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湖北是怎樣成為大熔爐的?


湖北省歷來被稱為——南北東西大熔爐。

因為其位於中國中心的地理位置,歷史上,四面八方的人都在向湖北流動、移民。湖北移民史上有一句有名的歌諺,那就是“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此說源自19世紀著名的歷史學家和地理學家魏源,之後,又經譚其驤等多位學者的響應與論證,逐漸成為湖廣移民的定說。

但是,魏源的這一說法,針對的僅是明清時期湖北等地的移民狀況,在此之前,湖北還有時間更長、範圍更範圍廣的移民歷史,幾乎涉及到了現代中國的大多數地區,是一個不折不扣移民勝地。

為什麼湖北會吸引如此多的的外來移民?它對外來移民有什麼獨特的吸引力?

一、明之前:由北向南的移民

上古之時,禹在征服三苗之後,便委任夏人前往三苗故地予以統治。之後在楚國進行的滅國移民中,遷入湖北的移民大多數來源於今河南,也少數來源於今安徽。

永嘉之亂後,掀起了一股北人南遷的高潮,當時遷居湖北的僑民大多來自今山西、陝西、河南,也有少數來自江蘇、安徽等地。在安史之亂引發的第二次北人南遷高潮中,“襄(湖北襄陽)、鄧(河南南陽)百姓”和“兩京衣冠(長安、洛陽貴族)”“盡投江、湘”。

湖北是怎樣成為大熔爐的?

▲外省向湖北移民示意圖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進犯山西、河北,直逼開封,“士庶攜老提幼,適汝、潁、襄、鄧逃避者,莫知其數”。宋代莊綽《雞肋編》中形容,“建炎之後,江、浙、湖、湘、閩、廣,西北流寓之人遍滿。”

南宋時期,更有長江下游狹鄉百姓遷往湖北地區從事墾荒,成為發展型移民,這就是《宋史》中所記載的:“今湖北惟鼎、澧地接湖南,墾田稍多,自荊南、安、復、嶽、鄂、漢、沔汙萊彌望,戶口稀少,且皆江南狹鄉百姓,扶老攜幼,遠來請佃,以田畝寬而稅賦輕也。”

此外,湖北省內還有許多強制性的移民。比如十堰地區從戰國到漢武帝時代,長期作為強制性移民的遷入地,遷入者先後包括南陽免臣、長信侯嫪毐、呂不韋舍人、被秦始皇所滅的趙王、漢代濟川王等八王。唐朝時也將均、房之地作為宗室流放地,流放者有太宗子李泰、中宗子重福等,元代也曾將安南(今屬越南)國王及其部屬遷到漢陽。

總體來說,明之前的移民主要是來自北方中原各省為求生存而來的移民

,其中最典型的便是隨著晉永嘉之亂、唐安史之亂、宋靖康之亂引發的三次北人南遷熱潮而南下的河南、山西、陝西人。

湖北是怎樣成為大熔爐的?

▲宋時百姓交流

他們為躲避戰亂而來,遷移目的地並不十分明確,一般沿漢水南下,到達荊襄一代就會安頓下來。僅以安史之亂時的人口遷移為例,據《新唐書·地理志》、《元和郡縣誌》等記載,襄州開元戶36357,天寶戶47880,元和戶107107,較天寶增1.24倍,較開元戶增約2倍;鄂州開元戶5699,天寶10246戶,元和增至11900,較開元戶增長了1倍多。(統計數據出自《中國人口史》)


二、明清時期:“江西填湖廣”

明清時期,江西人成為湖北移民的主力。魏源在《湖北水利論》中考據了“江西填湖廣”這句著名俗語的來歷,並對它產生的背景做了簡要介紹:“當明之季世,張賊屠蜀,民殆盡。楚次之,而江西少受其害。事定之後,江西人人楚,楚人人蜀。故有‘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之謠。”此說大抵可靠。

民國年修的《胡氏族譜》中也生動地描述了江西人遷往湖北的場景:“泊乎元明革命,贛省兵焚迭見,人民不逗寧處。其由江右而播遷荊楚者,幾如江出西陵,其奔流放肆大,南合湘沉,北會漢河,其勢益漲。

其實,“ 江西填湖廣”豈止是元末明初之事。這一過程最早開始於五代,宋時便有了第一個小高潮,元末明初是這一遷徙過程的高峰,據統計,江西遷入湖北的247族中就有153族遷自此時。之後,江西與湖北進入了平緩的移民階段,但其總量仍相當可觀。

明末清初,移民再次出現高潮,以江西為首的移民,大量湧進了鄂西南山區,完成了移民在湖北各地的分佈。這一移民過程一直持續到嘉慶年間才基本停止。

這一時期的自發的移民除躲避戰亂、政府強制移民外,主要還有以下兩種原因

第一,農民為謀生,不得已背井離鄉另尋良田。當時江西地區開發比兩湖早、人口密度比兩湖大、人均耕地比兩湖少,這就驅使許多無地農民沿江而上,進入兩湖。明代人包汝楫在《南中紀聞》中曾發出“海內曠土總不如湖廣之多,湖廣真廣哉!”的感嘆。直到弘治初年,丘浚在《江右民遷荊湖議》中仍言:“以今言之,荊湖之地,田多而人少;江右之地,田少而人多。江右之人,大半僑離於荊湖。蓋江右之地力所出,不足以給其人。必資荊湖之粟以為養也。”

湖北是怎樣成為大熔爐的?

▲明 周臣《流民圖》

第二,百姓為逃避賦役而遷居他鄉。地區開發的不平衡,往往使新、老經濟區的賦役輕重不一。江西賦役繁重,民多逃竄。而兩湖相對賦薄役輕,故成為這類逃戶的落籍地。民國三十四年《劉氏宗譜》中就記載了劉氏先祖遷居兩湖的原因:“正德間差務繁重,兼以戶大族眾,人滿於土,聞湖省人丁稀少,土膏物阜,”才離開江西廬陵老家,遷到了河陽龍口(今屬洪湖市)。

正是這種種的便利,吸引了大量的江西人進入湖北、開發湖北。據曹樹基的結論,僅在洪武年間,各地移民湖北人數便達98萬,佔湖北174萬總人口的57%,其中江西籍移民又佔了70%。他將這種移民類型歸為“重建型移民”,認為,這一階段的移民基本重建了湖北人口。

三、為什麼對湖北情有獨鍾?

以上大概介紹了幾次移民的背景和原因,但明清及之前中國的未開發之地有很多,也並不是所有地方在所有時間都在遭受戰亂,移民們為何偏偏對湖北情有獨鍾?

首先,這與它通達便利的地理位置密切相關。以宋代北人南遷的路線為例,當時移民主要有三條路線。一為中路,從今河南中部大致經今京廣線一帶進入;一為西路,從南陽盆地進入襄陽以後,往南可入江陵,往東南可入漢陽一帶;一為東路,從淮南的西部經蘄州(治今湖北蘄春市東)、黃州(治今黃岡市)而入。

總之,湖北是北人南遷的必經之路,他們進入湖北,大多也會首先選擇

襄陽和荊州等地定居,然後再南下到今武漢等地區。

其次,便是湖北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雖然幾乎所有省份都曾爆發過大規模的戰爭戰役,但湖北似乎更受和平的眷顧。據李燕如、胡兆量的統計,從公元前221年到1840年,以戰役為基本單位,共發生戰役840例,若以秦嶺淮河一線劃分南北,則北方發生戰役644例,佔戰役總數的77%;南方196例,佔23%。就內部戰爭而言,主要發生在河南、河北、陝西、山西等省,分別為120次、78次、74次、72次,湖北僅為19次;外部戰爭中,也以河南、河北、山西、陝西、甘肅為主,分別為59次、64次、53次、44次、33次,湖北則一次也沒有。

因此,湖北、湖南這些戰亂較少、交通便利,又因開發較晚有較多待開發土地的省份,便成為生存型移民的上選。

湖北是怎樣成為大熔爐的?

▲中國歷史戰場分佈 (221BC—1840AD)

據張國雄統計,在他上世紀八十年代收集三百多份家譜中,有281族來自兩湖以外的11個省區,其中江西239族,安徽13族、江浙7族、山東和山西各6族、河南3族、河北和陝西各2族、廣東、四川和內蒙各1族,足見外來移民在湖北人口中的重要性。

其實,伴隨著中國長時期的移民歷史,“土著”早已成為一個相對的概念,所謂“地域炮”,更是無視歷史的表現。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遺憾的是,從這次疫情爆發到現在以來,我們依然看到並且仍在看到無數針對武漢人、針對湖北人的歧視和許多並不好笑的地域笑話。

這在調侃的,究竟是誰?

參考文獻:

1.何炳棣著、葛劍雄譯:《明初以將人口及相關問題(1368-1953)》,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0年;

2.葛劍雄:《中國人口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

3.葛劍雄:《中國移民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

4.宋傳銀:《秦至清代湖北人口遷移特徵析論》,《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3年第5期;

5.李燕如、胡兆量:《中國歷史戰場地域分佈及其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人文地理》2001年第6期;

6.張國雄:《明清時期兩湖移民研究》,《文獻》1994年第1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