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一战中的俄国仇敌土耳其,为何没有在二战中加入轴心国集团?


文|笑春风


斯大林的忧虑

公元1942年夏的一天夜晚,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内召开了一场秘密军事会议,在会议桌上,作为最高统帅的斯大林分别听取了斯大林格勒与伊朗高原等地区的苏军将领的汇报,其间,作为苏军总参谋部一员的谢·马·什捷缅科的报告尤引起了他的注意,在什捷缅科后来的回忆录中,他惊讶的发现,斯大林居然对其陈述保持了极大的耐心,而他很快就意识到,这可能与自己所在地区——外高加索以及伊朗北部的战略重要性有关。

斯大林为何如此关注一个远离苏德主要战场的地区,是列宁格勒与斯大林格勒的苏军压力还不够大吗?显然,作为掌控全局的统帅,他另有忧虑。

一战中的俄国仇敌土耳其,为何没有在二战中加入轴心国集团?

这种担忧,说白了就是担心土耳其加入德国一方对苏作战。而要想搞清楚俄国政治精英们的这种焦虑的来龙去脉,我们还得把它追溯到一战时期。


一战的第三大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当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就在德国的拉拢下投入到德奥的同盟国阵营中,并封锁了博斯普鲁斯海峡,由于失去对海峡的控制,俄国的黑海舰队难以投入到地中海战场中,而一部分陆军更是被牵制在了外高加索山脉地带,因为此时,奥斯曼帝国已经受够了沙皇俄国数十年的凌辱,在陆军大臣恩维尔的极力主张下,大批奥斯曼军队从伊拉克等地区抽身而出,兵进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等高加索小国的领土之内,这些小国惊恐之余,连忙向俄国求助,至此,双方的战争步步升温,很快就成为了继西线与东线之后,协约国与同盟国厮杀的第三大战场。

一战中的俄国仇敌土耳其,为何没有在二战中加入轴心国集团?

(陆军大臣恩维尔)

奥斯曼帝国的军队作战能力本参差不齐,而且由于协约国集团的封锁,其物资短缺的情况未能好转,由于恩维尔一厢情愿的频繁动员,被派到俄国西南部同其鏖战的土军官兵们,不得不忍受着冻饿交加的烦恼,很快,俄军就发现了土军的颓势,在对手逐渐放松了警惕后,南线俄军快速出击,歼灭了大量土军,给奥斯曼帝国敲响了末日的丧钟。

一战中的俄国仇敌土耳其,为何没有在二战中加入轴心国集团?

俄国内部发生革命后,土军自以为得计,迅速占领了高加索地区,后又将其交给沙俄的旧军队与协约国干涉军来驻守。这对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来说,自然是无法容忍的。因为高加索的丧失不单单是损失一点领土,他还使得自己的南部经济重心伏尔加河流域与巴库的油田等都暴露在对手的炮火之下。所以苏俄利用几乎是竭泽而渔的举国动员,召集了大量的步骑炮兵部队,不惜一切代价收复了高加索山地。

角逐伊朗

纳粹德国入侵波兰后,欧洲的局势瞬间紧张了起来,斯大林也有感于此,所以抓紧时间培养新的作战力量,同时,为了给己方在未来可能爆发的苏德战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苏军向北占领波罗的海三国,并同芬兰战成平手,逼迫芬兰割让大量土地。向南,苏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占领了伊朗北部,这自然也引起了英美的警惕,西方针锋相对,占据了南部。曾经一度沉寂的伊朗高原,突然间成为了大国博弈的修罗场。

一战中的俄国仇敌土耳其,为何没有在二战中加入轴心国集团?

(美英苏德黑兰会议)

垂涎于伊朗的,不单单是英美苏等国,远在柏林的希特勒,也看重了这一地区的战略价值。而在他的设想中,伊朗又是纯种雅利安人的故乡,所以对于这块土地,德国没有理由不去分一杯羹。但是,对英空战让自己损失了两千多架战机,海军又被困在港口中动弹不得,陆军元气尚在,可是对苏战争已经被提上日程,不可能给抽出多余人马。所以,为了达到自己占领伊朗的目的,他还得求助于一个俄国在一战中的死敌——土耳其。

拉拢土耳其,希特勒打出南北对进牌

当时的土耳其政坛领袖们谨慎的维护凯末尔定下的不参与欧洲战事的外交政策,可是,随着希腊的沦陷以及罗马尼亚等加入轴心国的事件发生,土耳其的政治精英们有些坐卧不安了,其内部围绕是否参战也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希特勒通过谍报人员得知土内部的这场争端后,欣喜异常,他知道,自己必须再创造几个军事胜利,才能向自己曾经的盟友展示,自己仍然值得信赖和依靠。一个新的作战计划出炉了。

这个计划,就是德军南北并进,北路,此时深入俄国南部的德南方集团军群除了利用顿巴斯地区富饶的资源进行必要的补给外,必须抓紧时间东进,攻取伏尔加河流域重镇斯大林格勒,为了实现这一计划,他又不顾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包克反对,将其部队分出一部分装甲力量和空军充实到攻打斯大林格勒的部队当中。如果此计划得手,那么俄国南部将会失去与莫斯科的联系,而分布在高加索山脉负责监视土耳其动向的苏军,也就成了孤军。

一战中的俄国仇敌土耳其,为何没有在二战中加入轴心国集团?

说完了北路,还得说南路,为了策应斯大林格勒方面的战斗,希特勒又暗中给在北非的隆美尔拍电报,让他率领自己整顿完毕的非洲装甲军趁势东进,攻打埃及,夺取苏伊士运河。如果此计划达成,大批德军就可以越过亚非分界线,进入到西亚地区,那里,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阿拉伯人起义将会与德军交融在一处,彻底颠覆整个英帝国的殖民体系。而西亚沿海地带一旦夺取,这里的德军,就与在俄国南部的轴心国军团形成了一个对土耳其的包抄之势。到那时,土耳其想不加入柏林方面主导下的军事联盟都难。

一战中的俄国仇敌土耳其,为何没有在二战中加入轴心国集团?

希特勒的构想,自然有其合理性,因为当时的土耳其内部,亲德派占据了上风,这种苗头导致英美不得不背着土耳其不知道,制定了一个突袭伊斯坦布尔的计划,假如土耳其真的加入轴心国,那此计划实施可能性将会无限增大。1942年下半年中,德军在北非和俄国南部势如破竹的进攻力度,也让柏林方面官员有些飘飘然了。他们似乎不知道的是,这已经是前线将领所能做到的极限了。隆美尔暗中给希特勒发报,称己方燃油即将告罄,而且英国皇家空军的频繁骚扰,也让自己的技术装备蒙受了无法弥补的损失。言外之意,他想见好就收,避免孤军深入埃及犯险。


一战中的俄国仇敌土耳其,为何没有在二战中加入轴心国集团?

(阿拉曼战役)


已成强弩之末的轴心国集团

希特勒当然不允许隆美尔的言论继续弥漫,所以他极力申斥非洲的德国将领,巧的是,同隆美尔类似,身在斯大林格勒同崔可夫指挥下的苏军硬刚的德军元帅保卢斯,也对战局的走向表现出了悲观的态度。和对待前者一样,希特勒一样置之不理,后来,也许是觉察到自己这样做过于不近人情,所以又给保卢斯等一批将领加官进爵,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呢?1943年2月,保卢斯部覆灭于斯大林格勒,此役让德军损失150万人左右。

而在这之前,隆美尔也于阿拉曼战场受挫,黑压压的英军马蒂尔式坦克突破了他精心构筑的反坦克阵地,而他投入的反击力量不但不能遏制对手的攻势,反而在英军没完没了的轰炸中化为灰烬,连他自己最看好的打前锋的装甲师师长都被击毙,沙漠之狐绝望了。

一战中的俄国仇敌土耳其,为何没有在二战中加入轴心国集团?

(阿拉曼战役英军统帅蒙哥马利)

最终,他丢下不计其数的被击毁的装甲车辆,狼狈窜回突尼斯。南北对进,攻取伊朗的军事行动,就这样走到了它的终点。至于土耳其共和国,在意识到美英深不可测的战争潜力后,连忙表示支持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动。柏林非但没有争取过来土耳其,反而被迫面对己方无可挽回的战场大败局。


参考文献:

(苏)什捷缅科《战争年代的总参谋部》

曼施坦因《失去的胜利》,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英)约翰·吉根《二战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英)戴维·欧文《隆美尔》 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