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果日本發現了大慶油田,二戰歷史會不會被改寫?

假如佔領東北後的日本,發現了中國東北的大慶油田,二戰的歷史是否會被改寫?

雖然,歷史沒有假設,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設想一下:假如日本發現大慶油田!

一、對於日本而言,大慶油田意味著什麼?

眾所周知,對於國土面積狹小的島國日本而言,資源匱乏問題向來是其最大軟肋。

這是日本屢屢發動對外戰爭的根源,同樣也是屢次戰爭失敗的重要原因!

1942年以前,日本石油的主要來源有3個:美國進口、東南亞進口、本土生產。

其中,從美國進口的石油佔到了同時期日本使用量的80%,而從東南亞等歐美殖民地進口的石油,佔總量的13%。


如果日本發現了大慶油田,二戰歷史會不會被改寫?

換一句話講:日本同時期的石油自給率,僅為7%!

不可否認,這種對石油的巨大依賴,是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對美國“唯唯諾諾”的根本原因,而美國人在當年也常常以“掐斷石油供給”為威脅,逼迫日本就範。

顯然,對於美國的“霸道”,自詡為東亞共主的日本是難以接受的,因此在包含中國東北在內的各佔領區、殖民地、乃至本土找了一圈也沒發現半點油星之後,日本決意搶佔石油產地:東南亞!

但是東南亞是歐美的勢力範圍,雖然對於荷蘭、西班牙甚至英國,日本都可以不在意,但是殖民菲律賓的美國,卻是不容忽視的!

特別是在美國反對日本侵略中國,全面切斷了對日汽油、鋼鐵供應的大環境下,搶奪東南亞無異於直接宣戰...

雖然,美國是不好惹的,但是為了石油,米畜,開戰吧!

如果日本發現了大慶油田,二戰歷史會不會被改寫?

然後,日本偷襲了珍珠港;

然後,美國徵兵1000萬、飛機30萬架、坦克9萬輛、100多艘航母外帶兩顆核彈;

再然後,日本跪了;

直到今天,在日本大多數人看來,日本之所以輸掉二戰就是因為美國的參戰,而美國之所以參戰就是因為日本偷襲珍珠港,而日本之所以偷襲珍珠港,其根源不過就是為了那一桶桶的石油!

當然,更令日本人怨恨的,還是僅僅就在日本戰敗不過14年之後,中國東北大同鎮(後更名大慶),就發現了探明儲量56.7億噸的特大級油田—大慶油田。

如果日本發現了大慶油田,二戰歷史會不會被改寫?

依靠大慶慶油田,新中國年產石油從1959年的373萬噸,暴漲到了1962年的1131萬噸,到70年代,大慶油田的年產量更是被穩定到了5000萬噸左右!

5000萬噸什麼概念?

日本計劃偷襲珍珠港之前,曾囤積了500萬噸石油,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這些石油支撐了日本8個月的全速前進!

而大慶油田,卻擁有日本年需求6.7倍的最大產能,以及1.05倍的初始產能。

二、日本缺乏轉化大慶油田的“硬實力”。

似乎,一切矛盾點都指向了大慶油田,但是憑藉著這片油田,日本真的能夠改變歷史嗎?

在老鐵看來,歷史細節或許會改變,但方向卻不可逆轉!

鮮為人知,一直到1941年7月美國對日禁運之前,日本的進口燃油中,基本都是已經提煉完畢的成品輕質燃油。

日本為何捨棄廉價的“原油”,而去購買高價成品油呢?根本原因還是石油煉製能力不足!

1942年3月,日軍完成了對東南亞全部石油資源的佔領,為了完成對油田及煉油廠的生產恢復,日本政府集中了當時國內70%,總數4000餘人的石油工人和技術人員前往婆羅洲和蘇門答臘群島。

在耗時一年的修復之後,才堪堪將東南亞的石油產能恢復到了戰前的75%,總計約677萬噸!

而反觀中國的大慶油田呢?

1959年大慶油田發現,新中國在6000名石油專家、4萬名石油工人、7萬多噸設備器材的“石油大會戰”下,一直到1962年才全面投產...

試問,當年的日本哪裡來的4萬6000名石油工人及技術人員?

並且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大慶油田的儲油層在900米—1200米深處,而二戰日本雖然憑藉著從美國進口的兩套勘探設備創造了3500米的勘探記錄,但是其國產大規模工業開採水平,卻只有800米!

好吧,就算日本憑藉著6000石油工人建立了“大慶油田”,就算日本向美國訂購了先進的器材設備,油挖出來了,煉出來了,又該怎麼運出去?

如果日本發現了大慶油田,二戰歷史會不會被改寫?

1942年,極力反隊對美開戰的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在妥協之後提出了唯一要求:攻克夏威夷,佔領珍珠港。

然而對於山本的要求,軍部在否決後將“佔領”改為了“偷襲”。

為什麼?沒船!

1942年,日本海上運輸船舶噸位總計約567萬噸,其中在中國戰場的海陸軍佔用噸位便已經達到了390萬噸,剩下的177萬噸,只能維持最基本的國內工業運輸....

顯然,即使大慶油田開採、煉製全都順風順水,如何搬回日本國內,又是一個天大的問題!

因此,什麼是石油工業?不是地上畫個圈、圈裡挖個坑,坑裡舀瓢油那麼簡單。

鑽探、開發、煉製,運輸,一樣也不能少!

而這些“硬實力”,當年的日本都不具備。

三、日本,缺得不僅只是“石油”

今天,有這麼一種論調頗為流行:日本只要守住中國東北,苦心經營20年必然將無敵於東亞!

不可否認,這種設想是美好的:中國東北有煤、鐵、充沛的林木及農業資源,再加上橫空而出的大慶石油,表面上看日本確實已經什麼都不缺...

然而,真相卻是殘酷的!

東北的確有“煤鐵”,但是相較於國際市場而言,東北出產的“低品質”鐵礦,即使到了90年代也並沒有任何市場優勢,而相較於30年代1美元/桶還包郵的美國石油,大慶重酸、高蠟的石蠟基原油,不僅生產技術上沒人搞得定,生產成本更是幾倍於美國石油!

如果日本發現了大慶油田,二戰歷史會不會被改寫?

換一句話講:東北的礦產資源在當年的技術水平下,只適合戰備救急,日常開採接軌國際市場價,是挖的越多,虧得越多...

而相較於發動全面戰爭所需要的諸如錫、銅、銀、天然橡膠...等各種戰略物資,一個東北顯然是不能滿足日本野心的。

因此,我們可以肯定,發現大慶石油不僅不會讓日本停止侵略的步伐,還會進一步刺激他們的野心!

要知道,九一八,七七,二二六,日本的“下克上”傳統,簡直就是吃飯穿衣一般的隨意,東北有大慶,那江西應該就有銅礦、東南亞就有天然橡膠乃至錫礦....

有5000萬噸年產量的大慶撐腰,從陸軍到海軍,帝國男兒屠蘇滅美只在旦夕!

如果日本發現了大慶油田,二戰歷史會不會被改寫?

至於止步東北和平發展20年?

混蛋!爾等礙我帝國昌隆,莫不是逼我天誅國賊?

然後歷史仍舊會重演,日本還是會戰敗。

因此,日本缺得是石油嗎?

不,是缺的戰略眼光、是缺的心眼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