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大臣穿破了衣服也不換,朱元璋直誇是清官,劉伯溫卻說“此人留不得!”為什麼?

秉燭讀春秋


野史傳聞中的這位喜歡穿“破舊衣服”的大臣名叫張昶。他是不是真的“穿破了衣服也不換”,無法驗證,但是,張昶原本為元朝戶部尚書,卻是真實的。張昶因為精通曆朝歷代的典章制度,禮儀規範,所以,頗得元順帝賞識,並被委以重任,成了元朝正部級高官。

元順帝時期,因為天災,再加上吏治腐敗,百姓苦於生路,起義軍紛起。起義軍與元軍之間互有勝負,時戰時和。元軍在察罕帖木兒(其外甥兼養子就是著名的元末統帥王保保)的率領下,橫掃北方的陝西、山西、河南、山東等地,並於至正十九年八月,擊敗了北方實力最強的,由劉福通、韓林兒等人領導的紅巾軍,穩定了北方的局勢。

南方的方國珍、朱元璋等起義軍,見到劉福通大敗,為了防止被元軍南北夾擊,就主動遣使與元朝通好。元順帝就在至正二十二年,派戶部尚書張昶、郎中馬合謀前往江東,招撫朱元璋,並且授予朱元璋榮祿大夫等職,賜龍袍、御酒。

結果,使臣還未到,察罕帖木兒在進攻山東時遇刺身亡了。朱元璋聽到了消息,立刻來精神了,察罕帖木兒死了,那沒什麼可畏懼的了,還和個什麼和,繼續造反呀。朱元璋原本都不想接見元朝的使者,但在劉伯溫的勸說下,決定羞辱一番使臣,以示與元朝決裂的決心。

於是,朱元璋就派人迎接張昶等人,但是,朱元璋讓迎接的人將元朝使團的人全部剝去了上衣,赤裸著上身來見他。這可把使團副團長元朝戶部郎中馬合謀氣壞了,大罵朱元璋。朱元璋正愁沒借口殺使者呢,那就推出去砍了吧。但是,元朝使團的正團長張昶卻一言不發,這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

一問之下,張昶說反正都是死,殺就是了,多言無益。好樣的,朱元璋就喜歡這樣的。因為劉伯溫曾經和張昶同僚,知道張昶的才能,一邊勸說朱元璋留下張昶,一邊勸說張昶投靠朱元璋。在劉伯溫的撮合下,張昶答應了輔佐朱元璋,並被朱元璋任命為了中書省都事,後又任中書省參政,受到重用。

據傳說,張昶投靠朱元璋後,經常穿破舊的衣服。朱元璋呢,出身貧苦,同樣非常節儉。當朱元璋見到張昶經常穿破舊衣服時,立刻覺得自己沒有看錯張昶,這一定是一個不貪圖奢華虛榮,廉潔自律的好乾部。於是,朱元璋毫不吝嗇讚美之詞彙,大加褒獎了張昶。

可是,劉伯溫卻看出了些許端倪,趕快跑去提醒朱元璋,說此人留不得。為什麼呢?劉伯溫說,張昶之所以穿舊衣服不肯換,是因為在心中依然心繫元朝,忘不了舊主呀,遲早必叛。朱元璋一聽,立刻驚覺,就派人處死了張昶。

這事是真的麼?當然不是,這只是個傳說罷了。劉伯溫比較欣賞張昶的才能,所以,才會向朱元璋推薦張昶。而且,劉伯溫嫉惡如仇,為人正直,不會通過穿衣打扮就妄加斷定一個人的是非,並致人於死地。

那真實的歷史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件事,還真跟劉伯溫有關,但絕不是劉伯溫加害的,而是跟劉伯溫的一個學生有關。

這事還要從張昶自己說起。張昶雖然留在了朱元璋的吳王府,並受到了重用,卻一直不忘自己元朝舊臣的身份,並常常以此為失節之事,而感到不快(儒家忠君愛國的思想的確很厲害)。他還是時時想著找機會回到元朝,以成其志節,就在暗中幫元朝做了一些事情。

張昶在幫朱元璋制定法律、制度時,就給朱元璋出餿主意,想借以破壞朱元璋與大臣、百姓之間的關係,讓朱元璋喪失人心。他建議朱元璋應該施行重法,嚴酷打擊各類不法人員,以震懾大臣和百姓。同時,張昶還上書,為朱元璋歌功頌德,勸朱元璋及時行樂。好在朱元璋很精明,看出了張昶建議的破綻,沒有實施。不過,朱元璋此時並沒有懷疑張昶,因為制度並無絕對的好壞之分,就看是否符合當時的境況而已。至於拍馬屁麼,朱元璋也並不在意,張昶還是有真才實學的,偶爾歌功頌德一下,也正常。

當時,李文忠攻陷了杭州,俘虜了元朝平章“長壽醜的”(名字比較怪)。朱元璋為了督促其他元朝將領放棄抵抗,主動投降,決定施恩放長壽醜的回元朝。張昶得知了消息,就託長壽醜的奉表給元帝,同時,寫家書詢問留在元朝的家人情況。

害死張昶的人正式出場。話說有一名叫做楊憲的青年才俊,因為博識強記,有過目不忘之能,且處理各類文書公務,輕鬆暢然,井井有條,頗得朱元璋賞識重用。楊憲仰慕劉伯溫的才學,經常以先生之禮事劉伯溫,就成了劉伯溫學生,成了浙黨集團的骨幹。

張昶與朝中的諸如李善長、楊憲等人皆交好。張昶生病,楊憲前往探望,發現了張昶給元朝廷的奉表,以及家書的底稿。楊憲立刻將這些物品交給了朱元璋。朱元璋就派人詢問張昶原委。張昶見事情已露,也不再隱瞞,在案上書牘背面空白處,大書八個大字“身在江南,心思塞北”。

張昶的結局也就可想而知了,朱元璋派人誅殺了張昶,碎其骨骸,丟棄於江水之中。

傳說中,說是朱元璋本還不想殺張昶,但是錦衣衛在張昶家中搜到了寫有八個大字的書牘,這才讓朱元璋起了必殺張昶之心。而實際上,張昶死於1367年,在朱元璋稱帝的前一年。錦衣衛是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才成立的,所以,張昶之死與錦衣衛也並無多大幹系。

張昶之死,其實死於迂腐的遵循儒家的某些教條,不懂得觀察時勢和順應歷史發展趨勢。而且,在他的內心,並沒有以民為本的觀念,他為了達到破壞朱元璋事業的目的,竟然建議朱元璋實行“厲民”政策,禍害百姓,可見他的忠也僅僅是愚忠於元朝而已。這才導致了他的痛苦。

而楊憲,被史書寫成了妒賢嫉能的小人,也許吧。但是,就張昶一事,客觀而言,楊憲只是揭開了一個事實而已。而楊憲作為浙黨干將,最終也沒能抵禦住李善長、胡惟庸等淮西派的進攻。最終,一代政治新星隕落,甚至連個傳記都沒能留下。

那麼,誰才是笑到最後的王者呢?當然是明太祖朱元璋了。小樣,你們就慢慢自個鬥吧,等你們都掛了,朕的大明江山就安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