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張居正為何要構陷內閣首輔高拱?


張居正為何要構陷內閣首輔高拱?

明神宗

大明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明穆宗病逝,年僅十歲的皇太子朱翊鈞即位,史稱明神宗。

明神宗即位不久,輔政大臣之一的張居正為排擠文淵閣大學士、內閣首輔高拱,暗中指使皇帝寵信的太監馮保誣陷高拱。

馮保是小皇帝朱翊鈞的“大伴”,當時,朝堂的首席輔政大臣是高拱,小皇帝在內宮多依賴太監馮保,而高拱和馮保交惡,兩人水火不相容,張居正就是利用這一點,攛掇馮保向太后進讒言。

張居正為何要構陷內閣首輔高拱?

高拱曾在內閣說過:“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

高拱把這話篡改成“十歲孩子,如何作人主?”

告訴了陳太后和皇帝生母李太妃,並添枝加葉說高拱打算迎立成年的藩王為皇帝,太后、太妃兩人大驚失色。

一日早朝的時候,太后下旨:“高拱擅權無君……通不許皇帝主專。不知他要何為?我母子三人驚懼不寧。高拱著回籍閒住,不許停留!”

高拱“面色如死灰……汗陡下如雨,伏不能起”。

就這樣,馮保一句讒言,內閣首輔高拱就被罷免了。

馮保並沒有就此罷手,整高拱不是目的,整死高拱才是目的。

張居正為何要構陷內閣首輔高拱?

高拱

馮保在張居正的授意下,人為製造了一起“謀逆大案”。

萬曆元年(1573)正月十九日清晨,有個身穿太監服裝的人偷偷溜進乾清宮,神色慌張,忽然衝撞了十歲的小皇帝朱翊鈞,皇宮的侍衛見狀,懷疑此人圖謀不軌,於是立即圍上去將其擒獲,搜出一把利刃,隨即將其關進東廠。

此人自稱叫王大臣,這樁“謀逆”的大案本是馮保一手策劃,他曾派人給王大臣送去飲食,將一把利刃藏在王大臣的袖子中,令其去衝撞皇帝,許諾賞黃金千兩。

事發後,馮保又唆使王大臣,誣陷高拱和太監陳洪密謀刺殺皇帝。

馮保獲取偽供,立即派衛隊騎兵包圍了高拱府第,抓捕高家的奴僕,高家人驚恐萬狀,紛紛想帶著金銀細軟逃跑。

高拱出門,呵斥騎兵為何包圍他的家。

騎兵頭目回答說,沒有抓捕高閣老的意思,只是防止發生意外。

高拱稍稍心安,但他意識到一場災禍即將來臨。

馮保打算陷害高拱,與馮保關係密切的張居正聲稱應“詰問指使”,就是說得調查幕後主使者,消息在朝中傳開,大臣議論紛紛,認為是馮保聯合張居正謀害高拱。

張居正為何要構陷內閣首輔高拱?

張居正

吏部尚書楊博、左御史葛守禮等大臣認為,高拱是首席輔政大臣,不可能做如此下作的蠢事兒,於是來到張居正的府上,希望張居正能出面平息事態,張居正推脫說,此事都是馮保一人經辦,而自己只是個打醬油的。

楊博、葛守禮說,雖然張大人沒有參與,但此時只有張大人才能營救高拱。

張居正聲稱,案件證據確鑿,並且已經結案,自己已經無力迴天,同時把供詞交個他們看。

楊博、葛守禮發現供詞有改動的痕跡,而“歷歷有據”四個字明顯就是張居正的筆跡。

楊、葛二人相互看了一眼,笑而不言。

張居正為何要構陷內閣首輔高拱?

張居正意識到露餡了,狡辯說記錄供詞的人文理不通,自己只是幫助修改一下,同時承諾可以幫忙緩解一下。

楊博、葛守禮離開張府,找到錦衣衛都督朱希孝,三人商議如何營救高拱。

朱希孝非常同情高拱,於是私下派遣錦衣衛去威脅王大臣,同時令其辨認高府的奴僕雜役,這位王大臣竟然連一個都不認識。

楊博等人向王大臣陳說利害,並令其據實翻供,或許有一線生機。

楊博、葛守禮、馮保等人奉命會審,按照慣例,要先杖責受審者,王大臣高聲呼喊:“答應給我錢財,為何還要毆打我啊?再說我也不認識高閣老啊!”

此刻,外面雷雨大作,馮保心中有鬼,驚慌失措,他擔心事情敗露,於是提議改日再審,會審草草收場。

張居正為何要構陷內閣首輔高拱?

馮保暗中派人給王大臣喝下生漆酒,使其說不出來話。

楊博等人於是將王大臣交付有司,不久斬首示眾,高拱的冤情終於得以昭雪。

這位冤大頭王大臣究竟是誰,各種筆記的記載說法不一,有的說王大臣是戚繼光部下的逃兵,也有的說是京城的僕役。

高拱在遺作《病榻遺言》中提到:張居正為馮保出主意,給王大臣飲毒酒,使其無法發聲,痛罵張居正用心險惡,“又做師婆又做鬼,吹笛捏眼打鼓弄琵琶。”

不久,高拱返回老家新鄭,五年後病逝。

張居正則升任內閣首輔,輔佐明神宗朱翊鈞開創了“萬曆新政”,穩居相位十餘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