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歼16能在未来100%代替歼轰7吗?注意,我说的是100%请看清?

竹笋念熊猫


可以

说实话当年飞豹诞生的背景很清楚,就是中国和越南在1988年发生的赤瓜礁海战,当时虽然中国053型护卫舰开始加装红旗61防空导弹,但是实际上这批导弹在很长时间之后才加装。

当时中国护卫舰轻松击沉越南海军军舰之后,中国舰队迅速的撤离交战区域,原因就是越南当时拥有一种对舰导弹,而这个歼8战机经过空中加油才有几分钟滞空时间,所以这对于打仗来说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当时空军就提出能不能搞一种大航程的歼击轰炸机,实际上当时中国任何歼击机都是很难在南海对我国舰队提供掩护的,利用一种大航程的歼击轰炸机可以起到威慑作用,为什么不搞战斗机?大家都知道当时中国正在进行某些项目,而那个时候研制经费不是特别充足。

而且就算搞出来战斗机实际上滞空时间还是很短,所以基于海空配合作战的因素必然需要一款多用途战斗机,或者是主要对海对陆兼顾空战自卫能力的歼击轰炸机,诞生的背景其实就是中国远海作战很难有空军配合,而传统的歼7歼8只能制空对于海军帮助很有限。

在当时的条件下飞豹战机采用了玻璃化座舱,并且采用了两台英国斯贝涡轮风扇发动机,这使得飞豹战机是当时中国航程最远的战机,作战半径超过1200公里有对敌人陆地纵深目标进行攻击的能力。

我们再来说说歼16,歼16是一种多用途双座型战斗机,它并不是网上流传的那种战斗轰炸机,歼16作战半径也很大而且装备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歼16的任务性质决定它挂什么导弹,它是通过不同导弹的组合实现空对空或者空对地的任务扩展的。

比较一下两者的任务性质,飞豹战斗机主要是靠低空突防以对海对陆攻击为主,这个方面歼16比它的能力更好,飞豹战斗机还兼顾较大的作战半径,这个方面歼16也是拥有比较大的作战半径的,飞豹战斗机在对空方面可以挂近距格斗空空导弹实现自卫能力,歼16可以通过全部挂载空空导弹实现空对空作战模式,这种模式下歼16就是一款空优战斗机。

从二者能力对比来看,歼16不管是对海对陆都有比较大的提升,所以完全可以覆盖飞豹战机的原有任务,所以歼16是可以替换飞豹战斗机的前提是不考虑时间。

歼16替代飞豹会更好,这样歼16本身就是歼击机的气动外形,在空对空的模式中不会落下风。



李晓伟


可以,毕竟飞豹都已经停产了,而沈飞还在加快进度制造歼16,目前已经制造了60架左右。不过歼16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他的价格很贵,据说不比歼20便宜多少,毕竟这是一种配置极高的重型双座多用途战斗机,因此沈飞只能通过加大产量、改进生产线来降低其价格。


歼轰7飞豹战斗机是一种老式的战斗轰炸机了,他并非是多用途战斗机的概念,也不是对地打击强化的战斗机,他本身更接近于苏联过去的前线轰炸机,或者超音速战术轰炸机的概念,类似于苏24战斗轰炸机,其对空作战能力很差,仅限于自卫,但是对地、对海的作战能力得到了强化,甚至是专长,因此他和歼16比起来,是一种更专业的打击飞机。


但是由于其性能老旧,使用的还是WS9发动机,挂载能力、机动性能和突破能力,以及大范围快速奔袭能力和对空作战能力全部大幅度不如歼16,再加上其已经停产,因此长远来看,飞豹必然会逐步从我军现役序列退役,歼16则会通过扩大生产来取代原有的飞豹所占据的编制,但是这是一个较慢的过程,也许需要10年以上才能完成。


另外需要说的是,歼16属于远程多用途战斗机,本身属于高价值飞机,因此他作战当中也是和完全制空配置的同型飞机编组使用的,同样一批歼16出去,就可以同时完成制空作战和纵深打击的任务,作战效能上看比飞豹强不少,只要他的价格能够降低,他就一定能够迎来巨大的生产订单,所以歼16代表了未来,飞豹代表了过去,我国空军已经进入以质取胜的时代,数量已经不是第一追求了。


海事先锋


可以,飞豹已经在2017年停产

2017年3月,西安飞机工业公司的消息称中国空军和海军目前的主力战斗轰炸机“飞 豹”已经正式停产。从时间节点来看,2016年是歼-16投产的一年,取代意味相当浓烈。而歼轰-7参考歼-6和歼-7,应该在10年内开始退役。

歼轰-7作为我国第一款摆脱苏系设计束缚,自行独立完成设计研发的机型。其本身设计年代相当早,是于1973年开始研制,原型机1988年首飞,第一批1994年服役,大幅修改后的歼轰-7A在2005年服役。


飞豹是西飞研制生产,机长
21米,翼展12.8米,整机空重14.5吨,最大起飞重量27.5吨,使用两台涡扇-9发动机,最大平飞速度1.7马赫。

最主要原因在于歼轰-7飞豹自身太不争气,其设计年代我国技术相当不成熟撂下相当大的病根。新老飞豹总共也就200架左右的装备规模,却制造了至少10次坠毁事故,而且救生系统存在相当大的质疑,每次坠机必死飞行员,经常一机两命。
飞豹装备数量不多,但上新闻热点次数不少,只可惜…而且还在中俄联合军演和航展飞行表演坠毁。


歼轰-7原本是机械式飞控,在歼轰-7A上改成数字电传飞控,但现在来看这个飞控存在相当大争议。难以处理低空复杂气流,海军在海上还好,空军之前经常用来钻山沟、打火箭弹比较危险。

可以说军方忍飞豹忍很久了,飞豹总装备量也较少,未能取代强五,在飞豹服役后,五爷还继续抱着半百身躯值班。

歼-16性能跟歼轰-7完全是代差,航电、飞行性能、载弹量、航程全方位的优势,即使是比拼超低空钻山沟水平也是碾压。

另一方面歼轰-7设计水平太低,武器挂点和载弹量都不足,基础性能水平还不如美国F-4E鬼怪和前苏联米格-27,跟苏-30MKK和歼-16都有明显的代差。其之前最大存在价值在于可以使用国产制导弹药,但这一价值在歼-16服役后可以忽略不计。
“万能战斗机”号称的F-4E其实也是个相当不错的战斗轰炸机,能带8吨弹药,飞豹水平上于其相接近。

在组合使用上,飞豹定位与歼-16也存在冲突,两者是取代关系,而不是互补。美军有F-15E,但迟迟不愿退役A-10,以及苏联不愿意退役苏-25蛙足,这些专业攻击机。主要是因为A-10和苏-25低空低速性能非常出色,而且装甲强生存能力强。海湾战争时期一架A-10曾带着上百个弹孔返回基地,非常的耐艹,因而成为“运泥巴”届的霸主,而歼轰-7糟糕的安全性,低空低速太危险了,更别提要如何硬抗地面防空火力攻击。


A-10发动机舱被打坏一个,机翼被打掉一半都能回来。

所以歼轰-7现在使用上也是以高空精确制导武器轰炸为主,海军是作为会飞的反舰导弹发射器,这种功能和定位与歼-16完全重叠,只不过歼-16有更大作战半径,更多武器挂点和载弹量,更好的机动性能,已经更加安全可靠。看不出来歼轰-7有什么存在价值,即使说造价更加低廉,但是飞行员才是战机上最昂贵的“部件”,无法保障安全性的飞机存在价值很低,现在让你坐波音737MAX8,你愿意吗?


五岳掩赤城


我感觉不会,至少30年内不会淘汰干净。理由嘛。

第一,飞豹有它的特殊使命。飞豹的设计特点是高空高速和超音速 超低空突防。挂载重型载具,重型反舰导弹,巡航导弹。这一特性的意思是,飞豹设计理念是战斗轰炸机,里面更加突出,甚至大部分完全是轰炸机的设计思路。而歼16是因为雷达和光电设备更加先进之后具备综合作战能力使其具备一定对地,反舰能力。但是他不具备超音速突防和超高空高速突防能力。这是设计思路问题。气动布局和雷达,等机载设备的功能取舍问题。

第二产能和备战压力。我国虽然装备了大量歼16和歼10b/c战机综合对地攻击能力增强了。甚至歼16具备一定的反舰能力。但是,我国面临的军备压力包括南海诸国,台湾地区,日韩 美国干预。还有一个客观存在的俄罗斯。毕竟没有永远的朋友。这一思路去想,就明白我国为什么还要继续更新飞豹战机了。

综合来说 飞豹其实就是受到马岛海战的影响制造出来的国产版超级军旗。当然我们的要比超级军旗先进。但不可否认,战斗轰炸机打反舰导弹进攻敌人海上目标是一个不老的话题。

目前三代机的空战都在亚音速这个阶段。大家都在拼亚音速小半经盘旋。都在努力克制小半经转弯或者盘旋对战机动能的损失的技术性能。为什么飞豹战机经常死飞行员,大部分原因是弹射座椅之类的自救系统问题。但也有超音速状态下飞行员逃生几率减少的客观因素。

在这种远距离,超音速,超低空突防的战斗轰炸机目前我们完全没有替代。


红猪的翅膀


歼16将肯定100%替换歼轰7!

歼16是在歼11BS基础上研发的一款双重任务战斗机,他与歼11的区别类似与美国F-15E战斗轰炸机和F-15C/D战斗机之间的区别。歼16在保持歼11系列强大的空战能力基础上,利用全新的主动相控阵雷达和先进的座舱显示系统,以及双人座舱的配置,同时获得更强的空战和对地攻击性能。

而歼轰7飞豹虽然也叫歼击轰炸机,但其空战能力基本仅限自保,实际空战能力不强。飞豹战机主要的强项在对地、对舰攻击,这些年更多的执行电子干扰和压制任务。

歼16和其电子战改型歼-16D可以执行飞豹战机的全部任务,也可以携带飞豹战机所使用的所有武器,部队在平时训练中,歼-16和对地攻击有关的部分几乎是和飞豹一模一样,但是歼16具备飞豹战机所没有的强大空战能力!可以为歼20战斗机提供有效的补充和支援!

所以歼16战斗机100%取代飞豹是必然的,最终结果,中国空海军航空兵会将歼16作为主要对地攻击力量。至于歼10C,作为一种单座轻型多用途战斗机,其远程对地打击能力是弱于歼16的,所以只能作为补充。




走近哈佛


在上世纪80年代,赤瓜礁海战的发生暴漏了海军严重缺乏远距离空中支援能力和对海攻击能力,在此背景加上海军的坚持下,一飞院自筹资金开展了歼轰-7“飞豹”战斗轰炸机的研制工作。1998年歼轰-7正式定型并装备海军部队,成为我国脱离苏式设计思维、真正自主研发设计的第一款战机。

歼轰-7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海军的“燃眉之急”,6吨半的载弹量在当时已经算是不错,最大3650公里的航程,超过1500公里的作战半径则是让海军较为满意的地方,也正是如此歼轰-7远距离的对海打击能力和较长的滞空时间,对守卫南部海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不过,一飞院毕竟是搞运输机和轰炸机出身的,在研制战斗机方面经验不足,所以歼轰-7在性能方面更偏向于“轰炸机”,虽然有着较强的对海、对陆打击能力(后来有了空军型),但歼轰-7的机动性能一般,对空打击能力较差,不能狗斗、缠绕,在作战任务方面较为单一。

而且,歼轰-7“飞豹”的稳定性也有所欠缺,在海空军装备总共约250架的歼轰-7中,至少发生过10次坠机事件,而且是“十摔九亡”,事故率和伤亡率都比较高,有说这主要是歼轰-7低空低速性能和弹射座椅的问题,在新新生产几十架已经解决,不过这也注定了早期生产的歼轰-7在未来将加速退役。

而歼-16就不一样,歼-16的定位是多用途战斗机和歼轰-7的战斗轰炸机并不相同,但这并不妨碍歼-16未来全面接替歼轰-7,因为歼轰-7的远距离对海、对陆打击能力歼-16都具备。歼轰-7的最大载弹量为6吨半,歼-16却可以达到12吨;歼轰-7超过1200公里的作战半径,而歼-16作战半径能超过1500公里。

而且,歼-16多用途战斗机还可以携带海空军几乎所有的空基导弹,打击能力更山一层;歼-16还装备有有源相控阵雷达、最大超过35吨的起飞重量、不俗的机动性以及对空打击能力等各种优点,可以说歼-16多用途战斗机对歼轰-7“飞豹”战斗轰炸机是全方位的超越。

总体来说,歼-16多用途战斗机对歼轰-7“飞豹”战斗轰炸机在性能方面是全方位的碾压,歼轰-7能执行的任务,歼-16都能执行而且做的更好;歼轰-7不能做到的,歼-16依然可以升任,所以目前已经装备超过120架的歼-16,在未来全面替代歼轰-7只是早晚的事情。


天下布武


百分百恐怕难以做到。歼轰7是战斗轰炸机,而歼16则是一款制空和打击能力都很强的多用途战斗机。两者不但在作战能力和设计定位上存在差距,在成本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等到歼轰7全部退役后,其作战任务可能会由歼16和歼10C等战术飞机共同承担,而不是全部由歼16来代替。

(歼16重型多用途战斗机)

歼轰7是为了弥补我国空军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战术打击能力不足的问题。从本质上来看,歼轰7只是一款以二代机为基础的战术轰炸机,空战能力较弱,仅局限于自卫而已。长期以来,海军歼轰7战机的主要任务是携带反舰导弹进行反舰作战,空军的歼轰7则承担着空对地打击和近距空中支援的任务。歼16作为一款面向21世纪作战环境的多用途战斗机,其设计定位就是要与歼20、歼10C等战机组合,进行体系化条件下的作战。因此,它不仅具备强大的空战能力和对地对海攻击能力,还强调电子战能力。两者在设计定位和作战方式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果把歼16单纯当做战术轰炸机使用,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歼16会在制空和打击任务上灵活切换,而不会像歼轰7那样作为专职战术轰炸机使用。

(歼轰7战斗轰炸机)

相比于单价直追歼20的歼16,歼轰7的使用成本相当低廉。目前,我国歼16战机数量有限,扩大产能也存在一些问题。加之我国空军已经转型为攻防兼备型,所以更强调战机的多用途能力。现在除了歼16以外,歼10C也可以承担起一定的战术打击任务。因此,不可能使用昂贵的歼16一对一替换歼轰7。等到歼轰7退役之后,由歼16和歼10C等战机共同承担歼轰7的作战任务,这样在成本上更有优势,性价比也更高。

(歼16的造价直追歼20)

(歼10C)

总之,歼轰7这种专职战术轰炸机,在未来将会被歼16和歼10C为代表的新一代多用途战斗机取代。但是,用歼16百分百代替歼轰7恐怕有些过于奢侈了,这也不太符合我国的现实情况。


战情解码


歼16百分之百取代歼轰7,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你买东西吃,比如瓜子,没吃完你会扔掉吗?当然比方不太确切,下面找个确切的。

日本最新坦克是10式,他自称第4代坦克,他们取代的是74式坦克,这是标准的第2代坦克,而不是取得的第3代90式坦克。再看一下最近的新闻,日本的F35A坠海了,这是标准的第4代隐身战斗机,取代的不是三代战斗机F2和F15J,而是第2代战斗机F4鬼怪。

武器取代的,不是型号,而是性能。军队预测未来战斗怎么打?需要什么样的武器,不合适的去取代,合适的留下。而歼轰7是一种好飞机,中国第1种攻击战斗机,也是中国军队由防御转向攻防兼备的第1种战斗机,也是核心装备。现在性能不算先进,但还够用,暂时不会取代,而是歼轰七已经停止发展,全力发展歼16,这也是变相取代,需要时间。

还要看具体情况,比如情况比较复杂,战场环境比较恶劣,歼16用的比较多,使用寿命已经完结,可能歼16退役在前。也可能战争情况比较平和,歼轰7用的比较多,也可能很快退役。但未来不能肯定,智能预测,现实一切皆有可能。



大志远思想空间


听清了,说的是要全部替代,对吗?魂舞大漠感到不会的,理由是,我们的空军和海航过惯了紧日子,现在国家算有点钱了,但紧日子思想从来没有丢;诟议“飞豹”性能不高,经常出事,其实没人对它建立真实的了解,不了解,出点事,好像就是不得了,事实上并非这样,“飞豹”嘛,还是蛮优秀的;“飞豹”具有大航程优势,二代机不错,也可完成不少任务,俗话说得好,什么人什么招待,歼轰-7能干的活,我们不用造价很高的歼-16;“飞豹”装备数量不算少,后期改进机型,远未达到机体寿命,还可服役若干年,我们不会丢在一旁不用的。不知这样说,是不是表述得到位?我们还可试着再分析一下。

国造“飞豹”。改进可以随心所欲,正是完全国产化的,想怎么改就怎么改。我们给它的定义是准三代,听清楚,不是二代。对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出来一部电影,《冲天飞豹》再看一看,影片的最后,有字幕和配音,完全达到了三代机水准,无论初生产型的性能,还是改进以后,在我部队,建立了无可替代的地位与优势。歼-16是好没有错,“飞豹”也不差,诟议归诟议,2018年参加“航空飞镖”,力克俄之苏-34,夺得比赛第一,正能说明问题。经过了多年使用,“飞豹”满是精神。

天造地设。装备好不好,一看设计思想,二看是否真正符合需要,只有符合自家需要的,才是实用的装备。不少国家通过引进,有了相对符合需要的,但是只能说基本符合,距离真正实用还有差距。“飞豹”是我们自己的,又经过多年使用,也可以说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经过了多年改进,已没什么不可以。再有就是,真正的好装备,是懂得取舍之道,战斗轰炸机,且忌一个事,高空性能好,也要兼顾低空性能,两头都要,到头来一样也不成,这是装备设计的一个通病,世上诟议“狂风”,说到“美洲豹”,以它们的综合性能而言,进不了主流,原因就在于设计初衷相违,最后都毛病不少。“飞豹”不是这样。

时代不一样。当年正是最好的,现在也是需要的,虽说骨干地位已让给歼-16,但“飞豹”做为战斗轰炸机主力,还是没有问题。什么都要最先进的,过去的装备统统视为敝履,这种思想是有害的,我们也从来没有这样奢侈过,也从来不为。各时代都有各时代的装备,江山代有装备出,现在的天下是五代的天下,然装备使用第一原则是,是实用的才是好装备,这句话从来没有过时,比如美军有那么多的好装备,但A-10要全部退役了几次,其空军始终没有舍得放弃,如A-10这样的飞机,要算几代机呢?更何况我们要领先其一代的“飞豹”呢?


魂舞大漠


很多人都会告诉你,歼16当然可以100%替代歼轰7,但是,这种说法可能是错误的。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下型号,题主所说的歼轰7,应该是指歼轰7(JH-7)“飞豹”战机系列,包括海军两个团的歼轰7,以及空、海军几百架的歼轰7A;不然也不至于这么问了。

JH-7由于机龄比较老,而且部分已经部分改装为了电子战飞机(咆哮豹),所以,我们主要关注的对象是那几百架比较新的JH-7A。

老式的豹爷部分升级为了“咆哮豹”

这200多架JH-7A,机龄可是比较新;均是2003年以后生产的,一直生产到前两年。可以说,JH-7A是与歼10同时代的战机,其最新批次与歼16同期生产;而其服役的时间,也将持续到2045年左右。

歼16目前已交付了100架左右,还会生产多少呢?以美国为例,目前其F-15系列只有400多架,而与歼16类似的F-15E只有200多架。我们空军的规模比美方的要小一些,那么歼16会装备多少呢?

也许有人会说,美国的F-15E之所以装备的少,是因为F-16也具有优秀的对地攻击能力。可是,目前的歼10B、歼10C也大大加强了对地攻击能力,多用途能力也是相当的不错。所以,歼16会生产多少架呢?

歼10C可综合挂载反辐射导弹、激光制导炸弹、远程对地导弹等多种精确制导武器

如果歼16只生产200来架,那么,以目前的生产速度,再有几年就会生产结束,又如何完全替代要服役到2040年以后的JH-7A呢?况且,数量也不够啊。并且,至少从目前看,这100架歼16,还没有替代那个JH-7系列的部队。所以,歼16真的是用来取代JH-7的吗?

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是,JH-7系列取代了一些强5,取代了一些2代机;而歼16,取代的是还是战斗机系列。其实,即使是最早的JH-7A,也要服役到2033年;那时,歼16已经不再生产了吧。

所以,更可能的情况是,歼16将和JH-7A长期并存。歼16也许可以取代部分JH-7系列,比如“咆哮豹”这种老式机型,但很难完全取代JH-7A。它们,更可能的是被新型的隐身战机,甚至是六代机取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