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她们撑起了广外战“疫”半边天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通讯员 余文钰 刘婕桐 欧少彬


图/学校供图

今年3月8日,是国际上第110个妇女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她们”原本应在学校享受着节日的喜悦,而面对眼前这场抗击疫情的战争,不论是志愿学子、热心校友,还是教职员工,她们皆忘却自己的平凡与柔弱,不忘巾帼使命,主动奉献智慧与力量。

钱芳:专家上,翻译就要跟着上!

战疫她力量 | 她们撑起了广外战“疫”半边天

▲钱芳老师(左一)陪同专家全程翻译

2月23日,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部分中外专家在武汉考察,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座谈,并参观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广外高级翻译学院口译系教师钱芳陪同全程翻译。

钱芳老师是武汉人,世界卫生组织北京办公室得知她当时正在武汉,于是找到她。钱芳老师所在的小区封控严禁外出,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还需要出具相应手续并进行沟通,才能开放行条外出。

但不管面临怎样的困难,钱芳老师都努力配合工作。

她表示,世卫专家对我国的动员能力和效率表示赞赏,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为这场全民战“疫”贡献出一份力量。“非常时期,能为国家服务,是我的荣幸!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翻译工作结束后,钱芳老师还需自行隔离14天。当问起她进入医院会不会有顾虑时,她说:“专家上,翻译就要跟着上!去了就忘记别的了。”

江玉: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与广外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战疫她力量 | 她们撑起了广外战“疫”半边天

▲江玉老师在秘鲁当地采购口罩

疫情来势汹汹,在防疫物资极度短缺、国内经受极大考验之时,广外公派秘鲁阿雷基帕孔子学院的对外汉语教师江玉身在国外,心系祖国和学校。

二月中旬,她克服了语言不通、货源紧缺、国际货运中国航线停止等困难,和学生一起筹集到69盒,近3500个口罩,寄回广州。

接受采访时,江玉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在这次灾难面前,作为中国人,我真切理解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深意。作为一名党员,自己更要与大学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利用可能的机会积极作为。”

杨春娜:从抗非到战疫,这是职业所使、职责所在

战疫她力量 | 她们撑起了广外战“疫”半边天

▲杨春娜医生在校门诊部坚守岗位

杨春娜是广外校门诊部副主任,主要协助负责大学城校区门诊部日常管理工作。疫情来袭,她主动取消个人休假行程安排,第一时间向校门诊部和后勤处领导请缨返岗。

她充分发挥专业技能优势,着手拟定防控工作办法,迅速做好防控工作预案方案,并通过部门工作群布置工作任务,严格做好预检分诊工作,筑牢防控一线哨岗,为学校有序有效推进防控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17年前的非典,杨春娜作为门诊部防控工作业务骨干,认真负责坚守在工作第一线;17年后的今天,她继续坚守岗位、抗击疫情。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不曾改变的是医者初心,不曾忘记的是医者使命。

俄罗斯留学生克谢尼娅:传递中国战“疫”好声音、正能量

战疫她力量 | 她们撑起了广外战“疫”半边天

▲克谢尼娅在接受采访时的现场照

近日,广外的俄罗斯留学生克谢尼娅作为留学生代表参加了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会上,她向社会传递了她和中国的战“疫”故事,分享了她与中国缔结的深厚感情。同时,她还积极向俄罗斯、国际社会传递中国战“疫”的真实信息和成功经验,为中国传递了正能量。

她为自己能够每天分享中国抗击疫情的讯息,让家人和外国朋友及时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而感到高兴。

“中国已经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和你们一样关心中国,也希望中国早日战‘疫’胜利。”

陈闫龙雨:提供志愿服务,帮助3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入院治疗

战疫她力量 | 她们撑起了广外战“疫”半边天

▲陈闫龙雨在家中细心核实上报患者信息

2月3日,新闻传播专业2019级学生陈闫龙雨加入了志愿者团队,该团队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线上求助通道。

作为志愿者,她负责与在平台登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求助者取得联系、核实并上报信息,帮助他们早日入院治疗。

由于读的是新闻传播专业,陈闫龙雨在与患者的沟通方面上手很快,能迅速甄别很多不准确、不客观的信息。

每天一早醒来,陈闫龙雨便立即查看工作单,她需要尽快联系分配到的患者,核实具体信息、填表上报,并定期跟进患者的后续情况。

她整理录入了大量的患者资料,有时甚至持续工作到凌晨两点。

“很多人说着说着就哭了,听了这么多遍,我本以为会感到麻木。但不管听多少遍,还是很难受,看他们受到苦难,我想,联系一个是一个,多上报一个是一个。”

截至目前,陈闫龙雨一共联系了近50名求助者,帮助其中30多名患者顺利入院治疗。

马缨:为支援战“疫”搭建平台 展现女企业家的使命担当

马缨,英语专业83级校友,现任广州市仁华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同时还担任越秀区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女企业家商会副会长、天河区妇女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等多个社会职务。

疫情当前,她认为自己的每一个职务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应该充分凝聚自己所联系的力量,为支援战“疫”搭建平台,增添信心。

她为团市委对接促成华夏保险100亿保额的志愿者专项保险,组织广外天河校友会、协助组织越秀区新的阶层联合会为武汉募捐十万元善款,为前线募捐66800元购置战“疫”物资;

她更秉持“勿以善小而不为”之心,积极为国外华侨提供物资运输渠道,促成56.6万个捐赠口罩运回国内,并给广外捐赠了8000个口罩。

马缨的许许多多暖心举动体现出中国女企业家的使命和担当。

战疫她力量 | 她们撑起了广外战“疫”半边天

▲马缨(中)应邀参加节目

刘宁、易超: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中日韩同心抗疫

近日在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上,广外刘宁老师和易超老师分别朗读了广州发布的《致日本友人的一封信》《致韩国友人的一封信》。

谈及此次出席新闻通气会的感受,两位老师都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

易超说道:“能有机会去朗读这封信,我觉得时机很好,能为韩国的战‘疫’带去一份声援和支持。”

刘宁则表示感受到了“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战疫她力量 | 她们撑起了广外战“疫”半边天

战疫她力量 | 她们撑起了广外战“疫”半边天

▲易超、刘宁出席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

在翻译信函的过程中,时间短缺给两位老师的翻译工作增加了许多困难。

对于《致日本友人的一封信》中引用的诗句“唐风和月,碧海苍梧”,刘宁老师说:“诗歌的对话说明中日两国友好交流的历史是悠久而璀璨的,我们有共通的情感与文化。这些诗句传递着我们彼此最真诚的祝福与祈祷。”

《致韩国友人的一封信》借用韩国每日经济报纸的转载内容表现了中韩的友好关系,更传达了我国对韩国人民的关心问候。

刘宁老师、易超老师在疫情暴发后,密切关注在日、在韩学生的情况,积极慰问、提供帮助,为中国战“疫”贡献出一份广外力量。

娜则莱·阿布拉:24小时待命,分配给我的任务我都要完成

战疫她力量 | 她们撑起了广外战“疫”半边天

▲娜则莱作为社区志愿者开展工作

娜则莱·阿布拉,新闻专业17级学生,共青团员。寒假期间返回家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疫情发生后,她向社区提出申请,加入了“塔里木青年志愿者队”。

新疆的冬天,气温都在零下10度徘徊,她常常冒着寒风赶去执勤,完成社区门口检查、居家隔离户信息登记、电梯消毒、表格整理等等社区服务工作,常常一做大半天,连饭都顾不上吃。

“我是全职志愿者,24小时待命,分配给我的任务我都要完成。”

娜则莱说,自己父亲是公务员,也是一名党员,目前工作任务是在隔离点照看集中隔离人员,至今已经数日没有回家。她希望爸爸和其他一线工作人员能够早日凯旋,也希望自己的志愿服务工作为战“疫”尽一份力。

罗莉敏:疫情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战疫她力量 | 她们撑起了广外战“疫”半边天

▲罗莉敏在社区宣传防控知识,为居民测量体温,排查社区人员登记情况

罗莉敏,经贸学院国际商务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新冠疫情暴发后,罗莉敏在家乡江西省南昌市主动报名参与青云谱区京山街道的青年志愿活动。

根据社区委员会的工作分配,罗莉敏主要负责企业捐赠的消毒水和口罩等防护物资的搬运与分发。

除此之外,她还向社区内群众积极宣传防疫知识和卫生健康常识,对于不经常使用互联网的年长者群体,她更加耐心讲解,做好知识普及工作。在派发健康知识传单的同时,她还指导社区居民使用电子通行证等等,大大减轻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

罗莉敏说:“疫情是放在新年的第一份‘考卷’,正是考验党员初心使命的重要时刻。作为党员,我们必须努力‘应考’,做好这一份‘考卷’,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审签 | 张德钢

实习生 | 林梦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