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岳飛死的悲壯,但是不能說冤

屈原,岳飛,文天祥,于謙等等都是為國為民、極具氣節的英雄,他們也都是值得被後人萬世傳頌的楷模。

但這些民族英雄的下場卻都不是很好,有的被奸臣所害,有的為了大義而自盡,有的面對強權不屈而死,他們都用自己的生命來完美詮釋了“忠君愛國”的大義和情懷。


岳飛死的悲壯,但是不能說冤


但岳飛之死較其餘三位卻又有不同之處。今天我們就來特別說一下岳飛之死。

千百年來,岳飛的死被定義為“冤死”,乃是被奸臣秦檜所陷害,但岳飛死的真“冤”嗎,筆者覺得倒不是這樣,岳飛雖為忠義之士,但他的死,卻不能說冤。

岳飛的一首《滿江紅》將他的報國熱情體現的淋漓盡致,真乃英雄也。

近年來,也有很多人都說岳飛之死,秦檜並不是主謀,而宋高宗趙構才是罪魁禍首,普遍的觀點認為岳飛之死乃是因皇位著落而引起的,大家都知道,趙構本沒有資格坐上皇帝的寶座,是因為宋徽宗在金國南下之時逃跑,將皇位傳給了宋欽宗趙桓,之後這兩位皇帝一起被金國擄走,這乃是靖康之辱,從此北宋滅亡,此時,大家擁立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康王趙構繼位,趙構建立南宋,成了南宋的開國皇帝。


岳飛死的悲壯,但是不能說冤


而岳飛一眾卻極力主張迎回徽、欽二帝,趙構雖然表面上極為贊同岳飛之舉,但早已懷恨在心,畢竟別人送到嘴旁的“皇位”不能說隨便就讓它飛走了,所以趙構才借秦檜的手,殺死岳飛,難道趙構真是怕這兩人回來奪他的皇位嗎?

這種說法看似有理有據,但是禁不起推敲,第一,面對紛紛戰亂,宋徽宗趙佶在金國南下之時將皇位直接傳於趙恆,而不是以太子監國之名留下,雖然趙佶貪生怕死,但也能看出趙佶對皇位並不熱衷,已打算退居二線。第二,在趙佶、趙桓二人被俘之時,受盡凌辱,他曾經讓曹勳給趙構帶話:“可便即真,來救父母”,其意就是趙構可以真的當皇帝了,然後派兵來救自己,這也就認同了趙構稱帝,自己以“父”而不是以“父皇”自居,並且早已經禪位於趙桓,所以他就算回去了也不會是皇帝了。


岳飛死的悲壯,但是不能說冤


再說宋欽宗,他和他爹趙佶一樣軟弱,趙桓也很苦,城內隔三差五的就會被金人要求搜索金銀珠寶,自己還兩次三番的被金人“請”到帳中屈辱,早已經被嚇破了膽,層屢次萌發出和他爹一樣想要“棄城而逃”的想法。後來被俘之時,他看到自己的妃子被姦汙,看到自己的臣子被折磨,看到自己的百姓被屠戮,他經歷了北宋末期生靈塗炭的慘狀,所以在1142年春,鄭皇后等人被金人釋放,扶宋徽宗的靈牌回國的時候,他只得拖他們回去之後對趙構帶一句:“己若能迴歸南宋,當一太乙宮主足矣”,他這句話表明了立場:自己能不能再回到國土已是未知之數,且就算回來了,也是無慾無求,只嚮往神仙道士般閒雲野鶴的生活,並且言語中說的是“迴歸南宋”,也就直接承認了拜趙構為王的意思,至於被他爹硬“派”的皇位他是想都不敢想了。


岳飛死的悲壯,但是不能說冤


而且,面對宋、金嚴峻的兩國關係,徽宗、欽宗二帝被金人轉移多次,越來越偏北,要的錢也是天文數字,最後就連婦女盤發的釵都搜走了,但到最後怎麼湊也是湊不齊的,可見金人的目的是下定決心要滅了大宋,又如何會放過皇帝?而此時趙構建立的南宋政府,可以說其地位已經是誰都撼動不了的了。而岳飛提出迎回徽、欽二帝,只不過是一句有心無力的口號而已,並且在後來南征北戰之後,迎二帝他也沒有再提。趙構也不是個傻子,所以,因為皇位這件事而殺掉保家衛國、能打勝仗的岳飛真是太牽強了。

那岳飛到底是因何而死的呢?

趙構執政時期,宋與金的處理意見就兩條:要不就是打,要不就是和。

雖然主戰的岳飛曾經帶領岳家軍為大宋收復了大片土地,也曾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並且在他上奏趙構的《乞出師札子》中表明:亦不過三二年間,可以盡復故地,意思就是按照他的戰略計劃,用兩三年的時間就能奪回大宋所有失去的土地。但這也只是一番規劃,具體實施起來肯定困難重重。他想給趙構吃一顆定心丸,希望皇上能支持他。


岳飛死的悲壯,但是不能說冤


但岳飛卻高估了這個軟弱的皇帝,因為皇帝從內心“主和”,投降一直是他追求的目標,他並沒有收復江山的宏願,且趙構本性貪圖享樂,醉生夢死,更不願打仗,宋初迫於形式任用的主戰派宰相李綱,後來形式稍緩就被罷免了,大宋朝雖然重文輕武,但臣子有骨氣,主戰的大將也不少,更有岳飛這樣的英雄,但趙構卻只會一味的逃竄,1129年金人揮師向南,趙構向金國哭訴:

所行益窮,所投日狹;以守則無人,以奔則無地,但金國卻怎麼會管你死活?之後趙構率領大家向南逃,一路輾轉。

可能他爹和他哥的遭遇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身影,打心底裡懼怕金人,也可能是怕窮,所以,在之後與金人的交鋒之中,曾多次叮囑岳飛與金國作戰要把“握好尺度”,岳飛稍有成就他就會出面干擾,這讓盡忠報國的岳飛很苦惱。


岳飛死的悲壯,但是不能說冤


雖然秦檜這個奸詐小人也在他身旁進讒言,但趙構骨子裡“搖尾乞憐”的性格佔了更大的一部分。所以,面對堅決反對議和、極力主張收復河山並且兵權和影響越來越大的岳飛,在金國進攻的時候有大用,而到後期金國無力征服大宋,兩國都希望議和的時候,岳飛已經成為兩國的眼中釘,所以,岳飛必死。

而觀岳飛之死,正如筆者題目所說,與其說是冤死,到不如說是無奈的政治犧牲品,他堅毅不屈的性格註定不會像趙構、秦檜一樣向異族搖尾乞憐,也得不到解甲歸田的批准,由此他只能一直站在風口浪尖之上,接受這一切,懷著悲痛的心情,壯烈死去。真是苦了這位一心為國的英雄,但我們回過頭來看看,其實岳飛就算不死也很難將金國徹底打敗,而南宋在岳飛死後議和稱臣,依然堅挺了一百多年,由此可以看出,其實議和也不一定是完全錯誤的。

筆者只是站在後人中立的角度看歷史,說一下自己的看法,並不是為趙構、秦檜洗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