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從南陳第一名將吳明徹之死,探討將領個人能力在歷史大勢下的無奈

引言

在南北朝時期,中國的南北方處於長期的對立之中,兩方攻伐不斷。在南北朝初期,南朝與北朝的軍事實力還相對均衡,但是隨著北朝軍事制度的革新以及民族問題的逐漸解決,中國南北方的實力逐漸失衡,南方逐漸也從對峙轉為了戰略防守。而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南陳在成立的時候,就已經失去了益州和荊州和淮北多地,國力十分衰弱。

從南陳第一名將吳明徹之死,探討將領個人能力在歷史大勢下的無奈

南北朝地圖

南陳的建立者陳霸先固然是一代雄主,但是其後人大多能力平庸,南陳也失去了開疆拓土的想法。直到陳宣帝在位期間,他接受了北周共同討伐北齊的建議,南陳才發動了大規模的北伐,取得了不俗的戰績,盡奪淮北失地。

而這些戰鬥離不開南陳將領們的奮勇作戰,其中大都督吳明徹在此次北伐中居功至偉,他知人善任,善於把握時機,對於地形優勢的利用也十分值得稱道,在北伐中擊敗了王琳等北齊名將,堪稱常勝將軍。不過就是這樣一位當世名將,卻沒有辦法在後來南陳覆滅的時候力挽狂瀾,而且敗於自己最擅長的水戰,不禁令人唏噓,感概歷史大勢之不可違。

從南陳第一名將吳明徹之死,探討將領個人能力在歷史大勢下的無奈

南陳大都督吳明徹



亂世英才,南陳肱骨

南北朝時期中國南方的文化還沒有經歷太大的民族融合,依然保持了中國古代的特點,他們對於人的品行要求依然以忠孝為先,對吳明徹這樣的士族子弟要求就更加嚴格。吳明徹的父親是南梁的右軍將軍,在吳明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吳明徹為了給父親修葺墳塋,努力耕種,用糧食換取資金,留下了孝子的名聲。

從南陳第一名將吳明徹之死,探討將領個人能力在歷史大勢下的無奈

幾乎摧毀南朝的候景之亂

後來南梁遭遇了侯景之亂,百姓大多流離失所,食不果腹。當時吳明徹家中還有存糧三千斛,他勸說兄長在亂世之中應該賑濟鄉民,於是他們將自家的存糧取出分給眾人,這讓其所在的地方沒有出現大規模的騷亂,鄉親之間十分團結。當時在南梁境內出現了不少流寇,但是對於吳明徹的家鄉卻是不敢進犯的。此事在《陳書》中有如下記載:

"起家梁東宮直後。及侯景寇京師,天下大亂,明徹有粟麥三千餘斛,而鄰里飢餧,乃白諸兄曰:'當今草竊,人不圖久,奈何有此而不與鄉家共之?'於是計口平分,同其豐儉,群盜聞而避焉,賴以存者甚眾。"

在南朝末年,門閥政治雖然已經衰弱,但是九品中正制等人才選拔制度依然存在,像吳明徹這樣積累了德名的人很容易進入仕途。在陳霸先戍守京口的時候,吳明徹就前去謁見,並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從南陳第一名將吳明徹之死,探討將領個人能力在歷史大勢下的無奈

陳霸先畫像

不久之後吳明徹進入仕途,成為了南陳重要的軍事將領,他曾經參與到了討伐王琳的戰爭中,在其餘部隊盡皆大敗的情況下,吳明徹保全了自己的隊伍。之後他又承擔了防守武陵的任務,那時南陳的國力與北周相去甚遠,北周大將賀若敦率領大軍前來的時候,吳明徹自知不能抵擋,便讓出了武陵城,退居巴陵,並在雙林一帶戰勝了北周軍隊,延緩了他們的進攻,減少了南陳的損失。

吳明徹真正發揮自己的作用還是在陳宣帝時期針對北齊的北伐中,當時吳明徹擔任南陳大都督,統率十餘萬軍隊揮兵北上。北伐的第一仗在秦郡打響,當時鎮守秦郡的是北齊大將尉破胡,兩軍在城下處於僵持狀態。

從南陳第一名將吳明徹之死,探討將領個人能力在歷史大勢下的無奈

南陳猛將蕭摩訶

在兩軍對陣之時,北齊軍隊陣前有號位"蒼頭"、"犀角"、"大力"的大力士,膂力絕倫,銳不可當。在他們身後還有善射的西域胡人,箭無虛發,給南陳士兵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吳明徹知道如果不能解決掉這些人,就無法攻下秦郡。

於是吳明徹開始鼓動麾下勇將蕭摩訶衝陣殺敵,他將敵人軍中的能人異士比作昔日官渡之戰中的顏良,而將蕭摩訶尊為當世關羽,希望他能夠憑藉個人實力斬殺這些傢伙。蕭摩訶在吳明徹的勸說之下接受了他的作戰計劃,第二日蕭摩訶身先士卒,用銑鋧擲死善射的胡人之後,又力斬十餘名"大力",極大地鼓舞了南陳士兵的士氣,他們也一舉攻破秦郡,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吳明徹作為南陳方面最重要的軍事將領,其並不似蕭摩訶等人一般驍勇,是依靠德行智慧成名的,在戰鬥中他也是依靠出色的戰略眼光和用人智慧解決問題的,這都是大將之才的體現。而在之後的北伐過程中吳明徹的軍事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體現,無愧於其南陳第一名將的稱號。

從南陳第一名將吳明徹之死,探討將領個人能力在歷史大勢下的無奈

古代兵器

水淹金城,擒殺王琳,恢復南陳淮北領土

在秦郡之勝後,吳明徹帶領的南陳軍隊繼續北進,對北齊發動新一輪的進攻。他們很快就來到壽陽城下,而北齊派出名將王琳前來駐守。吳明徹認為王琳新到,軍隊還沒有得到良好的休整,於是下令士兵立即發起攻擊,北齊的防線果然立即崩潰,壽陽也被南陳奪得,王琳及其大軍只能退到相國城和金城固守。

這兩座城池防禦堅固,吳明徹一方面命令士兵準備攻城的器具,另一方面派人引城邊水灌城,對守軍形成圍困之勢。引水灌城之後城內變得十分潮溼,駐守的軍隊都罹患疾病,手腳浮腫,腹痛難忍,六七成的士兵都死在了城裡。

從南陳第一名將吳明徹之死,探討將領個人能力在歷史大勢下的無奈

北伐的南陳軍隊

後來北齊派大將軍皮景率領數十萬大軍來救王琳,他們在距離壽春城三十里的時候停止了進軍,開始安營紮寨。南陳軍隊得知這一消息之後,紛紛認為現在北齊軍隊人數遠遠多於自己,繼續進攻可能陷入危機。

但是吳明徹認為援軍不入城,證明其怯戰,因此他們是不會真正救援被困的王琳的。於是吳明徹命令麾下的將士們加緊對於金城的進攻,終於攻破了城池,並且活捉了王琳,俘虜了城中的北齊將士。此事在《陳書》中有如下記載:

"明徹令軍中益修治攻具,又迮肥水以灌城。城中苦溼,多腹疾,手足皆腫,死者十六七。會齊遣大將軍皮景和率兵數十萬來援,去壽春三十里,頓軍不進。諸將鹹曰:'堅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審明公計將安出?'明徹曰:'兵貴在速,而彼結營不進,自挫其鋒,吾知其不敢戰明矣。'於是躬擐甲冑,四面疾攻,城中震恐,一鼓而克,生禽王琳、王貴顯、扶風王可硃渾孝裕、尚書廬潛、左丞李騊駼,送京師。"

王琳作為北齊名將,在軍士中素有威名,在城中每當王琳在北齊士兵面前走過,都會引起不小的騷動。吳明徹認為這是一個極大的隱患,便下令處死了王琳,並將其首級傳遍了全城,以絕俘虜反叛之心。在此之後,吳明徹迅速出兵攻打駐紮在城外的皮景,皮景果然望風而逃,留下了大量輜重,這些都成為了後來南陳北伐的資本。

從南陳第一名將吳明徹之死,探討將領個人能力在歷史大勢下的無奈

北齊大將皮景

在此之後吳明徹帶領南陳軍隊繼續進兵,勢如破竹,終於恢復了南陳位於淮北的國土,擁有了戰略防禦的資本。南陳本來有進一步進軍的機會,甚至能夠消滅北齊,平定中原,但是陳宣帝卻放棄了繼續北進,錯失了發展南陳的最佳機會。

南陳在與北周聯合討伐北齊的過程中,表現優異,不僅僅達到了北周期望的牽制北齊的作用,更將北齊的南部防線全部摧毀,盡復失地,這都與吳明徹出色的戰術佈置以及優秀的戰略眼光有著直接關係。而南陳錯失定鼎中原的絕佳機會是領導者的問題,並非吳明徹的失誤,他在此戰中已經做到了自己的極致,稱得上南陳第一名將。

善水者敗於水攻,名將對於天時盡失的無奈

在收復淮北之後,南陳政府一直在等待北周平定北齊之後與其平分天下。但是北周政府顯然沒有履行自己的承諾。北周在消滅北齊之後,不但沒有給南陳任何土地,還開始著手準備消滅南陳,統一中國。

按理來說軍力處於劣勢的南陳應該積極準備防守事務,但是陳宣帝卻似乎不能容忍北周的背盟,做出了北伐的決定。而吳明徹自然是大都督的首選。在這樣的情況下,吳明徹只得出征北周,吳明徹對於呂梁城發動了進攻,北周守將梁士彥與吳明徹多次交戰,不能抵擋,便退入城中固守。

從南陳第一名將吳明徹之死,探討將領個人能力在歷史大勢下的無奈

北周名將王軌

吳明徹此時打算複製之前攻打壽春的戰術,他命令手下士兵引清水灌城,並環列舟艦於城下,對城池發起了猛攻。此時北周派遣大將王軌來救援呂梁,他先到達清水與淮河的河口,並在此設下障礙物,阻斷了航路。這讓正在攻城的南陳軍隊人心惶惶。

吳明徹只能讓蕭摩訶帶領騎兵從陸地上撤退,自己則與大軍一道從水路退兵。他們破壞了河口的障礙,準備南歸的時候恰逢枯水期,水勢漸微,戰艦不能前行。南陳軍隊也被北周包圍,吳明徹也被俘虜,押送到長安,之後憂憤而死。此事在《陳書》中有如下記載:

"適會明徹苦背疾甚篤,知事不濟,遂從之,乃遣蕭摩訶帥馬軍數千前還。明徹仍自決其堰,乘水勢以退軍,冀其獲濟。及至清口,水勢漸微,舟艦並不得渡,眾軍皆潰,明徹窮蹙,乃就執。尋以憂憤遘疾,卒於長安,時年六十七。"

南陳北伐北周的失敗雖然有戰術上的問題,但是在歷史大背景下,當時的南陳是絕對沒有實力對北周發動主動進攻的,因此違背天時才是這場失利的主因。南陳名將吳明徹在這樣的前提下,能夠做到屢敗敵軍,迫其來援,並且在不利的情況下保全大將蕭摩訶和部分騎兵已經是難能可貴了。而這也是為什麼吳明徹在遭受了如此慘痛的失利之後,依然無損其威名。

從南陳第一名將吳明徹之死,探討將領個人能力在歷史大勢下的無奈

吳明徹被俘



結語

中國作為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國家,經歷了無數的朝代更替,其中湧現的無數英雄人物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在許多公認的孱弱的朝代中,其實也有著不少能力出眾的英雄人物,南陳的大都督吳明徹就是其中之一。他退能防守北齊的進攻,維護南陳的統治,進能在兩次北伐中連敗北齊北周多位名將,取得不俗戰果。他出色的水戰能力更是為人稱道,南陳第一名將的稱號可謂實至名歸。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將領,卻在晚年征戰北周的時候一敗塗地,更加令人唏噓的是,吳明徹還是在自己最擅長的水戰領域被人打敗,給人一種英雄遲暮的悲劇感。但其實這次戰爭在出徵之前就已經註定失敗,違背天時,罔顧實力差距的強行北伐是不可能取得勝利的。

即使像吳明徹這樣的頂級將領也無法扭轉這樣的不利局勢,只能儘可能幫助南陳留存有生力量,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雖然英雄人物是歷史的強音,但是如果處於歷史降調上,縱使他們能力再強,也終不能與歷史潮流相抗衡。



參考文獻

1《陳書》

2《資治通鑑》

3《南史》

4《北齊書》

文章內容為本號100%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存在疑義,請聯繫刪除。)我們將持續為大家輸出精彩的原創文章,歡迎小夥伴們訂閱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