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孩子懶惰愛拖延?提高孩子的“內驅力”,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家長有沒有這樣的情況出現,想讓孩子自覺做點事情需要父母前催萬請,但是就算這樣,孩子做事還是不積極。

明明看電視打遊戲比誰都積極,但是如果是讓孩子讀書學習就不肯了,就要家長推一推、催一催。

如果孩子拖拖拉拉,總是需要家長“輕推”一把才行動,那麼很可能就是孩子的“內驅力”不足。

一個內驅力足夠強的孩子,不僅會主動做自己的事情,還會堅持主動學習、做作業以及自己喜歡的事情,也會調整自己的節奏,從來不需要家長"推"著自己走。反之,一個內驅力不足的孩子總是被動地去做某事,做事注意力也無法集中,還特別喜歡拖延。

孩子懶惰愛拖延?提高孩子的“內驅力”,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一、孩子做事總需家長輕推,這是孩子的“內驅力”不足

什麼是“內驅力”?內驅力又是怎樣影響孩子的行為。

內驅力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內部喚醒狀態或緊張狀態,表現為推動有機體活動以達到滿足需要的內部動力。

教學過程中內驅力一般分三類:

認知內驅力:是一種源於孩子自身需要的內部動機,家長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興趣,讓孩子產生某種渴望,以調用孩子潛在的動機力量。

自我提高的內驅力:是一種通過自身的努力,能勝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從而贏得一定社會地位的需要。這種“內驅力”,以贏得一定的地位為滿足。

附屬內驅力:是指孩子為了保持家長或老師的讚許或認可,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認真學習、積極表現的動機。

孩子懶惰愛拖延?提高孩子的“內驅力”,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這3種內驅力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促使孩子積極做事。

想想,為什麼有些事情不需要家長特別促,孩子就做了,比如看電視打遊戲。為什麼有些事情家長怎麼催,孩子還是不樂意,比如看書學習。

這是因為孩子對於不同事情的認知不同,導致因此而產生的渴望也不同。

舉個例子:做手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

從認知內驅力出發:孩子不知道做手工本身能給自己帶來什麼好處,更沒有努力做好的動機,自然就會敷衍了事。

從自我提高的內驅力出發:孩子雖然知道做手工很好,但本身沒有特別體會過給自己帶來的好處(或者優待),也會敷衍了事,慢慢就放棄了。家長的斥責也許會在短時間形成強迫孩子“做好”的外部壓力,但無法形成內驅力,時間一長,孩子適應了這種壓力,也就沒了效果。

從附屬內驅力出發:做手工對家長而言並不是孩子所必須的技能,所以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很多表揚都很敷衍,孩子不能體會到家長的真心,久而久之也放棄了。

孩子懶惰愛拖延?提高孩子的“內驅力”,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二、孩子的“內驅力”為什麼會不足?

每個人天生有內驅力,但並不是對所有事情都有內驅力。當孩子不想做我們想他做的事情時,就是沒有內驅力的。但是即使孩子想做某些事,孩子的內驅力也很少一直存在。

如果孩子是一輛小火車,那麼“內驅力”就是孩子動起來的燃料。永動機是不可能存在的,想讓小火車一直行動,我們就需要不停地添加燃料。

1、孩子的惰性

我們都有懶惰心理,孩子也是一樣,甚至因為孩子的自控力更低,所以孩子受懶惰心理的影響更大。

學習枯燥無味,不想學習;天太冷了,不想起床;鍛鍊身體好累,不想運動。

在每一個感到疲憊的瞬間,孩子的惰性就會萌發,孩子一開始懶惰,內驅力就會減弱,如果家長不想辦法提高孩子的內驅力,那麼結果顯而易見,所以每次孩子半途而廢還是有原因的。

2、家長的打擊

“打罵教育”在中國家庭頗為流行,基本上每個孩子都被自己的父母打擊過自信心,而被打擊得孩子一般內驅力就會逐漸降低。有些孩子小時候還是較為主動積極的,但是因父母不斷地批評、嘮叨,從而不再積極主動做某事。

父母得“打罵教育”使得孩子變得焦慮、效率變低,也使得孩子做事無法集中注意力,最終使得孩子無法感受做事的愉悅和自豪。

孩子“內驅力”不足,不僅是孩子自己的原因,也有家長的因素。

孩子懶惰愛拖延?提高孩子的“內驅力”,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三、提高孩子的內驅力,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1、賞識教育,肯定孩子的努力

賞識教育不是表揚加鼓勵,指的是賞識孩子的行為結果,以強化孩子的行為。我們從不小看任何一個孩子的潛力,而孩子能為得到家長的讚揚做出何種努力,家長也別低估。

肯定孩子的努力,肯定孩子的付出,能推動孩子繼續前行,提高孩子的積極性。

2、懲罰分明,讓孩子承擔“懶惰”的後果

孩子在生活中總是被保護的對象,家長大多不願意讓孩子承擔責任。然而,毫無責任感的成長環境會讓孩子養成做事沒有目的的壞習慣。

孩子做作業不認真時,家長要提醒孩子,雖然作業很難,但還是要認真完成,否則就要自行承擔此事造成的所有後果。孩子控制情緒不當,任性或發脾氣時,家長也要及時向孩子表明:“爸爸媽媽並不會因為你發脾氣而滿足你,這反而會影響你在爸爸媽媽心中的形象。”

孩子懶惰愛拖延?提高孩子的“內驅力”,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3、及時輕推,給孩子“勝任感”

因為失敗而沮喪不前是孩子常見的問題,所以當孩子失敗、沮喪時,不妨給孩子一些鼓勵、認可,讓他們重新建立“勝任感”。

“我能做到!”“我還能做得更好!”這些想法對於孩子的內驅力很重要,如果孩子認為自己再也無法做到某些事,那麼也就無所謂內驅力的事情了,孩子會選擇直接放棄。

所以在孩子因為失敗而猶豫不前的時候,家長可以輕推一把,告訴孩子:我相信你能行。

孩子會偷懶,家長也會有疲憊想要放棄的時期,但是給孩子的教養不應該偷懶。

“內驅力”對於孩子而言,就是人生的燃料,因為渴望,所以想成功;因為想要被別人羨慕,所以努力;因為想被誇獎,所以堅持。

培養孩子的“內驅力”,讓孩子的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孩子懶惰愛拖延?提高孩子的“內驅力”,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