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被捲進這場粉圈鬧劇的“中老年人”,終於坐不住了

被捲進這場粉圈鬧劇的“中老年人”,終於坐不住了


被捲進這場粉圈鬧劇的“中老年人”,終於坐不住了


“肖戰粉絲舉報AO3”事件鬧到現在,在輿論場上的輻射範圍之廣,絕對稱得上現象級。


除了風波中心的粉圈和同人圈,二次元圈、遊戲圈、電競圈、小說圈、各大品牌都進入了混戰,戰火早已燒穿了性別和年齡壁壘。


就比如最近,一群曾經以7位數QQ號為傲的70、80後老網民萬萬沒想到,自己也會莫名地被這場爭端拉下水。


他們不滿於被掌控著如今互聯網話語權的年輕人,嫌棄是“跟不上時代的老古董”,甚至還因此掀起了近五年來對互聯網黃金時代最大規模的集體回憶。


被捲進這場粉圈鬧劇的“中老年人”,終於坐不住了

“你說誰是不會上網的叔叔阿姨?”


事情的起源,還得從社交網絡上突然冒出的一位“四十多歲男性肖戰粉絲”說起。


這條被群嘲的微博中,自稱“我們這群老傢伙”的粉絲安慰著漩渦中心的肖戰。大意是雖然偶像現在被人質疑,但自己會永遠支持他——


“戰戰,你在叔叔阿姨眼裡是特別乖的孩子。”


“中年人動情最恐怖,像老房子著火沒救了,可是叔叔阿姨家底厚不怕。”


被捲進這場粉圈鬧劇的“中老年人”,終於坐不住了


下面的評論中,同樣彙集了不少“媽媽粉”力挺,稱會繼續買其代言的“歐蕾”(Olay)等品牌。


“媽媽粉有什麼錯,難道四十幾歲追星並表達真情實感是恥辱嗎?”


“我們這個年紀的人,真的受不了那些怒罵、斥責。”


看到這裡,“體制內,平時不上網,就喜歡戰戰”的追星族倒還挺感人的。


被捲進這場粉圈鬧劇的“中老年人”,終於坐不住了


直到有網友翻閱了幾個賬號之前的微博,發現事情有哪裡不對:


很多自稱“夕陽紅粉絲”的賬號,不僅熟練運用飯圈語言、縮寫,還是CP超話粉絲大咖;個人資料裡,也赫然寫著10幾歲20幾歲的年齡。


和“不會刷數據也不懂反黑、看不懂那些耐人尋味的字母”的自述,完全無法自洽。


而真正40多歲的人也根本不會叫Olay為“歐蕾”,畢竟十幾年前的電視上演的都是“玉蘭油”。


被捲進這場粉圈鬧劇的“中老年人”,終於坐不住了

被發現曾發佈過年輕女孩自拍的“夕陽紅粉絲”,開始緊急打造中老年人設。


於是這場年輕粉絲的大型cosplay,和刻意打造出的老年廣場舞氛圍,立刻不攻自破,被吐槽是“小學生模仿媽媽給考試卷簽字,還一臉疑惑老師是怎麼看出來的”。


科普一下,模仿中老年人的口吻說話,其實是給自己偶像抬咖位的一種方式,在粉圈流行好幾年了。


畢竟相對於大部分低齡粉絲群體,三四十歲年齡段的經濟實力顯然是高几個等級的。


從那句“叔叔阿姨有穩定的工作,家裡的東西買什麼都是我們說了算”也能看出來,目前就是讓品牌覺得該明星的粉絲更有購買力。


毋庸置疑,不是說年紀大了就沒時間和精力追星了,以頂級流量的知名度,有廣泛年齡層的粉絲群體很正常。


但讓真正的70、80後網友不能接受的是:自己這個年齡段的人,竟然被臆想成了一個個——思想落伍,剛剛學會智能手機上網,就為了給偶像打call——的迂腐形象。


不知道的,還以為手機那頭是七八十歲的爺爺奶奶,戴上老花眼鏡顫顫巍巍地打榜。


畢竟絕大部分中年女性粉絲,在有錢之外,還糅合了冷靜、理智等特點。根本不願意用慈祥的語氣自稱“老阿姨”,當偶像的“媽媽粉”。


這,不禁讓人想起前幾天另一篇讓中年網友不滿的文章。


被捲進這場粉圈鬧劇的“中老年人”,終於坐不住了


作者稱“很多60、70後的大爺大媽都學會了網上買菜”,真正的60、70後立刻炸了,群起而攻之:


“我70後怎麼就不會網上買菜了?”


“別忘了,小年輕點外賣的平臺、玩的遊戲、聊天交友的工具,還是中年人給他們搞出來的。”


被捲進這場粉圈鬧劇的“中老年人”,終於坐不住了

“一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


如果說以前人們常討論的“代際割裂”,往往是自上而下的。


當代年輕人追捧的流行文化,永遠都會受到上一批掌握話語權之人的嚴苛審視。70後嫌80後是垮掉的一代,80後罵90後叛逆非主流;


那麼這次,代際割裂則多了分從下往上的味道。


一些從小就用智能手機的Z時代,下意識覺得60、70、80後成長於石器時代;掌控著粉圈的95後和00後,對上一代人的模仿同樣跳不出刻板印象。


雖然現在大V們群嘲“年輕人沒見過世面”,但這種基於年齡的理解誤差,本身也是有時代必然性的。


畢竟從1994年中國正式進入互聯網時代算起,只有80後以前才算是看著互聯網長大的第一代網民。


被捲進這場粉圈鬧劇的“中老年人”,終於坐不住了

千禧年剛過,聯網CS是80後的網吧集體回憶/電影《獨自等待》劇照


90後對這片廣闊大海的最初印象已經很模糊,95後看到的互聯網已經消失了大部分,更別提只見過小水潭的00後了。


不可能奢求他們記得,二十多年前靠一根2M電話線上網的中年人,也曾是當年的“新新人類”。


再加上,上世紀90年代的互聯網用戶,門檻又比較高。導致現在年輕人的“叔叔阿姨輩”,對互聯網的接受度呈現出了兩極分化的態勢:


要麼是年輕時受生活條件限制、沒接觸過網絡,年紀大了也不上網、不追星,頂多玩玩消消樂;


要麼就是有幸見過大風浪的弄潮兒,青春歲月正好完整經歷了互聯網時代最多元、最野蠻生長的一個時期,也浸蘊出了更開放的心態。


就像這兩天被年輕人的“落伍嘲諷”激發了逆反心理的初代網民們,回憶起的當年互聯網的樣子——


被捲進這場粉圈鬧劇的“中老年人”,終於坐不住了


愛交朋友的,記起了自己吹過水的城市聊天室、撥號時代的碧海銀沙,炫耀“叔叔我做過總版主(黑話“斑竹”)的論壇服務器,如今都生鏽了”。


還順帶討論了一波MSN這個承載無數故事的舊物,老網蟲至今都咽不下06年海底光纜斷了後,被QQ用戶超過的惡氣。


被捲進這場粉圈鬧劇的“中老年人”,終於坐不住了


喜歡乾貨的,覺得15年前還沒變成婆媳調解街道辦的BBS,比如今遍地是“百萬年薪用戶”的論壇不知道高到哪裡去。


天涯圈子雖小,神人卻不少,蓮蓬鬼話看得無數少男少女夜不能寐;


貼吧裡沒那麼多網紅流行語,卻到處都是陰陽怪氣的諷刺,不用加狗頭也不用特地說明,大家都會心一笑地用“十大神獸”記錄了一個時代的癥結。


只不過時光如白駒過隙,連國內同人圈第一批大神作者現在都40多歲了,網民想找個共鳴者也越來越難了。


被捲進這場粉圈鬧劇的“中老年人”,終於坐不住了


於是藉此機會,70、80後的老網民們,邊喊著“QICQ、DOS、BBS一代的大爺大媽們,分分鐘教你怎麼做人”,邊掀起了一場“當年的互聯網,是真的互聯網”的集體回憶:


大家紛紛曬出各種初代互聯網時期的軍功章,被@和菜頭笑稱為“全國上網老資格日”。


熱鬧非凡中,也帶著對那些年再也回不來的唏噓。


被捲進這場粉圈鬧劇的“中老年人”,終於坐不住了


被捲進這場粉圈鬧劇的“中老年人”,終於坐不住了

當人們懷念互聯網黃金年代時,究竟在懷念什麼?


猶記得,上次中年網友被激起這麼強的鬥志,還是周杰倫的“夕陽紅粉絲團”。


一群自黑“看不懂如今流行”的80後,因為小年輕的一句“周杰倫數據那麼差,真有那麼多粉絲嗎?”,拼命學控評打榜。


把周杰倫送上超話首位的同時,實現了對“唯數據論”畸形粉圈生態的反擊。


只不過這次的網民更古早了些,對“沒見過世面的低齡粉絲”嘲諷之餘,還多了幾分複雜的情緒。


那不相信流量之外還有其他,並深信自己所見到的數據、霸佔的評論區,就是世界全貌的想法,到底是怎麼來的?


一個網絡段子,其實能很好地解釋這種代際認知差異。


“二十多年前資源那麼少,你們80後小時候看日劇美劇,都是在哪兒看的?”“在電視上看啊。”


被捲進這場粉圈鬧劇的“中老年人”,終於坐不住了


新一代的互聯網話語權掌控者,看似生於網絡時代、長於流量時代。使用著最先進的科技產品,也有著相比於10年前呈指數增長的娛樂方式選擇。


可他們既沒見過70、80後經歷的互聯網草莽時代:


聊天室的門一關,不管是溫和的磋商態度,還是尖銳的立場碰撞,都能肆無忌憚地湧現,就算挨噴也不會被打上陣營標籤;


也沒能在千禧年左右的電視上,看過無刪減版的《成長的煩惱》和《絕望主婦》。


以至於近兩年,不停有人發出一個疑問:為什麼00後明明年紀更小,反而在上一代人眼裡更封建保守?


被捲進這場粉圈鬧劇的“中老年人”,終於坐不住了


發問者不解於“傷風敗俗”的詞令、“網文要看雙潔”的要求,竟然出自一個大學生之口,十幾年前就被正名過的“裸模”、“裸體雕塑”話題,依然會在20年後吵得天翻地覆;


不解於一群本該處於最蓬勃勇敢、荷爾蒙上腦、與“聽話”二字無緣年紀的年輕網民,最狠的罵人方式,竟然是祝對方“天天有性生活”;


更不解於在上一代人時刻警惕被“溫水煮青蛙”的同時,生下來就熟了的下一代,甘於、甚至樂於用幼稚低齡化的表達為“開水”辯護。


眼看著粉圈一邊執著於小心翼翼地自我閹割、斟詞酌句,一邊抱著“現在肯定比當年網絡環境開放”的心態,把上一代網民想象成更老套的樣子。


用作家@唐缺的話說,簡直就是“一篇歲月靜好雞湯,掛上王朔或者王小波名字的效果”。


被捲進這場粉圈鬧劇的“中老年人”,終於坐不住了


殊不知,當年看著互聯網繁榮起來的中年網民,就算承認接受新鮮事物的速度變慢了。


依然認為自己在思想的開放包容程度上,還是高出如今以“權威”為單一評判標準的主流語態一大截的。


與其說是停留在過時的歲月中沾沾自喜,不如說是為自己經歷過那樣的輿論環境而慶幸。


一個新變化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堪忍受如此窒息感,也開始加入嚮往中國互聯網黃金時代的隊伍。


但在嚮往的同時,那句——當人們懷念當年的互聯網時,究竟在懷念什麼?——卻永遠是一個不能被停止思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