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蜀国的庞统不死蜀国会怎样的结局?

吴孟龙


我是历史笑春风,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的看法是,如果庞统不死,蜀国的情况会好很多。但是我说的这种好,跟有的人说的好完全不同。那些人认为,如果庞统不死,诸葛亮就不会入川。那么有诸葛亮在,荆州就不会失守,《隆中对》就会成功。而我的看法和他们完全不同。

庞统,面貌丑陋。他先投孙权,但是孙权不喜欢他的容貌。经鲁肃极力推荐,才和他交谈一次。孙权谈论起周瑜,庞统对周瑜的评价一般,这惹怒了一直推崇周瑜的孙权不满。就此,孙权拒绝任用庞统。

庞统又去投奔刘备,刘备任用他为一个小县耒阳的县令。可他把县里治理得乱七八糟,被刘备免官。后经过鲁肃和诸葛亮的推荐,刘备才和庞统面谈一次。结果是脾气相投,立刻任用他为治中从事,在《三国志庞统传》中记载:

亲待亚於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有人以此为依据,认为庞统和诸葛亮的作用是一样的。因此,两个人分别留守西川和荆州两个蜀汉的基地,可保万事无忧。

但是,我们可以从庞统的经历看出来,庞统和诸葛亮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诸葛亮的职位是文官之首,将来的丞相之才。是总理朝政,偏向于镇抚地方,教化治理方面。

而庞统则是连一个小县都治理不好的人。他的长处是谋略方面。在《三国志》中把他和法正同传就是这个意思。他不但在战略上为刘备进行规划,在战术指挥上也随时在刘备身边出谋划策。这是他和诸葛亮的区别。

诸葛亮的《隆中对》为蜀汉政权规划了大致的战略方向。但是在后期,和孙权在战略上发生了冲突。庞统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他对《隆中对》做了根本性的改变。在史书中是这样记载他的看法的:

统说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

庞统已经看出来荆州不是可靠的根据地,必须要把根本放在益州上,所以动员刘备取益州。他的这种取益州和诸葛亮《隆中对》里面的取益州是两回事。诸葛亮的取益州,是益州和荆州并重,到时候两路一起北伐。

而庞统的取益州则是以益州为将来蜀汉的根本之地,荆州不是什么根本要地。换言之,在必要的时候,被榨干的荆州是可以放弃的。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不管庞统死或不死,刘备也必要拿下西川。而且西川拿下后,作为刘备的根本之地,诸葛亮也一定要镇守此地,作为开国的根本。所以无论如何,诸葛亮都是要必须入川的。

而庞统如果不死,他要不留在西川辅佐刘备,要不派往荆州帮助关羽。不过从法正的情况看,留在西川的可能性会高一些。这样,庞统很可能会劝说刘备放弃荆州,把荆州交还给孙权,将关羽的这支兵马撤回西川。

如果能够这样,就不会出现在汉中兵力不足,难以对抗曹操的情况。而且也不会出现孙权败盟的情况,能够让孙权在江淮一带发动攻势,牵制曹操的兵力。这样,刘备肯定能够拿下雍凉,占据关中。

如果庞统不死的话,如果放弃荆州,刘备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如果不放弃荆州的话,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因为庞统心里知道,荆州是守不住的。放弃荆州是必然的。他会按照他的想法去做好相应的准备。那样,关羽这一支主力会保留下来,投放到关中战场上去,形势会比历史上好得多。

我是历史笑春风,喜交往,爱朋友,希望能够和大家共享历史的乐趣。欢迎关注我和我的文章,多提宝贵意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