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 無情帝王:樊噲多次拯救劉邦,立下大功,劉邦的做法卻讓他心寒


無情帝王:樊噲多次拯救劉邦,立下大功,劉邦的做法卻讓他心寒


西漢名將樊噲在歷史上大名鼎鼎,“鴻門宴”的故事裡他大放異彩,形象深入人心,每每令人津津樂道。我們知道樊噲是漢高祖劉邦的同鄉、死忠、功臣,劉邦對他信任有加,也知道他戰功赫赫,勇冠三軍。但是,這樣一個大人物,卻差點成為劉邦的刀下之鬼。

1.不問出身:仗義每多屠狗輩

樊噲是沛縣人,生於公元前242年,他是劉邦的同鄉,但比劉邦小十來歲。相對劉邦農民和泗水亭長的出身,樊噲更加犀利,他是靠屠狗起家的,相當於是專業殺狗和賣狗肉,在那個年代,該職業是最最底層、被人輕視的職業。

樊噲老兄生性豪爽,技藝嫻熟,擁有廣泛的客戶群體,其中就包括吃狗肉老賴賬的泗水亭長劉邦。樊噲與劉邦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很快就成為鐵哥們兒。劉邦對此也頗為興奮,畢竟,再去尋找一家不用給錢的狗肉店實在太難了。

無情帝王:樊噲多次拯救劉邦,立下大功,劉邦的做法卻讓他心寒


在秦二世和趙高的暴政下,天下民不聊生。有一次劉邦奉命押解犯人到驪山服役,犯人都知道法令嚴苛,路途遙遠,此去凶多吉少,所以很多人半路開小差,撂挑子跑路的不在少數。對此劉邦無可奈何,索性把心一橫,宣佈就地解散,願意跟著自己的,大家就一起去芒碭山落草為寇,說不定還能吃香的喝辣的;不願意跟著的,可以各自逃命,聽天由命。

就這樣,劉邦帶領一幫弟兄落草,當起山大王。此舉給劉邦帶來極好聲譽,鄉民都稱讚仁厚有擔當,陸陸續續又有不少人來投奔,劉邦一視同仁,對新成員一律接收。

樊噲也在投奔者之列,由於身手好,膽子大,講義氣,他有極好的人緣,成為劉邦的得力干將。


無情帝王:樊噲多次拯救劉邦,立下大功,劉邦的做法卻讓他心寒


2.挺身而出:力勸劉邦還軍霸上

陳勝吳廣揭竿而起以後,天下雲集響應,共同推翻暴秦。劉邦不失時機帶著兄弟們下山,在沛縣官員蕭何、曹參等人的擁戴下,劉邦號為“沛公”,佔據沛縣,成為起義軍的一杆旗幟。樊噲擔任劉邦的副官,為他衝鋒陷阱。

劉邦的好口碑為他帶來諸多好處,人才紛紛投奔,他又虛心納諫,任用賢明,起義軍的聲勢越來越壯大,佔據的地盤也越來越大。此時起義軍名義上的主人是楚懷王熊心,他是由項梁和范增所立,在民間很有號召力。他想自己掌權,就看不慣高傲跋扈的項羽,卻青睞仁厚長者劉邦。所以,熊心與天下諸侯約定“先入關中者王之”,又命令項羽去攻打秦軍主力部隊,而劉邦向西直撲咸陽。

無情帝王:樊噲多次拯救劉邦,立下大功,劉邦的做法卻讓他心寒


劉邦的部隊運氣實在爆棚,一路上沒遇到什麼勁敵,前來投奔的人才絡繹不絕,獻城投降的不少,一下子打到咸陽,迫使秦王子嬰率眾投降,秦朝滅亡。在這個過程中,樊噲多次衝鋒陷陣,軍功顯赫。

咸陽城裡的繁華,宮殿,珠寶,美人,無一不讓草根出身的劉邦流連忘返,沉醉其中,大部分的將士也都是這個心態,功成名就,富貴榮華,都在眼前了,還打個什麼仗啊,趕緊搶錢搶女人!

關鍵時刻,樊噲挺身而出!樊噲勸阻劉邦,退出咸陽城,將軍隊駐紮到城外的霸上。其一,駐軍城內容易擾民,造成不良影響;其二,安逸的環境會讓將士們沉迷享樂,喪失鬥志;其三,外有強敵項羽虎視眈眈,遠沒到慶功的時候。

樊噲仗義執言,張良也出面勸阻,劉邦最終採納了他們的建議,還軍霸上。從後來的發展來看,這個建議極具戰略眼光。

無情帝王:樊噲多次拯救劉邦,立下大功,劉邦的做法卻讓他心寒


3.智勇雙全:鴻門宴上怒斥項羽

劉邦這邊春風得意,項羽那邊卻怒不可遏。項羽認為滅秦的功勞主要是自己,劉邦只是趁機撿漏,現在他竟然還佔著關中,稱王稱霸,是可忍孰不可忍!

項羽當即就命令驍將英布攻下函谷關,以數倍兵力,大軍壓境。這下劉邦傻眼了,和往常一樣,他一遍又一遍的“如之奈何”。張良給他的建議是:你打得過項羽嗎?還不趕緊上門請罪

於是,精彩的鴻門宴大戲開始。,程大家耳熟能詳,在此不做贅述。曾經一度,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劉邦危在旦夕,但轉折點來自於樊噲

無情帝王:樊噲多次拯救劉邦,立下大功,劉邦的做法卻讓他心寒


樊噲登場,殺氣騰騰,英雄氣概十足,就連大英雄項羽都心生佩服,賞賜美酒和豬蹄給他。樊噲對項羽說:沛公進入咸陽,並沒有佔地為王,而是退軍霸上來迎候您;可您聽信小人之言,與沛公產生嫌隙而要殺他,這麼做恐怕天下人都會失望,認為您言而無信

《史記》:

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

······

項羽目之,問為誰。張良曰:“沛公參乘樊噲。”項羽曰:“壯士。”賜之卮酒彘肩。噲既飲酒,拔劍切肉食,盡之。項羽曰:“能復飲乎?”噲曰:臣死且不辭,豈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陽,

暴師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聽小人之言,與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項羽默然。

項羽此人心高氣傲,有貴族氣質,愛惜羽毛,但是又有致命的性格缺陷,所謂“匹夫之勇,婦人之仁”。樊噲的一番言論讓他心生慚愧,無力反駁,在他猶豫之間,劉邦早已經跑得無影無蹤了。

無情帝王:樊噲多次拯救劉邦,立下大功,劉邦的做法卻讓他心寒


4.天威莫測:複雜身份險遭殺戮

樊噲向來耿直,作為多年追隨劉邦的老將,又是劉邦的連襟(樊噲娶了呂后的妹妹),所以在所有大臣中他與劉邦關係最為親密。

英布叛亂的時候,劉邦臥病在床,誰都不見,像周勃灌嬰等人都不敢進去打擾他。而樊噲可不管這些,他大大咧咧地就進去,跪下來痛哭流涕:“想當年咱們沛縣起兵,那是怎樣的壯舉啊!天下安定以後,您治理國家又是何等疲憊啊!現在您生病了,群臣手足無措,您卻不召集他們商量國事,難道想跟這幫太監訣別嗎?再說,您難道忘記前朝趙高的故事了?”劉邦一聽,說得還真對,所以立刻笑著坐起來,與諸臣議事。

無情帝王:樊噲多次拯救劉邦,立下大功,劉邦的做法卻讓他心寒


可劉邦翻臉也快,他前腳才派樊噲帶兵攻打反叛的燕國,後腳卻命人奪樊噲的兵權,並且將樊噲就地處決。

原來,劉邦聽說樊噲和呂后勾結(畢竟是妹夫嘛)準備在劉邦死後謀反,還要殺死劉邦最寵愛的戚夫人和兒子劉如意。劉邦哪受得了這個,憤怒的劉邦立即下令,讓陳平和周勃去營地,取代樊噲的帥位,將他就近處死。

周勃是個老實人,準備執行命令,可陳平不是省油的燈,他一合計,要是真殺死樊噲,劉邦歸天以後,呂后肯定讓他們吃不了兜著走。這樣一想,不如投機取巧走一波。劉邦的旨意照樣下,兵權照樣奪走,可是人不能殺,把樊噲押解到長安,讓皇帝自行發落吧。於是,樊噲得以保住性命。


無情帝王:樊噲多次拯救劉邦,立下大功,劉邦的做法卻讓他心寒


押解樊噲的囚車還沒回到長安,陳平周勃就聽聞劉邦去世,他們不由得暗自慶幸。隨後,呂后赦免了樊噲,恢復了他的官職和爵位。

免遭毒手的樊噲,又過了些安樂的日子,於六年後去世。由於早死,他避開了後來的諸呂之亂,得以留住“英勇無敵、足智多謀”的標籤,否則真有可能晚節不保。

曾國藩曾經盛讚樊噲,用在此處結尾:

蓋人稟陽剛之氣最厚者,其達於事理必有不可掩之偉論,其見於儀度必有不可犯之英風,噲之鴻門被帷,拔劍割彘,與夫霸上還軍之請,病中排闥之諫,皆陽剛之氣之所為也。


無情帝王:樊噲多次拯救劉邦,立下大功,劉邦的做法卻讓他心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