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让孩子预习怎么读书才正确 正确方法助力孩子成绩

让孩子预习怎么读书才正确 正确方法助力孩子成绩

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谈到预习的目的时说:"学生不甚了解的文章书本,要使他们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这才是养成读书习惯的目标相应合。”

有的孩子提起读书就头疼,更不要说阅读那些还没有讲过的单调的数理化课本,简直是烦透了!如果孩子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就不会害怕读书了。

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学习,应有不同的读书方法和要求,如果把读书划分为粗读、细读和精读三个层次的话,课前预读对阅读的理解层次一般要求不高,只需达到由粗读到细读的层次。

预习的时候,一定要读的是新课课本,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还可能要阅读参考资料、已经学过的章节、以前课本上的旧知识等。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当然是以掌握为目标;参考资料旨在辅助理解新课内容,读懂即可。新知识当然是要重点阅读了。

阅读新知识可以采用粗读与细读相结合的方法。粗读,即用较快的速度浏览全篇课文,观其大略,了解梗概,从而对新课有一个粗略和直观的印象,并对课文中讨论的主要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细读,也就是仔细地阅读。细读的时候要弄清课本的重点、难点,自己的疑点问题以及个人的一 些阅读体会,细读后写成阅读笔记。

那么,如何在预习中实现粗读与细读相结合呢?

粗读课本内容以后,对课本内容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思维有向着更深入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如果有时间,这个时候,回过头来从开头分段细读。在细读中对于重要的概念和定理仔细阅读、理解,勾画出自己不懂的或难以理解的内容,预习效果就相当好了。

可是,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不一样,都有自己擅长的学科,也有自己较差的学科,更有自己重点发展的学科,还有课业难易程度的区别,这就需要孩子在预习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粗读还是细读。

预习不等于正式的学习,父母对孩子要求也不能太高。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孩子起码应大致了解课本内容,确定课本重点及其内容的组合条理和内在联系。如果孩子的某科成绩不是很好,父母就要下工夫帮助孩子尽量把预习做细。

如果数学成绩不理想,家长就要让孩子在预习的时候,需要学得更细一些,家长就可以用向孩子提问的方法帮助他确定重点内容。

比如,预习“四则混合运算”那一节内容的时候,就可提问 “什么是四则混合运算?” “哪个是第一级运算” “哪个是第二级运算?” “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如何进行这种运算”等。然后,再出几道题辅导孩子做一做。

预习是为了锻炼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父母可以做孩子的引路人,但是不能一直陪伴孩子预习。预习更需要一个安静的读书氛围。这就要求父 母在孩子预习的时候不要看电视、不要打牌,最好也在读书、看报、学习,这样更利于孩子专心预习。

当今的教育非常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点在课本的编写上已经体现了出来。每一科的课本的编写,都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自学要求。比如,语文课本,在“提示”和“课后练习”中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思路。数学课本则用醒目的黑体字标注出重点或者课后习题作为导引。

预习的方式是精细还是粗略,精细粗略的程度如何,要在预习前想到。比如,正好这堂英语课语法单一、单词量少,只要稍做了解就行。赶上物理这样的课程,逻辑性强,难度大,最好采用精细的方式预习,预习时甚至可动手做些实验。

这个是学习方法中预习需要注意的地方,分享给你的朋友,引导自己的孩子正确学习吧!

你的孩子学习有预习的习惯吗? (多选)
0人
0%
0人
0%
没有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