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河南滑縣 : 見證了3000年戰爭風雲

在河南、河北、山東交界處有這麼一座小城,上古時代是傳說中五帝的都城,進入文明時代以後則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漢末的關羽和隋末的瓦崗軍為這裡添上了濃墨重彩的兩筆。

滑縣位於河南省東北部,是安陽、濮陽、鶴壁、新鄉四市交界之處。縣域地勢平坦,無山巒無大河,典型的華北平原地貌。氣候四季分明,降雨適中,土地肥沃,是豫省傳統的糧食高產區,全國唯一的糧食生產先進縣,號稱中原糧倉,創造了小麥產量26連冠的輝煌紀錄(1992年-2018年)。

滑縣歷史悠久,相傳西周時滑伯的後人滑氏在城內築壘,後人增修為臺,稱之為滑臺,此為滑縣縣名的由來。滑縣又有白馬縣之名,據《開山圖》雲:“山下常有白馬,群行山上悲鳴則河決,馳走則山崩。”縣名便從這個美麗的傳說衍生。

武王滅紂後分封諸侯,滑縣屬衛國。衛國凡建四都,一在朝歌(在今河南淇縣),二在楚丘,三在帝丘(在今河南濮陽),四在野王(今河南沁陽)。其中的楚丘,就在今滑縣東部(滑縣八里營鄉一帶)。

楚丘城築於公元前658年,是為信史以來可追溯最早的城建史。再向上追溯,亦有顓頊、帝嚳建都於此的說法。二帝建都固然能極大提升滑縣的咖位,不過由於缺乏可靠的考古依據,加上滑縣的鄰居內黃、濮陽都在爭顓頊、帝嚳的歸屬,筆者雖有桑梓之情,對這種毫無意義的名人爭奪戰沒有興趣,在此就不作贅述了。

滑縣古城不大,也沒有所謂的山川形勝,但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是所謂的兵家必爭之地。幾乎每個朝代的興亡,都在滑縣留下了深刻的印記。由於史事繁冗,如果盡數列舉恐失之枯燥,僅擇其著名幾例數說。

周封建衛國於豫北,春秋時衛國夾在晉、宋、齊、魯等國中間,幾乎沒有自存之力。春秋五霸相繼爭雄的同時,同是姬姓的衛國卻被翟人滅了一次國。戰國時衛國被魏國收為附庸,衛國國君從公降為侯,又從侯降為君。直到秦統一天下,衛國才被滅國,其地置為東郡。衛國雖然弱小無足稱道,其國祚卻達到驚人的900年,全程見證了春秋戰國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大劇。

秦始皇三十六年,天下洶洶,東郡突現大石,石上刻字曰:始皇死而地分。惱怒的秦始皇下令盡殺大石附近的百姓。西漢末年王莽亂政,東郡人翟義舉兵討伐王莽。劉秀起兵自白馬津渡河入河北,後以雲臺二十八將之一耿純鎮守東郡。

東漢末群雄混戰,曹操與袁紹戰於白馬津(古黃河滑縣段的渡口,約在今滑縣棗村鄉魚池村一帶,一說在縣西北隅道口鎮)。關羽一戰斬殺袁紹名將顏良,一生功名從此處始。當地人為此修建了一座關帝廟,民國時尚有舊廟遺址。當地流傳滑縣十二景,“帝廟著靈”即其一景。

河南滑縣 : 見證了3000年戰爭風雲

斬顏良滑縣史上最傳奇的一幕

十六國時後燕崩潰,後燕慕容德率眾從鄴城南走滑臺,以其地為都城,復建大燕國,是為南燕。不久,以滑臺無險可守,棄城東入齊地以廣固(今山東青州)為都。南北朝時滑臺與洛陽、虎牢、碻磝並稱黃河四鎮,北魏與劉宋在滑臺進行過數次大戰。

隋末農民起義,韋城人(今滑縣萬古鄉妹子村)翟讓揭竿而起,以瓦崗(今滑縣瓦崗寨鄉)為據點對抗隋朝官軍。李密瓦崗軍主力帶到洛陽後,徐茂公一直駐紮在黎陽、滑臺一帶。徐茂公本是山東曹州人,隋末生計無著,流寓於衛南縣(舊縣在河南濮陽縣南,後廢入滑縣)。徐茂公入唐後封為英國公,滑縣人紀念徐茂公,將其流寓處命名為英公村(今滑縣白道口鎮東、西兩個英公村,即其舊地)。

宋遼大戰於澶州,宋真宗駐蹕於韋城,今有玉駕村是為其舊地。靖康之難後,岳飛與金兵戰於滑州城南,其駐兵處現為嶽村集(滑縣嶽村、悅村、嶽村集甚多,惟老店鄉嶽村集系岳飛抗金處),是為紀念嶽王。

唐末五代、金、元、明、清乃至民國,滑縣歷代都有戰爭發生,蓋因其地扼冀魯豫三省衝要,不管是南北戰爭還是東西戰爭,滑縣都是避不開的交通要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