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浮躁的时代浮躁的人心

导 读 在信息爆炸时代,各类报道纷乱杂扰,如乱花渐欲迷人眼,优质内容也逐渐变得稀缺,标题党横行,毒鸡汤泛滥。然而阅读需要沉淀,更需要累积,信息就是金钱,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学会从各个渠道获取能为我们所用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知识,提升个人认知能力,这里每天分享新鲜· 价值 · 深度资讯,助你成就智慧人生!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微价值库】每天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收获,不一样的精彩

当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象高速运转的陀螺,所有人都追求快捷,便利,人人只看重结果,却忽略了过程,站在街头,看见的是行色匆匆,车流滚滚,却看不见脸上的笑容。知识的爆炸化,信息的碎片化,交通的便捷化,通信的瞬间化,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这个时代,早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匆忙的脚步,赶不上时代的速度。

浮躁的时代浮躁的人心

习惯了慢节奏的生活,习惯了原有的悠闲时光,习惯了之前社会规则,忽然有一天,这个世界热闹了起来,慢腾腾的蜗牛也仿佛穿上了滑板鞋,所有人都在忙碌,所有人都在赶路,目光望向前方,却忘了脚下,为名,为利,不择手段,社会很多规则,几乎都推倒重来,有些人,投机取巧,不劳而获,有些人,旁门左道,寻找捷径,只为快速获取。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很多人茫然迷惘。人性的自私,贪婪,人情的淡漠,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不喜欢的事,戴着伪善的面具。当看到别人轻而易举的获得,看到别人有意无意的炫耀,感受到别人的耻笑与奚落,你还会心平气和的面对,还能云淡风轻的微微一笑吗?这一切,都是人心浮躁的根源。

浮躁的时代浮躁的人心


我们几乎都失去了耐心,我们的内心缺少了宁静,内心的躁动与不安,人心的浮躁与纠结,欲速却不达的痛苦,愈来愈重的焦虑,还有那渐行渐远的平静岁月,这就是当下很多人的无奈。

1


浮躁社会是什么样的?


无论你是谁、掌握了什么资源、积累了多少家业。总有一种变革针对你,总有一款危机适合你。

没有一种模式是长存的;没有一种竞争力是永恒的;人们所有的经验和积累,都随时可能被颠覆、被清零,大家只能在夹缝里求生存。


因为一切都在变化,就没什么能阻止人们不择手段;


因为一切都有待可期,每个人的原始欲望都会被激发;


因为一切模式都不永恒,每个人就只能捞一把就走,只要眼前利益;

这就是浮躁社会的特征。


人们每天都在喊创新,创新就意味着颠覆,颠覆就意味着搞破坏,破坏成了一种常态。


管仲说:有恒产者才有恒心。在一个被任意洗牌的社会,人们怎么才能保持初心和恒心?


浮躁的社会里,人们的生活一直被各种效率和效益主导,人们不断鞭策加快,凡事追求立竿见影,“疲于奔命”成了多数人的状态,“抢到就是赚到,时间就是金钱,一切用结果说话”,就是普世的价值观,就连蹒跚学步的孩子,都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浮躁的社会里,大家的心态都是一样的:赶紧冲进去捞一把就走,然后伺机再捞下一把。


社会很快,人们很急。急着成功,急着实现财务自由、体验刺激的人生。


这种对效率的极端追求,导致了人们对过程、规则的蔑视。人们已经进入“无利不往”的状态,越来越冷静、现实、理性、麻木,活得就像一台设定了既定程序的机器。


这就是浮躁的社会,不分男女老人、不分农村城市、不分贫穷富裕、集体陷入了忐忑、焦躁之中。


2


那么,不浮躁的社会是怎么样的?


孔子以前帮我们树立出了社会秩序: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等,道理很简单,就是让社会能够有条不紊的运转,让大家不要动不动就想着颠覆谁,你做好你该做的就行了。


但是在浮躁的社会里,一切统统乱套了,别说“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些了,其它所有的论理关系都被打破了,年轻人早就不听上一代人的话了,所有的事物都被商业化,娱乐化,甚至扭曲化。


不浮躁的社会里,人们是怎么样的?


是工人知道自己的美好藏在自己日益精进的手艺上,而不是隔壁福利彩票店里;


是老师知道自己的成藏在学生的未来身上,而不是自己创收的补习费里;


是医生知道自己的幸福在病人健康的微笑里,而不是病人家属送的红包里;


是社会想办法让人们相信赚钱的逻辑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不是各种“投机取巧”。


是普通人也会有过得快乐的方式,商人不会因为多赚钱而去破坏规则和环境;


是人们自己吃饱后想到的不仅是享乐,还包括那些没有饭吃的人;


是解决矛盾的方式是法律和讲道理,而不是靠闹和撒泼……


禅宗里有一段公案,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问:“那得道后呢?”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


老和尚回答说:“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时就想着砍柴,担水时就想着担水,做饭时就想着做饭。”


这就是浮躁和不浮躁的区别。


3


浮躁的人啊,比聪明会走火入魔,比好看会整容上瘾,比勤奋会搭上性命。


而在不浮躁的社会里,人和人唯一相比的,是看谁更专注:


一位知乎上的分享让人感慨:作者和妻子去日本骑行,因为妻子骑得很慢,他发现在妻子身后有十几辆汽车排成长龙,却没有一辆按喇叭催促,甚至没有一辆试图超车。后来妻子将路让出来,车队才超过他们,一辆汽车里的小朋友还在对她喊“加油”。


这就是不浮躁的社会,人人都温情脉脉,而不是互相看不惯。


希望有一天,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还能赶得上社会不浮躁的那一天,那时的我们或者我们的后代,就可以各就各位,各按其时,各安其事。


到时候,每个人都能过上一种稳定而踏实的生活。不用想着颠覆别人,也不用提防被别人颠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互相看顺眼。


只有这样,我们才有闲情逸致,可以坐下来聊聊天……


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谈得上幸福感。


其实,这是历史上最好的好代,需要摆正的是我们的心态。不急功近利,不盲目攀比,多扪心自问,把节奏放慢,脚步放缓,把心端正,把事看淡。


留点儿时间给自己,泡杯茶,听听歌,享受一下慢人生。

4

找到自己的动力来源

人是极其容易缺乏动力的,就像你开车一样,开了几天,你就得加油,不然跑不动啊。

人也是如此,需要一些动力来源。

我觉得有一个动力来源特别好,就是找到你心中的榜样,这是很好地能够补给你内在动能的。

我也会遇到内在动能不足的时候,怎么办?

我就会翻翻我的那些榜样,他们的书籍,还有视频,听听他们的故事,看看他们怎么保持持续动力的。

有时候,你就是需要一个人给到你一点力量就可以,你根本不需要太多知识和能力的拓展,你只需要他们给到你一个继续下去的指令。

人性中,是极其容易妥协的,向自我妥协,向失败妥协,向不确定妥协。

这时候,你就要找找你的动力来源,这些动力来源,可以是初心,可以是榜样,也可以只要一个理由。

只要你能找到,你就有了继续往下走的信心,这会增加你前进的动力。

5

坚定自己的初心

任何一个行业走到后期,拼的已经不仅仅是能力了,而是一系列的因素,团队、文化、制度。

当然,有一个点很重要,就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如果你对当下的自己不满,如果你对未来依然有美好的期待,在生命的舞台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请先踏踏实实走好脚下的路。

有些人看到哪个赚钱就盲目的冲上去,不断的从头再来,殊不知任何机会都不是永存的,你的精力时间却是有限的,自己不会游泳换再多的泳池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很多人会把职业分为另一种“三六九等”。


他们觉得只有诸如医生、律师、研发技术人员这类职业才需要讲究所谓的“专业性”,而其他工种并不需要,甚至很多都是“老天赏饭吃”——不得不说,在今时今日还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和投机取巧没什么两样。


无论什么行业,想要做到优秀,想要有所建树,就离不开“专业”二字。你必须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必须付出心力去磨练技能,才能走向专业,收获成绩。


我们自己也要多反躬自问,在我们所处的领域,我们离专业性还有多远,能不能避免那些不专业的举动和行为,能不能让你的对象,你的客户感受到你的专业,从而对你产生信赖感?


毫无疑问地,只有那些具备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的人,才善于及时总结,能够做到从实践积累中提炼理论,久而久之,才会真正具备前瞻性思维,人生和事业也才能够日益开阔。

而总有一些人,他们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进,他们为自己的选择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成本。

回头看看,他们的收获也是巨大的,不断迭代自己的经验 认知和思想,而不是不断的从头再来,人生短短几十年,你经得住几次从头再来?

坚定自己的初心,即使在受挫时,也能找到坚持下去的理由,这才能带给自己持续的动力和正确的方向。

6

持续创造独特的价值

做营销的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持续贡献自己的价值,只有这样营销才能更加顺利。

创造价值是因,赚到金钱是果,把因做好了,乃至做到极致,果就会自然呈现出来。

很多人只看到了果,却忽略了因,因此,他们把赚钱作为唯一的目的,这样势必导致一个结果,就是:赚不到钱。

你思考一下,如果你没有在用户身上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没有为他们创造独特的价值,也没有给到他们一定的赋能和鼓励,他们怎么可能会把钱给到你呢。

想想都是不可能的,赚钱难,难在于没有提供足够的价值,因此,在做一件事情时,价值在先,赚钱在后。

你为别人创造价值,你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这个时候,赚钱就是顺带的结果。

如果你没件事情,都在计较赚多少钱时,那么势必受钱的困扰,事情也很难办得理想。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越是注重因的人,越容易在价值上有所体现,越是注重果的人,越是被高利润、高风险障碍。

就像马云当初做电商,王坚当初做云计算,都是在因上下功夫,在创造用户价值上下功夫,这样才能有持续的利润进来。

聪明人,都是想着怎么把事情做好,把客户服务好,把价值创造好,因此,他们更有竞争力。

最后我想说,无论我们到了人生哪个阶段,我们都需要一种力量,让自己持续生发力量,聪明人总能找到那股力量,让自己行走在正确的轨道上,他们是真正找到道路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温馨提示:此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平台【微价值库】关注更多精彩还可以获得价值礼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