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棍棒教育”不可行?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讓娃懂得敬和畏

在我們國家,老一輩的傳統教育理念中,都奉行著“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觀念。在我們前人的意識裡,就是想讓孩子以後有出息,知道孝順長輩,那麼就一定要學會“捱打”。

“棍棒教育”不可行?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讓娃懂得敬和畏

但是,在社會進步的今天,只要誰說孩子確實就應該“棍棒教育”,那麼就會是一場“群起而攻之”的情景。“怎麼可以打孩子呢?”,“自己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嗎?一犯錯就用打解決問題”,“孩子,長大了可是不得了的哦,沒有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可是要報復社會的”等等這類的聲音接踵而來。

這麼看來,打孩子不是一個好的教育方法了,那麼我們現在很多人提倡的“說教式”教育,有用嗎?看來,還是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今天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的12歲少年殺害自己的親身母親,13歲的男孩竟然殺死10歲女孩等等的新聞案例。看看這些新聞背後的故事,第一個12歲的少年,悲劇發生的原因是他在家裡抽菸,他的母親就教訓了這個孩子。

可是,這個孩子竟然向自己的親生母親揮刀20多下,直到砍死了自己的母親,警察帶走他的時候,他說:“我殺的是我媽,我又沒殺別人。”多麼可怕的一句話,是啊!“他還是個孩子”,因為他還是個孩子,做錯事情就不用承擔任何的後果。還有13歲的男孩殺死小女孩的這個男孩,行兇後逮捕歸案以後,竟然絲毫沒有悔意的講“反正我才14歲,殺人不用償命”。

“棍棒教育”不可行?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讓娃懂得敬和畏

老話講得好“每一個熊孩子的身後,都有一對不負責任的父母。”看著網絡上的“熊孩子”事件,我們就可以感受到,正是因為熊孩子背後,他們家長的溺愛不管教,才造成了“熊孩子”。

很多家長沒有想到的事,正是自己一味地包容孩子的錯誤,才會導致“惡行”的發生。父母不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那麼這個社會就會千倍萬倍的幫你教育孩子。

一、為什麼之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觀念現在被人唾棄

1、給孩子的心理,會造成一定的傷害

孩子從小到大一直捱打,在暴力的陰影下成長,那麼心理上絕對會有創傷。會讓孩子感覺到沒有尊嚴,失去自尊心。現在的孩子普遍都比以前的孩子聰明,他們知道自尊心是什麼,知道什麼是正確的處理方式,一味地打罵,孩子的心態就會崩潰。

“棍棒教育”不可行?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讓娃懂得敬和畏

2、奉行西方的“鼓勵教育”

在很多父母看來,打罵會給孩子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創傷,比較認同的是西方的“鼓勵式教育”,認為西方國家,在鼓勵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長大後他們會獲得更大的成就,其實,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中,應該慎重看待,如果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不去懲罰孩子,那麼孩子就不知道底線在哪裡,也不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

3、越打越逆反,親人之間產生矛盾

很多家長認為,越打孩子,孩子越不聽話。其實,在這裡我們要知道的是,打孩子也是有年齡階段的,並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打罵孩子。最好在孩子12歲以後,就不要打罵孩子了。因為這個時候,孩子的青春期已經到來了,自尊心比較強,打罵會讓孩子覺得很沒有面子,二來會讓孩子厭惡父母。

“棍棒教育”不可行?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讓娃懂得敬和畏

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把孩子引導到好的地方,小編反而更認可“棍棒教育”。但並不是指動不動就打罵孩子,而是打的時候得講究方法,怎麼打,什麼問題該打,這些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應該提前想明白的問題。

二、孩子碰觸底線時,別再吝嗇“棍棒教育”

1、內心強大,不至於養成一個“林妹妹”

現在我們很多孩子,都是屬於溫室裡的花朵,從小到大幾乎都沒有捱打,同時也沒有經過大的困難,成為了一個個,因為小事就會哭哭啼啼的“林妹妹”形象。再加上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犯錯誤的教育,只有說教。長此以往不獨立,怕失敗。一旦遭受責罰,就會很難承受,甚至心理也會遭受打擊。相反,那些從小被家長打過的孩子,他們的抗壓能力相對而言都很強,對自己有一定的約束能力。

“棍棒教育”不可行?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讓娃懂得敬和畏

2、給孩子一定的約束

有些家長認為,把孩子打罵後,孩子很害怕自己,不願意與自己相處。其實,這是因為,家長平時應該很少去打罵孩子,突然責罰孩子,孩子的心裡肯定會產生恐懼感。反而,那些小時候經常捱打的孩子,在犯同類錯誤的時候,就會想到父母嚴厲的懲罰,從而能夠約束他們的行為。

3、“打罵”更容易讓孩子記住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味地去鼓勵孩子是不可取的行為。因為這樣,很容易使得孩子形成驕傲、自負的性格特點,只聽過讚美之類的話,孩子就不會意識到自己身上的缺點。因此,適當的責罰,會讓孩子意識到是非曲直,身體上的疼痛,會讓他們認識到錯誤的後果,更容易記住自己的錯誤。

“棍棒教育”不可行?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讓娃懂得敬和畏

由此看來,“棍棒”不是不可取,只要方法得當,就能夠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教育要結合孩子的性格特點,這就需要父母在生活中,多和孩子進行溝通,知道孩子的心理活動,瞭解孩子。

三、“棍棒教育”可行,但要講究方法和尺度

1、“棍棒教育”和家庭暴力是兩回事

為什麼很多人都會反對“棍棒教育”,那是因為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把棍棒教育和家庭暴力混為一談。前者要講究方式方法,後者是不分青紅皂白,一點小錯就會動手打罵,這是家暴行為。

“棍棒教育”不可行?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讓娃懂得敬和畏

2、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在一個家庭中,家長應該最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社會節奏太快,壓力都很大,在外上班一天,遇到一些心情不愉快的事情,很多人都會把不好的情緒發洩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認為這是我自己的孩子,自己想怎麼辦就怎麼辦。其實,“棍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孩子知錯,而不是宣洩自己的情緒。

3、打孩子要用愛

要明白的是,只要有愛的懲罰,才不會讓孩子因為大人的責罰,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傷害。要讓孩子知道對錯,知道“規矩”的重要性。責罰不是沒有原因的,是因為孩子自己犯錯誤了,因此才會受到懲罰。

“棍棒教育”不可行?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讓娃懂得敬和畏

總之,“棍棒教育”並不簡單的是指打罵孩子,重要的是讓孩子明事理,知道這個世界上除了有愛以外,還要有敬畏之心。那麼,在他犯錯之前,還會去想一下後果。那麼如果孩子真的是犯了錯,就一定要去嚴厲的懲罰,讓孩子知道怕,這樣以後就不敢了。

我們教育孩子其實是在保護孩子,讓孩子在今後的人生中,不至於走“歪路、偏路”,記著孩子犯錯誤,作為家長不狠心的教育孩子,那麼以後社會就會狠狠的懲罰孩子。

今日話題討論:大家對於孩子犯錯誤時,該不該使用“棍棒”教育,有什麼好的看法或者意見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