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夷陵之战中如果刘备带上诸葛亮还会失败吗?

北斗星NO1


为回答题主这个问题,我专门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我认为:如果刘备带上诸葛亮,很可能不会失败,但也不会取得胜利。

01

刘备与诸葛亮的战略分歧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得很清楚,那就是:刘备占据荆、益,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一上将出荆州向宛、洛,刘备亲率益州之众出秦川,霸业可成。

而“夷陵之战”是在啥情况下发生的哪?

其一,荆州已失,本来是两条腿走路,现在就剩一条腿啦。

其二,天下之变。此时曹操已去世,作为曹魏集团的核心出现了变化,这可以看作是一个时机。但刘备要进攻的不是出现变化的曹魏,而是作为联盟的孙吴。

其三,诸葛亮一直主张连接东吴,共据曹操。本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却出现了自相残杀的局势。

在夷陵之战上,可以看出刘备与诸葛亮出现了明显的战略分歧,而且这一分歧早已存在,甚至在关羽失荆州前就已经存在啦。

从史实可以看出,诸葛亮坚定地按照《隆中对》的战略规划进行。

而刘备却不是如此。

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忙活了大半生,啥结果也没有,二十三岁出道,四十七岁还依附刘表,屯兵新野,还得不到信任。

可以说走投无路来投奔刘表,一呆几年,也看不见出路在哪里。

《隆中对》让刘备茅塞顿开,对诸葛亮也是十分的崇拜。

也如愿取得了荆州和益州,刘备心态也发生了变化。

《隆中对》战略意义重大,荆、益的取得,也是将士们用生命换来的,不是靠诸葛亮一句话就得到的。

事实也证明,在这一过程中,刘备并没有对诸葛亮言听计从。

具体而言,就是没有听取诸葛亮的建议,强取刘琮占据的襄阳;取得西川还是依靠庞统的策略。

君臣之间,并不像诸葛亮未出山之前,刘备所言: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那是外交语言而已。

在取得荆州、益州之后,对于北伐,刘备、诸葛亮出现了严重的战略分歧。

诸葛亮依然坚持静待天下之变,而刘备却要积极进取,要与魏、吴决战。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与孙吴的联盟,形同虚设;二是主动与曹操对战。

刘备与曹操汉中对峙,持续一年多,曹操主动撤军啦,对刘备来说,应该是取得了战略的胜利。

此时,莫名其妙的是,关羽放弃了荆州的防守,大举进攻襄樊,欲一举击败曹操,攻下许都。

事实是,搞得曹操很紧张,据说迁都的打算都有啦。

没有史料具体说明,关羽进攻襄樊的具体原因和战略意图,但绝不是关羽心血来潮,异想天开。

很大可能就是在蜀汉内部出现了重大战略分歧。

刘备自恃天下英雄,借汉中之战取胜的余威,趁机拿下曹操,一举统一北方。

这是夷陵之战的前奏。

02

夷陵之战的战略意图

夷陵之战,一般以为是关羽被东吴谋害之后,刘备一怒之下举蜀汉全国之兵 东伐孙吴,为了替关羽报仇。

仔细分析,似乎不是这么回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二月,关羽率数十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今襄樊市南漳县),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擒,与长子关平一起被害。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十月,曹丕接受献帝禅让登基为帝。

《三国志·先主刘备传》记载: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四月,刘备称帝,改年号章武元年。

章武元年七月,刘备恼怒孙权袭击关羽,于是率兵伐吴。孙权遣使求和,刘备盛怒不许。

从关羽被杀到刘备伐吴,至少有一年半的时间。刘备除了登基做皇帝之外,恐怕就是准备伐吴的事啦。

这个时间的准备,不能算作是一怒之下,仓促为之吧。

如果是盛怒之下为了替兄弟报仇,一年多的时间,这股怒火也差不多消失啦。

最大的可能,就是刘备战略考虑,要改变以前的战略防御,趁曹操去世,曹丕年轻,根基未稳,要采取全面的战略进攻。

刘备的战略就是顺江而下,拿下东吴,隔江与曹魏对峙,最后与之决战,一统天下。

天下英雄唯有曹操与刘备,今曹操已死,刘备还怕谁哪?

刘备不想偏安一隅,蜗居西南,要做天下的帝王,自己也觉得蜀汉虽然也是皇帝,毕竟小了点,与自己这个英雄名号不相符。

这是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真正战略意图。

但诸葛亮不这么认为。

占据荆州,有关羽、张飞这些久经战阵的大将在,还不具备与曹魏集团决战的实力,何况,等来等去,等到这个结果,如何出益州而争天下哪?

刘备也有这个考虑,按照丞相的战略,做缩头乌龟,何时能平定天下?

自己再不出征,等有一天也挂啦,就更不要想争天下啦。

因而,在夷陵之战的战役发动上,诸葛亮与刘备出现了巨大的战略分歧。

人越是上了年龄,越容易急躁冒进,因为留给他的时间不多啦。反而是年轻人更有等待的资本。

诸葛亮后来,屡出祁山,也是这个原因。

这个是自然规律,是很难协调的。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即便诸葛亮跟随刘备出征,也不会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

因为蜀汉不具备与曹魏、孙吴决战的实力。

如果刘备与诸葛亮能够实现战略的妥协,采取折中的策略,稳扎稳打,刘备必然不会大败,但取胜很难,除非出现奇迹。

刘备夷陵失利之后,退军白帝。

孙权闻知刘备驻守白帝,而不是退兵成都,十分惧怕,就遣使求和。

刘备也感觉,当初出兵是天真了些,想一口吞掉东吴不现实,也就认账啦。

重新回到连接东吴,共同对抗曹魏的战略上来。

仅就战略眼光来看,刘备不必说与诸葛亮相比,就是与孙权相比也差的不少。

诸葛亮尽管很高明,但毕竟左右不了天下大势。

即便诸葛亮跟随刘备一起出征,也改变不了三足鼎立的现实。

否则,诸葛亮也不是诸葛亮啦。

一举而下吃掉东吴,趁势再下曹魏,如此好的战略时机,诸葛亮都看不出来,诸葛亮岂不浪得虚名吗?

事实是,刘备被臣属们忽悠的失去了方向,最终导致了失败。

天意如此,诸葛亮也回天无力。



豹眼看历史


这个问题我一直以来想了很久,首先最重要的在于,诸葛亮能不能去,刘备亲征,蜀中内务需要诸葛亮处理这是其一,其二,诸葛亮蜀中防卫空虚,诸葛亮刘备都走了,有人入侵,谁来主持大局。因此诸葛亮是不会去的,但若是假设诸葛亮去了,还会有夷陵之败吗?答案是否定的,至少不会有火烧连营七百里之败,我常常在想,法证若在,何至于有夷陵之败,可惜法证已死,诸葛亮不在,刘备发怒丧失理智,断送蜀国根基,成为了三国最弱的一国。



小辉聊三国


即使刘备带上诸葛亮,夷陵之战一样会失败,只是不至于惨败。

首先,夷陵之败主要败在刘备一意孤行。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借口是为关羽报仇,实际上是为了夺回荆州。

对于刘备的行为,诸葛亮、赵云等人至始至终是反对的,特别是诸葛亮,一贯主张“连孙抗曹”,并不赞同东征,并且在站前劝谏过刘备,但刘备没有采纳诸葛亮的意见。

在这里,我们要破除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即诸葛亮并不是刘备信任的大臣,诸葛亮的劝谏并不会起太大作用。

刘备在夺取益州之后,特别是汉中称王之后,最信任、最仰仗的大臣是法正。

此时的刘备,已经听不进去别人的劝谏,而在此时唯一能在刘备面前说上话的法正已经去世。

因此,即使诸葛亮与刘备同行,大概率刘备也不会采纳诸葛亮的意见。

其次,夷陵之败的第二要素在于刘备的战略失误

刘备举全国之力,千里远征东吴,士兵远途劳累、粮草供应不足,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蜀国都不具备优势。

因此,刘备采取的战略是“速战速决”,并为此不惜“连营扎寨”以强化兵力,也正因此被陆逊看到破绽,以火攻大败刘备。

而诸葛亮的才能在于治国理政,军事并非诸葛亮的强项。一则刘备在军事上并不仰仗诸葛亮;二则诸葛亮未必能提出好的意见建议。

此外,东吴同仇敌忾、一致对外;陆逊指挥得当等等外部因素也不是诸葛亮所能左右的。

基于以上判断,就算刘备带上诸葛亮同行,对战争的大局影响不大。并不是说诸葛亮一出场,形势就能马上逆转,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也只能在演义小说中出现。

但是,诸葛亮如果能同刘备一同出征,我相信诸葛亮还是会再次向刘备劝谏、并在知道失败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提前采取后续措施:如向东吴求和、谋划退兵道路等等措施,减少士兵的伤亡、降低失败的程度,尽可能保存蜀汉的有生力量。


晓东笔谈


夷陵大战如果刘备带上诸葛亮,应该仍然无法取胜东吴夺回荆州,但不会败得那么惨。

至少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身边,刘备不会犯低级失误导致被陆逊火烧连营一败涂地,刘备也不会元气大伤含恨病死在白帝城,仍然有东山再起一统天下的可能。

有人担心诸葛亮与刘备一起离开四川,会被曹丕趁虚而入,这完全是多余的。

曹操活着的时候都被刘备打败夺走汉中,何况曹丕,正如刘备说的那样诸葛亮的才能十倍于曹丕,即使诸葛亮与刘备一起离开四川参加夷陵之战,有赵云魏延等名将留下防御曹魏,曹魏也无机可乘。

刘备集团放弃讨伐篡夺汉朝天下的主要敌人曹魏集团,去攻打擅长防守的孙权集团,是战略上的致命失误,是不可能取胜的,这也是诸葛亮赵云等人坚决反对的原因。

如果刘备不意气用事,先带着诸葛亮赵云等北伐曹魏,由于曹丕的才能不如曹操,刘备消灭曹魏恢复汉朝仍然可能性很大,到那时孙权只能对刘备俯首称臣,刘备像刘邦刘秀那样一统天下并非不可能。


厚德载物49847


关羽和刘备、张飞三人情深义重,后关羽镇守的荆州被东吴所取,关羽本人亦遭擒被杀。刘备为给关羽报仇,不顾大臣们的反对,于是就出兵征讨东吴,留诸葛亮坐镇本土,结果在夷陵之战中,刘备被东吴陆逊打败。刘备夷陵之战的惨败,不仅让蜀汉元气大伤损失惨重,而且他本人没多久就离开了人世。

那问题来了,夷陵之战中如果刘备带上诸葛亮,还会失败吗?

诸葛亮确实很有才能,若刘备在征讨东吴孙权时带上诸葛亮,确实不会败的那么惨,但是蜀汉想大胜而归还是不易的。

首先,诸葛亮虽然才智过人,但是东吴陆逊也不遑多让。蜀汉虽然气势汹汹,但东吴却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再则东吴以守为主,东吴谋臣、武将亦不在少数,在形势上,两方可谓还是有一比的。

如此,诸葛亮想大胜还是不易的,当然以诸葛亮之谨慎,也不会像刘备败的那么惨。

其次,刘备若带上诸葛亮,以诸葛亮的才智,定然会提醒刘备步兵时的失误,给刘备提供良好的建议。刘备虽报仇心切,但多少还是听从诸葛亮建议的,毕竟诸葛亮是他的肱骨大臣。如此就可避免大的伤亡和失败。

最后,刘备在征讨东吴时,之所以不带诸葛亮,一则是因为刘备率大军攻吴,蜀国本土还是需要有人镇守的。二则,诸葛亮是反对征讨东吴的。

诸葛亮之所以反对攻吴,是因为他对局势的掌握,在当时魏蜀吴虽然天下三分,但却是曹魏最强,如此孙刘是需要联合抗曹而维持三足鼎立局面的。同时蜀汉是东汉的延续,而东汉是被曹丕所篡,如此曹魏才是蜀汉的最大敌人,如此刘备攻吴诸葛亮觉得是错误的决定。

诸葛亮的本意是联合东吴抗曹,就算刘备带上诸葛亮,诸葛亮也会以这个原则的基础上去和东吴相战,当然这样话的,他就不会把战事扩大,是希望把战事控制到最小的程度,这样的话,当然不会有如刘备在夷陵之战中的惨败,同样就算胜利,也不会是很大的胜利。

然话虽如此,历史就是历史,历史是一去不复返的,历史事件是没有假设、如果的。历史就是刘备攻打东吴时没有带上诸葛亮,之后在夷陵之战中,刘备被东吴陆逊大败。


中孚鉴


苍茫大地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给孔明准确定位。

真实的孔明并不像罗爷在《三国演义》中吹嘘的那样“多智而近妖”,属于神的范畴:文武全才,打遍天下无敌手。

也不像网友们对陈寿《三国志》过度解读所误解的那样,只懂政治、军事非其所长。

孔明是个大战略家,有《隆中对》为证,你可以像主席说的那样认为:即便从荆州、益州两路北伐,不能握紧拳头,也不会成功。但孔明力主攻占荆州、益州、汉中,作为根据地,徐图进取,没什么错误。

其次,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孔明没有明确反对,甚至也是赞成的。

东吴孙权偷袭并夺取刘备荆州的地盘,并不是什么冲动之举。孙权据下游,刘备占上游;刘备尿尿,孙权只有喝带尿的江水,这是不争的事实。为改变东吴不利的战略态势,他夺取荆州是符合他的国家利益的。这是东吴的国家战略,早在赤壁大战前,鲁肃就有东吴版的《隆中对》,故且名之为《榻上对》。其核心也是夺取荆、益两州。

再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想复夺荆州,多一个北伐的桥头堡和出口。刘备夺荆州、益州、汉中后,把一副烂牌打成好牌,要北伐,可以三路出征:荆州、上庸、汉中,可襄樊战役之后,荆州人地全失,关羽、关平父子被擒杀,孟达火併刘封后,和当地豪强申耽投奔曹魏,等于切断了上庸这一北伐桥头堡。所以刘备复夺荆州,无大错。

再次,如果孔明随同刘备出征,至少没有夷陵惨败。

刘备生前并没有让孔明去前线指挥军事,这是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孔明军事素质差。

刘备从荆州起,身边先有庞统,后夺益州,又有法正为军师。而庞统、法正极有军事谋略,尤其是法正的奇谋连孔明也佩服。客观地说,之所以孔明没上前线,是因为后勤、税赋、行政管理这些都是孔明的强项,而庞统、法正最主要的才能限于军事。刘备死后,蜀汉危在旦夕,孔明从容不迫,稳定了军心民心,成为蜀汉大厦的柱石,又南征孟获,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极显政治家、军事家的才能;孔明后期北伐,以寡敌众,胜多败少,你不要说司马懿等不是军事奇才。名将张郃被射杀,可见孔明的本事。连孔明病逝五丈原,魏延、杨仪内讧,蜀汉北伐军仍全身而退。诸葛连弩类似现代的自动步枪,极显孔明的才能。

刘备本就军事才能有限,一生征战败多胜少:赤壁胜了,主要靠周瑜;益州胜了,刘璋太弱,还有法正、张松做“汉奸",法正出奇谋,还折了军师中郎将庞统;夺汉中,纯粹是法正奇谋,曹操孤军深入、粮草不济。没有庞统、法正的刘备竟敢欺军事奇才陆逊年轻,妄自尊大,蜀军全军上山,成了猪头三,全军被火烧。如孔明随行,诸葛一生唯谨慎,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绝不会上陆逊这种当,犯这种低级错误,最多打个平手,无功而返。





苍茫大地顾炜斌


我认为如果刘备带上诸葛亮东征,即使不胜也不至大败。

公元222年七月刘备大败退回白帝城。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讲如果法正在就能劝止刘备东征。就算是东征有法正在,蜀汉大军也不至于全军覆没。三国志讲:诸葛亮与法正,虽说二人志趣不同,但都能以大义为重互相取长补短,诸葛亮常常惊奇法正的智术谋略。也就是说诸葛亮认刘备指挥不行。刘备征战多年胜少败多。陆逊也是这样认为的,三国志陆逊传: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

诸葛亮这话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如果法正跟着去的刘备就会听从法正的建议,法正善长奇谋。公元222年镇北将军黄权建议:我军顺江东进,进易退难。而且吴军骁勇,我愿为先锋试探吴人深浅。陛下在后方坐镇指挥。但是刘备没有听从,反打发黄权督江北诸军防魏国出兵。刘备则自已率主力进军至夷陵。如果听从黄权的建议,蜀汉东征即使不胜也不会大败。公元222年八月黄权江北诸军归蜀之路让东吴切断了。因为蜀汉跟东吴是交战国,于是黄权率部投降魏国。蜀汉的官吏要抓黄权留在蜀中家人治罪。刘备讲:是我负了黄权,不是黄权负我。(指没有接受黄权的建议,如果当时接受黄权建议。即使败了,也不至于全军覆没)对待黄权家人跟以前一样。

刘备虽然行军打仗近三十年,但是胜少败多。其能三国鼎立,主要还是能用人。(孙权多次率军亲征合肥新城皖城,也是无功而还)诸葛亮虽然不像法正庞统般善奇谋,但其军事才能也是不差的。三国演义那是过于吹棒,真实历史诸葛亮军事才能在三国也是能排前例的。刘备如果带上诸葛亮,即使不胜也不至于大败。

第一:诸葛亮善于治军,治理军队也是军事才能一种。三国志讲蜀汉军队: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魏国邓艾评价蜀汉军:五兵犀利,上下相习。

公元234年诸葛亮死,蜀汉军退回汉中。司马懿经过蜀汉军队营垒处所。司马懿评价:天下奇才也。刘备东征大败其中一原因就是因为营垒处所驻扎犯了兵家大忌。刘备的弱点连远在千里之外的曹丕都看出来了,陆逊岂能不知。曹丕讲: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我看东吴的捷报就快到了。如果诸葛亮跟着去了,至少刘备不会犯这样的大忌。

诸葛亮也是深明兵法谋略。诸葛亮集军令:战时,皆取船上布幔、布衣渍水中,积聚之,以助水淹。贼有火炬、火箭,以掩灭之也。违令者髡翦耳。(这是防止敌人火攻)

诸葛亮集兵要:凡军行营垒,先使腹心及乡导前觇审知,各令候吏先行,定得营地,壁立军分数,立四表候视,然后移营。(所以司马懿观看蜀汉军留下的营垒,评价诸葛亮天下奇才)

诸葛亮集治军:山陵之战,不仰其高;水上之战,不逆其流;草上之战,不涉其深;平地之战,不逆其虚;道上之战,不逆其孤。此五者,兵之利,地之所助也。

第二诸葛亮重视对手,刘备过于轻视对手。

东征大败时,刘备讲: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刘备把此战大败归结于天意。(关羽同样是轻视陆逊)

诸葛亮从来都没有轻视过东吴,公元207年隆中对中讲:江东已历三世,可为援而不可图也。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蜀汉上下皆言要和东吴断交并讨伐。诸葛亮讲:彼贤才尚多,将相缉穆,未可一朝定也。

当时东吴的文武人才确实是远多过蜀汉。诸葛亮认为攻打东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第三诸葛亮善于谋划,知进退。

公元223年南中诸郡叛,诸葛亮并没有立刻讨伐南中。诸葛亮对内南中抚而不讨,对外派人去东吴重新结盟。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对马谡讲:虽共谋之历年,今天还有更好的建议吗?说明诸葛亮为征讨南中谋划了数年。而刘备在公元221年四月称帝,六月就决定伐吴,七月就出兵。可以说是匆忙东征。

诸葛亮每次北伐虽然有胜有负,但都能安然退回蜀汉。每次北伐都经过一番准备谋划。公元225年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公元228年北伐。公元228年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公元228年冬粮尽退军,斩杀魏国追兵王双。公元229年攻取阴平武都两郡。诸葛亮率大军埋伏,魏国虽然没上当但收复二郡也是胜利。公元231年粮尽退军,击败魏国追军并射死张郃。魏国诸将称司马懿畏蜀如畏虎。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军北伐,此战诸葛亮谋划切断陇道。当时司马懿认为如果诸葛亮东出武功,我们就危险了。但如果西上五丈原,我们就没什么好担心。只是郭淮反对,郭淮讲:诸葛亮西上五丈原,再连兵北山。这样就能切断陇道,雍凉境内的民夷将动荡不安。对魏国非常不利。司马懿听从了郭淮的建议,马上派郭淮去北原。营垒还没建好,诸葛亮果然派兵进攻北原。如果不是郭淮,诸葛亮此时已成功切断陇道。

诸葛亮每次北伐都粮尽退军,于是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於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蜀汉军队能边打仗边屯田,司马懿却不敢进攻。可见蜀汉军防守严密。

诸葛亮每次北伐都能来去自如,魏国即使有追兵往南皆是大败而回。公元234年八月诸葛亮临终前交待杨仪姜维退军事宜。据三国志杨仪传:遂使欲案亮成规,诸营相次引军还。






小鸿哥


夷陵之战刘备即使带上诸葛亮,也挽救不了失败的命运。因为刘备这一次出兵是意气用事,根本没有考虑民意,是不得民心的。

当时,他出征之前,征求重臣的意见,诸葛亮和赵云都提出了反对的意见。诸葛亮反对刘备,就是蜀国的军队,一直都是在征战中过来的,从来都没有休息过。即使要和吴国打仗,也不是现在,应该休养生息一段时间,然后,在找机会打东吴。

毕竟东吴还是很强的,短时间和东吴交战,是不可能胜利的。

当然了诸葛亮也不愿意让蜀国和吴国撕破脸,因为诸葛亮一直想和东吴一起来,对抗强大的曹魏。

所以,诸葛亮不同意刘备出兵东吴。

赵云就更不同意了,赵云一直都是在为正义而战,他决得当时天下最大的贼就是曹操了。

因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才是天下英豪的敌人,现在曹操建立的政权,还没有给打散,汉献帝还没有给解救出来,这个关键的时刻打什么东吴呀。

当然了当时还有很多人,都是反对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

可是,刘备正在气头上,他不顾群臣的反对,一定要发动这一次战役。毕竟,东吴杀了自己的好兄弟关羽,夺走了自己的半壁江山,也就是荆州之地。

这么大的仇恨,刘备觉得自己若是不报的话,难消他心头之恨。可是,我们都知道在气头上做的决定,往往都是冲动的,不理智的表现。

这个时候,也是最容易出错的时候。

刘备攻打东吴是带上了张飞。可是,张飞的士兵还没有集结起来,张飞就丢了性命。他被自己的部下给杀了头,这说明士兵是不愿意出征打东吴的。

按理说兵马未动,先折一大将,这对刘备来说不是吉祥之兆。刘备应该及时止损才对。可是,刘备依然我行我素,他带着五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就出发了。

到了和东吴开战的时候,迎战自己的是陆逊。

对于刘备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为陆逊是一个书生,刘备可是身经百战的一个将领,尽管胜仗没打多少,但是,他觉得打一个书生,应该还是绰绰有余的。

当然了,刘备也可能是为了证明给反对自己出兵的人看,我出兵是可以打胜仗的。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在进攻遇挫的时候,采取了一个极端的办法,本来他是利用水路和陆路两路大军进攻东吴的。

而且陆逊最害怕的也正是刘备采用这种方式。

可是,因为当时天气十分的炎热,刘备的军队在底闷的峡谷里进军,士兵感觉不舒服,他们的士气很萎靡。

因为天气的突变,士兵得病的也多了起来。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刘备打算改变战略战术了。

他竟然放弃了最有优势的水军,然后让所有的士兵,驻扎在可以乘凉的陆路上。对于陆逊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因为防御来自一个地方的军队,要比防御两个的要容易的多。

当刘备让自己的部下安营扎寨的时候,他们竟然是采用了一字长蛇摆开的阵势,绵延了足足有八百里之长。

当陆逊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他觉得最后一战的机会来了,自己打败刘备扬名立万的机会来了。

所以,到了一个有风的夜晚,他就带上几个士兵,烧了几个刘备军队的军营。

一时之间大火弥漫,随着风势的推波助澜,大火烧了八百里有余。也就是说刘备的五万人马,几乎全部给这一场大火给中烧光了。

所有的战争物资也烧了个精光,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只好突围逃命而去了。在突围的时候,他还受了伤。

刘备最终没有回到成都,他无颜见哪些反对自己出兵的臣子,毕竟自己吃了败仗,甚至连性命都丢了。

所以,他把诸葛亮交到了白帝城开始托孤。

说实话,若是在那种情况下。诸葛亮即使跟着刘备去了,也于事无补。

因为刘备压根就不会听诸葛亮的,诸葛亮本来就不同意出兵东吴。所以,关于诸葛亮的意见,他也是不会采纳的。

再说了那时候诸葛亮在刘备面前,根本就算不上顶级的谋士,也算不上重要的人。法正和庞统才是,到了他们两个去世之后,诸葛亮的地位才渐渐的提高了一点,但是,还远没有那么重要。

诸葛亮真正的出名,是在刘备去世之后,他辅佐刘禅的期间。

所以,那时候的诸葛亮即使跟着刘备,也是无济于事的,他这个仗最终都是要打败的。


史学达人


诸葛亮的能力非常强,近妖、封神的人物。但是真实的诸葛亮真正的才能主要是政治、管理方面。诸葛亮加入刘备阵营之初,为刘备设定好了总统的战略方案,然后刘备按此方略逐一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都是刘备领军冲前线,诸葛亮坐镇后方,保持后防线的稳定以及对前线的支援和补给【就类似于曹魏的荀彧】

而夷陵之战时,本是荆州政权入主益州政权的刘备。已经失掉了荆州,此时刘备又御驾亲征伐吴,由于益州地区的政治派系复杂且不稳定,所以,刘备必须要留下信用度极高、能力极强的亲信留守益州,稳定益州的局势,唯有诸葛亮能胜任这一重任。

所以刘备伐吴并没有带走诸葛亮【简单来说就是诸葛亮的专业能力和从整体局势来看,诸葛亮都必须坐镇益州】

若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带上诸葛亮呢?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刘备就不会败的这么惨,前线的进军方案以及战术方面可能会发挥的更好。但是,后方能否稳定就不好说了,益州本土集团或者东州政治派系会不会趁机发难!周边少数民族会不会也趁机作怪!北方曹魏会不会趁机用兵!这些都将直接影响着刘备前线的战事。



所以刘备带诸葛亮上夷陵前线的话,对战局可能会有些许帮助,但对总体局势来说是利大于弊。甚至有可能前线战事胶着之时,后防线又出现不稳定,而导致刘备进退两难!


左将军


诸葛亮不是作战军师,属于萧何型人才。

刘备入川带的是庞统,打汉中用的是法正,诸葛亮一向是安定后方,统筹大局的。

夷陵之战,是重兵出击,后方一定需要诸葛亮这种人才镇守,用别人也不放心,所以刘备勉为其难地带上了马良,总比没有强,而且当时诸葛亮的才能主要体现在大略与镇守后方,军事才能没有太大展现。就像魏之荀彧,曹操出征可没带过他。

后期诸葛亮北伐属于赶鸭子上架,实在是没别的人选了,所以诸葛亮以谨慎为主,毕竟不是他所长,所以求稳。

夷陵之战如果诸葛亮随军出征:

感觉依旧处于劣势,因为毕竟话事人是刘备,蜀吴仍会对峙,但不会败的这么惨,因为诸葛亮生性谨慎,不会舍水军上岸,给敌以可趁之机,连营还是会连的,这是长久对峙之法。

陆逊军事能力不比诸葛亮弱,双方最多讲和,哪一方损失都在可接受范围之内,一切全看曹丕的表现了,攻吴则蜀胜,不战则讲和,大败吴军,不存在的,吴军在自己地盘上从不丢脸。


原创不易,欢迎关注,小白在此提前感谢诸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