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明十三陵设计师;看大师如何为明成祖长陵寻龙定穴

风水是我国流传至今的文化之一,自古就有寻龙定穴之说

。不要说帝王,就连普通的人家有人去世也会找人来看风水。帝王更是对其深信不疑,大多帝王在登上帝位之后,就开始寻地建地宫。这就有赖于那些厉害的大师为皇帝寻龙定穴。今天就来说一下江西大师廖均卿为明成祖朱棣寻龙定穴的事。

明代大师——廖均卿

廖均卿(1350——1413),字兆保,号玉峰,江西省兴国县梅窖乡三僚村人,明代著名的风水大师。永乐八年,以建明十三陵之长陵有功,被封为钦天监灵台博士。撰有《行程记》等。

陵寝建成,均卿不愿再封官受金,成祖便赐其纸扇一柄,并题诗云:“江西一老叟,腹内藏星斗。断下金石鲤,果中神仙口。赐官官不要,赐金金不受。赐尔一清风,任卿天下走。

明十三陵设计师;看大师如何为明成祖长陵寻龙定穴

成祖找人寻龙

明永乐五年(1407年),明成祖的徐皇后病故,明成祖早已想迁都北京,便将徐皇后棺材暂时安放于南京的皇宫内,命令礼部尚书赵羾等大臣,遍访精通风水人士。 当时访得江西赣州府兴国县三僚村的廖均卿,因他的先祖廖三传是唐朝著名风水大师杨救贫的传人,廖均卿被召传南京后,先察看了在南京的孝陵风水之后,便到北京找风水宝地,察看了京西燕台驿、玉泉山、谭柘寺、香山,又察看了京北的阳山茶湖岭和怀柔的洪罗山、百叶山,先后又察看了辛家庄、斧口、谷山、文家庄、石门驿、汤泉、禅峰寺,遍鉴了京郊之后。

明十三陵设计师;看大师如何为明成祖长陵寻龙定穴

于永乐五年六月初一前往昌平黄土山(即后来的天寿山十三陵所在地)登高纵目,见该处风水绝妙,为他处所不及,便绘成地图,于八月初一日到南京上朝,献上地图,并建议明成祖亲临黄土山观察,希望明成祖“高张慧目,广迈皇风”,并说,如将皇陵定于此处,则“玉烛清明,并三辰而永耀;金符浩荡,亘万古以长存:国祚无疆,邦家有庆”

明十三陵设计师;看大师如何为明成祖长陵寻龙定穴

明成祖听了非常高兴,决定初八日吉辰与各风水师一同往黄土山定穴位。当时还有另外两名知名风水大师王侃、巫涯,他们也各自上了奏本。明成祖在比较之后,决定采纳廖均卿建议。初八日半夜子时,明成祖将几位风水大师召到面前,说王侃、巫涯所定穴位不对,廖均卿所定穴位最好,当时赏赐了廖均卿金剑一把、银锄一张,让他去点穴,随及开挖了金井(就是埋棺材的穴位),同时,明成祖下令将黄土山改名为天寿山,便高高兴兴回南京去了。

明十三陵设计师;看大师如何为明成祖长陵寻龙定穴

喝山

到了永乐八年,明成祖又召见诸位风水大师,问天寿山皇陵的穴位工程进展如何?众大臣奏道,廖均卿戏弄朝廷,他挖伤了地脉,穴位涌泉不止。明成祖就问廖均卿这是怎么回事?廖均卿说,这是真龙的聚处,穴法无偏,只要皇帝亲临其处,泉水立即停止。 明成祖一听觉得很是神奇,便叫大臣们看了一个好日子,带了文武官员和廖均卿等人从南京出发前往北京天寿山。

明十三陵设计师;看大师如何为明成祖长陵寻龙定穴

但明成祖到了穴位之处,看见泉水依然在喷,龙颜大怒,责问廖均卿为何戏弄于他。廖均卿不慌不忙回答说:我还没有喝山呢,只要臣几声一喊,把罗盘下地一照,泉水便会立即停止。 明成祖说,那就依你所奏,快快喝山。廖均卿当即摆好架式,向山上喝道:“山家二十四向,土地、龙祖、天星、地曜、二十八宿,祖师杨救贫、曾文山,廖禹公,今廖均卿为永乐圣主立万年之基业,千载之皇陵,万里山河皆归圣主,现在皇帝御驾亲临,着令泉水立即停止,如改违抗,是为逆天大罪,必受天谴。”

明十三陵设计师;看大师如何为明成祖长陵寻龙定穴

定穴

说来也怪,廖均卿还未喊完,金井内的泉水果然立即停止。明成祖龙心大悦,正待赏赐,却见廖均卿又奏到,泉下三尺,有石盆一个,石鲤鱼一对,请万岁立即下令开挖,明成祖当即下令往下探挖,挖到三尺,果然挖出。这时,明成祖不断说道:“神了!神了!廖均卿非凡人,诚乃仙风道骨,喊山山应,喊水水止,真乃朕之奇遇也。”随即下令赐廖均卿钦天监五品灵台博士官。

明十三陵设计师;看大师如何为明成祖长陵寻龙定穴

廖均卿的墓

自廖均卿为成祖选完陵墓之后就辞官归隐了。

廖均卿墓在梅窖镇三僚圩北约七华里之虎形半山腰,为猛虎下山形(今地属黄岭村),麻石墓碑,长0.85米,宽0.45米, 正面刻了“钦天监博士墓” , 背面镌“敕封灵台郎玉峰公墓”,右侧刻“廖均卿永乐十三年腊月二十四日葬”,左侧刻“万历四十三年仲春重修,朝庭侍讲临川金幼孜题。”墓既无墓面,亦无墓堂,真正的穴位无法考究,他其后代人丁兴旺,大部聚居在梅窖镇店山村中邦,直系后代现在有一千多人丁。

明十三陵设计师;看大师如何为明成祖长陵寻龙定穴

廖均卿墓:三僚最有名的国师墓,是廖均卿墓,1982年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廖均卿墓相传是天葬,找不到墓穴。落葬时,其亲属和工匠抬至其生前择定的岭背猛虎下山形附近,突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倾盆大雨。大家慌忙四散避雨,不一会风停雨歇,大家出来一看,棺柩已失,山坡上已经隆起了七个坟堆,竟不知那一个是真穴。这个地方在梅窖镇黄岭村,与三僚村一岭之隔,为下山虎形,望碑在虎形的头顶,7个土堆正好是虎嘴的位置,实际上陡坡上突起的7块石头,很象虎牙。

明十三陵设计师;看大师如何为明成祖长陵寻龙定穴

他的墓地至今还在三僚村的半山腰1984年廖均卿墓被确定为兴国县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