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諸葛亮南征七擒七縱孟獲——實為蜀漢最大失策


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尤其在《三國演義》的巨大推動下,七擒七縱孟獲更成為諸葛亮一大功績。

一般認為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讓蜀漢南中穩定,為諸葛亮五次北伐提供堅定的後方保障。

事實是諸葛亮南征後的蜀漢時期南方依然發生兩次大型叛亂:

1、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前一年,建興11年233年劉胄叛亂:

“南夷劉胄反,將軍馬忠破平之。”

2、諸葛亮死後的延熙3年240年再次發生叛亂:

“使越雋太守張嶷平定越雋郡。”

除了這些大叛亂外,還有一些小叛亂:

“後軍還,南夷復叛,殺害守將。恢身往撲討,鉏盡惡類,徙其豪帥於成都,賦出叟、濮耕牛戰馬金銀犀革,充繼軍資,於時費用不乏。”——《李恢傳》

“時永昌郡夷獠恃險不賓,數為寇害,乃以弋領永昌太守,率偏軍討之,遂斬其豪帥,破壞邑落,郡界寧靜。”——《霍戈傳》

事實上,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唯一起到作用就是:

備受西南夷信服的孟獲在世時,西南夷不會大規模反叛,孟獲死後,諸葛亮的七擒七縱就無效了。

相比之下,劉備的做法就很簡單:先用南郡人鄧方作為庲降都督,“夷漢敬其威信”,後用建寧人李恢為庲降都督,就實現有效治理。

晉人常璩在《華陽國志》就點出了治理南中的關鍵:

“然要荒之俗,不與華同,安邊撫遠,務在得才。”

七擒七縱看似神機妙算,實際上是花拳繡腿——派遣合適的人治理,便可實現南中的安寧。

馬謖在出徵前給諸葛亮的建議:

“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願公服其心而已。”

這就是諸葛亮七擒七縱的邏輯基礎。表面看似不錯,但這只是短期政策,難以成為長期政策——因為沒有辦法消除“要荒之俗,不與華同”這個根本性的叛亂原因。從鄧方的做法看,只需要四個字就就可以讓南中不反:

“輕財果毅”

輕財,即不壓榨南中;果毅,即誠信。


諸葛亮南征七擒七縱孟獲——實為蜀漢最大失策

諸葛亮南征路線——有點興師動眾


南中歷史背景下了解諸葛亮南征

《華陽國志 南中志》給了我們整體瞭解西南夷歷史的概覽:

戰國時楚頃襄王派遣莊蹻攻打夜郎國。但《史記》記錄的是莊蹻攻打的是巴和黔中以西,以貴州為主的夜郎國是在黔中以南,因此莊蹻攻打的不會是以貴州和雲南為主的夜郎國。並且如果攻打的是夜郎國,莊蹻也不會因為北邊黔中被秦國奪取而歸路被斷。

漢武帝時中原政權才和夜郎國進行接觸。出使南越國的唐蒙得知南越國和西南夷的夜郎國相通,於是提出從夜郎國順牂柯江而下攻打南越國的策略:

“竊聞夜郎精兵可得十萬,若從牂柯浮船番禺,出其不意,此制越之一奇也。”

唐蒙提出派人到夜郎國進行治理,開通夜郎道,為進攻南越國做準備。最後,司馬相如開通越巂郡、韓說開通益州郡、唐蒙滅夜郎國設立牂柯郡。

公元前86年漢昭帝始元元年,益州廉頭等24縣反叛,被呂破胡平定;公元前83年,益州姑繒縣又反叛,呂闢胡率軍去平定,但失敗;公元前82年,田廣明率軍平定,斬首5萬,獲取10多萬頭牲畜,投降西漢的南中部落首領亡波因為幫助平定戰功而被封為鉤町王。

漢成帝時,夜郎王、鉤町王、臥漏侯三方相互攻打,西漢派遣張匡去調教無效,大將軍王鳳派遣陳立為牂柯太守,陳立到牂柯郡後,趁夜郎王來見面的機會斬殺夜郎王,平定紛爭;

東漢光武帝劉秀時,因為益州太守文齊不歸附公孫述,而被劉秀以南中有義為由進行重賞。

漢明帝、漢章帝時,南中地區處於和平時期。

公元117年,漢安帝元初四年因為漢中等地羌人連年反叛,益州、永昌、越巂等地十幾萬人反叛,益州刺史張喬派遣楊竦平定,斬首3萬多人,俘虜1500人,獲取財物4000多萬,降伏36個部落,整肅貪官吏90人,授功60人,自此南中安寧50年。

漢靈帝嘉平年間,南中再次反叛,漢靈帝派遣朱貴率領幷州、涼州兵平定但失敗;就在朝廷要放棄益州四郡時,李顒認為可以平定,於是被派遣去平定,救出被南中叛軍俘虜的益州太守雍陟;景毅為益州太守時,將戰亂時奇高的1000錢一斗米價錢,降低到8錢一斗米。

214年建安19年,劉備奪取巴蜀,派遣鄧方治理西南地區;鄧方死後,由李恢治理;

劉備死後,益州當地首領雍闓殺死建寧太守正昂,將俘虜的剛上任益州太守張裔送給孫權作為見面禮。越巂本地首領高定也殺死將領焦璜,自封為王;牂柯太守朱褒開始不聽從蜀漢號令。


諸葛亮南征七擒七縱孟獲——實為蜀漢最大失策

223年雍闓叛亂時南中局勢。紅色為雍闓叛亂的益州郡,藍色為高定叛亂的越巂郡


諸葛亮對南征叛亂的失策

1、沒有在223年雍闓、高定背叛時,立即派軍平定。223年劉璋和劉備先後去世,穩定南中的兩個君主先後去世,造成了局勢動盪、人心不穩。

開始只是雍闓、高定二人反叛,朱褒在觀望、當地部落也沒有參與反叛。叛亂局勢並不大,若諸葛亮迅速派軍,穩定人心,很快就能平定。

但諸葛亮非要等到2年之後採取行動平叛。蜀漢雖然在夷陵之戰中失敗,但平定南中叛亂,還是綽綽有餘的;且諸葛亮是以劉備剛死為由拒絕派兵平定,並非兵力或財力原因。

原本只是越巂、益州二郡反叛,朱褒的牂柯郡保持中立,呂凱和王伉堅守永昌三年不降,但因為諸葛亮沒有及時平叛,造成了三郡皆反的局面。何況當時李嚴都已經擊敗圍攻新道縣的高定軍,高定軍基本上可以輕鬆平定。就只剩下雍闓而已。

2、面對孫權奪取南中的行動,卻在未平定南中叛亂下和孫權結盟。雍闓反叛後,孫權為奪取南中:接受雍闓送來的蜀漢益州太守張裔;冊封雍闓為永昌太守;派遣劉璋兒子劉闡為益州刺史,到交州和益州邊境駐紮,意圖讓劉璋舊部歸附。雍闓之所以歸附東吳,完全是駐守東吳交州的士燮和步騭所引誘。

面對東吳以交州吞併南中策略,諸葛亮並無反制策略。回顧一下歷史,孫吳是侵奪蜀漢土地最多的對手,曹魏只有接收投降的孟達的上庸、新城二地。

劉備剛奪取巴蜀,孫權立馬奪取長沙三郡,逼迫劉備訂立湘水為界協議;劉備奪取漢中,孫權趁關羽北上攻打曹操,奪取了蜀漢荊州;劉備死後,孫權又意圖以交州為基地奪取蜀漢南中地區。

這就是劉備為什麼堅決要打夷陵之戰的原因——東吳不斷奪取蜀漢土地,蜀漢卻一心攻打曹魏,對於東吳行為採取忽視態度。

若以諸葛亮、趙雲的曹魏是敵觀點,即便劉備不發動夷陵之戰,而是奪取雍涼之地,甚至關中,那巴蜀是否又會像荊州一樣被東吳奪取了呢?

3、七擒七縱孟獲除了浪費士兵生命和時間外,沒有太大的必要。首先,南中叛亂,領頭的不是孟獲,而雍闓、高定和朱褒。

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弄得孟獲好像是南中叛亂罪魁禍首似的。事實上,是諸葛亮沒有發兵平叛以穩定人心,才有雍闓派遣孟獲去煽動西南夷叛變。如果諸葛亮在雍闓反叛時,馬上派兵平叛,孟獲也不會跟隨雍闓,幫助煽動西南夷反叛。

七擒七縱孟獲,本質上是諸葛亮轉移沒有立即平叛造成孟獲煽動西南夷反叛的矛盾。

4、諸葛亮南征後不留兵、不留糧的不開發政策,導致劉禪在面對成都被鄧艾包圍時難以選擇南遷南中以繼續蜀漢政權。鄧艾圍攻成都時,劉禪本來就有南遷南中繼續蜀漢政權的意圖,但被譙周阻止。譙周說服劉禪的最大理由就是南中開發不足,經濟能力難以承擔蜀漢南遷後的需求。平時南中都因為貧窮而反叛,一旦遷移到南中,加重徵收賦稅,豈非反得更快:

“方遠夷之地,平常無所供為,猶數反叛,自丞相亮南征,兵勢偪之,窮乃幸從。是後供出官賦,取以給兵,以為愁怨,此患國之人也。今以窮迫,欲往依恃,恐必復反叛,一也……若至南方,外當拒敵,內供服御,費用張廣,他無所取,耗損諸夷必甚,甚必速叛”


諸葛亮南征七擒七縱孟獲——實為蜀漢最大失策

紫色、綠色線是馬忠軍路線;藍色、黃色線是李恢軍路線


諸葛亮南征最佳策略

1、繼續防守永安,防止東吳沿江而上攻打巴蜀;

2、派遣馬忠率軍進入尚未反叛的牂柯郡以穩定局勢,把朱褒調回成都,準備順牂柯江東下攻打東吳交州;

3、派遣李恢從平夷縣攻打雍闓叛亂的益州郡;派遣一軍攻打高定叛亂的越巂郡;

4、李恢從益州郡順紅水河攻打交州的交趾郡、合浦郡等;馬忠從牂柯郡順牂柯進入珠江攻打交州的蒼梧郡、鬱林郡,甚至南海郡,吞併交州。如上圖所示。

交州在三國時期並非不重要。劉備忙著奪取巴蜀時,孫權在建安16年派遣步騭率軍降伏士燮的交州;諸葛亮南征後,以李恢領交州刺史,就顯示蜀漢有意奪取交州,只是因為諸葛亮忙著北伐而沒有實質行動。


諸葛亮南征七擒七縱孟獲——實為蜀漢最大失策

交趾治理雙方路線圖


263年到271年交趾之亂是諸葛亮奪取交州最佳案例

1、262年吳國王孫休派遣鄧荀到交趾,徵調野豬和孔雀到南京,交趾人極度不滿,郡吏呂興利用交趾人不滿,在263年5月殺死交趾太守孫諝,起兵反叛。

2、但孫休當時卻沒有空去平叛,而是忙著:呂興在交趾反叛的5月,曹魏宣佈伐蜀,蜀漢要求孫休救援;11月劉禪投降曹魏,孫休又忙著平定蜀漢和東吳邊境的小型叛亂;264年孫休意圖趁曹魏佔領巴蜀未穩的時機,發兵攻打永安以佔領巴蜀,但原蜀漢守將羅憲堅決不投降東吳,東吳打了半年也沒有打下,只好退軍。

3、264年9月,曹魏冊封投降的呂興為都督交州諸軍事、南中大將軍 ,允許呂興便宜從事,任命投降曹魏的原蜀漢大將霍戈為交州刺史;霍戈任命爨谷為交趾太守,派遣董元、毛炅、孟幹、孟通、爨熊、李松、王素等率軍到交趾援助王興;

4、但爨谷等曹魏軍還沒有到交趾,呂興就被交趾功曹李統殺了。爨谷接管交趾後不久就病死,交趾太守由馬忠兒子馬融接任,不久馬融也病死,由楊稷接任。

5、268年,孫皓派遣劉俊、修則、顧雍率軍攻打已經成為西晉土地的交趾,但被楊稷擊敗。最終雙方在合浦郡古城進行決戰,晉軍大勝,修則、劉俊戰死,鬱林郡、九真郡投降西晉;東吳退守合浦郡。

6、269年孫皓派遣水、陸兩路大軍進攻交趾:陸路由虞汜、薛珝率領,從荊州南下;海路由李勖、徐存從福建出發,預計在合浦會合,共同擊敗交趾晉軍。結果李勖軍因為海路無法行走,只得在270年原路返回,最後被孫皓處死並夷滅三族。

7、虞汜軍到達後,和蒼梧太守陶璜共同在分水和楊稷軍作戰,先敗後勝。

8、271年4月,虞汜軍擊敗楊稷軍董元部,董元死去;陶璜收買扶正首領梁奇,獲得梁奇一萬多人;最後雙方在封溪決戰,楊稷軍被擊敗,退回交趾;7月,東吳軍在投降東吳的交趾守將王約的裡應外合下攻陷交趾,收復交州。


諸葛亮南征七擒七縱孟獲——實為蜀漢最大失策

264年孫休將交州分拆為交州和廣州


總結

1、諸葛亮南征七擒七縱孟獲,並不足以保證南中不發生叛亂,意義不大。諸葛亮南征結束不久,南中就有幾次小規模叛亂,諸葛亮死前發生一次大規模叛亂,死後又有一次大規模叛亂。

西漢、東漢或者劉備時期對南中地區的治理經驗表明,只要選擇合適的人治理南中,南中就不會反,不需要七擒七縱。

2、劉備死時,南中叛亂只是雍闓和高定二人部分叛亂,朱褒和南中部落並沒有參與反叛,由於諸葛亮沒有及時出兵穩定人心,導致朱褒和孟獲等本來不叛變的也因為局勢動盪而叛變。南中大規模叛亂,責任在於諸葛亮沒有及時平叛導致。七擒七縱孟獲,更像是諸葛亮轉移責任——孟獲並非南中叛亂的罪魁禍首。

3、面對東吳積極接納雍闓、意圖吞併南中行為,諸葛亮除了派遣使者和東吳結盟外,並無應對策略。

守永安、以南中奪取交州進而圍攻荊州,才是正確的應對策略。263年到271年的交趾之亂,就足以證明,蜀漢從東吳奪取交州比從曹魏奪取關中更輕鬆、更容易。

225年諸葛亮南征,226年交州士燮死去,其兒子士徽不服東吳分交州為交州和廣州而反叛,就是一個機遇。

4、諸葛亮南征後,沒有積極開發南征,導致263年劉禪在成都被圍時,因南中無力承擔蜀漢南遷而選擇投降。

5、263年交趾之亂,魏晉只是以一個交趾郡兵力,就足以控制鬱林和九真二郡。東吳派遣11萬軍隊才徹底平定。若蜀漢在223年或225年從南中兩路奪取交州,並非難事。

蜀漢投降曹魏後,東吳圍攻永安半年都無法攻下,足以證明東吳無法逆水而上進攻蜀漢。

根據《漢書 地理志》記錄,西漢時交州92440戶、74.6237萬人,人口並非少數。三國時期,交州是唯一沒有發生戰亂的地方,有大量士人流入,成為越南建國的起點。

平定南中,二路奪取交州(當時交州還是士燮管轄,東吳並未直接管轄,蜀漢還可以招降士燮),以巴蜀、交州二路夾擊荊州,這才是223年劉備去世時諸葛亮應當採取的戰略。

蜀漢作為三國中最弱小的政權,想要從最強的曹魏奪取雍涼或者關中,難度非常的高;和東吳爭奪交州,成功的機率比較高。

蜀漢沒有轉移過北伐戰略,是蜀漢滅亡的一大原因。開發南中,征戰交州,都是蜀漢可以自保或開拓疆土的策略。

除非蜀漢一統南方,否則沒有滅曹魏完成統一的可能。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