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曹魏的忠侯是夏侯惇和曹仁,蜀汉的忠侯却是他,难以理解

在古代,皇帝、皇后以及有地位的大臣死后,朝廷会根据其生前的所作所为进行评定,将其一生功过概括为一个字或几个字,称为谥号。既然是评定功过,那就有好恶之分,谥号也有美谥​、平谥、恶谥之别。在美谥中有一个谥号颇为难得,那就是忠。

忠乃是大誉之谥。在三国时期,曹魏赠谥的有几十人,而只有两人得此谥号。这二人自曹操起兵时便开始跟随,南征北战多年,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一生忠于曹魏,他们就是夏侯惇和曹仁。二人能得此美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在蜀汉,除去得了忠武这样的双字谥号的丞相诸葛亮之外,也只有一人被追谥为忠,这个人就是尚书令陈祗,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过这个名字,而他也没有什么功绩,能得此殊荣,实在让人意外,更让人难以理解。

曹魏的忠侯是夏侯惇和曹仁,蜀汉的忠侯却是他,难以理解

曹仁

陈祗是许靖兄长的外孙,由于父母早亡,自小便跟着许靖生活。许靖在蜀汉虽然没有实权,但是地位却很高,刘备任汉中王时,许靖为太傅,刘备称帝后,许靖担任三公之一的司徒。有了外祖父许靖这层关系,加上陈祗擅长多种技艺,还懂一些旁门左道之术,深受费祎​青睐,破格提拔他为内侍。

曹魏的忠侯是夏侯惇和曹仁,蜀汉的忠侯却是他,难以理解

刘备


侍中董允去世后,陈祗接替他担任侍中。侍中是皇帝身边的近臣,“蜀汉四相”的费祎、董允都曾担任过此职。陈祗能够代替董允成为侍中,说明此时陈祗已经深受刘禅宠信了。陈祗到底有没有真本事现在已经无从得知,只知道他擅长各种技艺以及旁门左道之术,而后主刘禅久居于深宫,想必对陈祗的这些“会玩的本事”很感兴趣。再加上陈祗不像董允那样总是直言劝谏,总是顺着刘禅的意思办事,让刘禅觉得很舒心。

曹魏的忠侯是夏侯惇和曹仁,蜀汉的忠侯却是他,难以理解

董允


陈祗对于刘禅宠信黄皓这件事也不像董允那般极力排斥,这也导致黄皓开始有机会干预政事,为以后朝纲混乱埋下了种子。

曹魏的忠侯是夏侯惇和曹仁,蜀汉的忠侯却是他,难以理解

陈祗


延熙十四年(251年),尚书令吕乂去世,刘禅就让陈祗兼任尚书令。陈祗的权力也越来越大,表面上官位在大将军姜维之下,但由于姜维大部分时间在外带兵,陈祗在朝内既受刘禅宠信,又和宦官关系密切,在朝内权力甚至超过了姜维。

曹魏的忠侯是夏侯惇和曹仁,蜀汉的忠侯却是他,难以理解

姜维


虽然身居高位,但是陈祗并没有干什么大事,只是他和姜维立场一样——坚持北伐,为此还与中散大夫谯周激烈辩论了一番,事后谯周还写下了一篇文章《仇国论》。


​陈祗去世后,刘禅悲痛惋惜,“发言流涕”,还下诏称他“柔嘉惟则,干​肃有章,和义利物,庶绩允明”,追谥他为忠侯。

曹魏的忠侯是夏侯惇和曹仁,蜀汉的忠侯却是他,难以理解

刘禅


纵观陈祗的一生,并没有拿得出手的功绩,既不劝谏皇帝,也不排斥佞臣,按理说并没有获得谥号的资格,但是刘禅还是给他了一个“忠”的美谥,究其原因可能就是陈寿所说的“陈祗宠待,特加殊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