也不会逾越规矩,也就是不会离开道。不离开儒家的道。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孝”。人际关系是在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要遵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任何事情与孝发生冲突尊孝为大。

古代是封建统治,一把手的位置是爹传儿子。没有儿子,也会传给本家族同性的人。还有一种观念是君权神授。像这些封建思想应该剔除出去。在我国古代,只要是皇帝有做为,国家在各个方面都是世

有人说,中国的儒家文化跑到了日本,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天皇并不主要管理国家政事了。而是让有能力的人管理国家。所以日本走向了强国。

我们现在的人,基本上是把钱做为追求的根本。而古人是把追求做人,追求孝做为追求的根本。《中庸》里有一句话“外本内末,争民施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把钱做为根本,把道德作为表面上的事情,百姓就什么都争抢了。(包括名声)说白了,把钱做为根本,社会就该乱了。


校外老师


(1)对任何一本书的赞扬或批判的前提,是读完,读懂,能分清精华与糟粕,对文化源头之一《论语》,更应这样;

(2)赞扬或批判,首先看它的历史背景,它在历史上好的及坏的作用,忽视任何一面,都难客观;

(3)不应带着个人的主观好恶评论,个人不是神,个人难免有认知不足的问题,拿着不是当是说,不是自以为是吗?

(4)跟风就是缺乏主见,任何把论语孔子捧上天或贬入地的观点,都有不说理之嫌疑[呲牙][祈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