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金朝建國的大功臣”:尋找渤海人幫助金朝滅亡遼朝的原因

導言

金朝的建立可以說是中國歷史的一大奇蹟。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天慶四年(1114年)起兵反抗遼朝時,身邊只有2500人的軍隊。但就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金人在短短十幾年內擊垮遼朝,滅亡北宋,建立了一個遼闊的大帝國。但是女真族人口稀少,即使再驍勇善戰,也不可能連續摧毀當時的兩大強國—宋朝和遼朝,所以必然獲得了其他民族的幫助。

而在金朝的建立之初,就有一個民族始終活躍期間,這就是渤海人,他們與金朝的皇室通婚,參與金朝的軍事鬥爭和制度建設,為金朝的開國立下了汗馬功勞。筆者意圖用本文闡釋一下渤海人幫助金朝滅亡遼朝的原因所在。

“金朝建國的大功臣”:尋找渤海人幫助金朝滅亡遼朝的原因


渤海人和女真人的親緣關係促使兩者結合滅遼。

渤海國是在公元698年由東北地區的古老民族靺鞨建立,渤海國的統治範圍包含吉林省大部、黑龍江省和遼寧省部分地區以及朝鮮半島北部。全盛時期渤海國人口有300多萬,軍隊數十萬,號稱“海東盛國”。但渤海國在公元926年被興起的遼朝消滅,遼朝先是設立東丹國管控渤海國的舊土,然後又把東丹國廢除,直接統治渤海國的土地。

渤海國滅亡後留下的渤海遺民被稱作渤海人。渤海人成分很複雜,根本不能夠依照血統來劃分,他們的主體是屬於粟末靺鞨,粟末靺鞨原本臣服於高句麗,而後高句麗被唐朝滅亡,粟末靺鞨的首領大祚榮聯合一部分高句麗的遺民重新建立王國,在此後渤海國的征服戰爭中,又吸收了一部分小民族,最後經過兩百多年統治下的文化融合,形成了渤海國統治下習俗相近的民眾,之後遼朝滅亡渤海國,這些渤海國的遺民由於文化與遼朝不同,被遼人稱作渤海人。

“金朝建國的大功臣”:尋找渤海人幫助金朝滅亡遼朝的原因


瞭解渤海人的由來,才能知道渤海人和女真人之間親緣關係:

  • 女真人和渤海人的上層貴族都是來自靺鞨的後裔,兩者同出一源。中國東北部的靺鞨分為七部,分別為粟末靺鞨、伯咄部、安車骨部、拂涅部、號室部、黑水部、白山部。其中粟末靺鞨便是渤海王族大氏的族群起源,黑水部的靺鞨人便是女真人上層貴族的祖先。雖然兩者的血緣已經相隔幾百年,幾近於稀薄,但是在政治中這始終可以作為政治口號來團結兩個族群的關係。這也是渤海人願意和女真人合作的原因。
  • 女真人和渤海人在渤海國的統治下歷經兩百多年,兩者的習俗相近。女真人原本是唐朝在東北設置黑水都督府管理,而渤海國是唐朝的朝貢國,而後渤海國吞併黑水都督府,女真人也就隸屬於渤海國的統治,女真人在渤海國的生活期間,受到了渤海國的重要影響,在遼朝遷徙渤海人的時候,一部分女真貴族也和渤海人被遷徙。可見兩者之間已經出現了融合。這種融合為女真人和渤海人的合作創造了基礎。
  • 女真人和渤海人聯繫密切。渤海國在亡國之後,一部分渤海人建立了小國家,其中就有定安國和兀惹國,他們密切和宋朝聯繫,希望宋朝能和自己夾擊遼朝,光復渤海國。而幫助他們充當信使的是女真朝貢宋朝的貢使,女真從海路朝貢宋朝時,安定國讓女真使者帶著信件前去宋朝。女真的使者先後充當安定國的信使,由此可以知道在遼朝統治下,女真人和一部分渤海人聯繫很緊密。

渤海人和女真人由於兩者之間來自政治、血緣、利益的親緣性使得兩者之間關係密切。這就為兩者的合作提供了基礎,正是這個合作使得兩者之間可以為了共同政治目標而奮鬥,那就是滅亡遼朝。

“金朝建國的大功臣”:尋找渤海人幫助金朝滅亡遼朝的原因


渤海人的復國運動和女真人滅亡遼朝的軍事行動形成了合流。

渤海人在亡國之後一直有著復國運動,這股運動在遼朝多次發生。主要原因有三個:

  1. 新起的遼朝在一開始是奴隸制社會,攻滅渤海國的主要目的是搶奪人口和財富,這使得渤海人不滿遼朝。契丹人在建立遼朝之初,實行的是落後的草原奴隸制度,這個時候的遼朝只是剛剛完成統一,這種制度下被征服的人民的生活是極其悲慘。渤海人在被遼朝征服的過程中,遼朝對於渤海人進行大規模的遷徙,一方面是為了加強對於渤海人的控制,另一方面是為了獲得渤海國的財富和人口。在被遼朝打敗後,大量的渤海人成為編戶齊民,同時失去財富,在戰爭又被當作馬前卒被消耗。這自然激起了渤海人對於遼朝的痛恨。
  2. 作為被征服的渤海人在兩百多年的唐文化薰陶下,自然會有亡國之思。渤海國在建國之後,引入了大量的唐文化,可以說兩百多年的發展過程裡,渤海國的漢文化底蘊深厚。在渤海國王大欽茂時期, 渤海國曾派使臣到唐朝求請唐禮和歷代史書等文化典籍, 並先後派出貴族子弟到唐都留學。一些優秀子弟, 如烏炤度、烏光贊、高元固等都曾中過唐朝的進士。以至於渤海人的姓氏大多與漢族相同,被遷徙分割後的渤海人仍“聚眾而居, 驕然自異, 不與他族同俗”。渤海人如此保持自己的文化,對於亡國自然是悲痛欲絕。想要復國。
  3. 渤海人被遼朝壓迫。《三朝北盟會編》記載:“契丹時不用渤海,渤海故此深恨契丹。”由此可以推測渤海人在遼朝時期的被壓迫狀態,而且在遼朝有針對性對於渤海人進行過三次大遷徙,主要目的在於削弱渤海人的勢力,以便遼朝可以控制東北的廣大區域。其中最為有名的是第一次大遷徙,928年遼太宗接受耶律羽之的意見,把渤海人大批遷徙到遼陽,基本上原渤海境內的大部分渤海人被遷徙離開故土,以當時的運輸條件加之蠻橫的政策,使得原本繁榮的渤海國變成了一片廢墟,比如渤海國上京龍泉府的廢棄,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基本上全部被毀。這種政策和政治歧視怎麼可能讓渤海人臣服?


“金朝建國的大功臣”:尋找渤海人幫助金朝滅亡遼朝的原因

所以在遼朝渤海人發動了很多起義試圖光復國家。

  • 遼景宗保寧七年(975年),黃龍府衛將燕頗帶著渤海遺民起義,起義軍佔領黃龍府,但很快就被遼軍鎮壓,燕頗逃到兀惹城,通過安定國向宋朝求援,但是燕頗起義被殘酷的鎮壓。
  • 遼聖宗太平九年(1029年),東京舍利軍詳穩渤海人大延琳起義,他在起義之後四處聯繫渤海人。但是大延琳派出聯繫渤海人的使者向遼朝告密,使得遼朝輕而易舉圍困住大延琳,最後起義被鎮壓。
  • 金太祖收國二年(1116年),遼國東京再度爆發兵變。渤海人高永昌殺死東京留守蕭保先,自稱大渤海皇帝皇帝,渤海人再度起義,而且高永昌還聯繫女真人一起滅遼,但是因為高永昌想要和女真人並立稱帝,最後被女真人打敗。

渤海人的復國運動從未停止,渤海人出於對於遼朝的痛恨發動了大規模的起義,雖然起義被鎮壓,但是遼朝沒有廢除壓迫渤海人的政策,因此起義的根源一直存在,起義也就源源不斷。不過數次起義的失敗也說明渤海人根本無力推翻遼朝的統治。

到最後渤海人高永昌再度起義,但是此時形勢發生了變化,高永昌起義可以看做渤海人試圖和女真人搶奪反遼的主導權,但是面對利益,女真人不可能退讓,於是高永昌被鎮壓,渤海人的無力再一次展露出來,最終渤海人只能順從女真人,兩者最終合流在了一起,渤海人選擇依靠女真人的力量滅亡遼國。

“金朝建國的大功臣”:尋找渤海人幫助金朝滅亡遼朝的原因


金朝刻意招撫渤海人,試圖讓渤海人為金朝效力。

1.金太祖招撫渤海人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一開始建國的時候,就表現出了對於渤海人的刻意招撫,在1114年,完顏阿骨打起兵的時候,他就派人前去招攬渤海人,並且下達了詔令:

“女直、渤海本同一家,我興師伐罪,不濫及無辜也。”

這道詔令表達了完顏阿骨打想要團結渤海人的願望。畢竟女真人起兵不過兩千五百人,要面對強大的遼朝軍隊,必須團結他人,而渤海人就是當時可以發展的對象,正如上文所說女真和渤海的親緣性以及渤海人對於遼朝的痛恨,這都使得渤海人是金朝可以團結和利用的力量。所以金朝刻意維繫和渤海人的關係。

筆者可以舉一個例子:金朝大臣大抃。大抃從姓氏可以推測此人是渤海的王族大氏的後裔。他曾被遼朝徵發前去攻打女真,《金史》記載:

遼兵敗,抃脫身走寧江。寧江破,抃越城而逃,為軍士所獲,太祖問其家世,因收養之。

根據這段記載可以推測金太祖的用心所在,他以“千金市馬骨”的行為收養大抃,這是向渤海人表明自己的收攬渤海人的用心。此外大抃的門第和姓望在渤海人心中也有一定的號召力,他的歸降可以號召更多渤海人加入隊伍。

而且金朝重用渤海人,在宋朝文獻《燕雲錄》也有記載:

有兵權、錢穀,先用女真,次渤海,次契丹,次漢兒。

正是金太祖的招撫和重用渤海人,才使得大批渤海人來到金朝,為金朝滅亡遼朝效力。

2.金朝皇族和渤海人的上層貴族聯姻

《金史 貞懿皇后李氏》記載:

天輔間,選東京士族女子有姿德者赴上京。

這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利用婚姻來融合女真人和渤海人的手段,所謂“東京士族”正是當時東京遼陽府的渤海漢化貴族。金太祖把這些渤海士族的女子和完顏氏的子孫結婚,以此促進完顏部和渤海人的團結。

除此之外聯姻還有兩個作用:

  • 金太祖出於建國的需要,需要網羅大批人才,而作為文化素養較高的渤海士族自然是金太祖的首選對象。聯姻可以讓這些渤海人更好的為金朝服務。
  • 渤海士族的女子文化素養高於女真人,自然可以提升下一代的文化水平。

在金太祖的刻意招撫下,渤海人投靠了金朝,而女真人和渤海人的聯姻又穩固了兩者的同盟關係。可以說渤海人自然會幫助女真人滅亡遼朝。

“金朝建國的大功臣”:尋找渤海人幫助金朝滅亡遼朝的原因


結語

渤海人為什麼幫助金朝滅亡遼朝?因為渤海人在遼朝受到壓迫下不斷進行著復國運動,但是不斷失敗。最後卻是女真人聯合渤海人而創立了金朝,渤海人多年的復國願望只是以另一種形式出現。這裡既有女真人利用親緣性和渤海人合作、金太祖對於渤海人的招撫和聯姻、以及渤海人復國運動和女真建國的合流。最後形成了渤海人幫助女真人滅亡遼朝的軍事戰爭。

值得一提的是,金朝有海陵王,金世宗,衛紹王,金宣宗四位皇帝是帶有渤海人血統的。這也說明了在金朝渤海人的重要地位。

參考文獻:《宋史》《遼史》《金史》《松漠紀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