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周瑜:骨幹也要悠著點,說不定哪天身體就透支了

在《三國演義》中,對於曹操和周瑜,是有意貶低了的,對於諸葛亮和關羽,是有意拔高了的。

我們今天主要就《三國演義》中的周瑜,來進行探討。

第七回,孫堅和劉表戰死後,孫策接了班,在朱治、呂範的建議和鼓動下,孫策以父親留下的傳國玉璽為抵押,向袁術借兵,準備回江東發展,就在回去的路上,孫策和周瑜這兩大帥哥再次重逢。

周瑜和吳用一樣,也是經歷了兩代領導人,而且這兩代領導人對他都特別看重,訣竅是什麼呢?

訣竅之一:舉賢不避親

我們說,當今社會什麼最重要?人才最重要,其實古今中外,人才都重要,周瑜不僅自己加入了孫策的團隊,推薦了另外兩個重量級人才張昭、張紘,這可是無價之寶。

周瑜:骨幹也要悠著點,說不定哪天身體就透支了

訣竅之二:居高不自傲

孫策臨終前,指定了兩位託孤大臣,周瑜和張昭,歷史上的託孤大臣,往往會出現跋扈專權,周瑜不僅沒有跋扈專權,而且是堅定不移地支持新領導,並且親自去請魯肅,加入管理層。

按照帝王之術來分析,孫策的託孤是冒著很大的風險的,周瑜和張昭是一黨,再到孫權接班,就更危險了,周瑜和魯肅又是鐵桿,東吳的三駕馬車,核心人物是周瑜,而且周瑜又掌握著兵權。

也就是說,周瑜是孫權最忌憚的人,按照通常的規律,他們兩人一定會產生矛盾,可是事實上,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我都沒有發現他們之間有任何的矛盾。

周瑜:骨幹也要悠著點,說不定哪天身體就透支了

訣竅之三:臨危有決斷

整個《三國演義》,最大的戰役有三個,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

官渡之戰決定了曹操集團的崛起,赤壁之戰決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夷陵之戰決定了一家獨大的格局。

赤壁大戰之前,東吳這邊眾大臣的意見不一致,就連孫權也有些猶豫,但是周瑜拿定了主意,不為外界因素所幹擾。

訣竅之四:臨陣有方法

在企業管理中,面對公司的發展方向,往往會出現建議雖然多,但是方法不具有可執行性,或者執行起來代價太大。

在赤壁之戰中,周瑜通過這一番戰略戰術的分析,把軍事賬和政治賬都算明白了,孫權才下定了決心,聯合劉備和曹操決戰。

拋開具體的軍事問題不研究,我們僅僅看周瑜這種氣勢如虹的果決態度,還有切合實際的可操作方案,就讓我們不能不佩服周瑜的確是骨幹。

周瑜:骨幹也要悠著點,說不定哪天身體就透支了

訣竅之五:居安能思危

按照《三國演義》的記載,在赤壁大戰前,周瑜企圖通過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來勸說諸葛亮跳槽到自己這邊,接著安排諸葛亮去劫曹操的糧道,借曹操之手除掉他,這兩招都沒能如願。

後來周瑜提出軟禁劉備、主動攻擊蜀地,都是很好的戰略戰術。

我們姑且拋開事實的真相不論,就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周瑜能夠時時提防諸葛亮,並且想辦法除掉、削弱以諸葛亮為代表的劉備集團。

站在東吳的角度來說,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因為東吳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蜀漢。

所謂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周瑜的判斷是準確的,就應當滅掉蜀漢。

按照現代博弈論的思路,三方勢力,一方最強,一方其次,一方最弱,要想爭鬥,怎麼辦?

兩種方法:要麼兩個弱的聯合打那個強的,要麼兩個弱的互相打,滅掉一方後,才有了資本和那個最強的鬥,既然已經無法聯合,就只有你死我活。

啟示:

周瑜的優點很突出:有能力、有擔當、有遠見,可是就是這樣一位骨幹,卻因為焦慮導致健康透支過早地離開了領導崗位,這是非常可惜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