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被誤解人物之四(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人 。東漢末年名將,出身廬江周氏,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又率軍大破曹仁,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中國古代被誤解人物之四(周瑜)

三國這個時期是什麼樣的時代?是個苦難的時代,是個動盪的時代,是個戰火紛飛的時代。正是因為這個歷史大背景,也造就了這個時代的英雄。在曹操的詩中可以看出這個時代的黑暗,由於戰爭導致民不聊生,一千里都聽不到雞叫聲,屍體腐爛的而露出來的骨頭到處都是。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亂世才出現了大批的英雄為了天下再次一統而付出自己的才智。比如說鞠躬盡瘁的諸葛亮,風流倜儻的周瑜等。

中國古代被誤解人物之四(周瑜)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週瑜,很多人記住的是周瑜去世時說的那句既然已經有我周瑜了,為何還要出生一個諸葛亮。實際情況是周瑜對於自己的國家是有著非常忠臣的忠心的。周瑜二十多歲就開始為東吳打天下出自己的一份力。更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周瑜和孫策同一年迎娶了小喬和大喬。其實赤壁之戰的時候,周瑜和小喬已經結婚十年了,並不是蘇軾口中的初嫁了。之所以這麼說這是想把周瑜當時的意氣風發描寫出來。周瑜是典型的大器早成,少年得志。眾所周知的是周瑜不但才氣很大,而且長得也很英俊。大家習慣稱呼周瑜為周郎,郎是有讚美的意思。

中國古代被誤解人物之四(周瑜)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句詩想必很多人都聽過,它講的就是三國曆史上著名的戰役,赤壁之戰。

如果周瑜沒有等到東風,自己的妻子可能就會被曹操俘虜,整個江東就會成為曹操的地盤。但是周瑜最終火燒戰船,滅了曹操的百萬水軍。

由此可見周瑜是真正的大英雄大智者,只可惜被人誤傳,冤枉了他。

提到周瑜,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諸葛亮三氣周瑜,最終還把周瑜氣死了,這是捕風捉影的事情。

人們通常認為周瑜是非常小氣的,是嫉賢妒能的,其實完全不是這樣,周瑜才智過人,胸懷寬廣,他絕對不會被諸葛亮氣死。

因為當時諸葛亮完全沒有能力和資格與周瑜相提並論,周瑜又怎會去為一個不如自己的人生氣呢?

人們經常把赤壁之戰的功勞歸於諸葛亮,其實諸葛亮在這場戰役中,只是一個非常小的角色,他的作用微乎其微。

真正其關鍵作用的正是周瑜,若不是周瑜,赤壁之戰江東根本就不可能取得勝利。

剛開始江東的群臣全部都主張投降,認為只有投降曹操才能夠保江東周全。

但是周瑜早就認識到,江東不可以投降,否則也會成為曹操的傀儡。

所以他用自己的智慧說服了眾人說服了孫權,最終武力抗曹。這是周瑜的第一功勞,如果不是他堅持用武力抗曹,可能江東早已投降,赤壁之戰曹操將不戰而勝。

面對敵強我弱,周瑜採用了火攻的辦法。

他最先與黃蓋演了一出苦肉計,騙取了曹操的信任。最終借用東風燒了曹操的戰船,取得了赤壁之戰巨大的勝利。

蘇軾也曾誇獎過周瑜,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中國古代被誤解人物之四(周瑜)

大家切記,羽扇綸巾在這裡說的是周瑜,這說明了什麼,說明周瑜才是赤壁之戰勝利的關鍵,他的才華他的能力讓蘇軾都感到無比的羨慕。

這樣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目光遠大的人物,怎麼會被諸葛亮氣死,這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是因為有人太過於崇拜諸葛亮,杜撰了這些故事來太高諸葛亮的地位。

歷史上的周瑜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做了東吳高級軍官,受到了眾人的讚揚,可謂是少年得志,意氣風發,特別是通過赤壁之戰這次勝利,再一次鞏固了東吳的實力,也讓周瑜成了東吳真正的主心骨,核心的大將軍。

既生瑜何生亮,其實周瑜的智慧不遜於諸葛亮。

表現最明顯的就是赤壁之戰勝利以後,他原本可以追殺曹操,可是他卻讓人只是追擊但絕不殺曹。

因為周瑜知道一旦自己殺了曹操,必然會引起草氏族人的報復,他願意給東吳帶來災禍,所以他選擇了放走曹操,這樣的智慧和頭腦只有心胸寬廣的人才具備,而周瑜正是這樣一個心胸寬廣的人。

這才合乎歷史上真實的周瑜,三氣周瑜不過是人們的談資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