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評價百年戰爭?

雙人一橫


說起歐洲歷史,就繞不開英國、法國這兩個歐洲國家,這兩個隔海相望的歐洲國家在中世紀曾爆發過一場著名的戰爭——

百年戰爭。想必大家對英法百年戰爭都有所耳聞,這場世界上歷時最久的戰爭,將英法兩國人民都拖入了巨大的災難之中。但你能想到,這場戰爭的爆發僅僅是因為一對夫妻關係不睦麼?今天筆者給大家講述英法百年戰爭的歷史原因,看完之後不禁讓人感嘆歷史的奇妙。

在閱讀文章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歐洲國家的領地制度,和我們是不一樣的,簡單來說歐洲國家的領地歸屬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地領主的意思。瞭解了這一點我們就比較容易理解這件事情了。

1131年,法國小王菲利普夭折,菲利普的弟弟路易七世不得不坐上法國國王的位子,這時路易七世才十一歲,但他卻一直居住在皇家教堂學習教義,從小被當作大主教培養,這次接任國王實在是無奈之舉。路易七世當上法國國王之後,迎娶了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諾,埃莉諾是法蘭西國內的大諸侯,她的嫁妝就是她名下的阿基譚公國。

路易七世從小生長在修道院性格沉悶、虔誠,甚至將男歡女愛視為罪惡,每次和埃莉諾行房事之後都會痛哭懺悔,他把與埃莉諾的結合視為折磨,唯一的願望就是早點讓埃莉諾懷孕,生一個皇子好結束這種生活。

埃莉諾在這種生活下連續生了兩個女兒,路易七世本來對埃莉諾的第二次懷孕抱有很大期望,但二女兒的誕生讓兩人的關係降到了冰點。1152年,路易七世向教宗提出要和埃莉諾離婚。離婚之後,埃莉諾的封國不再歸路易七世統治。

教宗同意了路易七世的請求,結束婚姻後,埃莉諾返回了自己的封國。這位身價不菲的前王后立刻受到許多貴族的追求。僅僅六週,埃莉諾就與當時的諾曼底公爵、未來的英國國王亨利二世再婚了。兩年後的1154年10月25日,英國國王斯蒂芬去世,埃莉諾的新丈夫繼承英國王位,兩人的封國也被劃歸到了英國的統治下,這一下路易七世可坐不住了,因為他們兩人幾乎捲走了半個法國。

更要命的是,埃莉諾嫁給亨利二世之後,一連生了四個兒子,全歐洲的貴族都開始嘲笑他,這可把路易七世氣的要死。於是路易七世計劃家仇國恨一起報,向亨利二世開戰,結果卻被打的慘敗,畢竟這時的英國領土可比法國大多了。

就這樣,英法兩個國家埋下了仇恨的種子,有了戰爭的目標。從這時一直到1337年百年戰爭正式爆發前,英法兩國之間的大小衝突就沒有停過。但對法國來說幸運的是,雖然路易七世沒有什麼本事,但他的兒子腓力二世卻是一個明君,法國在腓力二世的統治下漸漸收回一部分領土。

1337年百年戰爭正式爆發,戰爭總共持續了116年,一直處於下風的法國最終在聖女貞德的帶領下成功戰勝英國,把英國趕出了法國,英國也失去了所有歐洲大陸的領土,徹底變成了一個島國。

這場戰爭使英法失去了三分之一、將近千萬的人口,起因卻只因為一對夫妻關係的不和睦。貴族們把國家視為私產,肆意分割,為了自己的利益挑起戰爭。在戰爭中貴族們卻躲在堅固城堡中免於戰火,平民卻必須拿上武器去和敵人戰鬥。伏爾泰這樣形容百年戰爭,“百年戰爭是一場持續百年的屠殺遊戲。當兩國的皇族及貴族為了自己所奪得的利益而慶祝的時候,那些痛失家園及親人的無辜平民卻只能在無聲地痛哭。戰爭打了一百年,人民也哭了一百年。”


鄧海春


英法百年戰爭1066年的諾曼征服戰爭使諾曼王朝在英國建立了統治,英法兩國從此結成了姻親,但雙方仍存在許多矛盾,爭奪英國在大陸上的領地,一直是雙方鬥爭的一個焦點。

另外,商業經濟在西歐迅速發展,尤其是毛紡業的發展使法國境內的佛蘭德爾和阿基坦地區變成了聚寶盆,它的羊毛來自英國,法國無法單獨控制這一地區,英國又垂涎這裡的財富,雙方對領地與財富的貪婪慾望,終於演變成了戰爭。

1328年2月,法國國王查理四世去世,他的侄子腓力繼承了王位,史稱腓力六世。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不服,以查理四世外孫的身份要求繼承法國王位。腓力六世為了消除這個威脅,於1337年授意弗蘭德斯伯爵帶領5000土兵佔領了加特森島,切斷了英國與弗蘭德爾的聯繫。愛德華三世也不甘示弱,發動英軍擊潰了加特森島的法軍。積聚在雙方內心的矛盾與怒火終於爆發,並由此引發了戰爭。從這一刻開始,雙方斷斷續續打了100多年。

1337~1424年是戰爭的第一個時期,主要是兩國封建統治階級之間爭奪王位和領地的戰爭。加特森戰役拉開了英法戰爭的序幕,英軍取得勝利以後,愛德華三世信心大增,他懷著無比的憤怒親征弗蘭德爾,深入法國西北部。1340年6月,雙方在斯勒伊斯海上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法國軍隊被擊潰。此後的十幾年間,法軍的失敗一直揮之不去,克雷西戰役和普瓦提埃戰役一度給予法國軍隊沉重的打擊。1360年,在勝利的喜悅中,愛德華三世接受了法國的停戰請求,將盧瓦爾河至比利牛斯山以南的領土揣入了自己的腰包。法國不會永遠消沉。

查理五世登基基以後,臥薪嚐膽,勵精圖治,立志收復失去的領土。他改革軍事,取消騎士團,建立了以僱傭步兵為核心的野戰炮兵和艦隊。一切準備就緒之後,他於1368年重新挑起戰爭,先後幾次給予英軍致命打擊,收復了部分領地,將英軍趕到沿海一帶。但是,這位英明的國王不能和身體抗爭,很快就去世了。此後,法國陷入權力爭奪時期,形成以奧爾良公爵和勃艮第公爵為首的兩大集團。英國也爆發了沃特泰勒起義,戰爭被擱置下來。一直到1415年,英國趁著法國內江之機重新發動戰爭,阿金庫爾一戰,法軍慘敗,陷人了被瓜分的局面。英國侵略者紛紛而來,法國人民遭受了沉重的災難,戰爭性質由王位爭奪戰變成了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

第二個時期的戰爭發生在1429-1453年,主要是法國人民的反侵略戰爭。1429年,奧爾良巾幗英雄貞德帶領人民奮起反抗英國的侵略,誓死捍衛奧爾良城。法國各地人民紛紛揭竿而起,連同政府軍隊一道給予英國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救亡之歌。在全國軍民的努力下,法國相繼收復了被英軍佔領的大片土地。1453年10月19日,法軍收復波爾多,至此此,英國在法國的領地只剩加來一地。其實這場戰爭誰勝誰負也許不是最主要的,對人民造成的災難才是最主要和最可怕的。116年的英法百年戰爭給法國人民帶來的傷害是無法估計的,奧爾良姑娘貞德所喚起的那一份愛國心,將永遠是法國人民最驕傲的精神財富。


凡塵靜流


一三三七年,英王自稱法蘭西國王,從而導致英法之間的戰爭正式爆發。這場戰爭一直延續到一四五三年,史稱"百年戰爭"。英法百年戰爭大致劃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337一1360年),法軍屢戰屢敗,在普瓦提埃戰役中,法王約翰二世被俘,客死倫敦。第二階段(1369一1396年),法軍反攻,恢復大部分失地,英軍只剩下沿海少數據點。第三階段(14I5一1453年),英軍又重新攻佔北部半個法國,法國人民在女英雄貞德的帶領下,奮起反擊,收復了北部的一些城市,貞徳犧牲後,法軍士氣反而大增,迫使英軍節節敗退。一四五三年,英國除仍佔領加萊港外,法國領土全部收復,戰爭以法國的勝利而告終。百年戰爭的勝利是法國統一的關鍵步驟,此後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國內各地區的聯繫日益加強。路易十一時期,以巴黎為中心的國內市場開始形成。共同經歷、共同文化、共同歷史所形成的共同心理狀態,成為統一的法蘭西民族形成的標誌。法蘭西國家就是這個統一民族的國家。而英國百年戰爭失敗之後,兩個貴族集團矛盾激化,一四五五年至一四八五年又牽延了三十年的"紅白玫瑰戰爭"。亨利七世即位後才結束戰爭,建立起君主專制的統治。到十五世紀末,開始形成近代的英吉利民族和這個民族的獨立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