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從“下辨之戰”的失利,看馬超在蜀國的地位

自古以來,民間一直有“擁劉反曹”的思想傾向。因此在談及三國故事之時,眾多讀者總會將目光聚焦在蜀漢政權。蜀漢名將輩出,而四方將軍(關長馬黃)更是天下聞名。但蹊蹺的是,在蜀國一流名將之列,馬超的表現卻平平無奇。

從“下辨之戰”的失利,看馬超在蜀國的地位

馬超年少成名,曾經縱橫隴右地區。從渭南之戰馬超的表現來看,他也當得起有勇有謀。對此,曹操無不感慨:“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當時馬騰在許,即便馬超興兵關中,曹操也始終沒向馬氏一族痛下殺手。由此可見,曹操還是希望能取得馬超的效忠的。以馬超之勇略,劉備本該重用於他。可事實上,馬超在入蜀之後鮮少出現,甚至沒有一次單獨領軍作戰的機會。那麼劉備,到底是怎麼想的呢?

一、淺析下辨之戰的失利

讀《三國志》可知,馬超歸蜀之後,的確有過一次亮相。地點發生在下辨,算是漢中之戰的前哨戰役。不過很可惜,馬超的發揮差強人意,還給劉備帶來了巨大損失。

《三國志·武帝紀》記載:“劉備遣張飛、馬超、吳蘭等屯下辯;遣曹洪拒之。曹洪破吳蘭,斬其將任夔等。三月,張飛、馬超走漢中,陰平氐強端斬吳蘭,傳其首。”另外,據《華陽國志》記載,益州豪族出身的雷銅,也戰死在此役當中。

下辨,屬於武都郡。此地與陰平郡相鄰,是隴右地區與漢中之地的交界處。後來鄧艾入蜀,便是偷渡陰平小道,故而此地戰略性不言而喻。劉備令吳蘭、雷銅等人順沿嘉陵江向上佔據下辨,可還是不放心,繼續委派張飛、馬超二人為之策應。劉備的安排比較合理,在此地安排一支伏兵,可截斷曹操退出漢中的去路。

從結果來看,劉備這個打算落空了。不僅如此,蜀漢還損失了吳蘭、雷銅與任夔三員大將。《三國志集解》中提到:“張飛屯固山,曹洪破吳蘭,飛退走。是飛雖勇猛,亦時為強敵所敗也。”不難看出,後世史學家多將目光放在了張飛身上,而忽略了馬超的作用。可在筆者看來,馬超才應當為下辨之戰的失利負責。

從“下辨之戰”的失利,看馬超在蜀國的地位

《三國志·曹休傳》記載:

“備遣張飛屯固山,欲斷軍後。眾議狐疑,休曰:‘賊實斷道者,當伏兵潛行。今乃先張聲勢,此其不能也。宜及其未集,促擊蘭,蘭破則飛自走矣。’洪從之,進兵擊蘭,大破之,飛果走。”

可以看出,張飛在下辨之戰中,只起到了騷擾敵軍後方和虛張聲勢的作用。作為與張飛同等級的大將,馬超自然要另坐鎮一處,不難推測,他應當是負責正面戰場。由此可見,馬超肩負的責任應當更重要一些。

二、自導自演貶馬超

有沒有一種可能:馬超不被劉備重視的原因,便是此戰之失利呢?以筆者觀點,這正是劉備“自導自演”的一出好戲。劉備派兵去下辨駐守,這無疑是一個高明安排,可當中也存在著幾個疑點:

其一,雙方實力不對等。上述記載可見,馬超、張飛等人的對手,是曹洪、曹休等人。儘管此二人表現平平,但他們統領的卻是名震天下的虎豹騎。這支部隊不僅善於奇襲,而且有很高的機動性和殺傷性,可謂是曹魏第一精銳。對此,劉備不可能不知道。而從吳蘭領導的蜀軍來看,多為私人部曲,他們的戰鬥力遠遜色於虎豹騎。

從“下辨之戰”的失利,看馬超在蜀國的地位

其二,張飛為何繞後?張飛和劉備都出身於涿郡,多年征戰下來,兩人的關係不言而喻。可在下辨之戰中,本應備受劉備信賴的張飛,卻只是被安排去騷擾敵軍。從張飛的戰鬥經歷中,也不難看出他完全就是在“打醬油”。因而當下辨之戰失利之後,戰敗的主要責任便歸咎於馬超身上了。

此戰失利,也不單單是損失了三位大將而已。曹操退出漢中之後駙馬杜襲當時留督漢中軍事,

“綏懷開導,百姓自樂出徙洛、鄴者,八萬餘口”。另根據《三國志·張既傳》:“是時,太祖徙民以充河北,隴西、天水、南安民相恐動。”張既勸說曹操以利益相許,後者欣然允諾,“乃自到漢中引出諸軍,令既之武都,徙氐五萬餘落出居扶風、天水界”。可以看出,曹操將漢中百姓遷往中原,便是從武都郡而走。而劉備花費大代價打下漢中,卻沒能如願掠奪人口,這無疑是更大的損失。

對此,負責鎮守武都下辨的馬超,自然要負上一定責任。劉備拿下漢中後,馬超雖然進位左將軍,但始終在邊地駐守,這顯然是不受重用的表現。從本質上來看,劉備不相信馬超的主要原因,是後者的“強而無義”與“勇而無仁”。但劉備向來以仁厚大氣、唯才是用而著稱,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他當然能以這個理由便貶黜馬超。故而馬超在下辨之戰中失利,便成為了劉備貶他去邊地(馬超為涼州牧)的絕佳藉口。

從“下辨之戰”的失利,看馬超在蜀國的地位

說到這,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既然下辨的的戰略位置如此重要,劉備為何不能加派人手駐守呢?難道為了開罪一個馬超,劉備就甘心放棄整個漢中的人口嗎?在筆者看來,劉備顯然更想要守住下辨。可從當時局勢來看,劉備集團經歷連年征戰,已經無力再調派出更多人手。畢竟主戰場位於陽平關、馬明閣等地,劉備與曹操已經相持了一年多。甚至遠在荊州南郡的關羽,也聽令進攻樊城、襄陽,以緩解劉備在漢中之戰的壓力。

三、威武並昭鎮羌胡

在《上劉備為漢中王表》中,馬超位居首位,可知他在蜀中的地位和名望,要遠高於一般臣子。可因為一些不義不忠之舉,導致世人對他的看法,基本上都是“強而無義”。對此,劉備自然不敢對馬超重用。可馬超的威名擺在那裡,劉備也不能拿他如何,索性便只給馬超高位,而不給軍權。劉備進位漢中王,馬超為左將軍,地位略高於張飛;待到劉備稱帝之後,馬超又升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一職,進封斄鄉侯。

劉備攻打益州時,馬超前來投奔,於是“超將兵徑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

裴注《典略》亦記載:“備聞超至,喜曰:‘我得益州矣。’乃使人止超,而潛以兵資之。超到,令引軍屯城北,超至未一旬而成都潰。”

從“下辨之戰”的失利,看馬超在蜀國的地位

這件事證明了馬超的聲名之高,原本難攻的城池,馬超只是在城下露了一面,劉璋就開城投降。不難發現,劉備看重的只是馬超的威名,而不是他的勇略,馬超在劉備這裡也只是一個“掛牌將軍”罷了。這正如劉備對他的評價:

“以君信著北土,威武並昭,是以委任授君,抗颺虓虎,兼董萬里,求民之瘼。”

在劉備看來,馬超身上唯一的價值,不過是“威武並昭”,對羌人有著極為強大的威懾力罷了。身為一代名將,馬超卻無法單獨領軍作戰,這是何等的諷刺?正因如此,馬超在蜀時也常懷憂懼,年僅47歲便鬱鬱而終了。英雄無用武之地,實在叫人唏噓感慨。

從“下辨之戰”的失利,看馬超在蜀國的地位

參考文獻:

裴注《三國志》

常璩《華陽國志》

盧弼《三國志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